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大明世祖 > 第二章正旦

第二章正旦


  “嘿,张夫子,您怎么也来了?”阑

  “您怎么也来了?”

  在城下护城河处,上千名安南百姓,用肩挑手拉,不断地搬运着护城河中的石块,挥洒着汗水,在旱季中,可谓是辛苦的很。

  不过这时候,许多人这才看到,其中竟然有一位童生,这就惹得众人纷纷惊叹起来。

  张夫子闻言,先是羞耻地用宽衣遮脸,最后实在耐不住,才道:“家被乱兵给祸害了,粮食不够吃,为了养活家小,只能如此了。”

  言罢,他伸出了双手,露出了大量的血泡。

  见此,众人纷纷感叹,忙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然后派人去求情,只让他专门捡石头,而无需挑石。

  安南早在宋时的李朝时,就开始举办科举,然后在明初的前黎朝,正式开始实施科举考试。阑

  完全照搬明朝,八股,秀才、举人、进士,三甲进士等,读书人的地位一向很高。

  所以得知教书的张夫子,身为童生还要过来干活,一时间纷纷帮忙。

  为了惠民,秦军宣布捡拾挑动石块,每人可得十斤粮,在城内贫困之人眼里,干一日活能让家里吃上三天,这是再好过的买卖。

  城下的动静,立马引起了秦王的注意。

  略微询问一番,他明白了由来,扭头吩咐道:“与那个童生二十斤粮,告诉他,我这是敬他教书育人,乃圣人子弟。”

  说到这里,他又想了想,露出了一丝笑容:“另外,你再去宣告,但凡家中被兵灾所害,一律补偿两块银圆。”

  “殿下——”一旁的朱静忍不住出声,但被制止。阑

  “我明白你的意思。”秦王自信道:“没有挪用军饷,今年秦国两府之地,赋税五十万石,我用一半送到了吕宋,齐国,得了十五万块银圆。”

  “如今还盈余三万块,收了一波民心还是够的。”

  很快,将士就下了城,将消息传去:“殿下心生怜悯,尔为读书人,应当教书育人才是,这二十斤粮食你拿去吧!”

  “另外,秦王仁德,你们日后都是大秦的子民,此次兵灾祸害不浅,所以但凡家中被抢,屋舍残破的,只要通过检验,每家都能得两块银圆。”

  此言一出,立马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列的所有百姓都惊了,这可是一大笔钱。

  要知道在安南,比大明还缺银,所以铜、银贵,而粮贱。阑

  两块银圆,足够在市面上买上十来石粮食了,岂止是能修家,这更能使得家里娶媳妇了。

  街头巷尾,也贴了告示,昭告了整个顺化城。

  此时,顺化城还没有未来越南国都的威风,也非承天府,其只有区区两万户,十来万百姓罢了。

  如此,几乎是一顿饭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城池。

  “夫人,快将粮食煮了——”

  回到家中,将珍贵的粮食放下,张夫子迫不及待道。

  “好嘞。”其夫人应下:“我这就像隔壁借口锅来。”阑

  到了午时,一家五口才吃上热乎乎的米饭。

  张夫子摸了摸肚子,这是他这段时间吃的最饱的一次。

  还未感叹,就见一群读书人涌来,将他本就不大的家挤得满满当当。

  “张前辈,听说您见到秦王了?”

  “秦王如何?”

  众人纷纷投之以关切之色。

  张夫子一愣,随即苦笑道:“只是秦王殿下怜我辛劳,故而赏了二十斤米来。”阑

  说着,他昂首挺胸道:“言语都是圣人子弟,不当有如此。”

  “这倒是,没想到秦王殿下遵生爱学之人——”

  “这才是圣君啊!”૮₍˙О˙₎ა

  “尔等难道忘了,我大越天子,还在升龙府呢?/ᐠ-˕-マⳊ”

  忽然,有人义愤填膺地喊道。

  一时间,众人有些尴尬。

  安南对外称安南,但对内一直以大越自称,如今虽然黎氏为傀儡,北方郑氏掌权,但黎氏依旧名义上是主人。阑

  即使如今的安南一分为二。

  “大越怕是气数尽了。”张夫子忍不住道:“大明天军在,黎朝当亡,秦朝当立。”

  “胡说,这不可能——”

  “阮氏屡次三番击退郑氏兵,但却在面对秦王时不堪一击,秦王岂不占据天命?”

  几人越争越响,最后不欢而散。

  继散钱后,秦王又亲自拜祭孔庙。然后宣读王命,承认黎朝时期的科举功名,并且广征士人入朝为官。

  除此以外,他还宣布,废黜阮氏的征税法,施行十税一的轻徭薄赋。阑

  随着一系列的安民举措发下,秦王越发得感觉到如鱼得水。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还是士人们安了心。

  因为他们还可以继续做官,甚至可以在秦国更进一步,成为大官,这样的诱惑可比以前阮氏偏居一隅的广南国强多了。

  至此,秦国在安南获得了五府之地。

  占城府、西贡府、富安府、广南府、广治五府,十余县,治下百姓正式超过百万。

  同时,由于黎朝多年的科举政策,导致政令在秦国畅通无阻,大量的士大夫投靠了秦国,统治基础瞬间得到巩固。

  秦王也将自己的王宫,迁移至顺化,并且宣布将北方的升龙府,正式定为国都,改名为河内府。阑

  这番话传到了升龙,顿时激起了整个黎朝的不满。

  “明军狡诈,令莫氏作乱,让咱们动弹不得后,一鼓作气拿下了阮氏。”

  此时,北主,西定王郑柞,则难掩心中怒意,忍不住喷薄而出。

  满朝文武百官一时间寒蝉若禁,就连龙椅上高坐的黎玄宗,也忍不住打起了寒颤。

  在1592年,后黎朝大将郑松击破北方莫朝,后黎朝重返升龙。

  当时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

  可以说,此时的郑氏,已经完全架空了黎朝,与日本一样,属于二元政治体系。阑

  当然了,郑氏之所以没有废黜黎氏,主要是因为莫氏未灭,阮氏割据广南,武氏国中国。

  一旦废了黎氏,手中就没有了大义,很容易被群殴。

  这时,内阁首辅则昂首道:“北国亡我之心不死,派遣其子秦王,如今又灭了阮氏,南据广南,北有莫氏勾结,时乃我国大患。”

  “如今之计,必须灭了秦王,不惜一切代价。”

  “臣等妄言,大越宁与莫氏,也不舍明国。”

  这番话,倒是让冷场了。

  郑柞高坐,面无表情,而黎玄宗则是沉默不语,不时的偷看郑柞,等待他的回复。阑

  实际上,郑柞此时的怒气,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

  作为一个统治者,天然的就对权力敏感,同时也是极有城府之人。

  他当然明白,这群读书人天然就把脚后跟站在黎朝身上。

  因为黎朝,就是驱逐明军建立的,天然的处于大义位置,一如明驱蒙元一样。

  但他郑家,却非这样想。

  如果能把阮氏二府放弃,换取郑氏为王,他巴不得如此,这样的话就能早日篡位,废黜黎氏。

  不过,如今阮氏被灭,这值得让他大笑三天,但秦国立,却让人头疼欲裂。阑

  火器这玩意在安南并不稀奇,火绳枪嘛,无论是阮氏还是郑氏,都有不少,但都明白火绳枪抵不过悍勇的长枪手。

  明国的火枪却非同一般?

  “如今,还得从长计议。”

  郑柞抬头,双目中满是凝重,沉声道:“咱们比邻明国广西省,若是南北夹击,升龙可就难保了。”

  “先派人去问询下,虚以委蛇一番。”

  “至少要等到咱们兵精粮足之时,才好南征。”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场会议才算是结束。阑

  待回到自己的王宫,郑柞就见到了几个西夷人。

  “明人的火枪,真的是自来火?”

  他沉声问道。

  来人则轻笑道:“尊敬的国王陛下,秦军中有许多北京的京营,他们使用的正是燧发枪,也就是自来火。”

  “其中还有许多火炮,这是安南远远不及的。”

  “那你们能带来什么?”郑柞沉思片刻,抬目望之,目光中满是探寻。

  “燧发枪,大量的燧发枪。”阑

  荷兰迫不及待道:“只要你有黄金和白银,哪怕是铜钱,我都能给你带来大量的燧发枪。”

  “火炮呢?”郑柞颇为激动道。

  “也可以,只要你有钱。”荷兰人笑道:“请您放心,我们跟大明是仇人,跟你们是朋友。”

  郑柞这才点点头,陷入了思考。

  早就数十年前,西夷就来到了安南,虽然瞧不起安南地贫民穷,但到底是还是有盛产粮食这个优点,故而还是有人西方人来做买卖的。

  但传教士却是来了不想走了,即使郑氏不断地约束其人,但西夷就像是狗皮膏药,怎么也甩不掉。

  也真是因为如此,郑氏才能迅速联系上和荷兰人。阑

  “我需要五千杆燧发枪,十门火炮——”郑柞下定了决心。

  此时,郑氏虎踞升龙,以红河三角洲为中心,拥有大量的人口和肥沃土地,实力乃安南第一。

  同时因为阮、莫、武三家仍在,其施行府兵制、租庸制,承袭自唐朝,可以迅速的征集队伍,三番五次的南征北战。

  其可以说是军国一体。

  正是因为其独特的体制,才能让郑氏屹立两百余年。

  安南大乱之际,北京却是歌舞升平。

  正旦日大朝,可谓是中外云集,好不热闹。阑

  太子也在成婚后,再次亮相,显得格外的精神。

  当然,由于安南攻略问题,倒是让属国心有戚戚。

  对此,礼部解释道:“安南之国,本是莫氏为国,如今黎氏为傀儡,权臣当道,礼崩越坏,民不安生,秦王仁德,不忍安南百姓沦丧,故而孤身一人去助黎主……”

  这番话,来往的属国们半个字都不信。

  但是架不住朝鲜不断地点头称是,其甚至恬不知耻道:“黎朝福薄,天命不久,正该由秦王国之,才算是安南百姓之福。”

  没办法,接壤的朝鲜都不怕,其余的国家只能无奈接受。

  毕竟在表面上,广西的军队一直安然无事,并未直接跨越国界出兵,人家直接把锅甩到秦王,他们自然也没法子。阑

  形势比人强。

  然后在这其中,哈萨克汗国却独树一帜,直接逼问道:“我等怎么听说贵国安西兵马,越过国境,直接出兵浩罕地区……”

  “那是为何追叶尔羌亡国之人,阿布都拉汗,故而出兵。”

  礼部的人不慌不忙道:“而且,这是布哈拉汗国之事,贵国不加了解就大放厥词,着实胡闹。”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大明是属国呢——”

  “这……”“不敢,不敢——”

  哈萨克汗国使臣无耐,只能被迫认错。阑

  这场正旦大朝,一如既往的和谐热闹。

  朱谊汐高坐其上,数十属国使臣衣着打扮不一,现在格外的热闹,他看的也很有感觉。

  万国来朝,古之君王的喜好。

  他又想起了自己的那群儿子。

  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够见到儿子们就藩,到时候属国得翻一倍,那就好玩了。

  想着还美滋滋呢!

  一直忙活到了夜里,这场拖拉的正旦大朝才结束,万家灯火,好不热闹。阑

  夜里,皇帝累得不行,也没了性趣,故而随便找个大胸的宫女,抱着就睡着了。

  翌日,擦了擦白嫩的口水,皇帝开始了又一天腐败生活。

  不过,这时候辽王倒是颇有几分兴致地跑来觐见。

  “怎么?”

  皇帝慵懒道。

  在整个正月,他感觉自己都有些懒了。

  或许是人到中年的原因吧!阑

  “父皇,儿臣听说锦国公拿下了浩罕?”

  辽王俊脸上满是笑容:“儿子能像大哥那样,去就藩吗?”

  “毕竟光靠锦国公打下辽国,倒是不得劲,还得亲自参与不是。”

  “你想去?”朱谊汐颇感意外,这个儿子刚从康国回来,竟然还不觉得累。

  “就想见见世面。”辽王奉承道:“父皇从军队起来,儿子到时候坐享其成,怕是免不了被看轻咯。”

  “再者说,在六部锻炼,还不如亲自去辽国走一走,您到时候再委派几个大臣辅佐,辽王必定安生……”

  阑


  (https://www.qkshu6.com/shu/15256/74598081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