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临高启明 > 第三十六节 索尼亚(十五)

第三十六节 索尼亚(十五)


  “4900米!”操作测距仪的士官在忙乎了一阵之后终于报出了一个数字。李迪暗自摇头,准确的数字应该是5000米多一点,他刚用激光测距机打过。不过这个数字也算很接近了,火炮发射后看着落点再稍微修正一下也不是问题。不过现在是在起伏很小的浮码头上,又是风平浪静,真到了海上估计还能有几倍的误差。他看着林汉隆招呼从人支起一个小棚子,正罩在测距仪顶上。

  “怎么,这玩艺怕水还是怕晒?”

  “都怕。还怕潮,怕盐雾。”

  “好娇气的东西。”

  “想用好东西还怕娇气?”林汉隆笑道,“我这还没有要求真空无尘呢……”

  “别别,咱们这海军哪用得了这么牛逼的东西。”李迪说。就眼下而言,光学厂自己生产的望远镜平常都是收在防潮箱里妥善保管的,箱子里还有定期更换的生石灰吸收水分,就这样还是免不了出现发霉、积盐等问题,需要定期地用专用的镜头布温柔地擦拭。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大批返厂维护。这个大家伙看起来没有什么密封措施,到时发霉生锈了如何是好?

  “要不是带来的一米测距仪实在太少,我都不想要这些玩意……”

  “靠旧时空的储备,能混到什么时候呢?再说数量也不够你们那海军装备计划。”林汉隆说,“这是个试验品,我都没加密封--这样拆开方便些。毕竟需要经常打开调整。等真正装舰时自然会整体密封起来。”

  “密封效果怎么样?”

  “这就要感谢老黄了,别看元老院里有人天天骂他是汉奸,可是他给咱们弄来了不少好东西,比如麂皮还有冷杉木。估计成品无故障使用周期大概能维持三到六个月。”

  处理过的高质量的鹿皮做得密封件性能尚可,从冷杉木中提取的树液在萃取后虽然有一点偏黄,但还是可以当作光学胶来用的。林汉隆还打算在测距机上设计几个装干燥剂的容器,以保证其内部的干燥。他估计经过努力之后,这个测距机在海上一次坚持三五个月不成问题,之后可以回厂保养。他觉得这作为实验品来说还算可以了。将来么,海军必然要有专人和设备来负责光学器材的维护保养的。他只要把这些人培训好就了。

  “你看什么时候组织定型?”李迪觉得性能上勉强也算可以了,三到六个月的周期也足够了,毕竟海军的战舰也无法在海上连续部署太长时间。

  “随时可以,性能上再要提高也力有未逮了。”林汉隆双手一摊。

  “好吧,那我尽快安排。”李迪说,“型号嘛,我看就叫试一式二米舰用测距机。等定型之后把‘试’字去掉就是了。”

  林汉隆从马袅回到百仞已经是晚上了。一到光学厂,蔡俊杰就提醒他:出去好几天了,赶紧回家吧。

  “急什么?”林汉隆对一手打造出来的光学厂十分的经心,出门在外,不管多晚回来也得到厂子里去转一转。看看生产秩序是否正常,工人们有没有按照规程生产。“房子就在那,早回去晚回去不是一回事。”

  蔡俊杰无话可说。只好看着他爹--目前负责管理厂子日常事务的蔡生介。他的鼻子上架着一副带着挂绳的老花眼镜。

  他首先报告了有位南洋公司的元老来找过他,说有要事相商。林汉隆不以为意的哼了一声,来找他的元老太多了,个个都有要事,搞到最后无非都是想“开后门”搞某种光学仪器而已。

  “不着急,他有急事自然会再来。”林汉隆说,“新设备的试生产情况怎么样?”

  厂子里最近新到了几台磨制设备--临高生产的机器设备的寿命往往很短,一是早期的零部件大多质量低劣,装配精度差;二是升级很快,每当工业部门取得一定进展之后,新设备往往就有质的提高,这使得旧设备很快就被冷落,列入“淘汰”。就说他的光学厂的设备,几乎每年都要更换一批新得。

  蔡生介拿出工艺记录本,又送过来一个木盒子。

  “这就是新设备试磨出来的镜片。”

  林汉隆拿起玻璃镜片,打开了工作灯,稍稍端详了一番,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他在工作台边忙碌了一会,抬头道:“老蔡,你给我打个电话到机械总厂,问问袁好问还在不在厂里?”

  “首长,天都黑了,您又是刚回来,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不好吗?”蔡生介劝道。

  “你快打吧,袁好问这会肯定还在机械总厂里。”

  “你们造的这设备间隙有点大了吧!”林汉隆取出两片刚刚磨好的透镜放到袁好问的办公桌上,“你自己看看用你们的设备磨出来的镜片。”

  说着,林汉隆把双手往胸前一抱,玩味地看着面前的袁好问。袁好问随手打开工作灯,抽了一张白纸铺在工作台上,戴上手套慢慢拿一片透镜放在纸上,又把另一片透镜叠放上去,于是便看到了彩色的条纹——这边是由于等厚干涉效应产生的牛顿环。

  不过此时的牛顿环却实在不像是圆环的样子——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鸭蛋形,有的地方许多条纹挤在一起,反正不能称之为圆环。

  “老林,看这条纹密度和范围,这球面的球半径应该接近百米了吧,”袁好问又不慌不忙地说“这已经是镜片研磨机能加工的极限了,您磨这样的镜片要用到哪儿去呢?”

  林汉隆心里一惊,本来他磨制这两片镜片就是为了考验新接收的镜片研磨机的精度,并没有想什么实际用途,没想到这机械口的袁好问居然看穿了,便说:“我也就是为了检测精度,还没想实际用途呢。不过,历史上在消色差技术成熟之前,曾出现过几十米焦距的透镜……”

  “那也不用近百米的球半径吧!”没等林汉隆说完,袁好问便打断了他,“不过我们机械口还真需要这样的大半径弧面设备,要不是看你天天为了海军陆军的测距仪望远镜炮队镜忙不过来,早就向执委会打报告啦,”

  袁好问说着站起来搭上了林汉隆的肩膀,“旧时空钳工的框式水平仪,分度值是0.02mm/1m,当时机械口没个正经钳工,这种设备只带了十几套,现在哪个单位用不到?我这儿也只有俩,平时只敢用一个,都不敢让归化民碰。”

  说着摸了钥匙打开大理石平板旁边的柜子,取出了一个大木盒,上面赫然写着“框式水平仪”,和一行小字“上海量具刃具厂”。

  袁好问打开盒子,从中取出一个30公分见方的金属框,立在一边的大理石平板上,说:”这就是了。“

  林汉隆仔细端详起来,只见这金属方框约5厘米宽,四面平直,有特殊的花纹,底部和左侧的平面上有约三厘米宽的V形槽,想必是为了方便测量圆柱体;框体底部内侧镶有一大一小两个水准器,内有气泡;大水准器与框体平行,小水准管与框体垂直;一侧还有上海量具刃具厂的徽记和20um/m的字样。此时,大水准器中的气泡正稳稳地停在中央。

  “主水准器上的刻度间隔约两毫米,对应的弧度半径可就是一百米了。“袁好问见林汉隆看得仔细,在他身后慢慢说道。

  “怪不得你当时立马就同意把镜片研磨机的极限设置成100米!”林汉隆恍然大悟:“没想到咱俩一个光学口、一个机械口,怎么就想到一块去了呢?就算为了你们机械口自己,你也要想办法提高镜片研磨机的精度!“说着笑了起来。

  “你还说呢,这可是个大工程!”袁好问不知从哪儿拿了两瓶格瓦斯,递给林汉隆一瓶之后,自己灌喝了一口,慢慢说道:“我猜得到这些光学设备会出问题。因为精度是很昂贵的。”

  袁好问慢慢开始打开了话匣子:“大家都知道,标准化的核心是精度的控制与管理,而精度靠什么来实现?”

  “靠检测!”林汉隆刚喝了一口格瓦斯,加上之前谈的开心,于是果断地插话了。

  “对,靠检测,或者说,靠测量来保证。”袁好问顿了顿,“测量要依靠什么?”

  “量具!”林汉隆果断地说道。

  “对,问题就出在量具上!”袁好问把格瓦斯往办公桌上一墩,开始长篇大论:

  “零件的精度靠工具加工和量具测量来保证,量具的精度由谁来保证呢?那就是计量工作。比如说,旧时空的工厂里,每个游标卡尺都是半年由计量局检定一次的,精度不达标就要修理或报废,当让后来就是买新的,不光是游标卡尺,天平、砝码、温度计、电压表、秒表哪个不是量具?我们现在D日以后这么久了都一直没顾得上这个,加上这样超负荷使用,估计得有一半的量具需要修理甚至报废。也正因如此,设计精度无法保证,才让你们那批设备出了问题。”袁好问喝了口格瓦斯,继续说道。


  (https://www.qkshu6.com/shu/15222/687224032.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