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贞观帝师 > 第1192章 长乐女子学校

第1192章 长乐女子学校


  这些时日,长安城里面像是突生一股旋风一样的,忽而又多了一个新话题。

  烟花柳巷,人们嘴里传闻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街头茶肆,大家口里说叨的是杨门女将替夫出征。

  有人感叹,这个宋国算是他娘的什么狗屁,男人都死绝了么?竟然教十二个寡妇去出征御敌!

  也有人叹息,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啊!

  倒是激动了长安城中的女子们,更有些泼辣的,甚至扬言要披挂上阵,学那穆桂英为国杀敌,学平阳公主用兵如神。

  有人为她们这些女子们说话,证明她们并没有不如那些男子,这教长安城中的女子们,不论敢不敢表现出来,心中都是激动兴奋的。

  就在这个时候,一纸榜文却出现在了长安城中的各处,以及洛阳、晋阳、泉州、广州等等大唐有名的大城之中。

  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啊,就是写着,泾阳书院要下设另一个学院,名曰长乐女子学校,顾名思义,即为专门供以女子读书进学的学校,只收女子入学。因其为泾阳书院下设,故所学之内容,与教席先生,则与泾阳书院共通。

  上面还说了,古有妇好、花木兰这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今有似平阳公主般为国征战的女统帅,可知大唐女子亦有才俊不输男子者,若只因其为女儿之身,便不能发挥才干,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岂不可惜。故设此女子学校,使天下女子有成才者,为大唐凭添无数有才能之人,为天下百姓谋更多福利。

  此文一出,天下沸腾。

  女子读书识字的,其实眼下大唐也有不少。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会特意请了教席先生,在家中教授句读。而士族门阀更不用说,家中便有私塾,甚至请得是名士大儒,来教导自家的年轻人,家族中的女子,自然也会在当中进学。

  但是,这么直接开办面向所有人的专门教授女子的书院,且目标是冲着将其培养成才而去的,那就绝对是仅此一家了。

  听榜文上面写的,难道还指着日后让从里面出来的女学子们出将入相不成?

  便就是他泾阳书院厉害,培养出来的女学子真个有这等本事,可朝廷同意么?说巾帼不让须眉,可从古至今的巾帼女子,不也才那么几个?

  “这泾阳书院,我看是哗众取宠。”榜文下面,自有人论断:“看这上面所言,是想要从这个女校里面出来的女学子,也跟寻常士子一般,出仕入朝,报效朝廷。真是滑稽。这天下间报国无门的士子尚还有许多,如何轮得到女子。”

  “这……女子读书识字,写诗谱词,倒也是一番情操。可报效朝廷,这如何说得过去?”

  “我看也未必。”榜纸下面的人各有各的看法:“我老家最大的商号,掌柜便是女子。可知这女子也有不输于男子的。到时候不论男子,单以才干论,那咱们大唐岂不是又多出来无数女才子了。”

  “就是,平阳公主当初打天下的时候,谁敢说一句不服?若是只因为平阳公主是女子,而不让她统帅军队,大唐岂不是要少一位厉害的将军?只怕这天下还得多打几年呐!”

  也有人心里有数的,说道:“设使果真女子可以报国,则对大唐而言自然是好事,人才难求,若是天下女子也可以进学报国,则凭添无数人才。只是,还须看朝廷作何态度,若是朝廷不许女子入朝参与政事,那这泾阳书院女校之举也是白搭,不过多一个女私塾而已。”

  “这位仁兄说的在理。”也有人笑道:“不过,哈哈,且看这名字,长乐女子学校,这长乐二字,可是那位公主殿下。说不定,这只是公主殿下看自家驸马办书院办的红火,不想输给驸马呢!”

  “噫——好大胆子,公主殿下也敢编排!”

  不论坊间如何议论,赞成也罢,说离经叛道也罢,夏鸿升却是都不会听见了。

  因为他已然离开长安,在去往天竺的路上了。

  天竺的巴塞因,现在是大唐天竺道的孟买港。

  夏鸿升沿着运河一路南下,然后转而去到泉州,从琉球出发,率领着最新的蒸汽机船舰队,经过马六甲,然后抵达天竺道。

  奶粉、肉松,还有各式各样的罐头,以及制成的药物颗粒冲剂,还有所需的各种物资、军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已经源源不断的通过海路和陆路往孟买港运送过去。至于此时,至于日后,也仍旧会继续源源不断的运输过去,以作后勤之用。

  在现今整个大唐的国力作为基础,并获得优先支持的情况下,一年的时间,足以准备好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况且,在夏鸿升看来,用战争撬开大食的国门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日后的占领和控制。毕竟那里是一群异常虔诚的宗教徒,而他们所虔诚的宗教却恰恰是一个极为排外极富侵略性,容易极端的宗教。

  卧槽,大唐会不会跟后世的美帝一样深陷海湾战争泥潭啊!

  估计不会——眼下可不是讲究人权,讲究人道主义的时代。要是万一到时候派了似程咬金、李勣这等或野蛮或阴险的人物来,动不动就屠城的,谁招架的住啊!

  海水带着船只起起伏伏,蒸汽机发出的汽笛声响彻海面,惊飞了从此间路过的海鸟。

  船的一边用望远镜可以隐隐约约依稀看见一条海岸线,曲曲折折。另外一边,则是一望无际的海面。

  军校也划分专业之后,第一批专业而系统的学习过海战的学员,也在这些战船上。没有晕船的在照顾那些晕船的,而晕船的学员则在努力适应着海上的颠簸。

  海水粼粼,阳光晃眼。

  晕船的学员越来越少,老兵开始带着他们熟悉船上和海上的一切大小事务。连夸张带吹嘘的,讲述着自己海上生活和作战的种种技巧和经验。

  海上的天气终于开始转凉——说是转凉,实际上也只是略微不那么热得难以忍耐而已。

  从大唐水师改名作大唐海军的这一支蒸汽机战船舰队,终于抵达了孟买港。

  


  (https://www.qkshu6.com/shu/18448/38775632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