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儒道至圣 > 第2189章 四书雏形

第2189章 四书雏形


  方运手持自己书写的《论语新注》,用平缓的语气诵读,先读孔圣的《论语》正文,然后逐步解释每一个字,接着直译,最后意译,而意译中大都包含引申义。

  方运有口含天言,凡是听到他的声音的人会完全理解字意文意,并且很难忘记,又有教化圣道边缘的力量,更加让人信服,让两头大妖王变得虔诚和谦虚。

  口含天言只是让听课之人被动接受,但教化圣道的力量则让人在听课的时候主动改变,年常日久,所有的改变就会成为习惯,从而成为全新的人。

  《论语新注》和《论语》一样,共二十篇,方运读完五篇后,便看向两头大妖王。

  那两头大妖王如痴如醉,还在回味这人族经典。

  方运则不去理会两妖,提笔在前五篇中稍加改正,因为在诵读过程中,他又有了新的见解。

  过了一个时辰,两头大妖王才恢复平静,和往常比,两妖的目光更加柔和。

  方运原本的计划是先去古皇林,后去赤山附近等待神赐山海,但因为打劫妖蛮的收获远远超过预想,而且进入古皇林可能需要太多的时日,便决定一路打劫向赤山。

  一人两妖直奔赤山,前行一天便停留数个时辰。四天后,方运讲完《论语新注》。

  两头大妖王也出现明显的变化,目光更加清澈,头脑更加聪明。

  鼠汰王甚至还旁敲侧击想拜方运为师,却遭到婉拒。

  第五天,方运一边书写《大学新注》,一边教授两头大妖王。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不过千余字,但却是儒家的提纲挈领之卷,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在华夏古国,二程首先看重《礼记》中的《大学》与《中庸》,将其与《论语》和《孟子》在一起并称为“小经”,后朱熹首次单独将《大学》与《中庸》提取出来注疏,与《论语》和《孟子》并称四书。

  在圣元大陆,方运之前未有人单独提取《大学》单独作注。

  有了之前的经验,方运并没有立刻将《大学新注》写完,而是留下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最后的句读不点下去,整本书就不算完成。

  第六天,方运开始作《中庸新注》。

  《中庸》的字数也不多,只有三千余,如果说《大学》重修身,那《中庸》则更重养性。

  第七天开始,方运作《孟子新注》。

  四书之中,《大学》千余字,《中庸》三千余字,《论语》一万三千余字,而《孟子》则有三万四千余字。

  和《论语》相比,《孟子》中的思想更纷杂,也更加激进。

  孟子是幸运的,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儒家的力量远远大于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得到的待遇也远远好于当年的孔子。

  孟子也是不幸的,战国时期远比春秋时期纷乱,除了儒家,还有各家力量趁势而起。

  《论语》之中,主要是孔子与弟子交流之言,虽与王公交谈,诸如鲁哀公、鲁定公、齐景公、卫灵公等等,但内容也并不多,所占篇幅也有限。

  《孟子》之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诸王诸公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如鲁平公、齐宣王、滕文公等,《孟子》开篇第一句就是“孟子见梁惠王”,书中甚至多有当面批评和顶撞诸侯之言,这在《论语》中是少见的。

  这虽然说明当时儒家更受诸侯尊重,说明孔子与孟子性格不同,但也说明一件事,孟子对宣扬自身政治主张的欲望更加强烈,直到屡次失败后才放弃,开始专心教书育人。

  孔子曾经从小官吏一步一步走上鲁国要职,所以他虽然讲仁义,也谈政事,但非常节制,在诸侯面前把自己当臣子,周游列国更是在传播自己思想。

  但孟子不同,他并没有像孔子一样有丰富的从政履历,虽然谈政事,但在君主面前把自己当老师,他也周游列国,但他更像是要当帝师来推销自己的思想。

  一个传播,一个推销,自然有所不同。

  在写《孟子新注》时,方运的态度和写《论语新注》不同。

  在写《论语新注》的时候,方运几乎是倾其所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在写《孟子新注》的到时候,尤其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内容,方运则有所保留。

  凡是涉及孟子的政治思想,方运大加称赞,尤其在民本等思想上,方运的意译引申往往都长篇累牍,着墨之重远胜其余三书。但凡是涉及具体的为政之法,方运大都一笔带过,不会肯定,但也不会否定,甚至连两头大妖王都看出来方运在故意避开。

  鼠汰王曾经问过缘由,方运则微笑作答。

  “为政之事,孟圣言之有理,行之不明,不如杂家远矣。”

  鼠汰王与狼渊王轻轻点头,杂家起源是吕不韦,论政治手段,十个孟子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吕不韦。

  但是,鼠汰王敏锐地发现,“言之有理,行之不明”,用难听的话说便是孟子的想法是对的,但却很难施行,或者说,孟子没能为他的思想找到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道路,再严重一点,可以说方运在批判孟子说的那些为政之道是错的。

  《论语新注》与《孟子新注》的写法差异极大,鼠汰王与狼渊王交流许久后毫无结果,要是请教方运原因。

  “出葬圣谷后,便见分晓。”方运道。

  两妖十分失望,但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鼠汰王又问:“不知先生为何单单把《大学》与《中庸》从《礼记》中提取出来,如此郑重对待,实乃前所未有。”

  方运道:“《礼记》纷杂,妍媸并存,《大学》与《中庸》如泥沙藏金,又分别为曾子与子思子之作,与孟圣同为亚圣,不可明珠蒙尘。”

  “那如此一来,学生是学《大学中庸》,还是学《礼》?”鼠汰王诚心询问。

  “进士以下,当学《大学》《中庸》,进士以上,可在五经中择一而专。”方运道。

  鼠汰王恍然大悟,道:“我儒家弟子开枝散叶,天赋高低不均,《诗》《书》《礼》《易》《春秋》过于精深,往往皓首穷经方有所得。《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则是圣人亲口教诲,相较五经而言,浅显易懂,若专心精研,数年便可有成。如此一来,我儒家弟子初期便可快速成长,以免白白浪费了那文曲星光。”

  “善。”方运颔首称赞。

  .


  (https://www.qkshu6.com/shu/13776/39470277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