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1984之狂潮 > 第813章VCD

第813章VCD


  宽敞的会议室里,一群白大褂正陪伴着荆建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电影,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那群白大褂都是易凯实验室,也就是原王安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而他们正观看的是由种子影业(美国)拍摄,刚上映的最新影片《功夫校园》。

  这部从中国北影购买剧本,总投资成本仅仅是1400万美元的小成本校园青春喜剧影片安排在新年档放映,与北影拍摄的姊妹影片一样,在北美同样是大受欢迎。功夫和喜剧确实能跨越文化界限,备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上映两周以来,北美票房已经超过3700万,如果不出意料,应该能轻轻松松的达到上亿票房。而全球票房超过2亿应该没问题。见到这样的成绩,种子影业(美国)的管理层早已经集合起原班人马,开始筹备起续集的拍摄工作了。

  然而今天荆建之所以到易凯实验室“与民同乐”,倒不是为了什么其他原因,而是要参观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也就是那台播放设备——VCD。

  ……

  其实对易凯这样科研力量十分雄厚的公司来说,基于MPEG1的VCD简直太简单了,根本就没有丝毫难度。之所以以前没想过研究,原因有二:一是专利限制;二是不值得,根本就没有开发的欲望。

  最主要原因前文已经介绍过,主要是欧美录像机、录像带已经饱和,而VCD的像素和录像带差不多,总不会类似的家电再购买一台吧?因此连索尼、飞利浦等都没有开发的动力。他们还等着DVD出成果呢。如果再算上高昂的专利费,那就更加的得不偿失。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是中国首先发明的VCD,这也是中国唯一发明的家电,并非欧美的技术达不到,而是他们根本没兴趣去研究,或者说,欧美的厂商评估,根本就没有开发价值。

  然而荆建很清楚未来的历史,光在中国大陆市场,就产生了一个年产值高达百亿的行业。如果再加上周边的家庭影院、卡拉OK、盗版影碟等等,这个行业的后面还要加一个零。毫不夸张,当年曾经养活了多少小贩和……城管啊?

  因此不顾研究人员的非议,荆建坚持要开发这一项目。而反对声倒也……不怎么激烈。这种小儿科项目即没有什么难度,又耗费极少,见老板高兴,那些科研人员就三下五除二的研制出成品,并且很快就完成了一系列工业化生产的全套工艺。

  顺便说一句,这些工作其实在荆建和飞利浦谈判之前就已经完成。当签署了交换专利的合同以后,连这最后的障碍都已经扫清。

  一边看着电影,荆建一边笑问刚回到美国的米勒:“专利都申请了吗?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和东欧?”

  “都申请了,保证没问题。”米勒耸耸肩,似乎对荆建的谨慎有点不以为然。他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荆建对这台“小玩意”那么的重视。尤其是专利问题,关键不是在欧美市场吗?中国大陆和东欧市场本身就是忽略不计,那里到底有什么搞头?

  注意到米勒的表情,荆建微微一笑,并没有多加解释。

  而在前世,VCD的奇迹正得益于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就是盗版影碟。虽然在欧美的销量不怎么佳,反而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当然,荆建现在也绝不会放过类似的东欧前苏联市场。

  尤其是VCD发明者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前世的历史上,世界第一台VCD影碟机是在1992年4月出现的“万燕“牌VCD。当时在合肥开发成功以后,以每台4000-5000元的“高价“投放市场,首批1000台VCD机一投放就被一抢而空,销售异常火爆。

  然而在万燕正试图大展宏图时,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纷纷涌向市场。他们用研究万燕的样机制造出来的VCD产品,立即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到了1995-1997年,媒体甚至用“井喷“来形容VCD市场的盛况。

  然而因为没有为自己的首创发明申请整机专利,面对众多品牌的低价竞争,万燕逐渐失去优势,再加上销售方式落后,这个品牌所缔造的辉煌,就成为家电行业一桩悲催的历史,最终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荆建当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其实真说起来,现在中国申请专利有什么用吗?那只能“呵呵”了。能够阻止其他厂商山寨吗?更是“呵呵”。至于什么同行竞业合同,高额赔偿金防止技术人员被挖角?还是“呵呵”。

  那么荆建又为什么那么重视专利呢?无非让那些山寨厂家麻烦些。他们总不能央视广告轰炸了吧?香港明星也不会为山寨机做广告了吧?尤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分公司售后维修点,售后服务总是很麻烦吧?不是说山寨机的低价竞争没有用,但荆建的机器总能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

  荆建接着问米勒道:“中国南湾和华沙的工厂情况怎么样?”

  “华沙应该已经奠基。中国的工厂我们派去了二十几位技术人员,已经一个多月了,应该投产了吧?从反馈的消息看,那里的技术工人都还可以,尤其是人工特别便宜,对未来我们的电脑组装厂倒是挺有帮助。”

  与研发的情况一模一样,根本还没等与飞利浦谈妥专利转让,荆建就已经开始了工厂建设。尤其是小苗负责的南湾工厂,早已经从日本采购了成套设备,并且招募好了工人,就等一声令下,VCD产品就会全面上市。

  反而是米勒对VCD是不以为然。因此易凯根本就没有在这两家工厂占股,只是收取每台18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在米勒的心目中,这个项目至多为易凯带来每年几百万美元的“零花钱”,真的算不上什么。当然,不知道他未来是否会后悔?

  而米勒看中的是即将建设的电脑组装厂,这肯定会是易凯独资。因此在此时,他仅仅就把那两家厂当成了易凯未来的技工培训学校。


  (https://www.qkshu6.com/shu/19450/426527075.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