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451东线

451东线


  “东线我们必须保持防御状态,苏联境内的战争准备究竟进入到了什么状态,我非常清楚,可是元首的命令是必须坚持战略防御的作战方针。”李斯特将军拿着电话对那边的一个师长命令道。

  他挂了电话之后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克卢格将军,苦笑了一下然后端起了自己的茶杯:“克卢格,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错过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的士兵已经准备就绪,整整230万大军囤积在东线,却要等着苏联人先动手。”

  “元首下令等待,我的部队就原定等待。”克卢格笑着回答道:“即便是莫斯科就在眼前,只要我接到了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队就停下脚步等着。”

  比起李斯特将军来说,克卢格的指挥能力并不出众,说的直白一些克卢格和雷德尔一样,被安排在东线的唯一一个理由就是让人放心的忠诚。所以阿卡多乐意把军队交给克卢格,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克卢格从来不会做一些画蛇添足的事情。

  有些将领容易擅自更改作战命令,他们天资聪颖也有很强的捕捉战机的能力,他们抗命的理由就是能够赢得胜利,这些将领是比较强的“天才”,所以阿卡多给这些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邓尼茨、古德里安、隆美尔;有些人老成持重,不动如山,是传统的德*事将领,这种人用起来放心,结果也中规中矩,比如说伦德施泰特、李斯特、凯特尔;而有些人是有能力但是却用着不太顺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凑合用着,比如勃劳希契、博克;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用着不太舒服,忠诚也有问题,已经几乎被元首赶尽杀绝了……

  而最后一类德军将领,就是雷德尔还有克卢格这类的将领了,他们对阿卡多个人忠心耿耿,不过指挥作战的能力有待提高。阿卡多喜欢用这样的将领,因为他们忠实的执行阿卡多的命令,这在阿卡多精准的“预测”下,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惊人战果。

  所以东线最高的指挥官阿卡多选择了中庸的克卢格,而不是更能打的李斯特或者是莫德尔。而克卢格也尽心尽力的约束住了李斯特等将军,一心一意的加固东线的防御体系,等着苏联人在某天早晨发起“突然的”进攻。

  此时此刻东线的几个集团军正在想尽办法完成自己辖区内的防线,德国这一次为苏联的进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阿卡多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苏联部队大举进攻局面,提前拿出了大纵深防御理论,在波兰地区给苏联人准备了整整15条防线。

  上百万大军闲着也是闲着,训练和休假之余,剩下的时间就是配合波兰的集中营劳工挖战壕了,虽然这15条防线都不是什么工程浩大的永备防御工事,不过用来对付火力和机动性都不占什么优势的苏联红军,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这些防御工事被部署成了齿轮边缘的形状,或者说有点儿像长城上的城墙垛口。一些坚固的防线顶在前面,侧面也同样精心构筑,一旦苏联人开始进攻,他们就会发现有的地段容易突破,而有的地段却无法前进半步。

  在这些突出的防御阵地后面,部署着精锐的德国步兵和装甲部队,一旦苏联进入到这些凹齿状的阵地凹进去的部分,也就等于说是一头撞进了德国守军精心布置的口袋里,德国守军将在装甲部队和空军的配合下封闭这些口袋,围杀里面的苏联“侵略者”。

  德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个大纵深防御阵地进行过无数次推演和评估,勃劳希契等将领保守估计了一下,苏联可能要用150万人来填满前面10道防御阵地,而比较乐观的一些将领认为,这条防线吃掉苏联200万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至于德国所要付出的代价,大家的预测比较一致,只有大约20-30万人的损失。

  不过一旦苏德战争全面开始,德国边境的230万正规军后面,可是还有大约70万左右的预备队。正面双方兵力对比也并不是简单的300万对比500万,而是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法国共计500万军队对阵苏联的500万部队——德国在装甲力量和空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算上潜在的盟友土耳其那边至少70万正规军的投入,以及芬兰爱尔兰等国家可能提供的兵力,轴心国集团甚至在兵力上拥有优势,至于优势有多大,那就要看正面战场上德国突击力量打得有多好了。

  事实上这些天苏联人也没有闲着,他们调兵遣将正在积极准备着“将红色的火焰烧遍欧洲”。数百万斯大林的信徒拿起了武器,被武装成了苏联红军,准备与罪恶之源德国展开一场旷世大战。为了这场战争,苏联准备了整整500万正规军,这些部队可不是当年苏联攻击波兰时候的软柿子了,而是经过加强的真真正正的苏联红军,他们在装甲力量上甚至并不输给不可一世的德国,一些局部上甚至还有优势。

  总结了这两年来各国的经验教训,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比美国还要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苏联工程师改进了t-26坦克,加强了正面装甲。当然除了已经在德国人面前吃了亏的t-26坦克之外,苏联人的真正杀手锏是整整2500辆的kv-1重型坦克。

  在苏德边境方向上拥有5000辆坦克的苏联军队有理由相信他们的部队刻意突破德军防线,斯大林和赫鲁晓夫都对苏联突袭德国的战争信心满满,他们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斯大林甚至连华沙以及柏林的市长还有书记都任命好了。

  而且一些熟悉德*队的苏联将军们也非常看好这一次作战,比如现在已经成为远东苏联军队副总司令的朱可夫就对进攻德国信心满满,他在研究了德*队战斗方式之后,提出了德*队炮兵数量不足的观点。

  朱可夫准确的找到了德国炮兵数量不足这个短板,而且提出了他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德军在进攻过程中不停的推进,也就是不停的在快速移动,所以他们更青睐于灵活的小口径火炮,因此他们并不善于防御作战,在防御中他们缺乏火炮支援,会比其他对手更快崩溃。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苏联很多将领的看法。所以苏联高层的论调是:“与其等着德国人来进攻,不如我们集中力量先打过去。这样一来德国人就只能被迫防守,我们则具有优势。”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的介绍一下苏联的军队与其他国家军队在细节上的不同之处。

  苏联习惯封存淘汰的武器,将一些不用的武器装备封存保管起来,而且有专人保养维护,这些武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过时的装备,但是却依旧是能用的真家伙。

  苏联军队在和平年代,每一个主力师都有一个师长和两个副师长。同样的道理,每一个团都有两个副团长,每一个营都有两个副营长,而每一个连则有两个副连长,每一个排都有两个排班长……

  一旦苏联进入战争状态,这个主力师奉命开往前线,就会留下一个副师长,两个或者三个副团长,四个或者六个副营长,十几个副连长,数百个副职的班排长——现在大家知道了,这几乎又是一个师的骨架。

  当然论起战斗力来说,这个留下的“影子师”当然不如离开的主力师,不过补充了兵力之后,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师,一个能够作战的新部队。

  这支新的部队由预备役和退役人员组成,领取过时的旧装备。这些旧装备正好是预备役人员和退役士兵用过熟悉的武器,于是这个五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部队能够立刻形成战斗力,并且能够迅速的投入前线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另一个时空中二战德国一口气歼灭了苏联300万大军之后,苏联前线依旧保持了超过300万军队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苏联部队看似无穷无尽的“秘密”。

  和另一个时空中一样,德国的间谍没有窥破这个简单的小秘密,他们如实的向德国最高统帅部汇报了他们努力探知的情报:情报显示苏联部队大约有370个师,总兵力大约在500万到600万之间。而直到苏联虚实的阿卡多则心中有数,苏联真正的作战兵力在1000万左右——前提是他们有这么多武器装备武装这些士兵。

  和希特勒相比,阿卡多和现在的德国将领拥有一个看不见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英国和美国的补给不会和另一个时空中的1942年的时候一样多。英国现在已经自顾不暇,也没有那么多物资提供给苏联红军了。所以苏联人能不能够拿到美国的援助,能够拿到多少,这些现在都不好说了——但是,阿卡多知道,一定不会更多。


  (https://www.qkshu6.com/shu/15402/8387040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