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三百五十四 千军万马避白袍

三百五十四 千军万马避白袍


  “谢陛下厚封,璋一定誓死效忠,虽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

  听了天子的亲口御封,潘璋热血澎湃,当即稽首顿拜,叩谢圣恩。

  就在潘璋谢恩的同时,刘辩脑海里的系统响了起来:“叮咚……恭喜宿主获得潘璋愉悦点9个,当前拥有总愉悦点111个,仇恨点128个,复活点200个,复活碎片5个,可指定范围的升级特权一个。”

  各项奖励与刘辩猜测的毫无出入,当初从宛城回来的时候拥有82个愉悦点,过年这几天又把赵云、黄忠的愉悦值分别收入囊中,再加上刚刚从潘璋身上获得了9个,正好是111个总愉悦点。而仇恨值飙升的比较猛,估计绝大部分都是洪秀全、杨秀清他们及手下的死忠贡献的,而且还在悄无声息的增长,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兵贵神速,臣这就与黄将军出征!”

  成功的为潘璋讨到了封赏,陈庆之不再耽误时间,当即拱手请求出宫。

  刘辩目光如炬,面色凝重,起身向陈庆之拱手施了一礼,表示感谢:“去吧,为了我大汉江山,为了天下百姓,有劳两位将军了!”

  “陛下言重了,臣等就此告退!”

  陈庆之、黄忠、潘璋齐齐拱手施礼,一起退出了太极殿,大步流星的出了乾阳宫,各自点兵去了。

  不消半个时辰,金陵城外号角呜咽。

  陈庆之命潘璋为先锋前面开路,亲自策马坐镇中军。麾下的七千士卒全部穿白袍。打着白色麒麟战旗,在凛冽的寒风中向南进军。黄忠胯下黄骠马,手提八卦龙鳞刀率一万人衔尾而行。准备一路走丹阳、宛陵、乐安、葛阳、宜黄这条驿道,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庐陵。

  陈庆之一面派出使者快马加鞭的赶往庐陵,把援军出动的消息告诉徐晃,稳定前线军心。一边在马上高声喝道:“此去庐陵千里迢迢,路途长达一千五百里。这次出兵不可谓不不艰难!太平叛军号称八十万,十倍百倍于我军,战事不可谓不艰险!但大丈夫在世,当知难而进,建不世之功!此去庐陵不成功,便成仁!”

  这支部队是由陈庆之亲自挑选,完全按照他的标准组建的,几乎由清一色的寒门子弟或者穷苦百姓构成。陈庆之认为,穷苦百姓听话容易调教。而且舍得流血流汗,不会像世家子弟那样娇贵高傲,更不会因为自己文弱而轻视自己。在陈庆之看来,是否读书识字在其次,只有完全服从自己的命令才是王道!

  大半年的相处下来,这支白袍军对于陈庆之的爱兵如子发自肺腑的感激。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而且他们对于陈庆之富有感染力的鼓舞方式非常认同。每次听陈庆之讲话都会热血澎湃,在心底产生一种马革裹尸而还的豪情壮志。

  “不成功,便成仁!”七千白袍军用响亮的口号,异口同声的响应陈庆之的号召。

  大军刚刚上路,忽然马蹄声起,只见文鸯引数十骑御林军快马加鞭赶了上来,一边策马紧追,一边高声大喊:“陈将军,请留步!”

  “竟然是文鸯?不知所为何来?”

  陈庆之皱眉,心中忽然生出了一股不祥的预感。难不成天子改变主意,不打算让自己担任主将了?

  这一刻,陈庆之的心情格外的沉重,自己练兵半年,为的就是一雪前耻,难不成天子不肯给自己这个机会么?

  “停!”陈庆之眉头紧蹙,抬手下令军队停下脚步。

  正沉思间,文鸯已经飞马赶到近前,陈庆之急忙下马,领着身边的随从一起以军礼与文鸯相见:“不知文统领快马赶来有何吩咐?”

  文鸯翻身下马,从马鞍上拿起一副白色的旌旗,上面的墨汁才刚刚干涸:“这是陛下亲笔为你们白袍军送的口号,请陈将军命人在军中裱绣了挂起,以壮声威!”

  文鸯说着话将旌旗抖开,赫然是十四个篆体大字,“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笔力苍遒有力,功底非凡。

  “哈哈……请文统领代之多谢陛下!”陈庆之悬着的一颗心方才落地,大笑着接过旌旗,连声道谢。

  将旌旗交给了陈庆之,文鸯引随从拨马而去。陈庆之继续率军赶路。

  看着皇帝赏赐的这面旗帜,陈庆之不由得心潮澎湃,在心里默默念叨:“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我陈庆之一定要用太平军的鲜血来证明,我不比任何人差,岳飞、李靖,我不会输给你们,我要天下人都看到,书生一样可以拜大将!”

  回顾左右高声喝道:“太平军来势汹汹,庐陵战事吃紧。我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庐陵,本将要求每日至少行军一百里,争取十五日之内抵达,全军须以最快速度行军,若是迟到一日,每人杖责军棍二十,包括本将在内,俱都一视同仁!”

  随着陈庆之一声令下,一万七千正规军,加上运输粮食辎重的辎辅兵,以及填河架桥的民夫在内,总计两万余人,全部急速行军,使出浑身解数顺着驿道向南而去。伴随着滚滚烟尘,逐渐越去越远。

  赏赐了陈庆之旌旗鼓舞军心,刘辩继续主持庙算。除了太平军大举压境之外,建安郡境内,也就是刘辩穿越前的福建境内,以及鄱阳湖一带,山越叛军此起彼伏,仍然需要派遣两支人马分别前往建安、鄱阳两地镇压。为徐晃、陈庆之解除后顾之忧,安百姓之心。

  “谁敢率一支人马前往建安,扫平山越?”刘辩扫了满堂武将一眼,厉声喝问。

  赵云大步出列:“云自从受封以来,寸功未立,愿求一支人马前往建安,扫平山越叛军!”

  在刘辩的心里,最理想的人选就是赵云,他能主动请缨,自然再好不过。正要开口答应,陆康却站了出来:“老臣保举一名青年才俊,此人乃是会稽山阴人,自幼熟读兵书,弓马娴熟,可以与子龙将军一同出征!”(未完待续~^~)


  (https://www.qkshu6.com/shu/13716/84275896.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