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问鼎十国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战事起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战事起


欧阳回的密信中写的正是大理权臣高、杨两家对于东川郡铜矿的剥削压榨,最终导致了东川郡的矿民受不住压迫,揭竿起义。

        一桩桩一件件恶行,可谓罄竹难书。

        罗幼度见之都忍不住摇头而叹,这些人可以说是因他而死的。

        东川郡铜矿是当世发现的最大铜矿群,号称天南铜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铜矿产地之一。从秦汉时期一直到后世,一直都处于开发开采之中。

        在这个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年代,铜矿代表着财富。

        当初与大理议和的时候,罗幼度就针对东川郡铜矿为来日进攻大理埋下了伏笔。

        他强势的讨要了东川郡,但将开采权交给了大理的两大权臣高氏、杨氏。

        罗幼度占五成,高氏、杨氏出人出力,占其中两成半。

        罗幼度从他的五成中,抽取出一成分给所有矿工。

        问题就出在那一成的分红之上。

        东川郡的铜矿之大之多,放眼整个华夏只是仅次于还未发现的江西德兴铜矿。

        如此大的规模,一成已经是不可估量的数额了。

        在此之前,东川郡的铜矿是高家一人独享,作为大理军阀权臣,挖矿的人大多都是大理罪犯奴隶。哪里需要支付工钱,饭都不给吃饱的,死活无论。

        罗幼度大手一挥,直接、给了一成利。

        那段时间原本让人闻风丧胆的凶煞之地,成了万千人向往的发财之所,不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想成为一名光荣的矿工。

        慑于对罗幼度的威势,高氏、杨氏一开始并不敢有任何小动作,每月月初,两人老老实实地将罗幼度的五成利分为两份,一份送到成都官邸,一份分发给东川郡的旷工。

        但随着大虞朝廷的重心放在南海、契丹之后,高氏、杨氏渐渐受不住诱惑,慢慢的一点点苛刻矿工手上的那一成利润。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见大虞朝廷并没有将他们放在心上,欧阳回这个建昌刺史也对东川郡的情况不闻不问,胆子越来越肥,也越来越不知足,开始将手伸向了罗幼度的那四成利润。

        诚然高氏、杨氏相互敌对,两人在一起有彼此牵制的作用。但在利益面前,双方都心照不宣,伪造出了各种假账。

        欧阳回谨记罗幼度的劝告,暗中搜集罪证,并不插手干涉。

        却不想还未等他们进攻,东川郡的矿工却先一步受不了了。已经尝试过富足生活的矿工们,哪里甘心再次受到剥削?怨气如弹簧一样,高压过后,迎来的是最为激烈的反弹。大理的高氏、杨氏担心此事蔓延,最终会导致他们这些年欺上瞒下的事情泄露,对起事的矿工展开了血腥的镇压。

        所有参与造反起义的人全数屠戮

        如此恶行,加上欧阳回这些年收集的罪证,足以兴兵讨伐。

        「传令给曹彬,让他即日南下,征伐大理。」修路是最能体现官员政绩的一方面,大虞朝廷每年的徭役除了必要的疏通河区,大部分都用在了修路之上。

        从洛阳到江陵,再经巫峡入蜀,已经有了一条像样的官道。

        快马加鞭,不过十余日时间,已经将命令传达成都府。

        作为当今天子最信任的将帅,曹彬在入蜀之前就知道自己肩负的任务,覆灭大理,稳固南疆,图谋吐蕃。

        东川郡铜矿起义事起的时候,曹彬已经意识到战机来临,做了一定的部署。

        此刻得到明确的出征命令,曹彬当即就考虑起先锋人选,想了一想,说道:「将李继隆叫来。」

        李继隆在汴京无意间惹了大事,罗幼度将他丢到了蜀地跟着曹彬历练。

        当初在御营司的时候,

        就属曹彬、潘美、李处耘关系最好,对于李继隆这侄儿,曹彬少不了以长辈的身份给与一定的关照。

        李继隆是将三代里最出色的一个,军事方面的潜力更是出类拔萃,即便对比曹彬、耶律休哥这样名将都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好人物,只要给他一个踏板,就能一飞冲天。

        何况是曹彬的特殊关照,只是半年时间,李继隆已经在西南巴蜀军中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东川郡的事情传到了成都,李继隆也意识到了覆灭大理的机会到来,先一步找到了曹彬,请为先锋。

        曹彬虽未立刻答应,但这需要调动人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毫无疑问就是李继隆这位能力出众的故友之子。

        军中以实力说话,李继隆这样又有能力又有背景的,自然备受青睐。

        「节帅!」

        李继隆一脸兴奋地赶来汇报。

        曹彬也没有寒暄,而是开门见山的说道:「你为先锋,大理怎么打?」

        李继隆早在脑海中做过一定的推演,说道:「逐个击破。末将若为先锋,当避开大理杨氏,从圣共赕直取三赕(丽江),一口气奔杀至龙首关,于此地跟大理高氏一战。」

        曹彬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问道:「理由呢!」李继隆道:「我们若打杨氏,高氏必定来救,届时就算能胜,损失亦不小。反之我们无视杨氏的存在,杨氏则大概率会因就不救援,吵得不可开交,或是作壁上观,按兵不动,或是勉强救援,离心离德。我们即可逐一击破.」

        「好!」

        曹彬忍不住赞叹道:「正元兄有子如此,真令人羡慕。」

        大理的皇室姓段,可大理的权势却不姓段,分别掌握在高氏与杨氏手中。

        两大家族一个掌控大理国都云南,一个控制善阐府昆明,将大理一分为二,相互势如水火,都恨不得将彼此覆灭。

        大虞南下征伐有三条路可走,一条走会州,攻打杨氏的善阐府,一条路便是李继隆说的进兵路线,可绕过避开杨氏的地盘,抵达大理云南的门户龙首关。

        至于第三条路是一条小道,从汉源北渡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穿行千里山谷,进抵丽江之畔。

        曹彬坐镇巴蜀期间,招募南疆健儿,已经训练了一支擅于登山涉水的精锐步卒,但当年罗幼度定下以金沙江为界,控制了金沙江流域。没有必要为了特地绕开金沙江,让军队吃那种苦。

        是打杨氏,还是高氏就成为最先面对的问题。

        大虞势大,面对大军南下,大理杨氏、高氏即便矛盾再大,在这关键时候,也不会坐视彼此不管。

        唇亡齿寒的道理,杨氏、高氏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不明白。

        但是大理高氏跟大理杨氏内部的成分是不同的。

        大理高氏是新兴贵族,是跟着段思平创业崛起的豪强。

        而大理杨氏却是白族地区的第一大姓,白族四分之一人都姓杨,是云贵地区的千年大族。

        两者之间各有优劣。

        新兴贵族根基不稳,但胜在团结,上下一心。

        而杨氏这种老牌大族,朋友兄弟虽多,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各有恩怨矛盾,各怀心思。实力固然强劲,但无法将力使在一处。这也是明明大理杨氏明面实力更强,却一直被高氏压制的原因。

        杨氏能够相信高氏的援兵,但高氏却不可能相信杨氏的援兵。

        打杨氏则意味着打整个大理,反之只是一个高氏。

        其中的弯弯绕绕早在曹彬的算计之中,甚至于在杨氏集团中收买了不少人充当理女干。

        如果高氏没心没肺的信任杨氏,后果更加凄惨。

        李继

        隆如此决然的进兵,想来也是看破了这点,也可以看出下了一点功夫。

        曹彬当下也不迟疑,说道:「准备的不错,就看手上的本事够不够硬。陛下出兵的旨意已经下达,本都命你为先锋,做好准备后,即刻南下。」

        李继隆眼中闪着光,高声领命。

        成都调兵的动向并没有瞒过大理,对于此次大虞的南征,不论是高方还是杨建两人都没有多少意外,表现得很沉着冷静。

        倒不是因为无惧,而是两人已经做足了准备。

        在曹彬调任成都之前,大虞、大理之间的关系是极为融洽的。

        主要原因在于贸易,云贵一带多山多林,道路崎岖不便,物资运转困难。

        茶马古道是云贵当地百姓用血汗走出来的贸易线路,大虞与大理以金沙江为边界与大理共享滇藏道的利润,彼此的和平能够带来共赢的局面,往来得特别频繁。

        直到曹彬调任成都,气氛一下子违和起来。大理国的高方,还有杨家杨建都是老狐狸,立刻意识到曹彬的调任就是为了他们大理而来。

        两人本是势同水火,但这些年的和平共处,也寻得了谈话的机会。

        面对大虞这样可怖的存在,高方、杨建都很清楚,他们合则有一线生机,分,半点胜算也没有,暗中已经有过接触,定下了一致对外的基调。

        两年筹备,为的就是今日。

        因故得知大虞调兵的迹象,不论是高方、杨建在经过短暂的心慌之后,有一种大石落地「终于来了」的心情。

        两人在第一时间就根据他们早年约定的方略,动员一切可用之兵,与大虞打消耗战。赢?

        两人不敢想,但是凭借地理的优势,能够逼退强敌,与他们而言就是一场大胜,

        故而大理高氏、杨氏的反应不可谓不快,在得到消息的一瞬间,做出了相对的措施。


  (https://www.qkshu6.com/shu/12732/746289865.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