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贞观俗人 > 第1166章 远征昆仑

第1166章 远征昆仑


  “翟阳公八百里疾驰,倍道兼行,夜夺焉耆,壮哉!”高士廉赞叹道。

  而长孙无忌则对斩首七千这个数字有些怀疑,“先前焉耆内附时,曾献版籍,城不过九,户不过四千,人口不满三万啊。”

  “这王城斩首七千,岂不是尽屠其城中老幼?既然已得内应破城,实无必要屠城啊。”

  李世民笑了笑,却是跟他解释起来,说先前焉耆内附献版籍时确实是说城池九座户籍四千有兵三千。

  但实际上呢,焉耆国王当初也是故意虚报了数字的。实际上焉耆国在西汉通西域时就不止这么多人口了。

  焉耆六百里地,且占据的是天山南面中很肥沃的绿洲,仅其中的焉耆都城,按之前镇西大都督府的报告,就是城极大,在海水之北(博斯腾海),大河(海都河)东岸,众流交杂,群山环绕,极为险固。

  其都城周三十里!

  周长三十里的焉耆王城,当然不可能就万把人口。

  对比下东边的高昌国,如今大唐已经完成了对高昌的吞并占领,清量了田地,登记了户籍人丁,早发现高昌实际人口数字,无比他们曾报给大唐的多,甚至比他们自己户籍人口也多。

  原因也简单,户籍是户籍,人口是人口,大唐的人口也是包括户籍人口和不在籍人口的,高昌、焉耆这样西域丝路上的重镇,不仅仅有大量流动的商贾等,本身也还有大量的奴隶、雇佣兵等等。

  事实上,焉耆王城便有七千户在籍人口,加上不在籍的,实际上城中有好几万人,所以郭孝恪斩首七千,并没有屠城。

  只是将国王龙突骑支手下反唐的兵马以及他招募的那些昭武粟特雇佣兵,以及西突厥留在焉耆的兵给砍了。

  基本上都砍了。

  这一点郭孝恪很老实的承认了,理由是这些人叛服不常,必然杀之以震慑西域。

  郭孝恪斩首七千,杀的人头滚滚,确实极大的震慑了焉耆国人,在攻破王城后,郭孝恪让粟婆准、颉鼻等焉耆王弟们带唐骑往诸城招降。

  各城纷纷投降,没有敢再负隅反抗者。

  郭孝恪也表奏粟婆准为检校焉耆都督,借粟婆准的身份,来帮助大唐控制这个新归队的西域国家。

  然后郭孝恪奏请朝廷正式设立焉耆军,他留下一千兵马,再从焉耆招募了两千人组成了焉耆军留守,他带着其余近两千人马,押着国王龙突骑支和其王室家眷以及那些反抗大唐而被斩首者的家眷等两万余人返回高昌。

  郭孝恪计划把这些人带回高昌后将其一部份打散分到大唐西域各军镇屯庄,部份则押回中原。

  “郭孝恪犯了个错误!”

  “他不应当这么急着返回高昌,应当继续留镇焉耆。”

  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女婿是欲谷设重臣屈利啜的弟弟,欲谷设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如今正在河中攻打反叛他的昭武诸国,刚在进攻康居的路途中,把米国给攻灭了。

  虽说欲谷设当初被薛延陀的夷男从漠北打到了西域,靠着依附大唐天可汗,才得到大唐给在金山一带安置,可他野心太大,一心想当西突厥大汗,还想娶大唐公主。

  皇帝不许,他就叛乱。

  第一次叛乱失败后逃往了河中,但他到了河中后居然能很快的又东山再起,还先后击败了同俄和他兄弟两个大唐册封的大汗,甚至连现在大唐册立的又一个大汗,依然还是被他压着打。

  西突厥无人,欲谷设称霸,所以连带着焉耆这些西域国家,也不少再转投其下。

  郭孝恪斩杀的那七千人中,就有一千西突厥兵,正是屈利啜的部下。

  甚至带兵的正是屈利啜的弟弟,那位娶了焉耆公主的驸马,在这战中被杀,屈利啜岂有不来复杂之理?

  所以李世民认为,郭孝恪趁再次强大的欲谷设西征康居的时机,选择只以三千精骑奔袭焉耆的战术是非常不错的,没有征召西域的仆从军,也没有做太大的动员,保证了突然性。

  又得了焉耆王弟内应,所以这是一次完美的斩首战术,直接就拿下了王城,生擒了国王。

  但是打赢后,郭孝恪斩七千叛乱者,和迁走焉耆王室以及那些被斩士兵家属都没做错,但不需要他亲自押着人返回高昌。

  高昌有侯君集坐镇就够了,郭孝恪应当继续留镇焉耆,而不是把刚到手的焉耆交给粟婆准,虽说用亲唐的粟婆准有好处,但现在还得防西突厥和龟兹。

  “那赶紧给郭孝恪下旨,让他返回焉耆镇守,或调侯君集去镇守?再增调兵马充实焉耆军?”长孙道。

  “相距近万里之遥,快马传递也需许多时日,只怕来不及了。”

  屈利啜既然没有随欲谷设西征康居,那么他发现焉耆被偷袭攻破,兄弟被杀后,肯定会赶来争夺报复的。

  “朕现在不仅担忧焉耆有失,还担忧郭孝恪,两千不到人马,押着十倍于已的焉耆俘虏,若是半路被屈利啜追击,就怕有危险。”

  想了想之后,皇帝决定还是给镇西下旨,让郭孝恪回镇焉耆,虽然未必赶的上,但死马当活马医。

  另一方面,皇帝又下旨,派出妹夫李社尔,就是那位在辽东战场上,表现无比勇猛的驸马都尉赶往西域。

  李社尔是处罗可汗之子,也就是秦国忠的亲兄弟,曾经跟欲谷设一同镇守漠北,被封为拓设,后来与欲谷设一起被薛延陀赶到西域,在高昌北的可汗浮图城落脚。

  后来他坚持要攻打薛延陀,夺回漠北,报仇血恨,欲谷设不肯相从,阿史那社尔组织了东征军打回漠北,跟夷男打了一百多天,都不分胜负。

  结果欲谷设却趁机在后方占了阿史那社尔的可汗浮图城,这导致前线军心不稳,许多部众纷纷擅自撤兵,最后社尔无奈败归。

  但可汗浮图城也被欲谷设占了,社尔无家可归,只得东归大唐,有秦国忠的担保引见,社尔倒是深得李世民喜欢,担任禁军大将之职,而且很快还娶了公主,最后更是封为郡王,可谓人生赢家的。

  而李世民也曾经说过,阿史那思摩、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为归化四大蕃将,甚至还拿他们跟猛将薛万彻比较,说他们甩薛万彻几条街。

  在辽东战场上,这几员蕃将,也确实都表现出众,有以八百破万的,有以四千破四万,有负伤被救回后包扎了伤口又再次冲杀上阵,硬是把敌人杀溃的。

  反正都是一等一的猛人。

  “社尔与欲谷设是从兄弟,原来都在漠北镇守,且当年有旧怨,朕用社尔往西域,当能建功!”

  社尔当年去漠北找夷男报仇,结果欲谷设不但不帮忙不说,还在背后捅刀子趁机抢地盘夺牲畜,社尔这口气那也是记了多年的。

  让他去西域,绝对能跟欲谷设死磕。

  皇帝调整了一下西域的部署。

  仍以侯君集镇守高昌,为西州刺史兼天山军使,以郭孝恪为镇西大都督府长史,兼焉耆刺史,焉耆军使,以粟婆准为检校焉耆州长史。

  以郡王驸马都尉李社尔为昆丘道行军总管,龟兹州刺史兼龟兹军使。

  昆丘,便是昆仑山,李社尔的官衔特别加了个行军总管,就是要派他亲自去打下已经反叛大唐的龟兹国,并镇守龟兹。

  皇帝没有准郭孝恪奏请的以粟婆准为焉耆都督,他不再保留焉耆都督府,打算全面推行汉化,授以流官治理,并设军镇守。

  高昌如此,龟兹也将如此,甚至等拿下龟兹后,接下来对疏勒、俱提波等天山以南诸国也如此,皇帝已经没有耐心再慢慢来了,既然果实已经成熟,就不再客气。

  彻底对天山以南地区,实行改土改流,全面汉化统治,不再给反复的机会。

  “社尔此行,不仅要拿下龟兹,还得提防乙毗射匮可汗。”

  长孙有些摸不着头脑,乙毗射匮可汗那是大唐刚册封的西突厥大汗,他是咄陆可汗泥孰和沙钵罗咥力失可汗同俄两人的侄孙。

  其父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薄布特勤和其叔祖咥力失可汗一样,都是被自立的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所败亡的。

  相比起如今势力雄厚,卷土重来的欲谷设,乙毗射匮可汗势力可就要弱的多,完全依附于大唐才能在欲谷设的压迫下支撑。

  他如何敢对大唐有异心?

  “有何不能?高昌、焉耆、龟兹不都是现成的例子,就是欲谷设,当初不也两度归降吗?”

  如今的西域,是四方势力并存。

  强龙过江的大唐镇西大都督府,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自立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然后是被大唐册封的乙毗射匮可汗,再一个就是西域的诸小国。

  乙毗咄陆可汗和乙毗射匮可汗,那都是阿史那家族的,都是突厥人,虽然争夺可汗之位,可本是一家。

  突厥控制西域多年,这些年陷于内斗之中,势不如前,但两人不管是谁,肯定都想恢复昔日荣光,再做西域霸主的。

  至于大唐,现在谁不知道大唐的野心?

  那几乎已经是摆在台面上的了,当初大唐刚来西域的时候,只说是打通丝路,要求的也只是西域各方的尊奉,对各家是羁縻统治,只要你归附臣服大唐便行,其它的不掺和干涉。

  但是,这些年完全变了,先后出兵打败了莫贺咄可汗、肆叶护可汗,册立了咄陆可汗、沙钵罗咥力失可汗、沙钵罗叶护可汗、乙毗射匮可汗等。

  又出兵彻底灭掉了高昌,然后对天山以南的龟兹等诸国强势改土归流,设都督府、派驻军队,移民屯田等等,反正这份把天山以南地区彻底纳入版图直接统治的想法,已经无比清晰了。

  乙毗射匮可汗虽然势力较弱,也是大唐册立的,他爹,还有他两位伯祖父三代可汗,也都是大唐册立的确实没错,但是,乙毗射匮可汗也想摆脱大唐控制,也想恢复祖上荣光的。

  欲谷设一个东突厥人,为什么在西域能够败而又起?

  那就是因为他打出的旗号就是反唐,要驱除西域唐人,要恢复突厥西域霸主的荣光。

  所以西突厥各部落对此都很积极,以前他们是西域的主人,现在唐人来了,他们成臣属了,这些突厥人自然不太乐意的,有点机会,总想试一试。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利益。

  就如西域的高昌焉耆龟兹等诸国一样,他们也想保全下来,并不愿意被吞并的。

  之前大唐对高昌等国实行羁縻统治时还好,双方还有余地,当大唐强势的灭掉高昌后,就算是亲唐的西突厥各部,也开始警觉起来了。

  如今大唐再灭焉耆,那下一个就是龟兹,再接下来呢?

  大唐拿下天山以南后,就会止步吗?

  大唐全面进入西域后,还有西突厥生存的空间吗?

  或者说,曾经的草原霸主东突厥如今的境遇,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了,大唐早就已经彻底的取消了东突厥这一名号了,东突厥彻底灭亡了。

  所以李世民才会说,不仅要防着欲谷设在家留守的屈利啜,也还要防乙咄射匮可汗,他们都有可能对焉耆或龟兹出手。

  这种清醒的认知,可以说充分的展示出了李世民这位马上天子的眼见。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绝对的盟友。

  因为利益,朋友可以变成敌人,敌人也可以变成盟友。

  “朕久经战阵,对战场形势预测颇准,这次既然出兵,那就得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

  “若社尔到西域前,焉耆为突厥所夺,则先不要打焉耆和龟兹,而是先集中西域兵马,召集诸蕃,先将依附于欲谷设,游牧于天山北麓的处月、处蜜二部先灭了,此二部首鼠两端,摇摆不定,叛服不常,若我军进军龟兹、焉耆,则高昌可能为其所攻,必先解决掉他们。”

  灭掉处月和处密二部,稳固后方,再攻焉耆和龟兹不迟。

  而若是社尔到西域后,焉耆仍未失,则先稳固焉耆,然后再打处月处密二部,平定二部后再打龟兹。

  这个顺序皇帝认为很重要。

  一步错,可能就将步步棋。

  “西域局势如今十分复杂,每一步都得十分小心,万不容有失,否则前功尽弃。”

  


  (https://www.qkshu6.com/shu/21034/646164659.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