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646章 狮子大开口

第646章 狮子大开口


  回采率是指实际开采矿石量和设计矿石量的百分比,这个数字的大小与采矿中的损失成反比,也就是说回采率数字越小,采矿过程中的损失就越大。

  回采率90%,意味着每采集90吨的矿产,有10吨的被损失掉。回采率50%,就是生产50吨,浪费了50吨,  而回采率10%,也就意味着生产10吨矿产,便会有90吨被丢在了井下。

  采矿过程中的损失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产损失,二是设计损失。

  就以煤炭采集为例,采煤过程当中,即便是露天煤矿,也必然会混入一些废石,矿井当中出现混入废石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这就会造成生产损失。

  另外挖煤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没有被采矿设备崩下的煤炭,以及运输过程中洒落损失等等,这些都无法避免的,也都是生产损失。

  设计损失,包括在矿山设计中,  必须要留下一定的保安矿柱,  以保证矿洞不会坍塌,  这些矿柱自然是不能采集的。。

  另外像是有些煤层是不宜进行开采的,  以避免产生透水等事故,这也属于煤矿的设计损失。

  这些采矿的损失,  都体现在回采率上。

  露天开采是最划算的,  不仅仅是因为露天开采的施工难度低,更是因为露天开采的回采率高,一般情况下露天开采的回采率都在95%以上。也就是煤炭储量的浪费,不会超过5%。

  而地下煤炭的回采率肯定要低很多。

  欧洲采煤技术发达,所以低下煤矿的回采率在75%到80%之间。

  美国和澳大利亚,以露天煤矿为主,地下煤矿占比不高,所使用也都是欧洲的技术。

  中国的国有大型煤矿,回采率也能够达到75%的水平,跟欧美国家相比,可能会略差一些,但水平也很接近。

  因为国有大型煤矿有资金购买设备,也有足够多的技术人才。

  中国还是煤炭净出口国的时候,出口煤炭是重要的外汇来源,而能够出口煤炭的,自然都是那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因此他们会有一定的外汇额度,去购买国外的更先进的采矿设备。

  至于人才,当时那些国有大型煤矿,都够自己的煤矿学院,  而国家的各所矿业大学,  也源源不断的为国有大型煤矿提供人才。

  因此国有大型煤矿才能有不逊色的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采矿效率,也是这个原因,当煤矿价格下跌的时候,其他煤矿都是亏本经营,而国有大型煤矿的日子还过得去。

  其他的煤矿可没有国有大型煤矿的技术和人才,小煤矿根本不舍的花钱去购买采煤机械,也不舍得花钱请技术人员,采煤的效率自然是非常的差。

  越是小型的煤矿,采煤技术就越差,很多村集体的小煤矿,还才使用原始的人工采煤。

  人工采煤的效率低下,而且回采率也很低,那种村办的或者是个人承包的小煤矿,回采率只有10%到15%,也就是说,每采出10到15吨煤炭,就要有85到90吨的煤炭被丢在井下。

  其实大部分的小煤矿,所处的煤层根本就不适合开采,强行进行开采的话,也只能采集一吨,丢掉九吨,不仅仅会产生大量的浪费,更是会破环整片区域的生态资源。

  所以国家才会出手整治,关停所有的小煤矿。

  如今李卫东所在这片矿区,规模虽然勉强够得上中型,但原本也是個人承包的煤矿,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不行,只有20%到25%的回采率。

  这也就意味着,采20到25吨的煤,就要浪费掉75到80吨的煤。这么算起来的话,真的是每一秒都在扔钱。

  李卫东心中估算了一下,以这片煤矿的规模,如果在设备上和技术上加以投入的话,完全可以达到60%到70%回采率。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提高三倍的产煤!

  这些可都是钱啊!

  想到这里,李卫东开口说道;“得想办法提高回采率才是。设备方面应该还能再加强吧?”

  老张立刻点了点头:“现在矿上用的,还是我以前承包时候更新的设备。”

  “你承包的时候,那也就是七八年吧?设备不可能这么快就老化过时吧?买辆车还能开十几年呢!”赵金山开口说道。

  老张一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赵总,我当时买设备的时候,其实买的就是从别的矿上淘汰下来的设备。”

  “二手设备啊!怪不得呢。”赵金山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老张却伸出了四根手指:“到了我这里,已经是四手设备了。”

  赵金山顿时一脸无语的表情。

  李卫东却笑着说道;“四手设备总比人力开采强得多。”

  “对,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老张一脸诚实的答道。

  “看来得更换一批新设备了。”赵金山无奈的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们这么的煤矿,更换设备的话又要花一大笔钱,看来今年的盈利,全都要再投进去了。”

  “没有投入,哪有盈利啊!再者说来,新设备能够提高产煤的效率,咱们赚的钱也更多。”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除了上新设备之外,最好能招一些技术人才,对矿井进行布局和设计。”

  想要提高煤炭的回采率,除了使用先进设备之外,技术方面的提升也是主要的手段。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优化矿井内的布局,比如运输巷布局、回风巷布局、永久煤柱的布局等等,一套更合理的布局,就可以减少占压的可采储量,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回采率。

  除此之外,尺寸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加大作业面的几何尺寸,自然可以多采出更多的煤炭,有时候能省下一根煤柱,就能多挖出一大片的煤。

  每一座煤矿的情况都一样,不同的煤层厚度,不同的地质条件,在布局和设计上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是技术性的问题,普通的采煤工人肯定是不懂的,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做这项工作。

  而且井下作业还涉及到很多安全的问题,如何在安全和利润上争取一个最大化的平衡点,就是对技术人员的考验。

  然而这种技术人员,肯定都集中在国有大型煤矿,一般的小煤矿,哪有什么像样的技术人员!

谷僅</span>  也因此小煤矿只能盲目的开采,没有规划,没有勘探,没有整体设计,基本上是挖到哪算哪,哪边好挖像哪边挖,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李卫东说道招聘技术人员,老张的脸上顿时面露难色。

  “怎么,这有困难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是有些困难,这挖煤的人好找,可专业技术人员却不好招啊!”老张开口说道。

  赵金山冷哼一声:“我给钱,还怕招不到人么!”

  “主要是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国有大型煤矿当中,咱们这种级别小矿,人家恐怕不愿意来啊!”老张开口说道。

  “那就多花点钱。就算是国有大型煤矿的技术人员,也想过更好的日子,肯定有想多挣钱的。”赵金山开口说道。

  老张则回答道:“赵总,专门请人的话,钱得花一大笔,以咱们这个矿的规模,有些得不偿失。”

  赵金山微微一愣,从老张这个回答看,事情好像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旁边的李卫东已然明白了老张的意思,他则开口解释道;“一般的煤炭技术人员,多花点钱应该是能请得到的,但牵扯到矿井设计的话,就需要比较专业的团队了。

  矿井设计的方案,要牵扯到很多的技术和参数,每个参数都会对日后矿井的建设和煤炭生茶年工作产生影响,而且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随时会因为地质问题改变设计。

  这种类型的人才,要么在大学里教书,要么在设计院里做研究,除此之外就是那些大型煤炭企业自己培养的团队。培养一个这种的团队,少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是企业的命根子,咱们可未必能挖过来。”

  赵金山沉吟片刻,开口问道:“我们东山矿业也有不少的矿井,还有泰峰和泰盛这两个大矿,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团队?”

  李卫东点了点头:“我们当然是需要一个矿井设计团队的,只不过培养这样的团队,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人才。

  时间只能慢慢积累,至于人才嘛,国内矿业大学里的毕业生,应该会优先去国有大型煤矿的。咱们这种民营煤矿,恐怕只能找一些别人挑剩下的。”

  “要是请一些国有大型煤矿里退休下来的工程师呢?这应该会容易一些吧!”赵金山开口说道。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答道:“这倒是个好主意,煤炭企业的职工,男同志55岁就可以申请退休。这个年纪还算是壮年,身体硬朗的话,再干十年也没有问题。”

  “那行,我去打听打听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咱们多给点钱,争取找来几个。”赵金山开口答道。

  ……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最缺乏的就是高端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的留学生都走出了国门,但是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那时候“海归”还是稀缺动物。

  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海归”,要么是为了回国创业,要么是作为外企驻华的高管而回国。

  所以民营企业想要招聘高端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华为那种九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招聘高学历人才的企业,在当时更是寥寥无几。

  国内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除了进入到体制内的,大多是被外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所吸收。

  当时的外资福利好待遇高,而且说出去倍儿有面子,自然是高学历人才的首选。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也不错,而且胜在稳定,也很受高学历人才欢迎。

  至于民营企业,除非是给出几倍的薪水,否则很难有高学历人才加盟。

  特别是煤炭行业这种属于传统行业的领域,专业人才基本上都是被国有煤炭企业所垄断的。

  所有的国有大型煤矿,都办有专门的煤炭学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肯定会优先分配到自家的煤矿当中。

  各矿业类的大学,也都跟各大国有煤炭企业有脱不开的干系,像是中国矿业大学,原本就是煤炭工业部管辖的,后来煤炭工业部撤销,又划归煤炭工业局管理。

  国有各大煤炭企业,同样是煤炭工业局管理,所以矿业大学的毕业生,肯定是优先样国有大煤炭企业挑选,其中优秀的人才,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那些大企业给预定,哪里能轮得到民营企业。

  这种人才的垄断,才是最麻烦的。

  于是乎以赵金山的人脉关系,找了一个多月,愣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才。

  大学里的那些教授,或者煤炭设计院里的研究人员,很多都是业内的专家,让他们偶尔来做一下技术支持还可以,让他們来民营企业长时间任职,可就不愿意干了。

  至于国有煤炭企业的技术团队,赵金山就算是想要挖人,也不方便出手。更何况这种在国有企业工作时间久的,基本上一家人都在那里,人际关系也都在那里,未必愿意跳槽。

  ……

  饭局上,赵金山脸色显得十分的阴沉,他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闷酒,然后开口说道:“李老弟,你上次说的那个技术团队的事情,恐怕要黄了!”

  李卫东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连你都找不到合适的人么?那就说明国内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了。”

  “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对方要价太高了。”赵金山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有个辉源实业投资集团,他们那里倒是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愿意给咱们用,他们还愿意提供其他的技术支持。”

  “辉源实业?”李卫东心中一惊,他的印象中,这是未来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在前150的大集团。

  见到赵金山唏嘘长叹的样子,李卫东开口问道:“那他们的条件应该不低吧?”

  赵金山点了点头:“辉源实业要咱们30%的股份!”

  李卫东眉头微微一皱:“30%的股份,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https://www.qkshu6.com/shu/14268/70495762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