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娴熟工艺(求收藏和推荐)
也不怪詹师傅会如此失态,柏毅口中的胀接工艺,在数十年后或许是再平常不过的管道衔接工艺,不过在当下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的中国,这项工艺却是极为高深的生产技术,先不说那一手妙到毫巅的运用力道,但就最基础的运用工具,就不是一般厂能够具备的。
白云厂也是在日据时期扩建后,才获得一套胀接工具,在此之前相关工具全部由外方专家携带并负责操作,当年的詹师傅因为激灵懂事,经常被厂监派去为外方专家端茶送水,在此期间詹师傅便极为细心的观察外方专家的每一个动作。
十余年如一日,凭着他聪明的头脑和高深的悟性,让他从外方专家那里学到不少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和高超工艺,也正因为如此,詹师傅逐渐成为白云厂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个头脑机敏之辈,在胀接工艺上却处处碰壁,反反复复琢磨的二十年,才勉勉强强悟出些门道。
也因此成为詹师傅最压箱底的绝技,本来想着过几天亲自出马,那这套工艺震震场子,然而让詹师傅没想到的是,他手中压箱底的绝技,柏毅却像扔大白菜一般,就这么抛出来,如何不让詹师傅惊讶,又如何不让他震惊?
周围的人见詹师傅如此,再看向柏毅的眼神便丰富多彩起来,震惊的、诧异的、高兴的、激动的,甚至还几个隐隐有些小嫉妒的,只是各人神色不同,但剥去某些个性的成分,余留的钦佩与崇敬却是每个人都有的。
没办法,詹师傅在白云厂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实打实的“三朝元老”,如假包换的“工人技术专家”,再加上数十年的人生阅历,能在技术上让这个老头子吃惊的事情几乎都快绝迹了。
却没想到,柏毅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让詹师傅如巨雷轰顶般,震得整个人都僵直在哪里,如此境况就算是瞎子都能看明白,正在维修蒸汽锅炉的年轻人绝对是比詹师傅更厉害的人物。
然而如此厉害而又年轻的人物究竟是何许人也,场内各人却无人知晓,于是乎各种猜测便纷至沓来,有说是海归高材生,有说是东野司令部的技术骨干,更有人甚至断定柏毅就是李景琳在哥廷根大学的同班同学,因为革命的感召和某种喜闻乐见的原因,放弃海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的来到百废待兴的白云厂。
直听得正在调试管线的柏毅不禁苦笑连连,心说在这么发展下去,绝对能成为经典红色爱情剧的男主角了,好在这样的八卦猜测很快便被面色严肃的赵科长给制止住了,别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对李景琳一点都不感冒,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进车间嘟囔那么一句:“连个锅炉都修不了,还哥廷根大学毕业的,哼,真他娘的丢脸……”
柏毅说此话的时的声音并不大,但当时的赵科长却离的很近,听得自然清楚,也因此当时的赵科长很是气愤,要知道他对李景琳除了钦佩与尊敬之外,还有某些异样的感觉在里面,即便是现在,他对柏毅的这句话还有些许的芥蒂。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毕竟像柏毅这样既年轻有才能出众的人,那个没点傲气?不说别人,李景琳、詹师傅哪个不是如此?更何况有这样的傲气也未必是坏事,关键是要看如何引导这股傲气。
正如军管会林主任所说,部队里就没有不傲气的主官,只要把这股傲气用到正地方,无论是攻山头还是打阻击,无不争前恐后,放在技术领域也是一样,只要调动的好,技术干部们一样争前恐后。
想到这里,赵科长不禁暗自思量,等此间事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引导眼前的这个年轻,将他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哪怕是引入一些竞争,也在所不惜,眼下这个年轻人与詹师傅之间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良性竞争吗?只要把握好分寸,因傲气产生的竞争,也会诞生出人意料的奇迹,当然,李景琳这个白云厂的“技术权威”,却是被赵科长自动排除在外的。
就在赵科长向着今后该如何调整厂里技术队伍的工作方向时,满头大汗的王德化已经将胀管器从仓库里拿了回来,柏毅可没有场间众人那么多心思,现在的他只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完,然后回到宿舍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
也正因为如此,柏毅充分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修旧锅炉的忘我境界,只是这样一来,周围的人对柏毅的印象更是拔高数分,因为那种专注的目光,和沉稳的神色,让周围人看到一个经验与态度都异严谨和认真的人。
若是这些人知道,柏毅只是因为着急睡觉,而加快进度的话,绝对会找块豆腐立马撞死,不过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的,因为此刻的众人都被柏毅艺术般的娴熟操作手法所吸引,胀接的原理是对胀管器的锥形胀杆施加轴向压力。
胀杆又将力传给胀珠,胀珠则给管壁以径向眼里,在此压力下,管径被扩大,管壁减薄。利用金属管道塑性原理,管壁与管孔壁进行接触,当管壁与管孔壁之间的间隙全部胀严,这时管壁就产生永久性变形。
当胀管器从管子中取出后,加给管板上管孔的径向压力消失,管板要回弹,把永久变形的管子紧紧的箍住,便形成了管道胀接,整个胀接工艺的原理很简单,运用的基础也不难,但却对操作人的手法和力道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
众所周知,金属是有塑性特征,不过这种塑性特征却是限定在极小的范围之内,而这就要求采用胀接工艺时,必须慎之又慎,用力过大过小,都无法达到工艺要求,只能力道均匀的情况下,逐渐将其管道胀到合适的程度,才算最终达成目的。
只是这一句力道均匀说得简单,在其背后却是管道与管壁金属特性的界定、尺寸大小的调整以及综合各项数据后的复杂计算过程,特别是胀管率的界定,一定要控制在1%~1.9%之间,如此小的误差率,可不是只懂原理就能完成的,要不然詹师傅也可能苦心钻研二十年才勉勉强强掌握这项工艺技术。
不过这对柏毅来说虽说麻烦了点,但却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他在航母实习期间,跟随动力舱管损士官长学了不少绝活,其中便又一般金属特性与管道孔径匹配界定的快速辨别方法,至于胀管率除了掌握一套计算公式外,更是如元素周期表一般,记了一大批不同管材的数据列表。
用哪位士官长的话说,真要是出了问题或是在战争中受损,可没时间用草纸和计算器去一个个算,全部要用脑子在第一时间将所需要的东西整理出来,若是没有这个本事,就别想着上航母了。
练出这套本事的柏毅,没上去航母,却阴长阳错的来到了白云厂,航母上的蒸汽锅炉是何等精密、复杂,实习后期的柏毅都能独立的进行简易维修,更何况还是将近一个世纪前的老式蒸汽锅炉?
早在接触管道的一刹那,柏毅便将孔径、金属特质以及胀管率算了个七七八八,见一切特征完全符合胀接工艺,这才下决心利用此等工艺进行快速维修处理,此刻他已经将所有准备工作做好,
双手利用胀管器均匀的向管道加力,之间内中的管道渐渐膨胀起来,与省煤器外间管壁贴合在一起,直到管孔周围的氧化皮暴起,柏毅加力的手顿时一收,正根管子便牢牢的固定在省煤器内。
就这样,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柏毅便将损坏的省煤器管线全部更换固定完毕,旋即站起身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看向一旁的赵科长:“好了,把省煤器重新装好就能用了!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得歇一会儿。”
“好,好,剩下的我们来做,你先歇息!”
眼看锅炉这么快修好,赵科长早就乐开了花,二话不说便点头答应,随后赶紧招呼周围的干部、职工,将锅炉重新组装起来,而柏毅则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中,拖着疲惫的身子,悄无声息的抽身离去……
就在柏毅悄悄离开四车间之际,与之相隔不远的厂部会议室内,军管会的主要领导围坐在四张旧桌子拼起来的会议桌前,一个个脸色凝重,坐在上首位的军管会主任林波更是凝着眉头,不住的用手敲着桌子。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林波偏过头,看着一旁清冷如雪的李景琳,言辞恳切的问道:“景琳同志,除了要更换锅炉部件外,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你要知道,四号车间在这个时候决不能停产!”
(https://www.qkshu6.com/shu/11408/36799195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