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38章 路线问题

第1138章 路线问题


  因为是以严法治国,所以刑加于人,须得谨慎小心,不可滥用。

  主政者的这种思维,反而让蜀汉的政治斗争远比魏吴两国温和,极少出现流血。

  这在古代是一种很难得的思想。

  以法治国,  又能自我克制,不滥用刑罚,对于同时代的对手来说,这更是一种进步。

  冯都护沉吟了一会,然后看向蒋琬,虚心地请教道:

  “以蒋公之见,那这大赦之事,  当如何是好?”

  蒋琬此时已经探明了冯都护的态度,  终于没有再遮掩自己的看法:

  “琬之智,  远逊丞相,故不敢轻改丞相遗制,故依琬之见,还是不要大赦为好。”

  “不过对于那些犯了律法之人,琬以为,还是要仔细甄别审核一番,免得有人以严法之名,乱用刑罚。”

  冯都护点头:“有理。”

  就如后世某些人,扛着宏旗反宏旗,最是可恶!

  看到冯都护这般好说话,蒋琬大喜,  连忙趁热打铁地说道:

  “督农杨敏,在汉中有罪而入狱,  尚未判决就遇到陛下迁都长安,现在汉中官吏派人前来询问如何处置此人。”

  “此人还是颇有些名声的,做事也算勤勉,就是性子有些刚直,以前得罪了不少人,  故现在有人欲重其罪。”

  “琬深以为忧,此举乃是坏国家之法也,依琬看来,如今当尽快派人前往汉中,按律法定杨敏之罪。”

  “如此,既表明朝廷不行大赦之意,又免得有些人以为丞相去后,朝廷会变动丞相生前定下的国法国策。”

  作为大汉的大管家,特别是前些年一直呆在锦城,蒋琬深知:

  大汉某些人,或者某些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想要让朝廷放松勒在他们脖子上的绳索的尝试。

  以严法之名,故意加重刑罚,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尝试:

  故意破坏朝廷法令,让律法变成一纸空文,最后只会是让法不可依。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外如是。

  看似一个小小举动或者政策,  都要小心再小心,须得考虑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冯都护没有蒋琬想得那么多,他听到“督农杨敏”,  反倒是有些惊讶地看向蒋琬:

  “若是永记得没错,丞相去后,蒋公至汉中领尚书台,这个杨敏,曾诋毁过蒋公吧?”

  丞相病逝前,把外事托于冯都护,把内事托于蒋琬。

  冯都护战功赫赫,犹有杨仪之流不服,乃至愤而投贼。

  蒋琬一直以来都是代替丞相留守后方,替前方大军筹备衣食。

  丞相去后,居然能接替丞相处理全国政务,成为文官实际上的第一把手。

  自然更会有人不服气。

  督农杨敏,就曾公开说蒋琬是“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意思就是做事糊涂,根本比不上前任。

  大约就相当于是指着鼻子骂人了。

  若是换成心狠手辣的某人,指不定会出些什么事。

  幸好蒋琬是个谦谦君子。

  此时听到冯都护说起这個事,但见他坦然一笑:

  “杨敏之语,琬早已闻之,但琬以为,此人所言,诚为实话也。”

  “不然,琬岂不是敢自比丞相?比不过才是正常。”

  冯都护听到这个话,再看看蒋琬坦然自若的模样,心里不由地升起一股佩服之意。

  与这等君子共事,真幸事也。

  怀着这样的心思,冯都护忍不住地为蒋琬说了一句公道话:

  “话虽如此,但此人说蒋公糊涂,却是太过了。”

  蒋琬仍是不在意地笑道:

  “不然。琬既不如丞相,政事的处置自然就远不如丞相在时那般高明,处置政事不高明,难道还不算糊涂吗?”

  言毕,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两位朝中大佬达成共识,除非天子反对,否则的话,朝议的结果基本就是确定下来了。

  天子会反对吗?

  蒋尚书令看了一眼冯中都护,他非常确定:不会。

  冯都护不知蒋琬心中所思,或者对于他来说,他比较相信蒋琬的执政能力。

  两人就大赦达成一致,冯都护却是出乎意料地提起另一件事:

  “说起来,我记得这些年贵公子一直是呆在汉中吧?”

  当年冯都护初设陌刀队时,中间还曾有过一些波折。

  比如说负责陌刀生产的汉中冶,曾出过一次质量事故。

  期间涉及蒋琬的儿子蒋斌。

  时为越巂长史的冯都护大怒之下,一书问责。

  后果就是蒋斌褪衣袍,裸上身,亲自下炉锻造,补齐了陌刀。

  再加上蒋琬与冯都护的交情,这个事情才揭了过去。

  不过受此事的拖累,咳咳,也有可能是冯鬼王这些年来职权愈重,没人愿意为了一个蒋斌冒风险去得罪冯某人。

  所以蒋斌从那时起,就一直呆在汉中冶。

  当然,呆在汉中冶也不并算是坏事。

  这些年来,大汉南征北战,东征西讨。

  汉中冶一直承担着给大军锻造武器盔甲的重任,成为大汉事实上最大的武库。

  同时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实权部门。

  不过随着天子迁都长安,长安城内,自然要设立中央武库,汉中冶的地位,肯定会不断下降。

  蒋斌若是继续呆在汉中冶,怕是要被边缘化。

  只是蒋琬虽为尚书令,但地位声望远不如丞相,私下里谁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再加上他又是诚实君子。

  最重要的,是有丞相这个前任作表率——诸葛乔可是在南中喂了好多年的蚊子。

  徇私?

  不存在的。

  以他眼下的情况,自然不可能提拔自己的儿子。

  不但不能提拔,还要注意避嫌。

  没曾想到,他想避嫌,冯都护却是主动提起。

  一向沉稳的蒋琬不知冯都护是何意,犹豫了一会,这才点头说道:“没错。”

  当年冯都护并没有深入追究自己儿子的失误,蒋琬知道对方这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

  要不然,没看如皇亲国戚的縻家、刘家的郎君,都差点没被整得生不如死?

  更别说街亭一战,陌刀队大绽异彩,生生扭转了北伐陇右差点失败的局面,越发显得自己儿子在陌刀一事上的过失之大。

  事后大郎还能平安无事地呆在汉中冶,这已经算是难得。

  若不然,要是陌刀质量不过关,在街亭大量折损,导致这一战功亏一篑,大郎最后会落个什么下场,那可就难说了。

  冯都护看到蒋琬的神色,知其心意,试探着问道:

  “令郎这些年来,做事也算是勤勉,积累了不少功劳,蒋公就没想过培养一下他?”

  蒋琬闻言,立刻摇头:

  “犬子才浅德薄,吾只愿他能衣食不缺便足矣。”

  冯都护似是早就料到蒋琬会如此,当下微微一笑:

  “蒋公怕是难如愿矣!我看令郎君,忠恳勤勉,颇有君子之风,有类蒋公。”

  “正所谓金埋于沙,难掩其彩。眼下正是汉室三兴的关键时刻,朝廷求才若渴。”

  “若是蒋公不愿意举贤不避亲,那说不得我就要越俎代庖,为国举才了。”

  蒋琬大吃一惊:“中都护,这是何意?”

  冯都护收起开玩笑的神情,敲了敲桌子,正容道,“河东那边,算得上是中原重郡。”

  “征东将军姜伯约,敏于军事,须得专注防备东面的魏贼大军。”

  “而典农中郎将石苞,虽有经国才略,但细行不足。”

  “故我欲再派一位德行皆备的贤才前去出任河东太守。”说到这里,冯都护看向蒋琬,“吾以为,令郎君是个好人选。”

  “万万不可!”蒋琬拒绝道,“中都护言河东乃重郡,诚是斯也!犬子德才疏浅,只会误了中都护的大事。”

  冯都护笑而不语。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柳隐与蒋斌,皆是历史上的蜀汉灭亡时,守着汉中孤城不降的人物。

  按理来说,好像应该是有三个人的,只是第三个人的名字,冯都护一直没想起来。

  现在时间长了,他就更想不起来了。

  毕竟后世的游戏里,姜维与柳隐有关。

  而历史上,蒋斌又是蒋琬的儿子,同时又与钟会有关。

  所以这两个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来。

  但第三个人,守的城池名字没有特色,本人的名字也没有什么特色,人际关系更是平平无奇。

  没有背景,只有背影。

  不过无所谓了,只要有能力,想来最终还是会出头的。

  柳隐已经出头了,此时正当用人之际,直接任用历史上证明过自己的人,自然比冯都护辛苦筛选人才更方便一些。

  蒋琬自然不知道冯都护心里所想,但他看到冯都护脸上虽带着笑容,但并没有接自己的话,便知道对方心意已决。

  虽然为了避嫌,不能亲自提拔自己的儿子,但有人愿意提拔,蒋琬还是站起身来,对着冯都护深深地行礼:

  “犬子无才,侥幸得入中都护之眼,琬替他谢过中都护提拔之恩。”

  “蒋公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说了,我只是为国举才。”

  冯都护连忙扶起蒋琬,然后开玩笑般地说道:

  “河东虽是重郡,但眼下东面有贼人重兵,随时会发生战事,只盼蒋公莫要怪我把他放到险地才好。”

  蒋琬摇头,看向冯都护的眼神有些复杂:

  “中都护未至弱冠之年,就已经开始领军陷阵,如今已逾十载矣!汉家儿郎,莫不以中都护为表率。”

  “琬身为国家重臣,岂敢阻拦自家孩儿报效朝廷?”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很强大的。

  大汉这些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以冯都护为首的年青将领。

  不但有勋贵子弟,也有世家子弟,更有普通百姓子弟——讲武堂首席大师兄张远,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再加上冯都护那些什么“十步杀一人”“大漠孤烟直”“汉家战士三十万”等等诗文。

  还有换着花样吹捧汉家丰功伟绩的说书人。

  当真是极大地刺激了不少郎君马上博取功名的热情。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蒋琬若是说自己的儿子不渴望建功立业,那就是假话。

  “有蒋公这句话,那便足矣!”

  “还是要谢过中都护。”

  蒋琬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情而来,又怀着复杂掺杂着些许喜悦的滋味而去。

  “蒋公琰这是在试探你。”

  送走蒋琬后,右夫人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提醒了一句。

  正高兴着的冯都护顿时就是一怔:“什么意思?你不是在监督少府的人帮你建府邸么?难道还听到我们谈什么了?”

  “得知蒋公琰登门我就赶过来了。”右夫人白了他一眼,拉着他进屋,“大赦的事情嘛!蒋公琰这是在利用这件事试探你呢。”

  冯都护闻言,眼皮就是一跳:“试探?试探我什么?有什么好试探的?”

  右夫人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这才说道:“自然是试探你执政之后的态度。”

  “哈?”

  “如今大汉的政事,阿郎与蒋公琰共执之,就算伱们以前有交情,但终究是没有合作过。”

  “现在才刚开始,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时间久了,终究会出现分歧。”

  “所以依妾看来,蒋公琰这一次登门拜访,看似与阿郎讨论大赦,未必不是存了看看阿郎有没有改变丞相遗制的心思。”

  夫妻之间还有磕碰呢,更何况朝中两位执政大臣。

  蒋公琰要试探冯都护的执政态度,也算是为以后两人的合作执政做准备,乃是老成之举。

  冯都护闻言,似乎有几分明悟,似乎又更加疑惑,只见他坐到右夫人身边:“四娘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

  “阿郎想想,蒋公琰借着大赦的话题,话里话外提了多少次丞相?”

  右夫人侃侃而谈,“其实他就是想说一个意思,欲效前汉,萧规曹随。”

  想起前面蒋琬说了一大堆话,偏偏自己还觉得有些云里雾里,根本摸不准他是赞成大赦还是反对大赦。

  冯都护这个时候才恍然过来:“原来如此啊!”

  然后又有“啧”了一声:“嗨!他要萧规曹随,不想大赦,直说就是,何须这般遮掩?”

  “所以我才说他是在试探你啊!”右夫人瞟了一眼冯都护,“他怎么知道你会不会为了功越前人,想着改变前人之制呢?”

  冯都护一怔:“蒋公琰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因为年纪啊!”

  “蒋公琰已经老了,从他不甚恋权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没有太多的野心。”

  “但阿郎不一样,天子也不一样。皇帝姊夫和阿郎,都是正值青壮,最是雄心勃发的时候。”

  “他就怕阿郎为了自己的雄心,在掌权之后欲大动干戈来证明自己。”

  年青人嘛,大多都有闯劲。

  更别说冯都护在外人看来,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

  如今年纪轻轻,却能手握重权,意得志满之下,若是滋生骄淫盈溢之心,擅改制度,那也是常见之事。

  远的不说,东边就有一个姓曹的例子。

  最怕的是,年青天子与冯某人一拍即合,准备冒然大干一场——毕竟天子与冯某人的关系,那真是非同一般。

  到时候就算蒋琬有心阻止,那也是无力阻拦。

  冯都护听到右夫人这么一剖析,心里不由有些感叹蒋公琰的苦心。

  同时又有些得意一笑:

  “吾岂是那等不知好歹之人?再说了,吾就算是不识好歹,但奈何家有贤妻?”

  右夫人白了他一眼:“去!哪有这样说自己的?”

  冯都护嘿嘿一笑,大白天的转身就去关上房门。

  而蒋公琰此时还未回到自己的府上,此时的他,脸上尽是轻松之色:

  看来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丞相定下的制度,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

  汉家天子宽厚仁义,能纳谏言,仁君也。

  冯中都护远谋稳重,能顾大局,良臣也。

  汉室无忧矣!


  (https://www.qkshu6.com/shu/15204/711777411.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