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江东去老诸侯
一个政治领袖,尤其是乱世之中的政治领袖,他的人生注定是分裂和矛盾的。
因为政治理想是和个人野心有冲突的,政治、道德底线与权谋、武力手段也注定会产生对立,这种情形下,一个政治领袖很可能要为了天下太平而发动战争,要为了政治理想而严刑峻法。
更遑论,他们本身也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而且无论是个人野心还是兴复汉室,这种东西在当时来看,都是一等一的可以摆在台面上的‘人生理想’!
历史上,汉末曹操、刘备、孙坚这三个人都是如此。
首先,三人都有政治理想且都付诸于了实践,这毋庸置疑——曹操作为贴近汉室中枢的权贵子弟,他受过系统的精英贵族教育,其本人也有系统的政治理想,最起码对于儒家、道家、法家那些传统主流思想中‘圣世’的理解是有见地的;刘备也不用说,他可能没有具体的什么理论知识,但是游侠的那种扶弱抑强的朴素道德理念却始终伴随着他,他在平原治政,能让曹魏的官方士人隔了几十年还在称赞他,携民渡江携的老婆孩子都没了,照样‘以人为本’,曹孟德绝不是凭空忌惮他;即便是孙坚,其人一生短暂,但他前期为国家奋战的英姿也是不可置疑的,尤其是在讨董时期,当别人畏缩不动时他却依旧一往无前,拼尽全力去维护汉室,而且也是唯一获得了些许成果的,这些举动,任谁都难以否定他的英雄属性。
但与此同时,这三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私心野望,也都会被乱世环境所影响,更不要说还会被出身和见识所限制,而抛开这些去评价一个人,未免有些一厢情愿外加失于偏颇。
曹操的家族堪称是汉室近臣,所以他对汉室有着极强的归属感,所以他才会和荀彧搭伙,一个领着兖豫豪族,一个带着兖豫士人,宛如鱼水相逢,并试图一起兴复汉室,使天下重归那个理想中的‘人耄耋,皆得以寿终’的古典‘圣世’。
但是,他孤身向洛阳的时候关东诸侯抛弃了他;父亲死于宵小,外出作战时又被张邈、陈宫所卖;与旧友决战,被他维护的汉室中枢却都纷纷与袁绍交通;南下讨平乱世,却又被刘备和孙权终结了有生之年平定天下的最终理想……于是他开始渐渐放纵,开始称公建制,开始一意孤行,却又始终难以摆脱荀彧的阴影与他自己内心深处曾经的理想,于是哪怕手握天下十三州的九个,却始终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孙坚就不多言了,他死的太早,但即便如此,他也在掩埋汉室皇陵的同时试图藏匿玉玺,尽忠汉室的同时为袁术所用祸乱中原。
唯独刘备……
刘备是个游侠,讲的是一股任侠之气,但与此同时他又起了野心,这种野心不知道是他小时候看着头顶大桑树起来的,还是与公孙瓒等人在緱氏山这个天子脚下厮混时起来的,但总是确凿无疑的。
然而,野心和侠气似乎是最难平衡的一对事物了,历史上刘备一直讲侠气,于是都快五十了还只能流落新野;一朝破忌取了益州,便立即有飞龙在天之感;然后一旦因为关羽之死重归那股任侠之气,却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们称赞他的任侠之气,嘲讽他一朝为野心破忌为假仁假义,但偏偏忘了献出取益州之策的恰恰是一位公认的千古完人,而他重归任侠后的举动却彻底葬送了一个政治集团的政治理想。
只能说,他的道路恐怕注定是最狭窄的一条路,正如他本人恐怕是汉末群雄中最偏执的一个人?
不过回到眼前,曹孟德也好,孙文台也罢,刘玄德也成,甚至还有袁绍、吕布、刘表、刘焉、士燮、陶谦,这些所谓汉末群雄,却都不可能绕开一个本不该立于世间的辽西匹夫……他是某些人的对手,某些人的朋友,某些人的兄长,某些人的上司,某些人的下属,某些人的同僚!
他是现在的大势所在,所有人都必须在他的政治框架下维持统治,而与此同时,他又如一道铁幕一般,从西凉到东海,万里之遥,整齐落下,压得下方所有人喘不过气来。
而这其中,如果非要挑一个受此人影响最多最大之人的话,那便只能是涿郡游侠刘玄德了。
“回禀主公,前方涢水口已破,周泰校尉询问该当何为?”涢水之上,水陆并进,顺流而下的近万大军之中,有人乘马从岸边逆行至一大船之侧,然后也不上船,直接在岸上拱手相询。
“让他不必多停,也不必管我,一鼓做气,再顺汉江往下攻破汉江口!”刘备端坐在一艘大船之中,披甲持刀,头也不转,便兀自答道。“唯独小心一些前面的孙策,不要赶得太快,直接撞上了!”
“喏!”士卒轰然应答,却又弃了马匹,转而在河畔登上一艘小船,轻易顺流而下去了。
大军秩序井然,文武齐备,士卒士气高昂,看的船上初来乍到的李通一时愕然。
“李将军为何如此姿态?”刘备瞥见对方姿态,随口而问。“你在我兄故破虏将军麾下难道没见过这种军威吗?”
“回禀将军。”李通赶紧俯身。“非是此意,而是两位将军各有千秋,不免新奇……”言至此处,李文达微微一顿,方才在对方鼓励的眼神下继续言道。“孙破虏麾下将士昂扬,攻略如虎如狼,随之让人忘生忘死,跟着他总觉的什么样的敌人都能被打败;而将军麾下进退有序,文武兼备,后勤整洁,前锋勇猛,随之让人自觉万全,收到将军的命令去做事,总觉的万事妥当,什么样的敌人都不敢跟我们为敌。”
刘备不喜不怒,不过语气到底是轻松了一些:“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若以我兄文台之兵来攻我,我是胜是败呢?不过我也懂你的意思……若说我与我那位义兄之间有什么区别,那便是他本人骁勇无敌,善战无前,再加上兵马都是乡人、旧部,所以只要他本人冲起来,其余部众一定是舍生忘死随之向前的,自然是如猛虎下山,所对辟易;而我呢,我军略稍逊于他,武勇也逊于他,唯一能有所恃的,不过是礼贤下士,尽量收罗英才为我用,借他们的力量来整备一切罢了,所以才会有‘万全’之言。”
李通想起对方之前对自己的安抚,又想到如今刘备光是带在军中的人便有文如张纮、武如张飞之公认的天下名士、武将,除此之外,还有出身为匪如周泰、刘辟、龚都,出身名门如陈纪、陈群、袁涣,出身乡野土豪如自己、如陈广(陈武父亲),当然还有那个鲁肃……不论文武、出身,俱能为其所用,也是发自内心感到叹服。
于是,其人便再度俯身拱手,诚恳言道:“明公用人如此,必能成大业!”
孰料,刘备闻得此言,反而难得动容摇头:“不过学了一句‘以人为本’罢了,此生于乱世不负人便足矣……而便是说到能得人,光是我知道的便有北面两位兄长不逊于我,所以说大业不大业的,还是要看运气的!”
周围诸人闻言多有异色,而李通则依旧诚恳相对:“天下英雄何其多,大业只有一人能为,谁不要看运气呢?唯独我等乱世能逢一明主,何其难得,总是要为明公尽力而为的!”
刘备听得此言,情知对方是新降之人,多有畏惧、奉承之意,却还是于船上起身,上前扶起对方:“文达说的好,其实能够与文达你们这样的英雄豪杰之士并肩而立,再一起去争一争,不也不枉此生了吗?”
周围文武,以张纮、张飞为首,俱皆俯身称命。
秋末大江横野,滚滚波涛正盛,坐断淮南复又夺得天下第二大郡汝南的刘备亲率大军万余自朗陵翻过桐柏山,转入比水东南汇合李通,再南下进取安陆,并顺之前袁术夺西陵路线继续一路顺江南下。
而与此同时,得到传讯的张昭不敢怠慢,即刻发庐江、九江郡卒沿途守备,接应兼防御孙策之余,更是以刘备所表庐江太守吕岱引兵三千自下游向上夹攻袁术。
可怜袁术新得江夏不过才区区两月,勉强强征了一万人,还分给了女婿五千,剩余五千又有三千给了张鮍往上游沙羡防备刘表去了,如何能挡刘备?
实际上,前面被袁术表为折冲校尉的孙策经过此地时,若非担忧夹在刘备、刘表、曹操之间乃是死地,早就顺便取了江夏了,而孙策扶灵之军近万,也事实上遮蔽了刘备的进军。
于是乎,等到孙策前脚离开西陵渡口,不过两日,根本不用刘备大军到此,跟在后面的周泰便长驱直入,以三千九江悍卒一口气夺下了西陵城,生擒毫无反应的袁术!
同样感到震动的还有孙策,孙策离开西陵又往前走了区区五日,还没到蕲春呢,就在大惊失色中看到刘备的旗号从下游而来了,并收到了张昭代笔以刘备名义发来的斥责公告……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孙策的军心开始动摇,不少低级军官纷纷就势脱离队伍投奔刘备。
无奈之下,孙策不得不改为南行北驻,也就是靠着长江南岸行军,只有缺乏补给时才到北岸去寻张昭获取补给。而即便如此,等到他最后一次在刘备势力范围补给,也就在九江历阳时,全军也只剩下五千人左右了。而他更不晓得的是,他如此南北飘忽的进军,却是使得他彻底错过了曾在洛阳有过一面之缘的昔日发小,与他同龄的庐江周瑜。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转向江夏这边,前后十五日而已,刘备便尽取江夏,生擒袁术以及吕布新婚妻子,尽夺长江两岸富庶之地,就连手中有三千兵,驻扎在沙羡的张鮍,都在别部司马鲁肃与李通的联手之下被一战而俘。
消息传出,四面俱惊!
刘表是真吓到肝颤了,须知道,江夏对于坐拥荆州六郡的他刘荆州而言可谓是命根子一样的东西,有大江为路,此地对荆州的威胁比南阳还大,而且袁术和刘备是一回事吗?
江夏在袁术手上,刘表只是暂时失去了江夏而已,反正江夏人心是不可能从他刘景升转移到袁公路身上的,但刘备拿走了江夏,那整个荆州就真的危险了!
而吕布更是惊慌失措,其人在暂时屯兵的南就聚小城破口大骂……刘备说的好听,不打他这个正牌南阳太守,可转手打了自己岳父又算怎么回事?没了江夏为后援,比水东岸几县也事实上失去,他一个领着五千江夏兵的南阳太守还能怎么玩?!
实际上,何止是刘表、吕布,便是江南的朱氏父子也有些心慌,刘备是公认的卧淮之龙,若是这厮不往北看,回头看中了江东又如何?
他们父子三人,父亲朱儁已经渐渐病重难为,而长子朱符却是个公认的暴戾之人,朱皓有贤德之名却只是个次子,还一直在豫章驻守。
如此局面,谁能挡住气势如虹的刘备?
一瞬间,就在江夏斜对岸的朱皓干脆希望刘备能去打荆州。
而消息传到宛城,曹操也是倒抽了一口冷气……他总觉的此番中原大乱,自己跟自己这位义弟相比,不免落入下风。
别看他抢了大半个南阳,理论上是此番进取最多的一位。然而刘备也不差多少啊,南阳是天下第一大郡,可汝南是天下第二大郡啊,而且江夏也是大郡!更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全程没有任何名誉上的损失和争议,他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孙坚的遗言、孙策的应许接手汝南,然后又以讨伐逆贼的名义去打袁术……而他曹操呢,虽然说是坚定了信念,可到底是负上了撵走侄子的坏名声吧?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曹操之前实在是没想到,只有几百骑兵的吕布竟然如此善战!在这种以几千人对万把人的平原战场之上,几百精锐骑兵足以改变战局。
一瞬间,曹操几乎有从兖州调度乐进、从颍川调度李进,弄个三五万大军先整死吕布的心思了。
不然的话,他总觉的刘备还要整出天大的事情来。而这种不安全感,实在是太让人不舒服了。
不过,随着刘玄德一封信至,曹孟德干脆放弃了挣扎——他是彻底服气了!
原来,刘备公开向徐州刺史陶谦、荆州刺史刘表、奋武将军曹操、南阳太守吕布四人发出了信函,信中其人当先表明了他是奉诏讨贼,意在袁术,并无侵占荆州、夺邻人领地之意……
然后,他又正式发出邀请,想请陶谦派出使者,其余三人还有他自己直接往就在近处的南阳一行,讨论如何交还江夏于荆州;如何处置南阳的管理分歧;如何统一扫荡黄河、长江之间所谓五州盗匪、军阀,还中原百姓以安定;如何重整五州道路、哨卡,使中原商贾、士民畅通无阻;如何在荒年、灾年平价买卖粮食,输送药物,让中原百姓免遭时疫、饥荒;更重要的是,如何消除战乱,让中原百姓免遭之前长达九年的流离杀生之苦……
当然了,最后还要讨论下如何处置袁术这个逆贼!是公审,还是软禁,又或是直接砍了脑袋送往长安。
刘玄德的信中最后如此写到:
犹记我兄卫将军《讨董卓檄》所言,‘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受命寄于爪牙,或持符临于江海。灵帝独夫,祸乱天下,不值一晒,然汉室四百年基业,忠岂忘心?’今吾等受汉命,承抚一方,不思报国安民,岂有同室操戈之理?
若诸君有意,为表寥寥诚心,回信到西陵之日,备即刻以十骑往新野,单刀赴会,以示不负!
而若有贼人不顾大局,为一己之私不止兵戈于中原,备虽无力,亦愿效我兄伐董之事,携豫州士民、淮南子弟,一往无前!
信末落款,涿郡匹夫刘备。
书至于四方,中原震动,莫说命根子被人捏住的刘表即刻动身,前后左右都失援的吕布束手不知所措,便是陶谦都在州内陈珪、糜竺、曹豹等人的规劝下,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登车前往,持节在徐州逗留的光禄大夫杨彪也持节相从。
旋即,便是扬州朱儁也让自己儿子豫章太守朱皓渡江亲往南阳一行。
孙坚既死,原本岌岌可危的中原同盟却因为刘备的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而重振旗鼓,甚至更胜一筹。
“阿备长进了!”
十二月,隆冬,黄河北面的邺城已经渐渐变冷,赵忠旧宅,如今的卫将军府,已经点了地龙的大堂内,只着单衣的公孙珣看着手中从黄河南岸传来的信函,却是不由嘴角微翘,毫无半点恶人自觉。“端是好手段!”
————我是没有自觉的分割线————
“建安二年冬,中原诸侯会盟南阳,典农校尉陈登以属吏陈矫从徐州刺史陶谦往之,谓曰:‘吾年少而为两千石,中原多有论者,南阳汇集英雄,且试闻之。’及矫归徐州,乃对曰:‘南阳议论,皆以君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父子(陈纪、陈群);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以弱当强,忠勉汉室,吾敬曹孟德;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鞭笞天下,重整河山,吾敬公孙文琪……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旧燕书》.世家第三
小小PS:西南又地震了,大家一定小心。
(https://www.qkshu6.com/shu/13794/472232723.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