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三章 苏联的坦克天才
“这个叫柏毅的中国年轻人的确很有意思!”
位于比尔哥罗德靶场东南方向的山峦内,矗立着一座毫不起眼的防空掩体,透过与外界联通的观察窗,一座高精度炮队镜延伸出去,正好将1.5公里之外的靶场尽收眼底,当然也有此时正在无奈苦笑的柏毅。
似乎是对柏毅真的很感兴趣,那位穿着苏军制式军服,佩戴者少将肩章的中年人,用炮队镜足足看了几分钟,这才从柏毅那张清秀的面上移开,而后站直身子,清瘦的面庞上多了几份意味深长的笑,颇觉有趣的摇了摇头:“看来他很聪明,应该看出我的打算!”
便在此时他的副官递过来一个热毛巾,待面庞清瘦的将军接了过去,这才有些不置可否的说道:“应该不可能吧,我敢说,别说是一个名中国人,就算是设计局中的军工专家们估计也猜不透将军的想法!”
“哦?是吗?”
闻言,清瘦的将军不禁笑了起来,旋即用热毛巾在光洁的脑袋上敷了敷,由于疲劳而引发的偏头痛因为热流的诸如而得到些许的缓解,于是将军这才开口问道:“那你说说,你究竟猜不猜的明白?”
“我?我亲爱的将军,您就别在笑话我了,那些之上逆天的天才都猜不明白,我又怎么能猜得透!”
副官尽管年龄逼近三十岁,但却有着一颗孩童般纯粹的心,一听将军的问话,想也不想便实话实说道:“不过包括我在内,很多同志都不是很理解,不管怎么说T—54也是您的杰作,更成为国家对外军售和援助的主力,要是真被中国的单兵火箭筒击毁,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口碑……所以我们都怕因为这件事,导致以您莫洛佐夫将军名字命名的设计局声誉受损!”
副官的话很直白,不过被他称为莫洛佐夫的将军却没有半分的气恼,反倒是笑意更浓,如果此刻柏毅能够在此的绝对会惊掉下巴,因为微笑看着远方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苏联的坦克天才,享誉世界的坦克设计大师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莫罗佐夫。
其一生参与研制的坦克无一不是蜚声世界的经典之作,从二战前的T—26,到硬撼动德国装甲部队的T—34;从T—54的永恒经典,再到T—64的低调神秘,莫洛佐夫的一生履历便是一部苏联装甲部队的发展史。
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将其称为苏联装甲力量的灵魂,应该说这个评价一点也不为过,要知道正是在莫洛佐夫天才般的引导下,苏联的坦克才能够在冷战中始终领先西方一代,从而令铁幕的另一方战战兢兢数十年。
可就是这么一个连斯大林都刮目相看的技术天才,竟然暂停新式坦克的研制工作,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这里观看打靶,其本身就已经令人不可思议,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莫洛佐夫竟然直接下令,将自己的得意之作T—54坦克充做靶车,用于加下来的交流打靶!
如果说莫洛佐夫的到来是不可思议,那么后一个决定便称得上是惊世骇俗,所以也难怪连他的贴身副官都有些不理解,不过莫洛佐夫却毫不在意,将已经冷却的毛巾递还给副官,这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口碑再好,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泯灭;就如同T—54坦克再好,也终究会有过时报废的那天一样,只有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才是真正的永恒。”
副官彻底蒙了,他虽是副官,但与莫洛佐夫犹如师徒,见其不理解,莫洛佐夫便师德光环泛滥,坐到一旁的椅子上开始循循善诱的问道:“你想想,设计局当下正在攻关的课题是什么?”
“复合陶瓷的装甲应用!”副官毫不犹豫的回答出来,莫洛佐夫笑着点点头:“没错,就是复合陶瓷的装甲应用。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此项攻关呢?”
“这个……”
副官很诚实的摇了摇头,尽管他知道有这么个项目存在,但究竟干什么,又是为什么,他却不知道,没办法,谁让这项研究始终处在高度的保密状态,哪怕是莫洛佐夫将军的副官,也无权接触更为核心的东西。
“无他,只因为现有的纯钢制的均质装甲很难抵挡日新月异的反坦克弹药,特别是威力日渐增强的破甲弹……”
莫洛佐夫说得轻松,可副官听了却是一脸的骇然,要知道这项研究是绝密,以他的权限根本无权知晓,可如今莫洛佐夫却把这件事摆到台面,他是听好,还是不听好呢……
就在副官在听与不听之间犹豫之际,莫洛佐夫接下来的话,打消了副官纷乱的思绪:“你不用担心,国防部的那些家伙们已经把这项研究部分揭秘,你听到的并不是保密内容。”
闻言,副官更是错愕,解不解密对一个项目来说便是高层重视与否的风向标,而突如其来的解密说明什么?副官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心思单纯的无力问道:“这个项目立项以来,不是一直得到国防部的支持吗?”
“在复杂的利益面前,任何事情都会变的!”
莫洛佐夫无奈的一叹,自打二战结束以后,莫洛托夫便开始总结二战期间装甲战的技术细节,从而为日后坦克的发展定下基调,由此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莫洛佐夫终于归纳出几点坦克未来发展的基本要素,并将这个成果运用到T—54的研制当中去,从而造就了一代经典。
可就是在研制T—54的时候,莫洛佐夫忽然发现,传统的钢制均质装甲在未来的装甲战当中未必会继续引领潮流,至于原因非常简单,基于钢制均质装甲而开发的反坦克武器实在太多了。
传统的穿甲弹自不必说,针对钢制均质装甲机械特性专门打造出来的破甲弹和碎甲弹,简直就是钢制均质装甲的天然克星,若是以传统的思路,面对这两种新式反装甲武器,最好的方法便是增加装甲厚度,从而抵消相关弹药的会上效果。
只不过这样一来却带来一个难以回避的副作用,那便是坦克整体重量的急速上升,由此带来的诸如发动机功率不足,机动性能低下,被弹面积过大等等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坦克很难发挥理想的作战效果。
二战期间德国的“鼠”式重型坦克便是最好的例子,由于一味的追求火力和防护力,导致整体重量成倍提高,致使发动机的功率根本上,根本无法实施有效机动,最终沦为战场上的活靶子,未打一枪一炮,便成为苏军的俘虏。
正因为如此,莫洛佐夫意识到传统的钢制均质装甲的路子已经无法再走下去,只能另起炉灶,研制更轻便灵活,且行之有效的新式装甲,于是他将目光投入到刚刚起步的复合陶瓷上。
之所以选着这个在如今尚属冷门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复合陶瓷本身耐高温,韧性足的特点,特别是低一点,简直就是破甲弹的天然克星,因为复合陶瓷的耐高温性质,足以抵御金属射流的冲击,保护坦克车内的安全。
基于此,莫洛佐夫一经提出,遍即可引起苏军内部的重视,于是很快便成立专项课题组,专门对复合陶瓷装甲化进行研究,只是一晃数年过去,苏军投入的资金可谓是数不胜数,但莫洛佐夫的研究却陷入了瓶颈,迟迟拿不出理想的解决方案来。
而此时的国际形势因为战后对和平的众望所归,使得武器装备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小的停滞,恰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隶属于朝鲜人民军的T—34\85坦克一路势如破竹,不但打得南朝鲜溃不成军,更是令前来增援的美军束手无策。
正因为如此,苏联国防部判断,未来数年内不会出现更具杀伤力的反坦克弹药,因而苏联的T—54坦克足以应付未来数年内的威胁,至于投入过高的相关研究出于成本的考虑,应该暂停或者取消。
反而支持同为传统的钢制均质装甲的T—62坦克项目,没办法谁让相对成本高企的莫洛托夫的新式装甲,和八字没一撇的所谓新式坦克,规划详细,成本低廉且结实可靠的T—62坦克项目才是苏军的最爱。
正是在这股风潮的侵袭下,莫洛托夫所领导复合陶瓷装甲应用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若不是莫洛佐夫凭借着二战时的功勋以及在苏军内部强有力的人脉,估计他的研发项目早就下马了。
不过即便勉强保留,经费也被砍去大半,为此莫洛佐夫不是没去莫斯科进行申辩,可他的所有判断全部基于对未来走势的过人预见,尽管后来证明他的预见十分正确,但问题是现如今莫洛佐夫并没有很好的证据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
与之相对的苏联国防部却能拿出一大堆的佐证,来证明他们对未来判断的正确性,既然如此,莫洛佐夫还能说什么?只能默默接受无情的现实,尽最大努力为此项目的延续,因为他坚信,终有一天,他会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确的。
正如一句名言所讲的那样,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用这句话去形容莫洛佐夫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本来莫洛佐夫来这里只是为了近距离考察二战后单兵反坦克武器,对装甲目标的毁伤情况,从而为今后新式坦克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正因为如此,期初莫洛托夫跟靶场内的所有人都一样,并没有把中国的单兵火箭筒放在心上,而是单纯的盯着RPG—2V2,毕竟这款火箭筒才代表着世界上同类武器的最高水平,然而出乎莫洛托夫意料,被他看好并当做采样蓝本的RPG—2V2发挥得并不尽如人意,反倒是中国的单兵火箭筒从始至终不断给人意外。
特别是在200米外轻松击穿“虎”式坦克炮塔正面主装甲后,莫洛佐夫更是吃惊的说不出话来,别人不清楚,可他这位坦克设计大师却是清楚,德国“虎”式坦克炮塔正面主装甲是如何的坚不可摧,可中国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却能够一举击穿,足见其威力是多么的强悍。
不过也正是这份吃惊,令得莫洛佐夫心头生出一股莫名的激动,既然中国的单兵火箭筒以破甲弹轻松击穿“虎”式坦克炮塔正面主装甲,那它能否对T—54坦克造成威胁呢?如果能,如此众目睽睽之下,国防部的那帮大佬们又会是如何感想?
于是乎,一个利用单兵火箭筒为自己极力推进的研究课题彻底证道的大胆想法,逐渐在莫洛托夫脑海中浮现出来,进而毫不犹豫的付诸行动,这才有了先前令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幕……
(https://www.qkshu6.com/shu/11408/38454349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