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天下统一不是结束,只是“治国”这场无限游戏的开始
“可惜,曹操为什么那么能跑!都要死了还一路向东!不肯乖乖就地停下受死!”
一刻钟后,当马超的骑兵顶着黑眼圈、人马都疲惫不堪地追上来时。看到的却是最后的曹军虎豹骑,已经全部投降,曹操本人也已经自裁被收殓。
马超不由扼腕痛惜,他可是追了曹操整整两天半,部队也把睡觉的时间尽量压缩了,才把这七十里的路程差追平。
谁让双方都是骑兵呢,追近七十里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过,或许这就是命吧。
正如当年给刘邦指挥骑兵的灌婴,按说是汉军诸将中反应最迅捷的,垓下之战后追击项羽也最积极,东城快战时还撞到了项羽。
但项羽偏偏就是当时还不想死,突破了灌婴的封锁。灌婴虽然得了江淮五十余县,却没有截住项羽本人。
项羽只会死在他自己心灰意冷、懒得再抵抗的时候。
曹操虽武力孱弱(任何人相比于项羽,都算武力孱弱),但好歹也是有相当气运加身之人。他同样有这样的幸运,可以部分决定自己死在什么时候。
而且凭良心说,诸葛亮和周泰出的力,也远比当年吕马童、杨喜那些纯粹靠幸运值爬上去的家伙,要多得多。
毕竟诸葛亮是真的攻破了下相和下邳,还有睢陵,一路过来堵截的。又不是纯粹等曹操身边勇士都打光、过来捡人头。
马超气了一会儿,也认命了,只是要求诸葛亮分一些船给他们,好让部队不用再骑马,能搭便船走睢水河道,缓缓逆流回师。
诸葛亮的船很充足,分出了一部分部队在符离县就地驻扎,把腾出来的船借给马超,大伙儿一起西还,找刘备和李素会师献功。
两天之后,大军回到相县,再离开睢水走陆路到涡水,半路上会合和李素,最后一起到谯县。
李素和诸葛亮师徒相见的时候,少不了一番嘘寒问暖,各诉功绩战果。
抵达谯县时,刘备也听说了前方克尽全功,亲自出谯县东门三十里,带着关羽黄忠和仪仗迎接。
因为刘备的大军人多,机动困难,所以这几天一直留在谯县附近,沿着涡水部署,等待战果,没怎么挪动。
李素、马超、诸葛亮、周泰,依次跟刘备见礼,随后献俘献功。
众臣之中,只有李素是有不名不拜不趋的礼遇的,所以他见到刘备也只是拱拱手。
其他人都要长揖下拜,当然以刘备的礼贤下士,也会很快虚扶起来。
“众卿不必多礼!曹贼授首,大汉终于金瓯无缺,可喜可贺,普天同庆!众卿都是中兴巨擘、国家栋梁,朕自当重重封赏。
快先入城,歇息沐浴、宴席舞乐伺候,都辛苦了,今晚好好消遣歇息!”
刘备满脸振奋,一改他多年的“喜怒不形于色”,可见这次是真的彻底大功告成,没必要再掩饰自己的情绪。
君臣各自骑马入城,路上刘备还忍不住问起曹操死状、前后因果,得知曹操是自刭,被诸葛亮周泰俘虏了尸首,也是感慨了几句。
众臣都被先安排下去歇息、准备一会儿赴宴庆功时。
诸葛亮身边的亲随卫兵,也已经抬了一个临时拼接的薄板棺木,和一个木匣子过来,供刘备检阅。
军中没有朱砂,所以曹操的尸体本来就是堆在盐里。因为曹操最后的抵抗,非要搏一把,多死了那么多人,所以曹操的历史定性肯定会被归为罪人。尸体也就没必要太花成本收殓。
最后说不定还要被追责戮尸,就算不戮那也是刘备法外开恩,为了更好的招降纳叛剩余伪朝领土。
曹操的首级,倒是被先清洗、然后用石灰吸干水分、最后浸了一层薄薄的蜂蜡包裹在外面。这样的防腐哪怕在炎热的天气,也能保存几个月,何况现在是冬天。
首级的待遇之所以高一些,也是为了便于验明正身、确认功劳,还能传檄各地。蜂蜡的颜色微黄,但因为涂得比较薄,还是很透明的。
刘备对曹操的尸身没兴趣,毕竟都死三天了,摆摆手让人抬走。他只是谨慎地亲自看了一下装人头的木匣。
“非要走到这步,说到底还是死在多疑上,可惜多拖上了十几万条人命!兖豫百姓无辜遭殃!”刘备唾弃了一句,没有再多感慨,盖上盒子让内侍拿走。
旁边自然另有内侍、端着金盆装着净水,还有羊油草木灰拌的土法胰子,给刘备净手。
毕竟接触过装人头的盒子了,哪怕封着蜂蜡,也要注意卫生。
……
随后,一夜饮宴舞乐庆功不提,君臣尽兴。武将们是最兴奋的,首先喝高了。
李素也陪着一起吃喝酒肉,不过他更关注长治久安的事情,心思多些。
哪怕天下一统已经板上钉钉,李素还是在担心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立国过程的法理完美度,他忍不住要在酒席上跟刘备问清楚。
看刘备喝得开心,李素凑过去,向刘备了解一番前阵子战役过程中的细节。
李素拿着酒杯,走到刘备旁边:“陛下,臣此前在寿春,决战前才仓促领兵北上,故而不知朝中近况。有些事儿不问不快,想向陛下确认一二。”
刘备得意地摆摆手:“丞相这是为没有赶上最后围斩曹操而惋惜么?阿亮截杀的曹贼,跟你截杀也没什么分别!
再说了,贤弟与阿亮、伯起、子龙,任何一路围堵曹贼,都是不可或缺。朕都会重加赏赐的!”
李素等刘备说完:“臣已获封十八县,复有何求?臣只是听说,最后与曹操决战之前,曹操曾经遣使求和乞降。当时臣不在陈郡,不明谈判细节。
所以臣想知道,最后究竟为何没谈成?怎么还是打了起来?臣一再劝陛下,我朝有天命眷顾,中兴大汉乃是必然,走正道就够了……”
刘备一愣,也有些清醒,也收起了嬉笑之状,正色回答:“和谈之事,朕当时让孝直、子敬参谋,料理应付了,所以没通知贤弟细节。
朕已经知道贤弟担心什么了——你是怕朕假意同意了曹操的和谈、结果又出尔反尔、追过鸿沟把已经后撤的曹操斩尽杀绝,对吧?
放心,从头到尾都是曹操自己没肯答应朕修改后的谈判条件,还耍诈示弱后撤、想诱朕转守为攻。朕见他背水结阵这种自陷死地的法子都用上了,就成全他!
大汉三兴,不但要一统天下,还要以信义示天下人!昭告天下,大汉不会因为这是最后一战,就无所不用其极!
当年高祖对项羽,确实有些不择手段,毕竟最后鸿沟议和,是高祖出尔反尔,骗退项羽后再追击。朕也不讳言了,也不会因为是高祖子孙,就……反正,朕要做得比高祖更好,让大汉根基更稳固长久!”
李素听完,这才松了口气。
他毕竟是刚刚才到谯县,第一次了解前一阶段中路战区的很多使者洽谈细节。听说刘备没有搞任何谈判欺诈、盟誓后说话不算,只是曹操自己用计示弱诱敌,最后被歼灭,那就没有任何法理瑕疵了。
毕竟,李素还是很想建立一个重视重复博弈、重视国际信用的世界的。
当年的楚汉之争,确实很多人都可以说项羽残暴不仁,但不得不说,仁慈和信义是两个截然不相干的领域。在守信方面,项羽还是比刘邦可圈可点的。
每个人都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就该学习,要对事不对人。而不是简单选边站队、粉谁黑谁。觉得一个人有某一方面不好,就把他所有的禀赋都打倒。
项羽残暴屠戮是没得洗的,“妇人之仁”、舍不得给属下封赏、重用亲信识人不明……这些都没问题。
但是项羽这人确实很少搞外交欺诈,亲自答应了的事儿就做,鸿沟之盟签了他就信了,把刘太公和吕雉释放了。
(当然也可以说刘邦诈签盟誓是权宜之计,为了救回父亲和妻子,人质到手就毁约。)
至于项羽不遵怀王之约、义帝事件,不能说是不守信,因为一开始就不是项羽自己答应的,是怀王要求的,最多说项羽抗命。
不轻易给人封赏、印信在手上把玩得棱角都磨没了也不发下去,这也说明他承诺的事情都是会做到的嘛!要是一开始就打算说了不算、最后会连本带利收回来,那干嘛不发!
刘邦发官印封王倒是爽快,彭城之战刚惨败的时候,甚至连“谁帮我一起干掉项羽我跟他分享天下”都说出来了。但轻易许诺的结果,是这些异姓王最后还是要找借口杀光的。
刘邦对百姓是仁的,对诸侯是不信义的。
所以人无完人,哪怕是残暴的君主,他如果有守信、尊重盟誓/条约的优点,那也应该把这些优点挑出来学。
如今的最终决战,依然是两军非常巧合地先隔鸿沟东西对峙、东军后撤后被西军追击打崩。这些迹象,一度让李素心中惴惴。
好在,最终得知刘备是守信的一方,算是学习了刘邦的长处、但屏蔽了刘邦的背信弃义缺陷。
或者说,是同时学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的优点、去其偏弊。
刘备可以堂堂正正给曹操开一个对方不会答应的条件,曹操拒绝,这是没问题的。
谈得成就是谈得成,谈不成就是谈不成。谈不成而追过鸿沟,天经地义,得国极正。
“得国这么正,让大汉多存在几百年,我内心才不至于愧疚。看在陛下诚信的份上,以后依然尽量多帮帮他运筹帷幄,长治久安吧。”
李素心中如是暗忖,也算是一个悬念落地,舒坦了不少。
——
PS:曹操死后会有一些过渡章节,盘点一下。
还想看的书友只能麻烦你们保持耐心……
(https://www.qkshu6.com/shu/16182/68118447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