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日常:妻乃正道魁首 > 第185章 资本家的嘴脸(上)

第185章 资本家的嘴脸(上)


赈灾?

几人疑惑不解地看着赵鸿。

这招人又和赈灾有什么关系?

赵鸿只好解释道:“现在官府一时间没有能力赈灾。”

“但是我可以,于是我和官府做了一笔买卖。”

“我帮官府养活半城人,他给我三千亩地。”

“???”

“你没病吧!”

赵盼儿一脸惊愕地看着赵鸿道:“你知不知道半城人有多少?”

“你养得活这么多人?”

“养不养得活,不需要你们来操心。”

赵鸿道:“你们需要操心的事,等粮食运来后,你们安排人手,煮粥,赈灾等一切事宜。”

“这些小事,我不希望你们还来烦我。”

“……”

赵盼儿看着赵鸿低声嘀咕道:“把话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当甩手掌柜就当甩手掌柜,说什么这些小事别来烦你。”

“你说什么?”

听到她嘀咕的赵鸿。

用眼神斜瞥着她。

赵盼儿顿时一惊,连忙道:“没什么!我什么都没说!”

“你最好如此。”

赵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接下来,我说的话是重点,你们要记清楚了。”

“少爷,您请说。”

杨七恭敬道:“我们一定,听命行事。”

说着他目光还扫了一眼屠阳和时清两人。

虽然什么话都没说,但两人却能感受到目光中警告的意味。

两人连忙表态道:“我们二人也一定听命行事。”

赵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次赈灾,分两个等次。”

“一个是正常的赈灾等级,只保证不被饿死,不保证吃饱。”

“你们可懂我的意思?”

赵鸿目光扫视着杨七三人。

“懂!”

杨七立即道:“只保证不饿死,不保证吃饱。”

一人一天吃一顿饿不死。

但肯定吃不饱。

或者每天两顿,每顿都是稀的。

这样能剩下大量的粮食。

赵鸿继续道:“想要吃饱,那就得是有偿的。”

“官府不是给了我三千亩地吗?”

“只要去帮我开荒,一日三餐,不但顿顿饱,还保证每天都能尝到肉味。”

“必要的时候,还能吃到盐和油。”

听到这句话,屠阳本能地问道:“少爷,你想造反?”

“……”

“你才想造反,全家想造反!”

赵鸿直接骂道:“造反这东西是能乱说的吗  ?”

屠阳被突然暴怒的赵鸿给吓了一大跳。

缩了缩脖子解释道:“以往那些流民造反,都是以吃的吸引百姓聚众成事。”

“与你的手段一模一样,大家想不怀疑你造反都不行了。”

“……”

赵鸿呆了呆,随即没好气地说道:“你懂什么,我这叫以工代赈。”

“饱暖思淫欲,这话听说过没有?”

“我要是把这些人全都喂饱了,这些人又没事干。”

“那才是会出大乱子。”

“既然想要这些人吃饱,那就得给他们找事干。”

“让他们累得只想倒头就睡,没心思去想别的。”

听到赵鸿的话,赵盼儿恍然道:“难怪以往官府赈灾,怎么赈都让人感觉粮食不够,感情是特意控制的。”

“是的!”

赵鸿道:“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可就算是这样,开荒三千亩地,半座城的人也太多了啊!”

赵盼儿道:“按照钱塘的人口,只需要十几天就能开荒完成。”

“要不了这么久。”

赵鸿道:“算上周边逃难过来的难免一起加入,也就是三四天,五六天的样子吧!”

“所以我并不是想把荒地开荒成可以种粮食的地。”

说到这里,赵鸿淡然一笑道:“我问官府要的是九耀山附近的地。”

“我要把三千亩山地全都挖平,然后在上面建立一座新城。”

“建新城?”

杨七皱眉想了想说道:“少爷,官府会同意吗?”

“为什么不同意?”

赵鸿道:“这新城我依旧交给官府管理,税收也是他们的,新城又能用来安置流浪过来流民。”

“一举三得,官府为什么不同意?”

“但是你图什么?”

赵盼儿道:“你这不是给官府作嫁衣吗?”

“我不信,你会这么好心。”

“我当然没这么好心。”

赵鸿道:“我是要赚钱的啊!”

“怎么赚?”

不管是赵盼儿,还是杨七几人,都是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很显然。

再怎么赚钱的事情上,已经触及了他们的知识盲区。

赵鸿见他们都是一脸茫然的样子,很是无语道:“地啊!”

“这三千亩地是我的啊!”

“安置流民,是不是要房子?”

“我可以卖房子给他们啊!”

“有了流民,是不是会有人卖东西?”

“我可以建店铺,把这些店铺卖给其他商人啊!”

赵鸿看着几人一脸懵逼的样子,很是无语道:“有地在手上还怕赚不到钱?”

“不对!”

赵盼儿道:“流民哪里有钱买房子?”

“你这不是乱弹琴吗?”

“幼稚!”

赵鸿道:“你真是个猪脑子。”

“我可以分期卖给他们啊!”

“比如一间房子十两银子,他可以分十几年购买,每个月只需要固定还十几文钱给我,当然我还是会收几文钱的利息的。”

“总之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

“就算他们十几文钱都没有,我还可以给他们介绍工作。”

“让他们有工作,能够安定下来的同时,还有个赚钱的营生。”

“你从哪里找这么多岗位?”

“当然是别的商人提供啊!”

赵鸿道:“以后但凡来我们新城做生意的商人,必须优先招手,在我们这里分期买房的人。”

“不然不准他们来做生意。”

“反正地是我的,我想卖给谁就卖谁,甚至只把地租给这些商人,官府也管不到。”

“只要新城足够繁华。”

“商人有利可图,我们的条件再苛刻,他们也会蜂拥而至。”

至于钱塘这个地方繁华吗?

当然繁华了。

这里可是出海口。

不管是南越诸国,还是高丽等国。

都是有船队前来与大赵通商的。

说白了。

钱塘就是一个通商口岸。

不然朝廷也不会在这里弄一个镇海卫守着。

要不是这里是个通商口岸。

赵鸿也不敢弄什么新城的骚操作。

无他——因为注定发展不起来。


  (https://www.qkshu6.com/shu/7732/3222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