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大明世祖 > 第十一章债券

第十一章债券


刘宅门前,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仆人一瞧,大惊气色,忙不迭找来了管家。

  旋即,一阵急促地脚步声,惊醒了年迈的大明首辅刘墉。

  “老爷,宫里来人了,急得很!”

  “快,服侍我穿衣裳!”

  刘墉本来睡眼蒙眬,忽然就惊醒了。

  他瞥向窗外,月亮将落,借着烛光看向了自鸣钟,才不过四点出头。

  距离天亮也就没一会儿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么,让皇帝这点时间都等不及?

  他面色凝重,快速地穿起鞋,披上官袍,迫不及待来到客厅,见到了传话的小太监。

  “元辅,陛下急招您入宫呢!”宦官语速急切。

  “是,您带路!”刘墉点点头,也趁机漱了漱口,湿毛巾擦了下脸,扭头就走。

  待他坐着马车疾驰入宫时,在城门口碰到了几个内阁同僚。

  次辅王杰,群辅孙士毅,董浩,紧随其后。

  四人脚步急促,都没来得及说话。

  进去乾清宫,四人才见到了如今的嗣德皇帝。

  六十岁的嗣德皇帝已经御宇近五十年,大权在握。

  但此时他的脸上竟然满脸凝重。

  几个阁老则诚惶诚恐地跪地:“臣等叩见陛下!”

  “起来吧!”

  嗣德皇帝这时才缓过来:“从欧洲得来的消息,法国叛逆日渐猖狂,不仅立宪不够,还宣布成立所谓的共和国,废黜国王,贵族。”

  “陛下,可是如西周时的共和执政?”

  刘墉抬起头,轻声问道。

  所谓的共和执政,指的就是在道路以目的西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赶走了厉王,召公、定国联合执政,直到宣王继位。

  当然,也有指的是共公和,其代行天子之职。

  但无论如何,都是忤逆犯上之行。

  嗣德皇帝缓缓点头,露出些许怒容:“没错,一群歹徒为非作恶,不仅赶走了法王,而且还将其处死,自领国政,效仿那美洲之国。”

  “真是一群混蛋……”

  面对皇帝的咒骂,几人沉默不语。

  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多了,处死前朝皇室自然不稀罕。

  但如这般不体面,且废黜君主的行人,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没有了皇帝,他们这些大臣的富贵谁来保障?儒家谁来维护?

  这比当年那美国建立更让人焦虑。

  当年美国叛乱,朝廷甚至要求北美几个藩国出兵支持英国镇压,但因路途遥远和法国在路易斯安那阻止才作罢。

  嗣德皇帝十岁即位,权臣与后宫联合掌权,给这位皇帝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皇帝满心猜忌,最恨的就是独断专行的大臣,就连后宫,在皇后病逝后,也是二妃共掌。

  内阁首辅,就没有一个干满五年的。

  如今骤闻法国百姓忤逆之后还弑君,很难不触碰他那敏感的心。

  “让在荷兰的欧洲使团出钱,支持反法同盟,出钱出力,莫要含糊!”

  刘墉闻言,忍不住蹙眉,然后低声道:“陛下,朝廷的预算,怕是不够了……”

  嗣德皇帝眼神立马就犀利起来:“没钱?那就把含银继续降。”

  刘墉叹了口气,犹豫道:“陛下,银圆再降,怕是双柱钱就止不住了!”

  所谓的双柱钱,指的就是西班牙银元,含银量在九成左右,备受民间喜爱,但朝廷却一直禁止。

  没办法,谁让朝廷的钱不值钱了?

  随着宣武盛世到达顶点,朝廷不可避免的迎来了下坡,虽然这个趋势很缓慢。

  在财政上,税收徘徊在两亿这个数字就不动了。

  这个数字看起来庞大,但银圆的含银量从绍武初年的九成,到了如今的八成。

  如果按照白银来算,仅相当于绍武年间的一亿七千万。

  再加上白银黄金的持续输入,白银持续贬值,一石米就需要两银圆。

  庞大的官僚体系,军队,以及各种赈济维护,让财政良好百余年的大明,已经迎来了寅吃卯粮,学习欧洲发行了债券。

  债券,在大家看来,就是寅吃卯粮。

  “你说怎么办?”

  “陛下,可从内帑里拨些……”

  嗣德皇帝立刻炸毛:“怎么,你们掌控朝廷钱粮还不够,还得把手伸到朕的裤兜里?”

  “钱不够,继续发债券就是!”

  言罢,皇帝就挥了挥手,几人只能退去。

  回到内阁,刘墉对几名同僚袒露道:

  “如今欧洲因为这所谓的反法同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咱们出口的几样东西都降了不少……”

  王杰附和道:“我听闻海关衙门的税减了三成,难怪陛下如此了!”

  孙士毅则叹道:“不止是欧洲。”

  说着,他声音低了些许:“南洋藩国,一个个倒是起来了,跟咱们一般无二,卖的东西也便宜……”

  刘墉掌控着户、财、民三部,对于钱粮自然敏感,他点头道:“再这样下去,本土倒是赚的钱倒是少了,可不能任由他们乱来。”

  “王阁老,南洋总督那里可得有作为才行!”

  王杰点头称是。

  这时,孙士毅瞥了一眼皇宫,低声道:“据我所知,海关一年怕是能收五千万吧!”

  “不止!”董浩忙道:“内河关卡一年也能收个一两千万,海关起码是其三倍。”

  刘墉蹙眉,忙道:“休要乱说,海关那是内廷的事,轮不到咱们来插手,这件事到此为止。”

  “这银子不能再降了,朝廷还是发一拨债券吧!”

  几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再发行三千万债券,年息两厘半。

  “今年应该能宽裕些了!”刘墉舒了口气。

  作为文官的代表,体系的维护者,刘墉掌控钱粮,其实也终于宽些心。

  谁知,次辅孙士毅则认真道:“元辅,这样寅吃卯粮,什么时候才到头?”

  “依我看,朝廷必须扩展财源,不然迟早得枯了!”

  在座的众人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海关,如今是大明的第一赋税,不亚于干旱年间的一汪泉水,救急又救命。

  但皇权时代,谁敢违背皇权?

  刘墉闭上眼睛,微微摇头:“还不到时候……”

  “等——”

  次辅王杰点了点头。

  孙士毅、董浩恍然,沉默下来。

  这里的等,一则是如今财政压力日趋显着,会倒逼朝野达成共识,伸手入海关。

  军队没饷,官员没禄,皇帝会置之不理?

  内帑迟早会掏钱的。

  另外一点,则在如今的皇帝。

  御宇五十载,嗣德皇帝才六十岁,就已经超过了世祖皇帝,身体也有些禁受不住了。

  而如今的太子与猜忌敏感的嗣德皇帝不同,更加的宽仁识大局。

  说服日后是皇帝的太子,远远比当今皇帝来得容易。

  孙士毅不得不佩服刘墉,这首辅名副其实。

  “我老咯,这件事还得靠你们!”

  刘墉见几人明白过来,轻笑道。

  ps:明天发新书,大明1860,新老粉丝快来哟


  (https://www.qkshu6.com/shu/15256/78807271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