去看书 > 七零:村长家的闺女不得了 > 第35章 乔迁

第35章 乔迁


何况这还是他们家大喜之日,上门就是客。

  等知青点的众知青来了后,都是上的礼钱,小到五分,大到五块。

  鱼父看到凌知青和那个赵知青上的都是五块,就是一阵惊讶。

  要不是人多,他都要还给他们了。

  这不会是想请他办什么难事吧?

  鱼父暗自思忖,脸上却还是笑脸相迎。

  鱼欢可没时间管院里的事,她现在跟着鱼母还有村里来帮忙的婶子们忙着上菜呢。

  虽然说是请全村人,但是来的基本都是家里的大人,很少带着孩子来的,更别说拖家带口的,毕竟这个年代家家户户好几个孩子,要是都来那真是坐不下。

  就这院里也摆了十几桌。

  村里难得有这么大的喜宴,一时间鱼家宽敞的院子热闹不已。

  等到一道道肉菜上桌,个个都是猛吞口水。

  为了让众人吃好,鱼欢可是花了大力气弄来的这么多鸡,鸭,鱼,肉,样样齐全。

  零零总总的总共十二道菜,四个凉菜,八个热菜。

  掌勺的也是请的隔壁村专门做席的手艺人。

  鱼父见众人都落座了,菜也上了,也没废话,举着手中的酒碗大声道:“大家吃好喝好啊,动筷。”

  众人热烈的回应,立马就加入抢菜的队伍。

  等到鱼欢端出几个大蒸笼的大白米饭,众人更是惊呼出声。

  “天啊,白米饭啊,这可是精细粮啊。”

  “早就听帮忙盖房子的那几个说天天在村长家吃白米饭跟肉,我还当他们吹牛呢,原来还真是啊。”

  一时间气氛更是喧嚣,不喝酒的都涌去蒸笼边,盛碗饭配着肉菜吃的津津有味。

  而主桌这边也是围了一圈人。

  “村长,我敬您…”

  “村长,我也敬您一个…”

  每个来敬酒的人,鱼父都来之不拒,毕竟他平常也没怎么喝,今个儿大喜之日喝个畅快。

  这酒是乡下的最普通的米酒,也是鱼欢好不容易弄来的,不多,也就几十斤,要喝酒的每个人倒个一碗也就差不多了。

  在这个粮食都不够吃的年代,酒也是奢侈品。

  坐在鱼父这桌的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鱼姓长辈以及村里的干部,都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偶尔端上自己那碗酒也是细细品。

  还有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鱼父都安排两个儿子亲自给每人送去一些软糯的肉菜加一大碗白米饭,这是他一贯的做法,村里有什么喜事都不会忘了他们。

  相较于村民的狼吞虎咽,知青这桌就相对斯文些,但也只是吃香斯文,手里的筷子却没停。

  “哥,这农村的宴席也很不错啊,好吃。”宋宇杰边吃边夸赞道。

  “有什么是你不觉得好吃的?”赵立业这段时间倒是跟宋宇杰熟悉了起来,也会跟他斗斗嘴当做解闷。

  “要你管,我跟我哥说话,又没跟你说。”

  “我发现你这段时间老喜欢找我事。”宋宇杰也是奇了怪了,他跟这姓赵的有这么熟了吗?

  “你才发现?”赵立业欠揍的笑道。

  “哼…”宋宇杰知道他这是又想气他,他才不上当,是肉不好吃吗,哪有时间生气哦。

  鱼欢一直在各处忙碌,哪怕看到凌渊也没过去打招呼,偶尔视线相触时,就给他送个大大的微笑。

  此时的鱼欢因为忙碌,额前几缕碎发被汗水打湿,脸颊也白里透红,透着别样的娇媚。

  凌渊却每次都若无其事的率先移开视线。

  说来他们也好长时间没见了,鱼欢在家里忙进忙出,凌渊也没再来鱼家找她。

  宋宇杰感觉挨着他哥的手臂好烫,抬头发现他哥的耳朵都红了,以为他哥喝酒了。

  “哥,你也喝酒了,怎么耳朵都红了。”

  “没有。”凌渊淡淡的说了一句。

  “今天太阳也不晒啊?”宋宇杰又疑惑了一句。

  “肉快没了。”凌渊一本正经的提醒道。

  宋宇杰立马不说话了,赶紧夹肉。

  赵立业确是不知什么时候沉默下来,脸色也淡了淡。

  席过半响,门口又出现了几人。

  鱼父看清来人立马上前,“大哥,怎么这个时候才到。”

  鱼母的哥哥赵福生表现的略显局促,“这有点事耽搁了会儿。”

  “姑父。”倒是他旁边的两个儿子表现的落落大方,直接叫人。

  “诶,大山,小山快和你爸进来。”鱼父赶紧让他大舅哥和两个侄子进屋。

  院里众人都忙着埋头苦吃,对于来人只有一部分好奇的抬头看了看。

  有认出是鱼母大哥的,就跟他笑着打招呼,赵福生也是憨厚的笑着回应。

  鱼欢看见她舅舅和两个表哥也笑着迎上来,“舅舅,大表哥,二表哥。”

  “欢欢真是女大十八变啊,这要路上看见,舅舅都不敢认了。”赵福生惊叹道。

  赵大山和赵小山也是对这个表妹的变化惊奇不已,小时候也挺漂亮,就是没想到长大了还能变得跟仙女似的。

  “先吃饭先吃饭,饭后再细聊。”鱼父说了一句就赶紧拉着赵福生去主桌。

  鱼欢见状忙带着两位表哥去另外的空位坐下。

  鱼母一直在厨房帮忙,还不知道她大哥和两个侄子来的事。

  等鱼欢进来告诉她这个事,“就你舅舅和你表哥来了?你舅妈没来?”

  “没有。”

  “她没来也好,免得闹出笑话。”

  鱼母对于这个大嫂那是非常不喜,她大哥娶媳妇进门没一年,她就嫁到了鱼家。

  那时候看着也还是个好的。

  进门三、四年她大嫂都没怀上孩子,但是赵家父母和她大哥都没说什么,那时候她大嫂也是表现的勤勤恳恳,一家子也算和乐。

  可等到第四年终于怀上并且生下来就是男娃,大概是觉得自己终于站稳脚跟了,立马就原形毕露。

  工也不上了,家务活也不干了,全家什么好的都得紧着她。

  赵家一家子老实人,也确实心疼孙子,就这样助长了赵大嫂气焰,家里什么事都得她做主。

  鱼母刚嫁人那会儿也时常带点东西回家,顺便也会留下吃个饭。

  等到她大嫂当家,那是饭也不留,还嫌她带的东西少,更是言语间打探她嫁人时父母给的压箱钱。

  父母也是无奈,只能让她少回娘家。

  她大哥以前对她多好,现在也只听媳妇的,一句话也没说。

  那次之后,鱼母也是伤心了好几天。

  这嫁人了终归是不同了,回娘家也只是客人。


  (https://www.qkshu6.com/shu/37198/3237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