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开局我爹是皇帝,江山只有一座城 > 第134章 公审(上)

第134章 公审(上)


“喂,王老汉,这到底是什么个情况?这贼寇到底是要闹哪样?”

  “贼寇?嘘嘘!老汉我劝你谨言慎行,这贼寇可不兴说。

  现在可是大乾朝廷当政,小心祸从口出!”

  被称之为王老汉的秃顶老头有些谨慎的左右看了眼这才低声劝告。

  “那这到底是啥事啊?”年轻人有些不解。

  老汉看着高台感慨道,“好像是这大乾朝廷要公开审理一批罪大恶极之人。你瞧见没,高台上另一边坐着的就是大乾皇帝陛下。”

  “嚯!那就是大乾皇帝?看着好年轻,咦,这大虫!是大虫啊!”

  年轻人看着看着就吓了一跳。

  只见在年轻的大乾皇帝所坐着的太师椅一侧正趴着一头数百斤重庞然大物般的斑斓猛虎。

  这猛虎长得好生凶恶,脖子上用缠绕着一圈铁链,铁链的末端被这位大乾皇帝一只手握住。

  猛虎趴在地上,两只前爪扒拉着一大块猪排骨肉,此时它正张开那血淋淋的血盆大口啃咬着血肉。

  每一口下去,都好似能听到一阵阵骨骼被咬碎的咔嚓咔嚓碎响。

  许是吃的有些爽快,这大虫还发出一声低吼,顿时吓得旁边围观的一众百姓纷纷倒退数步。

  但很快这凶猛的大虫头顶就挨了一巴掌,大虫顿时大怒,作势就要抬头咬死胆敢打自己的混球。

  结果面对一双凌厉的目光,一双虎目顿时委屈巴巴的缩了回去,不时还舔舐着主人的手掌以示讨好。

  这一幕看的百姓们眼睛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好家伙,这大虫竟然还有如此乖巧的一幕。

  老汉笑呵呵说着“呵,你个没见识的玩意,这大虫是大乾陛下的宠兽,就像是咱们养狗养鸡鸭一样,人家身为九五至尊养一条大虫怎么了?”

  说完还一脸你没见识的看了眼那年轻人。

  年轻人昨日吓得根本就没出去过,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大虫,闻言已经是惊得说不出话来。

  脑子里很快形成了一个既定的概念。

  懂了,原来皇帝就得养大虫!

  难怪自己不是皇帝呢。

  “不过王老汉,您说这处理罪大恶极之人,我看这台上的不是刘书吏,赵书吏,还有江差爷吗?

  他们怎么也....”

  “你个蠢货,当然是他们有罪了!你也不看看这几个都是什么货色。

  正当这些家伙平日里和咱们说几句好话,你就把他们当自己人了?他们要钱的时候还不是翻脸不认人?”

  王老汉嗤笑一声,他此时却是满脸的兴奋。

  他穷了一辈子,也是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

  期间经历了不少事情,阅历哪里是这些毛头小子可比的。

  这些县里的衙役,书吏表面看上去乐呵呵的,每次都是大道理一大堆,糊弄一下年轻人还行,哪能糊弄他这些老头子。

  只是这些当差的,的确是有几张巧嘴,而且说话也是以势压人,有时候明明他们错了,硬是找不出毛病。

  这也是当差的惯用手段,满嘴都是为你好,老子也没捞油水,都是朝廷让这么干的。

  反正大家都是一样,你不交,反正大家都得交。还不如现在交了,以免到时候吃了苦头。

  但很快人群中就有人不满起来。

  “不对吧!我看到了阎书吏,此人一向是重情重义,号称我浮山县及时雨,街坊邻居看到他谁不是叫一声好?

  听说他还仗义疏财,经常接济穷苦百姓街坊邻居,他岂会有罪?”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看向高台上的一个人,那人长相中正醇和,的确一看就是大善人。

  且相较于旁人,这阎书吏最是挺直了腰杆,一副慷慨就义不愿从贼的模样。

  这一幕看的不少人目眦欲裂。

  “王老汉,难不成这阎书吏也是有罪不成?如若这等大善人也有罪,那我等岂不是都有罪?”年轻人顿时有些愤愤不平。

  这话顿时引得旁边其余几位年轻人的纷纷叫好。

  “对!阎书吏不仅仗义疏财还温良恭俭让,此等善人岂会是罪大恶极之辈?这等贼寇当真可恨,这不是胡乱杀害忠义之士吗?”

  “对!这群贼寇当真可恨!”

  一众年轻人纷纷对看台上附近的士卒怒目而视,双拳紧握,只是看到那些士卒手中的刀刃还是不敢动手。

  但此时的怒火已经激发起来。

  见此那王老汉只是捋须微笑摇头。

  “你们呐,阅历还是太浅了。”

  说着他便不再多说,而此时看台上已经上来了一名刽子手。

  这刽子手一看就是虎背熊腰之辈,还是浮山县本地人士。

  随着此人一登台,顿时底下谩骂不断,一些泼辣的壮硕妇人更是直接将自己滂臭的绣鞋丢了上去。

  鞋子熏了一脸,这汉子脸色顿时就垮了下来。

  他本不愿今日当差的,毕竟杀的都是同乡之人,这要是杀错了往后在这街面上可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只是负责传讯的那位大乾官员却告知他,不愿也可以,但往后这差事就没他份了,如若今日同意当这个刽子手,往后还是不变。

  汉子祖上数代人都是做这行当的,这要是丢了这行当,一家老小都得跟着饿肚子。

  而且他做这行当的,谁也不愿意要他,谁也不敢要啊!

  但那位大乾官员也告知他,今日所杀之人都是该杀之人,只是....

  他回头看了眼那位大乾官员,对方只是朝他微笑点了点头。

  见此他一脸哭丧着脸带着自己的学徒来到第一位犯人身后站定,同时等待旁边大乾官员的公审。

  按照流程,今日每杀一人,就会高声颂念其罪名。

  “罪犯,李伍!去岁县里闹水灾,县里征募劳役算是度过了这一灾。

  县里准备筹措资金修建河神庙以稳定浮山县河域,防范灾祸。

  县衙本已经拨款百两银子,然这李伍却还私自向附近村镇凑份子钱,一共筹措白银千两。

  去岁底,朝廷额外征收人头税,原只是征收,一人百文钱,然刘伍与其同伙强行增至两百文。

  此数额对城内百姓还能接受,然对乡野百姓无异于灭顶之灾,出现诸多不举子现象,诸如此罪证多如牛毛,可谓罄竹难书。

  且从其家中收缴赃钱三千两,加之此前花销购置的田产房产,合计不下五千两!

  斩立决也不足以平民愤.....”


  (https://www.qkshu6.com/shu/40254/3227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