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反其道而行之
推荐阅读: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 老祖宗她是真的狂 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那个漂亮的男知青 穷书生家的彪悍娘子 重生大师姐不想努力了 精灵世界的底层训练家 权臣娇宠掌上珠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重回70年从放牧开始
商辂左右看了看,这里是廷议,是文华殿,一旦这里形成了决议,就代表着大明最顶层的决策者们,决定对南北两雍的一群蠹虫进行流海外的决策。
这种时候,商辂必须说些什么,哪怕是无法影响决策,日后读书人骂他也骂不到他的头上,他真的尽力了。
“陛下。”商辂艰难的说道:“陛下,正统年间大势如此,山东方伯裴纶公廉,失不介于心,夷险不易其节,不避权贵,刚正不阿,结果呢?被逼的回乡去做了县志篡修。”
“大势如此,监生罪不至此。”
朱祁钰看着商辂的模样笑着说道:“就事论事,畅所欲言,这里是廷议,就是各抒己见的地方,若是这里不吵,到奉天殿的朝会吵去?”
“你说得很好。”
只要不是开大朝会的时候,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朱祁钰从来不会发火,谈,什么都可以谈。
吏部尚书王翱,坐直了身子开口说道:“陛下,清廉和高效之间,颇有点像冬序。只要反腐抓贪,就一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低效。”
王翱诉说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当朝廷的反腐抓贪的力度越大,朝堂、地方行政的效率就会越低,而且绝对的清廉,一定会带来绝对的停滞。
这也是历朝历代反腐抓贪的窘迫之处,甚至成为了洪武年间的头等噩梦。
比如洪武年间,高皇帝治贪,甚至连剥皮揎草都用出来了,最后也没有能把这贪给杜绝,反而朝廷的政令变得不再通顺,到了建文朝年间,开始反扑的官僚们,更加猛烈的贪腐。
王翱继续说道:“即便是考成法高悬,也是极其低效,这个时候,当朝廷受不了这种断手断脚的感觉,就会放任一些治贪的力度,效率一下子就高了起来。”
“这个时候,朝堂发现自己的政令可以快速下达并且被执行,而官员们往自己的口袋里塞钱自然乐意,而商贾们更是如鱼得水,百姓们在家里桑种之物得以流通,从上到下,其乐融融。”
“这个时候,但凡是出一点问题,朝廷都会下意识放松扼住官僚贪婪之手的力度,因为之前的经验告诉所有人,放开力度,就会缓解一时之急。”
“但是最后完全放开的时候,黄衣使者再也无法出京;陛下的政令送到了地方,就会被堆积在书吏的寺库,而不是在黄榜之上;百姓悲苦无依诉诸无门,囊中无钱缸中无粮;天下豪强连田阡陌手下私兵无数。”
“最终导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王翱从行政效率和清廉、贪腐的问题上分析了一下问题,其实就是在政治中普遍存在的边际效应。
管理和放任都存在边际收益,够乱的时候管制有收益,
管制太严的时候放任有收益,很有意思的一个动态平衡。
用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话说就是宽而有制,简而有节。
景泰年间,大明朝堂的六部明公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说屁话,追求绝对清廉,肯定是作为吏部尚书的最高追求,但是那完全实现不了,王翱没有起高调的讲不切实际的屁话,而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去探讨贪腐问题。
王翱环视了一周后,才开口说道:“其实当下讨论的南北两雍监生之事,大抵和治贪之事一样,最开始治学极严,而后遇到了一些问题,发现放任一些,可以短暂掩盖问题,而后遇事就放任,最终导致了今天之局面。”
“臣以为于少保所言极佳,陛下。”
王翱说的其实就是形成路径依赖的后遗症,他有没有反对商辂的说辞?他没有针对商辂的任何一言一词,只是单纯的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字字句句都在反对商辂的说辞。
王翱的意思很明确,这个问题并不是在清算正统年间的旧账,而是宽纵过头了要矫正,不能把问题的性质搞错了。
如果是正统年间遗留问题,为何在陛下登基之后、改元之后没有收手?
既然不肯收手,怎么能怪朝廷无情?
皇帝都换了一个,做事依旧我行我素,臣工的恭顺之心何在?既然毫无恭顺之心,何来皇帝暴戾?
商辂所言求情,即便是在千年来的君君臣臣、封建礼教的框架下,也是讲不通的。
朱祁钰不住的点头,王翱这番话可谓是滴水不漏,即反驳了观点,将问题的性质点明,又没有开罪翰林、监生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合体。
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合,和当初的大汉朝的京畿县,因为武宣二帝,迁了太多的豪户,这些京畿县后来的治理,极为困难,而汉宣帝的酷吏、京兆尹赵广汉,是治理京师豪户的能手。
王翱毫无疑问就是朱祁钰手下的酷吏之一,练纲、左鼎就是王翱的左膀右臂。
“臣未闻朝廷有如此苛责,恐寒了天下士林寒心,不如等明年科举之后,再行流放?”商辂转换了个思路,改变不了问题性质,就立刻改变策略。
从斩立决变为斩监候,只要能拖一点时间,就可以想很多办法了,比如李代桃僵,比如张冠李戴。
新任的礼部尚书萧晅却笑了笑说道:“商学士此言差矣,这不是苛责,也不会让天下士林寒心。”
“永乐元年,太宗文皇帝曾下旨放依亲诏,将南衙国子监所有监生放归依亲,自国子监祭酒,到国子学、律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书学、算学、武学博士、掌教、助教典学等一应放归依亲,可不仅仅是监生啊。”
“永乐二年,也没见各地举子不肯入京赶考,反而是英才汇聚,规模空前,士子们人人称善矣,太宗文皇帝广揽贤良。”
“又不是洪武年间了,天下读书人何其广众?”
“五条腿的马不好找,舞文弄墨的读书人,还不是遍地都是?”
“莫非商学士是觉得于少保的处置还是太过于心软,打算把翰林院翰林学士至助教、掌教等一并放归?”
萧晅是提前做了功课的,陛下直接把今日议题泄露给了他,他虽然年纪大了,可不代表着他就是个糊涂虫,稍微做下功课,就能把商辂给说的哑口无言。
萧晅一点都不客气,甚至是有些针尖对麦芒的意思,因为国子监本来就应该归礼部管,现在礼部说话根本不管用,反倒是翰林院的翰林们放个屁,都有大堆的拥趸。
萧晅知道自己就是个过渡的尚书,因为年纪的缘故,干不了太久,他自然争取在任的期间做出点事儿来,胡濙珠玉在前,他萧晅不能太差劲儿,贻笑大方。
摆事实,讲历史,萧晅讲的是永乐年间的依亲诏。
永乐元年,朱棣实在受不了这么多的儒学士在耳根子边嗡嗡叫,直接把整个大明的国子监上下一窝端的干干净净,而后重新组建。
“你!”商辂脸色立变,但是萧晅所言句句属实,商辂没法反驳,在陛下面前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以骂陛下亡国之君,但你要实事求是的讲,而不是胡乱捏造。
萧晅虽然不如胡濙那般会洒水洗地,但是处理礼部事,还是颇有章程的,他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太擅长奏对,没有急智,但是让他打有准备的仗还是很有一手的。
萧晅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监生九成五有问题,那国子监上下从祭酒、博士、助教、掌教必然也有问题,也应当一并处置。
姚夔眉头紧蹙的说道:“臣在景泰元年就上书言此事,请陛下放归监生,但是朝中万事庞杂才耽误了,于少保所言流海外,臣以为甚善。”
姚夔是桐庐姚氏的大宗嫡子,为了姚夔的仕途,姚氏当家直接投献了半县之田作为官田让陛下在浙江推行农庄法,是投献大户。
姚夔是铁杆皇党,早在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稽戾王迤北战败被俘,朝中主战主和议论不休,而在是否请郕王朱祁钰出王府监国的问题上,夔力言: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
姚夔的意思是吵个屁,快请郕王殿下监国,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请留守的郕王监国之人。
朱祁钰能坐在奉天殿上监国,是姚夔力主,朱祁钰登基是于谦后来三请而就的标准即位流程。
作为铁杆皇党,当皇帝说要在浙江推行农庄法的时候,姚氏只能选择投献,一条路走到黑。
当然桐庐姚氏投献半县之田,结果就是陛下年赐船证,在海贸事上,仍然是遮奢豪户,而且在海外也打下了根基。
姚夔在景泰元年就上书过要对国子监下依亲诏,但当时稽戾王仍在迤北,国朝事物何其繁杂,直到今日,这个问题,终于摆到了文华殿的长案上来。
在形制上,国子监仍归礼部管理,礼部上下一致,认为于少保的流海外甚善,按照大明形制流程,只需礼部部议形成决议,上奏陛下朱批即可。
之所以摆在文华殿上廷议,还不是因为国子监在实质上不归礼部管辖了吗?
国子监数量庞大的国子监生,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远超地方禀生,他们形成的风力,很容易影响朝廷的决议。
“萧尚书、姚侍郎所言极是,国子监上至监丞下至掌教都应该过一遍北镇抚司,如果有问题,也应该一并流海外。”于谦立刻补充说道。
监生要放归依亲,还有一群蠹虫也需要处置。
商辂立刻选择了闭嘴,他发现了,于谦这心是真的黑,比胡濙的心还要黑!
于谦是忘记了国子监的监丞、博士、掌教、助教吗?
怎么可能!
陛下廷议放归监生,于谦就不能越权,将打击面扩大化,这是陛下坚决反对的倍之手段,于谦不能,但是有人提出来,于谦就可以顺水推舟了。
坊间传言有误,坊间皆传闻于谦刚正,这手段、这心机,刚正在哪里了?连翰林们最擅长的倍之,都被于谦用的如此炉火纯青!
不同意开窗是吧,直接把屋顶给你掀咯!
商辂不敢再多说一个字,否则这火会越烧越旺,烧到了翰林头上,最后就会烧到他这个翰林院翰林大学士头上。
商辂是懂烧火的。
朱祁钰的手指敲了敲桌子,才说道:“朕倒是以为,商学士所言还是有几分道理,正统年间风力如此,于少保、王尚书、应天巡抚李贤,皆是这股庞大风力之中的受害者。”
于谦履任地方二十五年,王翱履任地方二十四年,李贤就更倒霉了,到现在还在地方履任。
朱祁钰继续说道:“朕从来不奢求大部分人能够在惊涛骇浪中,能够逆流而上,甚至劈风斩浪,能够明哲保身者又有几人?天下芸芸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人,是群居动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能够在庞大风力的惊涛骇浪中,明哲保身都已经很难很难了。
于谦因为得罪了王振,被王振安排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逮捕入狱,若非于谦在朝中声望极高,朝臣们联名上书,于谦怕是命都给丢了,哪来的正统十四年力挽狂澜?
大明直接南迁变南明了。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也别吵了,国子监组织一次考校,无真才实学者流海外,有真才实学者留京储才,国子监自祭酒以下,助教以上,皆送北镇抚司过一遍,自景泰元年起纠察。”
掌教、助教这一个级别,还没有能力把人送进国子监来,根本不用查,他们要有这个本事,还只是一个掌教和助教吗?
正统年间一概不论,若是景泰元年后仍不收手,那就是失了臣工的恭顺之心,那就得把他们一并流海外了。
北镇抚司现在办案手段很简单,已经没有五毒之刑那么残酷了,直接把人抬进解刳院里转一圈,任何心理防线都会被击溃。
商辂立刻高声说道:“陛下英明!拔擢贤才延揽有策,敬礼大臣宽恤民下,赏罚无失恩威并重,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乃不世英主也!”
今天这局势,能保住一部分人都已经烧香拜佛了,商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保住几个算几个,剩下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人,只能让他们听天由命了。
朱祁钰嗤笑了下说道:“平日里,都骂朕是亡国之君,今日倒好,成了不世出的英主,商学士啊,朕到底是亡国之君还是不世英主?”
商辂立刻俯首说道:“陛下高瞻览胜,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未雨而绸缪,甘露而掘井,臣等眼光如豆,宁足与陛下论天下哉?”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商辂坐下,他早就见惯了这帮读书人的首鼠两端,这等马屁,不应放在心上。
“陛下,臣还是皆流海外。”于谦却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仍然坚持皆流海外。
(https://www.qkshu6.com/shu/14048/73166290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