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做客
金陵是有不少旅游资源的。
毕竟是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东南形盛。
明孝陵就不去了,钟山还是有点远的,专门去一趟不值得。
京城的明清帝陵更多,也是因为交通的原因,沈光林都没去看过。
他又不写鬼吹灯,对这些陵墓没啥兴趣。
没有整修过的帝王陵墓充满了荒凉,最离谱的要数宋代帝王陵了,像赵匡胤的永昌陵只剩下几个石像生了,其他全是麦田。
为什么金国末年南宋仍然在联合蒙古攻打它,他们掳走宋朝宗室,挖了赵家祖坟,这种仇恨很难消弥;
再加上金国也比较蠢,打不过蒙古人就往南打,白白浪费了国力。
带着小姐姐李蓉去旅行,看什么古墓嘛,还是看风景比较好。
像秦淮河,夫子庙之类的繁华地段还是可以去的。
细烟淡月,寒水轻纱,想想就很美是不是。
当然,容易到达的景点,来这里的游客也是极多的。
大家来一趟金陵,逛一逛玄武湖,看一看总统府,游一游秦淮河,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统府是太平天国旧址,老洪如果不是自己瞎搞,说不准已经改朝换代了呢。
还是秦淮河好玩,沈光林和李蓉两个人也在秦淮河边上的码头买票坐了一段画舫。
说实话,小姐姐是兴致勃勃意犹未尽,觉得还不错。
沈光林却觉得体验感一般,远不如自己印象中的美好。
毕竟是自己从小就熟悉的风景,但是现在这个阶段的河水里漂浮着不少生活垃圾,还没有经过认真治理,着实有些破败。
这个年代到金陵旅游,有一道必须去的景点,那就是金陵长江大桥。
小时候,语文课文里就有关于这座桥的一篇文章,当时沈光林一直觉得,课文最后一句引用的诗词最是传神:“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他一直以为,这句诗词是描写的金陵长江大桥呢,还跟人特意争辩过。
直到别人拿来了整篇诗词,原来这句诗是太祖游长江时写的武城的那座长江大桥呀。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而且,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就是武城的长江大桥,从50年开始测绘搞设计,55年动工,57年建成。
说起来,金陵长江大桥和九江长江大桥都是仿建的那座桥。
自己一直信以为真的事情,未必是正确的,自己一直不相信的东西,未必没有道理。
金陵长江大桥,作为金陵市和苏省的名片,竟然是沪海铁路局在管理,说来也是令人难以置信。
而且,沈光林读大学之后,经常和同学们争辩的话题就是金陵长江大桥该不该拆。
初次听到这么大逆不道的话简直能够让金陵人气炸了肺,不过仔细想想既然有人提,就未必没有道理。
当初,修建长江大桥的时候没有考虑航运因素,桥面高度只有24米,这就导致了大多数海轮进不来,能够在长江航行的只有内河运输的平板拖船。
后来,沿江的不少城市提议拆掉这座桥,金陵方面都坚决不同意。
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金陵长江大桥是金陵和苏省的地理标志,是文化名片,具有文物属性,拆不得;
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这座桥拦下了大多数远洋货轮,直接带动了金陵本地的经济发展。
有一道普通物理题,大致是这样的:
金陵港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江海换装。轮船从海里驶往江里,船的重力大小______,轮船受到的浮力______,船排开水的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正是因为有了这座桥的存在,金陵港的“江海换装”才能进行的如火如荼嘛。
抗战时期,鬼子的万吨军舰都能到达武城炮轰武昌,现在商船却到不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沿途的桥太多了。
枯水期水太浅,丰水期桥太低,难受。
不过,不管怎么说,沈光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金陵人,他还是为金陵的这座长江大桥而感到骄傲的。
江上风大,打着伞就不会觉得很热,沈光林带着李蓉从桥面上走了一个来回,很好的领略了长江上的风景。
领略完风景自然就要吃饭,沈光林想吃一种鱼已经很久了。
尤其是进入十年禁补期,想吃那种鱼就更加困难了。
这种难以吃到的鱼当然不是江豚。
沈光林真的看到卖江豚肉的了,但是他不想吃,他想吃的就是这个年代最普通的长江刀鱼而已。
这个年代江豚竟然还不是保护动物!
要到88年才被列为二级,后来才升级为一级珍稀物种。
当然,江豚也不是一种鱼,而是鲸,属于哺乳动物,和河马是近亲。
现在,长江上最不稀罕的就是刀鱼。
“恣看收网出银刀”是苏轼写的诗句,就是现在,刀鱼的年产量大约为一千吨左右,到了2020年,一斤刀鱼已经卖到5500块了。
开春吃刀鱼是一种习俗。
在长江沿线,最早的流行问题是;今天又吃刀鱼啊?
后来变成:你吃过刀鱼吗?
再后来变成:你见过刀鱼吗?
这个年代吃刀鱼就跟京津鲁沪地区吃黄鱼一样,无论大黄鱼还是小黄鱼,都不稀罕。
到了2020年,野生刀鱼五六千,野生大黄鱼一两万。
不说了,吃鱼!
新鲜的刀鱼还是要清蒸才好吃,放上细葱,豉油,味道绝美。
沈光林吃的很过瘾,一条普通的刀鱼就满足了味蕾对于美食的要求。
还没有完全领略完金陵的风景,沈光林还是想到要去姑姑的家里做几天客了。
毕竟,已经来到金陵这么久了,金陵的风景可以回来再继续看,去杨洲做客是礼貌,不去不合适。
从金陵到杨洲并不远,得知堂哥终于要出门了,最高兴的当属沈厚道,他这些天饱受摧残,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早知道会遭受这样的境遇,当初好好学习就好了。
沈光李蓉去扬州没有坐车,这个年代还有长江客运,不赶时间的话坐船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从金陵出发,顺流直下,从瓜洲渡口转运河航运很快就到杨洲了。
“京口瓜洲一水间”,现在的京口在震江,瓜洲在杨洲,两个城市隔着长江。
都是运河经过的城市,运河实在太重要了当初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攻陷震江之后,运河瘫痪,清政府直接就认怂了。
沈光林带着李蓉纵游长江,炎炎夏日,江水浩荡,风景极佳。
(https://www.qkshu6.com/shu/14168/651976140.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