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秦长青李唤儿 > 第九百五十二章 辽东白骨城

第九百五十二章 辽东白骨城


就在秦侯爷和江南路政司研究发财大计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书信。

        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弟弟,汉阳郡公李缄亲自送来的。

        “李伯伯,一封书信而已,怎么亲自过来?”秦侯爷看着李缄,一脸懵逼。

        “贤侄,老夫一家有事求你呢!”

        随即,李缄说明了来意。

        李缄的父亲西平郡王李安,李道宗的父亲东平郡王李绍,他们是亲兄弟,骸骨全都留在了高句丽。

        李缄受李孝恭和李道宗所托,前往辽东寻找李绍、李安兄弟的尸骨。

        “贤侄啊,不瞒你说,当年在辽东战死的人是在是太多了,家父和叔父的尸骨在哪,谁都不知道。”

        李缄叹了一口气,“这不是想找你寻个方法,找到两位老人家的尸骨!”

        啊?

        秦长青一愣,古代没有DNA技术,怎么搞?

        就算是有DNA技术,战死者数十万,想找也找不到的。

        在一旁,喝茶的李泰听到后也明显一愣,“三叔,当年三征高丽,应该带了很多部曲和亲卫吧,就没有活下来的吗?”

        要知道,李孝恭一家可是隋朝的大世家,部曲和亲卫自然不会少了。

        这些人到了战场上也绝对忠心,遇到了危险部曲和亲卫自然是拼命保护主家周全,以李安和李绍的身份,肯定会有亲卫和部曲活下来的。

        “殿下,当年咱们李家,除了先皇,其余人都不受杨广待见的。我爹和叔父,是被安排殿后的。结果大军全都战死在了十万多人,亲卫和不去无一人生还。老夫估摸着,辽水河附近的那一处尸塔京观里面,肯定有尸骨!”

        李缄牙齿咬得吱嘎作响,只恨杨广无能,只恨关陇豪门作祟,十多万人战死异乡,所有尸骨都被搭在一起……这简直就是中原最大的耻辱。

        “很难!”

        秦侯爷叹了一口气,“李伯伯,你确定是骸骨就在尸塔京观里面吗?”

        “不确定。”

        李缄顿了顿,“我来之前,去找过马爷,马爷说当时我爹殿后的位置是辽水和,因为我爹在渡河后撤之前就战死了,所以马爷给了我大概的位置。”

        说完,李缄拿出一副地图,摆在秦长青面前。

        以前,他们都放弃了寻找骸骨,但现在大唐已经灭了高句丽,自然要找到骸骨运回中原,不能让他们在外做孤魂野鬼。

        “也就是水,最大的可能是尸体掉进辽水河了?”

        秦侯爷问完,李缄点点头。

        秦侯爷略微犹豫了一下,武将都是穿铠甲的,掉进水里一路下沉,辽水河里面河水刺骨,河沙较少,挖掘一下没准还真能挖出来。

        而此时,孔颖达早已经带着孔门文士到了辽东。

        很多书生上不了战场,但现在辽东尽在大唐之手,一个个也十分兴奋,摩拳擦掌。

        “叔叔,快看,这就是大海吗?”

        孔佳伸手指向海边,“我听秦大哥说,水部的商船更大,只比战舰小一点点呢。”

        “时间不急的话,会带你们去海边转转的。”

        孔颖达笑了笑,“但是现在正事要紧,咱们孔家人能来辽东,是莫大的恩赐!咱们要做的,就是将骸骨一个不落的全都运回中原。”

        孔颖达转身看看身后的队伍,足足有五千多人。

        沿途各大州府积极调动资源,确保他们通行无误。

        很多前朝将领、军卒的遗腹子,也纷纷给朝廷联名上疏,感谢皇恩浩荡,感谢孔家大义。

        原本孔颖达是想走陆路的,但是陆路比水路要辛苦很多,手底下的大多数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只能选择水路。

        而在此时,孔颖达也已经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为何汉朝之前,书生各个是战将,而到了现在,能打仗的文臣就那么少了呢?

        孔颖达在心里暗暗的发誓,一定要重整孔家的书院,正式将君子六艺提上日程,不能因为学文就忘了从武!

        要知道,孔圣人当年也是能驾战车,能挥动长矛的武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之后,终于抵达辽水河,并在新城附近修整。

        新城,是一座巨大的兵营!

        当年泉盖苏文为了防止大唐入侵,建造了很多小型的城池用来屯兵。

        新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名叫白骨城,归结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新城附近有一座巨大的尸塔京观。

        几十万将士的尸体被堆成一座山,日积月累之下,上面居然长满了草木。

        几十年过去了,尸体早已经化作白骨,又被草木掩盖,孔颖达心酸疼痛。

        这座山,就是中原战死者的尸骨堆砌而成的,整座山上的植物长得都十分茂盛。

        刘仁轨知道孔颖达到来的消息,亲自来了新城。

        “孔师,刘某公务繁忙,有失远迎,还望孔师恕罪。”

        “刘将军严重了。老夫这次来就是收敛骸骨的,还需要刘将军多多支持。”

        孔颖达对刘仁轨十分客气,作为一名文臣,刘仁轨也有武将之姿,一个人镇守辽东,颇为不易。

        “孔师,您太客气了,这都是刘某分内之事。刘某调集了五千府兵,随时听候孔师差遣!”

        刘仁轨之所以到辽东,全因为秦长青的举荐。

        作为秦长青的师兄,又是天下文士之首,刘仁轨自然要客气,更要配合。

        更何况,孔颖达现在做的事情,利国利民,是在给朝廷赚声誉,刘仁轨更要配合。

        进入新城后,孔颖达发现新城的城墙十分新,这里应该是战乱结束之后重新修建了。

        在城内,有很多商人,也有很多新迁来的中原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人多数都是女性和孩子。

        孔颖达在城内走了一圈,顿时明白了。

        辽东驻军不是短时间的,很可能一辈子都要驻扎在这里了。

        将士们对家肯定思念,最好的解药就是女人和孩子,所以迁徙来的中原人,多数都是军属。

        不出意外,这些人即将在辽东繁衍,未来辽东也会鼓励生育,让这里彻底变成中原的领土。

        “孔师,新城战役打得太快,所以没怎么被战火波及。下官让人扩建之后,将军属全都迁徙过来,现在已经有了市井的气息。”

        刘仁轨开始给孔颖达介绍,“另外,辽东鼓励通商,也鼓励西域人口迁徙过来。阿齐兹先生抽调了三个商队,来往西域和辽东之间。

        升官升的太快了,管理一座城都难,现在直接管理整个辽东,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下官还将新罗人口打乱,鼓励和中原人通婚……”

        说到这刘仁轨的声音也笑了很多,“下官问过秦侯爷,秦侯爷说就这么搞下去,代代人都通婚,代代人都学习大唐的文化,就再也没有什么新罗了。”

        孔颖达笑了,拍拍刘仁轨的肩膀,“有事儿你直说,老夫帮你办了便是!”

        嘿嘿,刘仁轨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孔师,我缺人,却文化人。还望孔师发动孔门子弟,来辽东开学管教学,顺便再给小官举荐一些官员。秦侯爷说,大唐不缺人才,但愿意来辽东的很少,只有和您说才能一呼百应!”


  (https://www.qkshu6.com/shu/12778/103424173.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