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本可避免的战争
推荐阅读:战龙归来 星穹铁道:流明 陆鸣至尊神殿 星穹铁道:开局表演太虚剑神 他比时间更深情池欢墨时谦 飘雪之殇 至尊毒妃:邪王的盛宠娇妃苏璃楚绝影 四合院,我靠拾取能变强 国运:综漫婚配,开局玩坏卡芙卡 美女的超强近卫赵东苏菲
现在世界上所有大国基本上已经或多或少的为了利益以及未来站到了他们应该站的位置,而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大国仍然没有站队,那就是大明帝国。
大明帝国是罕见的跟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一方面它自视为东亚霸主,掌控着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另一方面,他也深感自己的地位遭受到严重的威胁,隔壁正在崛起的东瀛更是拉满了大明帝国的紧张感。
明王朝的朝廷经过了一系列变革,但本质上仍旧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它能勉强维持到今天全凭农民起义军中没能再出一个李自成,随着俄国、英国、德国在东亚与它的对抗,民主主义思想进入了大明王朝的国内,动摇了这个封建王朝最后的根基。
而明王朝的统治者们也在学习,他们学习着西方的管理模式,民族主义的思想他们就极其青睐,因为只要将起义的人民打成背叛民族与国家的反动派,总有一些没读过书的人会真的相信这些鬼话,从而成为大明王朝的拥趸,帮助明朝的统治者巩固自身的枷锁。
但是这一套不只是大明王朝会用,一个名为革命同盟会的组织开始在大明境内活动,‘逸仙’是这个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但朝廷一直抓不到他,在南方民主主义思想广为传播,这严重威胁到了明王朝的统治,他们必须想出一个办法。
啥是转移矛盾的最好方式呢?当然是战争了,毕竟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你说你爱国你就上战场送死去,利用洋人的刀枪大炮帮大明消灭掉那些天天喊着自由民主的人,完事了还能甩锅给那些西方国家,岂不美哉?
虽然西方列强对大明进行了很多次的入侵,但都被大明打退了,除了在外东北和外西北的失利之外,大明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战术失败了,在印度支那一战甚至一雪前耻,打的世界第三列强法国都只能被迫求和。
要不是英国和德国后来下场干预,那大明早就吞并印度支那,将越南重新纳入自己的版图了,而当他们的朝廷知道,法国与德国闹掰了,两大阵营都在拉拢自己时,朝廷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主战派和中立派。
但跟otl不同,这条世界线的大明王朝内部对参战的呼吁声音很大,因为大明跟带清不一样,它洋务运动之后基本上就没打输过,这洋鬼子的大炮火枪真尼玛好使,跟沙俄的边境冲突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最主要的是明朝的统治集团真觉得自己学了那点功夫就可以拿捏欧洲列强了。
毕竟法国都打不过他们对吧,那根据柏林会议的那个排名,法国大于俄国,那我打赢了法国,是不是约等于我战胜了俄国,精神胜利法,那俄罗斯小儿不是我对手。
现在香港和胶州湾都还没收回来呢,大明觉得这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广州湾倒是在法国败走之后基本上回归了大明,只不过还没有正式交接,法国人也没撤军,这笔烂账到现在还没算完。
而现在俄国人又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毕竟亚洲不是俄国的核心地区,所以俄国同意在亚洲事务上做一些妥协,比如符拉迪斯沃克,大明这边叫海参崴,这地方可以还给大明,库页岛也好商量。
法国也愿意在印度支那方面做出让步,只要明朝参战,法国愿意移交印度支那给大明,连马六甲海峡都可以给,毕竟法国不咋走太平洋海运,玩这个比较多的是德国,毕竟它核心市场是东瀛啊,这谁受得了,而且东瀛也可以重新划近大明的势力范围。
包括英属马来亚和德属马来亚,缅甸印度等地区协约国都可以随便许诺,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领土,他们的大使还给大明皇帝勾勒出了一个属于东亚的新秩序,到时候顺天府将成为整个东亚的经济文化中心,大明恐将重现大唐盛世,甚至还能因为这点洗刷一切耻辱,到时候你就是封建王朝中最亮的仔。
明王朝彻底心动了,李中堂亲赴圣彼得堡与俄国大使会面,双方在冬宫载歌载舞,其中还能听见俄国贵族拍大明的彩虹屁,这李中堂上次去莫斯科的时候那就是个小透明,这次简直了,那就是座上宾啊。
但同时大明里面也不全是大脑全被多巴胺支配的唐氏,还是有些正常人的,他们认为参战可以,但同时还要听一下同盟国的价码,万一他们给的更高呢?
而且他们得保证最后自己站队的一方真的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如果站队失误了,那大明的处境将会十分危险。
曾经的驻伦敦使节郭嵩焘就接过了这个重任,他奉命重回伦敦,去见英女皇,询问一下同盟国能给出多高的价码。
当然郭嵩焘自然是不报太大的希望,因为他一开始就知道大英根本就不可能在海峡问题上妥协,这次前去就当是公费旅游了,本来他都有连莉莉安面都见不到的心理准备了,但这次审批流程十分的快。
郭嵩焘终于在威斯特敏斯特宫见到了这位西方最有权势的女皇,西方的君主和东方的君主有着很大的区别,毕竟东方是专制君主制而西方是立宪君主制,至少在这里不用担心被皇帝拖出去砍了。
郭嵩焘听说莉莉安已经四十多了,但是两人真的见面的时候,他发现这位英国女皇完全不像想象的那样,她的容貌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如同他们在伦敦第一次见面的那样,但这一次郭嵩焘是带着为大明争取利益的目的来的。
他会见了英国内阁的大臣们,并询问了许多近期发生的事情,张伯伦向他说明了情况,“现在的情况很糟糕,协约国正在着手孤立德国,许多的小国也都倒向了协约国,实力的天平正在逐步逆转,我们也还没做好战争的准备。”
张伯伦一方面放出英德还没准备好战争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开始摸大明帝国的底线,在来伦敦之前,曾国藩和左宗棠几位主战派的重臣就加入同盟国还是协约国方面展开了一系列辩论。
从利益角度,加入协约国肯定是最好的,大明跟俄罗斯最大的纠纷是外西北和外东北,跟法国的纠纷则是印度支那和云南地区,只要加入协约国,这两个大威胁会立刻解除,而加入同盟国,英国跟德国肯定不会保障大明在远东的利益,因为这两个逼就是大明在东亚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是理性角度,现在同盟国的军事实力并不逊色于协约国,两边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只要德国能够抗住法俄两国的进攻,那么只要坚持到英国击败美国,法国和俄国的失败也就接踵而至了。
换而言之,如果德国被一波击败,那孤悬海外的英国也难以翻盘,可以说大明作为还没下场的大国,它拥有最大的主动权,它站在哪边,哪边就能在体量上压倒另一边。
郭嵩焘也借机提出了大明的需求,“鉴于欧陆关系如此紧张,我大明帝国决不能在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战争中选择袖手旁观。”
大明使团表达了明王朝强烈的参战欲望,但是得加钱,张伯伦一开始就准备好了英国的底线,作为一个海权国家,英属马来亚扼守着最重要的马六甲海峡,这里是不能给的,但是新加坡这个地方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这里是最重要的港区,如果大明愿意参战,那新加坡可以划进大明的势力范围内。
菲律宾也可以让其成为大明的小弟,最重要的还有俄国那庞大的西伯利亚烂地,这些全都可以给大明,但很明显大明根本就不想要西伯利亚烂地,对于新加坡兴趣也不大,因为这样大明海权还是没有保障,如果英国有朝一日跟大明敌对,那英国的舰队照样可以轻松封锁这里。
郭嵩焘只能遗憾的说道,“我国恐无法接受此般有失公平的条件。”
郭嵩焘给出了大明的要求,看到明帝国的参战要求之后,英国内阁基本上傻掉了,大明要求要将整个马来西亚全部都划进明王朝的版图,并且暹罗要变成大明的小弟,英国还得转让缅甸主权给大明,除此之外,德国得将东瀛解放出来,还给东亚市场,最次也得将九州和琉球地区交给大明。
张伯伦看了都惊了,狮子大开口也不带这么玩的吧?仗还没打起来你就要割我这么一大块地,日子还过不过了?
英国不可能出卖英属印度的利益,它已经放弃了原本保守的道路,莉莉安为英国筹划的道路也不存在出卖自己领土的这一选项。
莉莉安走到了谈判桌前面,她问道,“我们是帝国联邦,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不可能接受妥协的和平,从古至今一直是这样。”
郭嵩焘问道,“我们只要求东亚的利益,对于英国的世界霸权毫无兴趣,我们仍然可以承认英国是世界霸主,但是前提是,我们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
“如果你们真的把英国当盟友,就不会提出这种要求,我不知道协约国给你们什么样的许诺,但在这之前你们要知道,俄国人对领土的渴望无穷无尽,法国当然不可能放弃它在远东的利益,你觉得他们会实现自己的承诺吗?他们只不过在将你们当枪使,而我只能给大明帝国最后一个忠告,保持中立避免战争,不要尝试参与这场战争,除非你们想带着你们的帝国一起葬身火海。”
莉莉安这是在提醒大明使者,俄国什么德行大家懂的都懂,它的信誉那是最不值钱的,而且大明虽然打败了法国,但这并不代表法国真的就那么菜,只是觉得这里的优先级并不是最高的,法国愿意拿这里当拉拢大明的筹码也是因为这块地对法国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
而且你的洋务运动的确是卓有成就,但是你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封建帝国,你的权力是皇帝的,你的人民对你的帝国真的有归属感吗?如果你打输了,你那个靠武力勉强维持的帝国只会像一栋破房子一样轰然倒塌。
后来双方又经过了多次讨论,莉莉安都坚决反对让出任何一寸领土,大明帝国想要夺取东南亚的海权,而英国不可能放弃它好不容易在马来亚建设的一切。
谈判持续了好几天,英国改变了一些战略,只要大明愿意保持中立不参战,那英国就可以转让部分利益给大明。
至于其他领土,这就看大明能不能自己打下来了,因为双方的立场不同,所以始终无法谈妥。
英国最重要的就是海权,而大明则认为这是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英国人擅自抢走,现在又只愿意给一些边角料,一点诚意都没有。
而英国政府包括内阁也觉得是笑脸给多了,因为他们只要求大明保持中立就可以获得这些领土,这对大明来说难道不赚吗?你一兵一卒不用出,咋要求还这么高呢?
郭嵩焘将同样的意思传回了大明国内,立刻引起朝廷的不满,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不过这其实也在他们的计算中,他们压根也不觉得英国会同意这些条件,因为他们自己都觉得这要求特离谱。
他们知道这是一场豪赌,但是无所谓,大明上下的官员都贪污受贿,战争一打响,那么大量的军费将会从朝廷下拨到地方,而地方的官员则可以在其中浑水摸鱼,将大量的财富收入囊中,至于国家和人民的死活,这些当官的当然不在乎,他们只关心钱最终能不能流到自己的口袋中。
但他们也是怕死的,所以他们不可能跟俄国开战,因为俄国是真的有可能要他们的命,而英国和德国则相隔甚远,就算战败,也就是割地赔款而已,反正割的不是自己的土地,赔款也是朝廷掏钱。
而英国的态度其实也不是很重要,就算他们真的愿意满足大明的所有要求,他们也会鼓动皇帝开战,毕竟不开战他们怎么贪污呢?
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被一群见利忘义的臣子们带向了那个本可以避免的结局,他们决心投入到这场战争去,明朝什么仗没打过,哪个蛮夷没揍过。
生活在大明帝国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他们选择回避那些复杂的问题,但是问题不会因为你不去看它就消失不见,它就像一颗隐藏起来的定时炸弹,等待着彻底粉碎旧世界的那一天到来。
(https://www.qkshu6.com/shu/13036/31912.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