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你好,1976! > 第53章 散场前奏

第53章 散场前奏


徐志勇很忙,看完知青点的猪又被其他人家给拉走了。

  马上要卖猪了,社员们都想看看自己的猪能卖多少,先让徐志勇瞧瞧,心里也有个数。

  大队里有六个知青,但郑卫民觉得明年这个猪是一定喂不起来了。

  首先他就不愿意了,明年的时间要留出来看书复习,他要走在前面,没那么多时间来照看猪;其次,其他几个知青都在盘算着回城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离开,留个猪算怎么回事?

  郑卫民有些遗憾,早知道就多喂几头了。

  大队里很是热闹,徐志勇走了好多人家,用他那双火眼给大家估价。

  拢共就那么几个土坑,大队里养的牲口也不少,只是比其他的大队多坚持了几天就见了底。

  收购站的人也都知道徐家村大队的青贮饲料了,他们在私下里没少议论。

  “今年估计还看不出来,等到明年大家都用这个青贮饲料之后,咱们的收购日子还得往后推不少。”

  “我看徐家村大队能什么时候来,也看看他们今年的猪能多长几斤!别用了这个东西反而掉膘,这样可不行。”

  “哎呀呀,咋能掉膘嘛!人家说了,这个东西要和粮食搭配着用,不能只用那个。”

  “你说得轻巧,哪有那么多粮食?大家伙不都指望着那个什么饲料了?我就看好徐家村大队的猪能多长个几斤!”

  比其他的大队几乎晚了十天,徐家村的社员们赶着猪往公社去了。

  在临出发前,大家还是让猪又好好吃了一顿。

  徐志勇在村里吆喝着:“这算是猪的断头饭了,得让人家吃饱一点!别不舍得!”

  社员们笑着,给猪的食槽里又加了不少东西,让这些畜生混了个肚圆。

  在往公社赶的路上,不少老人还拎着筐在后面跟着捡粪,这群畜生吃得那么多,肯定要拉在半路的。

  郑卫民一行人也跟着大队出发,到了收购站,照例要等一等再过秤。

  但今儿实在没什么人了,收购员们也不好让他们一直等,毕竟院子里的猪还会拉撒。

  “差不多了,上秤!”领头的人吆喝一声,等了许久的社员们立刻上手,帮着把猪给弄上了磅秤。

  “一百四十六斤!”

  “一百六十一斤!”

  “一百五十五斤!”

  ……

  知青这边的两头猪分别是一百四十五斤和一百四十九斤,从收购站换来了一百四十二块多。

  六个人,平均一下每人分了二十三块。

  周玉秀说道:“还剩下一点,咱们不分了吧,凑在一起吃一顿!”

  “行!”

  “我去买点面粉,回去咱们包饺子。”

  郑卫民把这二十三块钱小心地收好,明年就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了,他要开始节省了。

  少了两头猪,郑卫民也觉得好像冷清了许多。

  今晚的饺子怕是散伙饭吧……郑卫民如此想道,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饺子端上来之后,周玉秀就热情地说道:“大家快吃啊!”她坐在桌子旁边,端起碗,笑道:“这天可是一天天变凉了。”

  “可不是嘛!”范成功也端起了碗,同样招呼道:“吃啊!赶紧吃,再不吃就凉了!”

  饺子比往常要多,让几个人都能吃饱。

  吃完饭之后,范成功嘴巴张了张,还是没有说什么。

  趁着天还没黑,王云芳就去了郑卫民那边闲聊。

  秋天收了不少的玉米,秸秆被做了青贮饲料,但玉米根还有很多,郑卫民也分了不少,现在点着用来烤火取暖。

  “卫民,我感觉明年可能就见不到他们了。”

  “我都感觉明年可能就我一个了。”

  王云芳没有笑,她用手撑着腮:“卫民,你不会真想一辈子留在这里吧?”

  “不会的!”想了一下,郑卫民还是说道:“云芳,要是今年回去你家里人有办法让你留在北京,你就不要再过来了。”

  王云芳也说道:“我感觉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波下乡的知青了吧?”

  “也不一定!说不定明年还有,但数量不会太多了。”大家都能感觉到风向要变了,郑卫民不打算糊弄王云芳,人家又不傻。

  “我今年回去之后就和爸妈说,帮你在北京也找个工作。”王云芳说的很认真,但郑卫民还是婉拒了。

  “别,云芳。你给我这个大老爷们留点面子吧。”郑卫民很苦恼,他不能告诉王云芳明年就要恢复高考了。

  “你还想着面子呢?卫民,你可不是那种人啊!”

  郑卫民叹道:“回去干啥啊?碍眼!我还不如留在这里,和徐支书的关系也挺好,过两年就算能当个小队会计也行。”

  王云芳说道:“卫民,哎!”王云芳也开始叹气了:“按照眼下来看,明年秀莲姐肯定要去上大学了,到时候大队里有民办老师的位置,你可别再往外推了!”她能看到的就是这一个岗位,总好过郑卫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吃。

  “我心里有数,你不要担心我。还是想想去找徐支书开介绍信准备回家吧。”

  “还没到元旦呢,急什么。”

  两个人烤着火,没有再说什么。

  元旦很快就到了,1977年的元旦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但全公社的人都怀有不一样的热情,所有人都意识到,世情要变了。

  徐志全从公社回来,自行车就先推到了郑卫民这边。

  “卫民,忙什么呢?晚上家里吃饭去!”

  郑卫民赶紧出来了:“咋了支书?”

  徐志全也不藏着掖着了:“你秀莲姐过两天要去县里参加表彰大会,劳动模范要评上了!”

  郑卫民笑道:“那就过两天再吃!”

  “过两天还有!走!”

  徐志全能看出来,将来其他五个知青都要离开,就郑卫民留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大。

  抛开所有的因素不谈,郑卫民好歹也是个高中生,将来在村里扎根也不错,能写会算,总有用武之地。

  现在可是郑卫民最落魄的时候,拉他一把,他能记一辈子。

  而且这个人脑子好使,关键时候还能帮忙拿个主意,徐志全要提前示好。

  郑卫民不肯去:“哪有一个事情吃两顿饭的,还是等秀莲姐从县里回来再说。”

  “那可不成!走!”徐志全不由分说,拉着郑卫民就回了家。

  见到郑卫民过来,贺英便抱怨道:“当家的,你咋也不打个招呼?我这什么都没准备呢!”

  徐志全说道:“要准备个啥?家里不是还有鸡蛋么?炒个鸡蛋,再弄个粉丝就可以了!卫民咱们自己人,怕啥?”

  徐奋强也跑了过来,仰着头打着招呼:“卫民哥!”

  “来来来,卫民,坐!”徐志全招呼道:“趁着还没吃饭,咱们爷俩聊会儿?”

  “行!”郑卫民便也坐在了炕上。

  徐志全说道:“卫民,你是个精明人,秀莲这次当了劳动模范,你出了大力气!县里和公社的领导都和我说了,明年秀莲肯定能去上大学了!”

  郑卫民安静地听着,并没有开口,这让徐志全更高看他一眼了。

  “是这,卫民。明年秀莲也就教到暑假,等到秋天一开学,她就得走了。咱们大队的娃娃不能没有老师,你看到那个时候,你再帮帮忙?”

  郑卫民很是纠结,王云芳和徐志全给他出了个大难题。

  这俩人都是为他好,能当上这个民办老师可以解决他在陕北的生活问题。

  但是,他还是想到了那个但是,当了民办老师,可能就会被限制在师范类的高校了。

  “是这,支书。就算到明年秋天,我也不满两年,政策上条件不足啊!”


  (https://www.qkshu6.com/shu/40076/32359.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