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 > 第172章 第 172 章

第172章 第 172 章


杜君站在翰林院门口,  抬头看着翰林院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翰林院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这里收录着整个大越最为完整的文学经书,更有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等最厉害的学士,  入翰林院不止能参与经书修撰,  还能与这些顶尖的学士们切磋,杜君从踏上进学这一条道路,便对翰林院心之向往。

        如今的内阁大学士们多是从翰林院升任的,逐渐便有入翰林必入内阁的说法传扬出去,  成养才储望的地方,  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挤破头想入翰林。

        杜君在门外站了片刻,里边便有一位头戴官帽,  身着青袍的官员从里边走了出来,  他行色匆匆的站在台阶上问着:“你就是金科状元杜君吧?”

        杜君朝他施了一礼:“大人有礼,  正是下官。”

        “你随我来。”青袍官员在杜君过分好看的脸上看了眼,很快就移开了目光,杜君的容貌在女子面前受人追捧,  男子除了感叹他样貌好,倒是不比女子那般热烈,  青袍官员带着他进了翰林院,同他介绍:“你刚来许是不知,  咱们翰林院虽听着清闲,但每日要做的事也是极为多的。”

        青袍官员入翰林院三年,是以榜眼身份被钦点入内,  如今为从六品的史官编撰,  翰林院里边其实不大,  最高的翰林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官职。

        “中间就是学士们平日稍歇的地儿,  你的也在里边,  这余下几面,东西都是置放典籍之处,由典籍官守着,南北便是修撰、收藏翰林账目等地方,苏学士为你安排的是编修,虽只是正七品官,但每个进来的人都要去修撰处待一待的。”

        翰林院除修书撰史外,还负责为宫中侍读,苏学士和两位侍讲学士就经常入宫为陛下侍读,余下品阶的侍读、侍讲本该进宫为皇子们侍读,但如今宫中只皇长子一位皇子,且还不到开蒙年纪,侍读和侍讲只得闲了下来。

        编修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常常要不断重复,但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是能打磨官员心境,杜君对翰林院本就向往,对学士的安排并没有意见。

        官员姓鲁,鲁大人带着杜君去见过了苏学士,把人送到修撰处便准备离开,离开前,鲁大人犹犹豫豫的看了看杜君,以过来人的身份同他语重心长:“外边有一则传言,说入翰林者入内阁,其实这话你听听就好,外边许是不了解咱们翰林院,但从翰林入内阁的大学士也不过两三位,当不得真的。”

        他拍了拍杜君的肩膀:“你好生做事,本官也去忙了,若是有不懂的地方,你来那边房里寻本官就是。”

        杜君一头雾水,但还是朝鲁大人抬了抬手,谢过他领他进门的情:“今日多谢大人。”

        鲁大人朝他摆摆手,回去了。

        连着几日,杜君在面对同僚时,总是感觉他们看他的目光有些微妙,却又看不出来,明面上,同僚们的态度自然挑不出错来,直到一日在修撰时遇上难处,杜君抱着书籍准备去请教,却听得房里几位同僚正说起他来。

        “杜君进翰林院时间也不短了,要说他学问出众,为人也不偷奸耍滑的,倒确实是踏实能干。”夸奖的话落,有人叹了一声接了话。

        “是啊,挑不出甚错处来,除了他入翰林院的这路子歪了些,杜大人生得这样一副样貌,有贵人看中,给他求来这个位也说得通,就是这靠着女子的名声不大好听罢了。”

        其他人点点头。

        杜君虽是状元郎,但他为人刚直,还没进考场就先得罪了朝中大员,再是才华出众也难免要受些磋磨。

        翰林院的位置朝中内外都盯着,不知多少人在其中运作,还有吏部压在上头,岂会让杜君一个毫无背景的外地学子抢了这个先的。但一想到杜君过于出众的容貌,这便也不难理解了,不止他们翰林院的大人们在猜测,外边其实也沸沸扬扬的。

        就是不知道这位贵人是谁?

        有能力抢下这个位置的,一般家中大臣家的小姐们怕是没这个能力的,先前杜大人得罪的那王家,也是王家小姐看上了人,王家小姐倒是央求了家中使力,但那也只局限在后宅之中,还插手不到前朝来的。

        想来也只有宗室女才有这等本事。

        杜君捧着书站在门外,脸上一片沉默。

        夜里,杜君与好友钟云辉相约在酒楼,听了杜君的话,钟云辉想了想,同他说道:“你入翰林的事说来也确实有些怪异。”

        钟云辉也不瞒他,钟家虽说当家的官职不高,但身为贵妃母族,钟家的消息自然是比杜君来得多:“听家中曾说过,吏部原本定下入翰林的是另一位进士,却突然改成了你的名讳,早前你得罪了王家,这京城里世家众多,王家虽不是最厉害的,却也是经营许久的,何况这些世家最是喜欢同气连枝,你得罪了王家便是得罪了世家,按理来说应该被发到外地任职才是。”

        前任新科状元,如今的小顾大人便是入了翰林不久就被发到了外地,如今却是调任回来,年纪轻轻便是正五品官员,前途无量,姑父赵大人也是在外地做出政绩才被调任回京,如今已是正四品官职。

        京官在面对外地赴任的官员总是高高在上,但在钟云辉看来,若是在外地当差政绩突出,回京后却是比在京中为官的大人们更能入上边的眼,这并非不是个好出路。

        当日醉春楼后,钟云辉还特意去调查过当日对面楼厢房的人,但却没打听出来,其后便是会考、放榜,上任,钟云辉便也歇了再打探的心思。

        只有一点他十分肯定:“绝不会是宗室的贵人们。”

        杜君已经在翰林院当差好几月了,但他一心放在修撰书籍上,对京中这等各大家的事并不了解。

        “为何?”

        钟云辉压低了声音,身子朝他倾了倾:“因为上边跟宗室不睦,只顺王府与成亲王府两家能入了眼,顺王府没有适龄郡主,成亲王府向来低调,不会轻易去开罪人。”

        这些在京城并不是甚秘密,文武百官皆是心知肚明。

        “陛下圣明,绝不敢有人敢强迫朝廷官员的,便是有人能只手遮天,我便往后宫递折子,娘娘敬重读书人,也不会看着读书人受难的。再则,你那位未婚妻不是快上京了么,等她到了,你们成了亲,也没人再惦记你了。”

        钟云辉与杜君交好,除开杜君文采出众,便是他的品行端正,从知府千金、侯府小姐,到京城闺秀,甚至这位传闻中的宗室女,这么多身份贵重的女子,他却从来没有受其诱惑,当真去迎娶这些贵女,足见心性定力极强,不会轻易折服,这也是他极为看重的一点,与这等人结交,不必担心会被利用。

        杜君轻轻颔首。

        他并没有把这些谣言放在心上,只是觉得

        太荒唐。

        皇长子过了两岁后,钟萃便开始引导他好学,他年纪太小,若是只照着书本上教,太过枯燥乏味,怕会适得其反,让他对读书产生厌烦心理,钟萃便给你他讲故事,从伯牙学琴,夷吾宣子等,他听得认真,不时还会跟着钟萃读上几句三字经。

        “夷吾与宣子幼时以贫贱结交,相识于微末,他们认识很早,后来宣子投身在恒公门下,身份不同,便成了那达官贵人了,他却没有高高在上,反倒是在恒公面前举荐夷吾为相,身份在他之上,宣子没有因显贵了便忘了结交的好友,那夷吾也没有因宣子先一步发达便妒恨,为相后在宣子面前张扬。

        他们二人没有争权夺势,反倒是一心辅助恒公,尽心竭力,他们的这份情谊也叫人津津乐道,传于佳话,等你以后读书明理了,也可寻一二好友结交。”

        钟萃在皇长子细软的发上轻轻拂过,皇子身份高贵,尤其是登上帝位的天子,都说拥有四海,但龙座之上的孤寂又有谁能懂呢?

        在明面上不能相交,但在暗地里还是可以寻一二好友谈谈心里话的。

        皇长子坐在母亲怀中,他不懂钟萃讲的,但不妨碍他听得认真,“好友”两个字他还是明白的,小模样很是认真:“明霭跟子期是好友。”

        再过几月,皇长子便正式满三岁了,到开蒙的年纪了,天子已经下令宫学重开,还召了几位伴读入宫,让他们在入学前先见一见。

        成亲王府的四公子是最大的,其次便是贺大学士的嫡孙,兵部尚书靖家的嫡幼子,最小的是顺王府的小公子,只比皇长子大两岁,大臣家的两位公子在皇子面前多有拘束,成亲王府四公子年纪最大,对入宫给三岁的小娃做伴读不情愿,不跟他们亲近。

        顺王府家的小公子子期宗室出身,身份尊贵,在皇长子面前并不拘束,一见面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孩便抱在一起,手牵手到处去玩了。

        子期偷偷在皇长子耳边说的,问他要不要跟他“好友。”


  (https://www.qkshu6.com/shu/13982/3951230.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