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谋断九州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将


  每次投靠新主人,郭时风都要想办法立刻立功,对徐础也不例外,拱手道:“先定东都,再归顺邺城,吴王可谓明智。吴王被推为军主,名已经有了,就差一个实,倒也不难。”

  “梁王强杀降世,我未能阻止,全城大乱,我未能镇压,空有军主之名,何以求实?”

  “吴王所谓的实若能求到,也就不必要非得归顺邺城了。”郭时风笑道。

  “郭兄想必已有妙计,愿闻其详。”

  “以在下浅见,名即是实,实即是名,两者并无多大区别,所谓求实,无非是求特定之名。比如对方是科举出身的状元,我便有万无不当之勇,对他来说也只是虚名,非得是文章天下传诵,才是真名,也就是真实。”

  “若对方是名沙场杀出来的将军,名实就会颠倒。”徐础笑道,两人都是同一批先生教出来的,对名实的理解几乎一样。

  “正是。就拿眼下来说,吴王所需之‘实’,当迎合城外官兵所要之‘名’,军主当然不行,但也不必非得收服诸王以及所有降世军,其中有一条捷径。”

  “太后?”

  “哈哈,劝说吴王令人愉悦。”

  徐础笑了笑,对这样的奉承还不太习惯,“太皇太后与皇帝逃亡的时候,都没想到过栾太后,现在她却变得重要了?”

  “名这个东西就是如此玄妙,不要的时候,谁都弃之如弊屐,一旦有人想要,其他人也蜂拥而至。栾太后本来无名,宁抱关令她有名,薛六甲令她名上加名。栾太后若是无人搭理,或是在宫中自尽,对邺城来说,事情也就简单多了,可她活着,还受到贼王的觊觎,邺城若是见危不救,名声扫地,比弃母而去的皇帝还要令人不耻。而且邺城若得栾太后,好好利用的话,对逃亡在外的皇帝是个制约。”

  “我若能将栾太后安然无恙地交出去,当是一份大礼。”

  “然也,且是一份轻松的大礼,无需费时耗力,只需抓住时机,趁诸王还没想到栾太后的重要,先发制人。”

  徐础拱手道:“郭兄此言,令我醍醐灌顶,此事重大,不可托付他人,须得郭兄亲自出马。”

  郭时风当然不会推辞,慨然道:“吴王放心,我绝不辜负所托。而且此事吴王做起来比别人还要轻松些,曹神洗曹将军守卫太后寝宫,他只听吴王命令,省去许多麻烦。”

  徐础立刻叫进来宋星裁,向他道:“点选五百兵卒,只要吴人,随郭先生进宫,听到号令。此事关系重大,你要多加在意。”

  宋星裁拱手从命,也不多问,出去点兵。

  徐础向郭时风道:“郭兄守住太后寝宫,待我与邺城沟通之后,再做出城打算。”

  “吴王需要信使吗?我可以先出城,由宋将军守卫寝宫即可,正好我在邺城那边有几位熟人,能说得上话。”郭时风急于立功。

  徐础笑道:“郭兄不是已经听说我往邺城派人了吗?通个信还是很容易的。”

  郭时风大笑,拱手告辞,他来投奔徐础,最为看重的不是能力,正是徐础与邺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送走郭时风,徐础独自坐了许久,太后是一枚重要的棋子,当然要保住,可他仍想夺得整个义军,数十万人握在手里,方能进退自如。

  东都形势就像是夏日午后的天空,风云变幻,阴晴不定,上一刻还手握大权,下一刻就可能身首异处。

  马维的做法虽然有些疯狂,说的话却没有错,在东都,所有事情都在变得越来越“简单”,他没说的是,所有事情也都变得越来越危险。

  徐础走出营房,叫来孟僧伦,与他一同巡视吴军驻守的城墙,抚慰将士。

  许多降世军将士留下了,无意为降世王之死报仇,徐础尤其在意这些人,将他们的家眷安置妥当,许下一个又一个诺言。

  孟僧伦在一旁帮腔,将吴王夸得天下无双。

  回到营房里,徐础留孟僧伦喝了几杯酒,这是他最忠诚的部下,越到混乱而危急的时刻,越显得重要,比猛将、名将更重要。

  孟僧伦也特别想成为吴王心腹,三杯酒下肚,他问:“城里传言纷纷,都说晋王、梁王一伙,宁王、蜀王一伙,很快就要进行一场火并,拼个你死我活。咱们到底站在哪一边?”

  “咱们站在胜者一边。”

  “执政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

  徐础极需一批忠心耿耿地部下,于是第一次将实情道出:“事情到了这地步,没必要再向孟将军隐瞒,其实我派王颠王将军率兵前去投奔邺城,冀州兵来得如此之快,或许与此有关。”

  孟僧伦惊讶万分,“执政……吴军好不容易立足,执政这就要投靠朝廷吗?”

  徐础摇头,“我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维持东都不变,挑拨诸王互不信任,待冀州兵到,诸王只能将兵权交到我手中。等我击退官兵,兵权就会永远留在我手中。”

  孟僧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执政之计,实非我等所能领悟,可是……”

  “可是事与愿违,诸王虽将兵权交出,却非真心。梁王率先发难,杀死降世王,令联军分裂,我这个军主也变得有名无实。”

  孟僧伦点头,眼下东都已没有人可称为主,诸王各有兵马,各守一方,随时都可能刀兵相向,“执政想必还有妙计。”

  “成功才算妙计,不成功只是痴心妄想。但我的确有一个想法,需要孟将军相助。”

  孟僧伦正色道:“执政一人支撑吴军,我久已羞愧难当,若能助执政一臂之力,虽死无憾。”

  徐础真的有些感动,“孟将军为水,我为舟船,若无孟将军之力,我绝不敢担‘执政’之名。”

  “不说执政天资聪颖,只凭执政乃是吴国公主之子,我便愿为执政赴汤蹈火。”

  徐础越发感动,但他必须及时收住,孟僧伦的忠心无可置疑,只怕忠心过头,反而坏事。

  “我需要孟将军出城,前往官兵军营。此行十分危险,如果一切如我所料,王颠已投靠邺城,孟将军与他联系,探听虚实,若是我算错了,王颠没在冀州兵中,孟将军此行无异于羊入虎口。”

  孟僧伦起身道:“若是毫无危险,也不需要我出马。执政放心,我即刻出城。”

  “不必着急,待天黑出城不迟。”

  孟僧伦坐下,“容我多问一句,执政之意仍是自立,而非投靠朝廷吧?”

  “当然,刺驾之名永远悬在我头上,别人能投靠,只有我不能,无论朝廷说得多么宽宏大量,我也不会相信。”

  孟僧伦放下心来,“吴人与天成之仇不共戴天,有执政这句话,我没得说了。还有一件事,我若离开,谁来保护执政安全?”

  “宋将军被我送到宫里,营中还需孟将军推荐一人留守。”

  “有一位雷大钧雷将军,执政记得吗?”

  “记得,他是七姓后人,吴人当中,数他骑术最精。”

  “说的就是他。雷家世代忠良,雷大钧对执政十分敬仰,留他保护执政,我能放心许多。”

  “很好,孟将军相信的人,我也相信。荆州诸将当中,孟将军也推荐一人吧。”

  孟僧伦眉头微皱,他只相信吴人,而且只信七姓子弟,“荆州多是草莽之徒,见利忘义,执政不可委以心腹。”

  徐础笑道:“选一位荆州将领,倒不是收为心腹,而是安慰其心,东都混乱,多得一份支持是一份。”

  “执政说得是,我想得太少。嗯……也没什么可选,荆州人最为推崇戴破虎,执政在汝南之战中曾重用此人,他颇为感恩,可以留在身边。”

  徐础想到的也是戴破虎,由孟僧伦推荐,意义又不一样,于是道:“请孟将军叫来此二将,共商大计。”

  孟僧伦出门,很快叫来两人,徐础没说全部实情,只说宋星裁入宫,孟僧伦出城,临行时力荐他们掌兵。

  雷大钧与戴破虎受宠若惊,先谢执政,再谢孟将军,发下许多重誓。

  只得两名亲信将领还不够,城中占数最多的还是降世军,诸王军中莫不如此。

  孟僧伦准备出城,徐础带着雷、戴两将,再次巡查全营,随后召集诸将,立誓互助互保,从今以后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誓言比较可笑,形式也极简陋,许多新来的降世军头目,徐础连姓名都没记住,也得与他们慨然立誓,像是认识多年的故交。

  没人知道这些降世军头目是否可信,他们留在吴军营中,一半是自愿,一半是不知去往何处,暂时避难而已。

  徐础不求真正的忠诚,只希望能令这些人暂时安心。

  诸王不会一直维持平衡,一旦分出强弱,降世军就会如同百川汇海一般,投向最强的一方。

  二更左右,孟僧伦独自一人出城,奔向官兵营地。

  徐础送走诸将,独自在营房中待了一会,坐立不安,又一次想到自己的软肋,总觉得其他诸王更能附众,争夺得越久,他越会落于下风。

  将近三更,雷大钧进来通报,“执政,蜀王要见你。”

  徐础又惊又喜,急忙道:“快请进来。”

  甘招一个人来的,连名卫兵都没带,进屋之后拱手笑道:“我还以为吴王会与我联络,迟迟未得消息,只好亲自前来拜访。”

  “东都已成一团乱麻,我不敢轻扯绳头。”

  甘招从腰带上解下神棒,交手捧还,“吴王多虑。吴王曾委以重托,如今该是原物奉还的时候,请吴王为它另寻主人。”

  徐础笑脸相迎,心里却轻叹一声,在诸王之间的这场争斗中,他至少已弱于甘招。


  (https://www.qkshu6.com/shu/16150/43549407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