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深化军改,学员参战!!!
推荐阅读:圣女来时不纳粮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这个反派过于年幼 这个顶流他神经病! 天下剑法出华山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漫威:从格温蜘蛛侠开始纵横宇宙 安利你单推偶像,没让你推了偶像 蒲公英旅团的秘密庭院
正在,刘武他们这些第七期学员们努力训练参加会操演练时。
关于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攻坚战战打响,愈演愈烈的军事改革终于到了院线领域,目标直指已经过时的教学大纲。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较量的对手是有形的书卷和无形的习惯。
国庆前,兼任院长的老罗和学院宋政委赴京参加全军院校会议。
石市陆军学院从成立以来,在太行山麓平地起高楼。
一个占地几千亩、建筑面积近几十万平方米、具有完整设施的陆军学校已经建设得像模像样。
在校党委领导下,全校教员、干部由“入门”到“上路”,搞了上百项改革。
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虽称不上成绩卓著,但问心无愧了。
然而,未曾想到,总部领导的讲话,很快就冲乱了老罗他俩的心境。
总部提出的“要从实际出发,全面而系统地改,坚决而有秩序地改”的改革总方针。
关于“凡是看准了的就坚决改”,“院校教学,不能年年‘复制古董’”的明确而坚决的要求,真是振聋发聩。
老罗他们彻底坐不住了,不等本次会议结束,他们的决心就已经传回学校。
“再也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了,不进则退,非大改不可!”
老罗跟老宋回来后,传达和贯彻院校会议精神的校党委会,气氛严肃而凝重。
一条条来自实践的反馈信息,使校党委成员们感到五味杂陈。
学院派曾经派去赴南疆前线调研作战情况的同志们反映,
有的前线分队指挥员不懂得装甲兵使用原则,超性能使用配属坦克;
有的不懂地雷性能,不会组织排雷,均造成了不必要的流血牺牲。
去年观摩“夏北演习”的同志们说,现代立体战争的观念没有反映到学校教学上;
参加去年“夏北演习”的校毕业学员们感到,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够用,建议开设参谋业务专业。
明年即将毕业的几名学员,在拿到本校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又获得了地方“函大”、“刊大”的大学文凭。
他们说:“陆校的课程用‘小脑’足够了,‘大脑’只好自谋出路。”
部队的同志们也向学校调查组反映,虽然学院的毕业学员们基本素质都很不错。
但是现在部队装备更新了,人才还没有得到更新。
一位基层干部直言不讳地说:“只懂步兵的排长,在我们这里就是‘半文盲’,我是不敢把一个机械化排交给他来指挥的。军校总该先行一步啊!”
讨论越来越深,症结越看越准。
陆院虽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更新,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对高规格人才的迫切需求。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现代教育、现代战争和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
突破现有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体制、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总体性改革。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动“大手术”的全局性改革,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各种议论和不同意见很快冒出来。
有的“老院校”们说,“我们的教学大纲动不得,搞不好会出乱子的……”
有的人认为:“突破性改革就意味着自我否定,用自己的双手推倒刚刚建造起来的大厦……”。
还有的说:“这几年大家辛辛苦苦,成绩和荣誉不少,如果改砸了怎么交代?”
面对种种疑虑,院长老罗注意多渠道统一大家的思想的重要性:“……十一三的划时代功绩,就是明确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总部首长们也一再说看准了的就坚决改,拿不准的先搞试验,错了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院长老罗明确表态:“要说承担责任,我们首先要承担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即使有再大的风险也应该闯一闯。”
于是这次会议结束后,校党委就宣布:“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争取成功,允许失败,不许不改!”
这不仅仅是学院自上而下的改革,还引起了即将毕业的,以及刘武、孙新春他们这些刚入学的学员们大讨论。
刘武他们这些学员们何其有幸,刚入学就碰上了军事改革浪潮,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影响甚远。
经过学院上下酝酿、反复研究,最终形成了体现现代战争和新时期部队建设需求的总体改革方案。
打破旧体制,试用新体制,设置新科目。
对培养对象以一种专业知识为主,兼学其他专业知识。
使毕业学员既能胜任一种专业职务,也能胜任其他专业职务。
达到会指挥打仗、会组织训练、会管理教育、会做思想工作的“一专多能四会”目标。
教学课程设置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参谋业务、车辆驾驶、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指挥、电化教学、军事管理学、军事运筹学、军事教育学等12个学科。
扩展了军事理论、外军研究、军事气象、军队政治工作、基层带兵、教学法等新内容。
并按学科化原则改造了课程体系,变过去的单一步兵专业为以步兵为基础,融炮兵、高机、参谋业务在内的新的合成指挥专业。
使学员形成以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共同知识为基础,
以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指挥、军事管理知识为主体,
以合成指挥专业为轴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正当学院要全面实施改革方案时,新的矛盾出现了。
在具体规划教学内容的时候,各系教研室主任开始为课时争执不下。
谁都强调本学科的重要,都想多争一些时间多设内容,有时争得面红耳赤。
新的人才知识结构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新学科,然而学制和课时是固定的,不能增加和延长。
这课时之争不能解决,突破性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
时间之争的实质是惯性思维在作怪,如果停留在旧的办学思路上,就很难走出这个怪圈。
院长老罗召集教研室主任们研究人才知识结构,分析各学科的位置和比重,要求大家站在全局上看问题。
传统的课时观念一经打破,人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各学科按照“综合归纳避免重复,删旧增新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化内容结构和训练方法,压缩了大块时间。
经过长久论证,一份份体现“短周期、高效益、低消耗”的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完成。
经过综合平衡,一个新的体现高层次人才培训标准的大纲产生了,
并决定在一个两年制步兵排长队付诸实验。
明年,一个学年的改革实验即将结束,老罗决定亲自带工作组在实验中队蹲点,逐科考核验收。
这个中队最终选定了,刘武他们中队,让刘武、孙新春等学员们深感使命在肩,
刘武他们中队与仍按原大纲施教的同类中队相比,
在队列、射击、地形学、军事思想、外军研究、战术、马列基础、革命史等18门课程24个项目,22个项目均高于非实中队。
这一天,军区首长刘之野亲自到学校视察并参加三期学员毕业典礼,老罗代表学院向他作了改革汇报。
刘之野非常高兴地说:“你们的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成对的……。”
他高度评价了学校的改革经验和成就,并借石市陆校这个讲台,向燕大军区发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号召。
刘之野曾是军改的发起人只一,这军改的好坏也将关乎他的今后。
“男儿报国应见行,携笔从戎进军营。而今杀敌赴疆场,甘洒热血立新功。”
学院欢迎会结束后,刘之野马上接见并且给学院赴滇参战见习连的指战员们送行。
学员参战代表胡爱国,站在台上向刘之野以及学院领导们以及台下的几千名学员们庄严宣誓:“到边疆去!到前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学员方队里的刘武、孙新春等学员们给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可惜他们是新学员,没机会跟老大哥们一样去前线参战。
胡爱国能穿上军装,来到石家庄陆军学校,走上从军之路是偶然的。
三年前,胡爱国高中毕业后考入家乡的林学院。
就在胡爱国入学,石市陆军学校到他们学校招收大学生,当时胡爱国感到很新鲜,于是他和许多同学报了名。
但是,在领军校《入学通知书》时却有许多同学打了“退堂鼓”。
的确,在一些人眼里,大学生去当兵太吃亏,而对胡爱国报名参军更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对胡爱国说:“你是学院的学生会干部,省高校的三好学生,又是全院本届学生中唯一的已经转正党员,毕业分配单位任你选,你去当兵图个啥?”
“是啊,我图什么?”胡爱国记得记得老师曾告诉他们,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要付出60个农民1年劳动创造的价值,胡爱国这些大学生寄托着多少人民的嘱托和希望啊!
但是作为一个党员,胡爱国他觉得怎能把手中的文凭当作向党和人民讨价还价,去追求个人享受的资本呢?
“从小到大,我们不是常说要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吗?
现在部队需要我们,我们怎能向后退缩!”
于是,胡爱国就怀着在部队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志向,手捧鲜红的入学通知书,跨进了军校的大门。
胡爱国第一次穿上崭新的军装时,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一大帮同学围着镜子照来照去,晚上睡觉也要把军装整齐地叠好放在枕头边上,不时还要去摸摸。
但没过多久这种新鲜感就消失了,军校生活不是胡爱国想象中的那般浪漫。
大学生扛起枪,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走到街上身后小孩子跟一帮。
军校的生活很紧张很艰苦。
首先是吃的不好。
伙食差,常吃玉米面大饼子,“钢丝面”,每顿饭全班12个人4个菜1个汤。
真是累,每天9个多小时的军事训练,团团转。
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摸着黑穿衣服,3分钟要集合完毕。
常常有的人因为着急出笑话,有时错穿别人衣服,有时跑1圈下来发现脚上是1只布鞋1只胶鞋。
平时不能外出,每周休息最多1天,外出有比例,1个月轮不上1次,甚至上厕所都要请假。
特别是严格的叠被子、搞卫生,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胡爱国也曾有过后悔甚至有过不想干下去的想法。
但逐渐地,在军校生活中胡爱国也尝到了其中的乐趣和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也正是这种苦累紧严的生活磨练了胡爱国的意志,培养了他的军人素质,使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
如果说以前在中学和大学胡爱国学会了怎样读书。
那么,在军校胡爱国就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理想,能吃苦,勇于拼搏坚强的人。
说实在的,胡爱国上大学的时候没想到还有机会当兵,但当兵后他就想到了打仗。
刚入校时,陆军学校的第一批参战学员刚出发。
当时,胡爱国坐在台下含着眼泪听了一场英模报告,他被L山前线那么多英雄和见习学员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胡爱国觉得“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人是遗憾的军人”。
于是,胡爱国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上前线,到战场上把自己的一切都亮出来,接受战火的考验。
就在胡爱国军校学习和训练生活即将结束时,军校接到了总部关于选派部分学员去前线代职见习的命令。
那天晚上,中队孙教导员在大教室给胡爱国他们做参战动员。
他还没讲没完,胡爱国已经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参战申请书,第一个递了上去。
胡爱国的申请书上这样写的:“我坚定要求上前线。
理由,我是全中队120名学员中唯一的正式党员,政治条件高。
我还是优秀学员,军事技术过硬。
全中队登山比赛我曾获得第一,身体棒。
另外我家兄弟4个,无后顾之忧。”
最终经过学院研究,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了56名参战见习学员,组成了燕大军区赴滇参战见习连。
见习连出征前,刘之野让参战老兵们去学院给胡爱国他们又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战前训练。
主要是从军事技术和思想上进行准备。
重新练习了各种武器的使用,从手枪到火箭筒、无后坐力炮,都打了个遍。
同时还进行各种形式思政教育,观看“白眼狼们”反…的录相记录片,也看战争题材的故事片,还有武打片,胡爱国他们的战斗激情不断高涨。
最让胡爱国深受鼓舞的是,他的父母知道他要去参战的消息,
就给胡爱国拍来了电报,电报是这样写的:“愿儿英勇杀敌凯旋归。”
还有他的的女朋友柳静千里迢迢地从北疆赶到军校,她是胡爱高中时期的同学。
见到胡爱国,柳静紧紧握着他的手,眼里含着泪对他说:“当听到你要上前线的消息后,我哭了,我为你的选择感到自豪,你不愧是个男子汉。
不过,我有一个请求,我希望能在你出发前咱们结婚,我能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战场。
我想,万一你有什么不测,也能让你的生命得到延续。”
胡爱国说:“感谢你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你放心,有你为我祝福,我一定凯旋而归。
当我戴着军功章回来时,咱们再结婚,那不是更好吗?”
柳静不知道的是,胡爱国打起背包准备出征前,他在宿舍里给她写了一封信,同时也写下了封“遗书”。
胡爱国他们赴滇参战见习连在各级领导和石市人民的欢送下,坐上燕京直达春城的61次特快列车南下。
见习连到春城后在春城陆军学校停顿了一下,又换乘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走了三天三夜。
滇省山高林密,风光秀丽。一路上见到的滇省老百姓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妇女们的头上都扎着东西,让胡爱国他们感到很好奇。
乡亲们对胡爱国他们非常热情,每个村口都有许多人夹道欢迎。
许多大人小孩挎着筐,里边装着鸡蛋、玉米和香蕉等,不断向胡爱国他们车里扔。
胡爱国他们也不客气,扔多少他们接多少,来者不拒。
越往前走战争气氛越浓,隐隐约约地可以听到远处的炮声。
公路两边不断看到大幅标语:“驱逐Y寇,还我河山”“英雄门”“凯旋门”等。
十一月底,胡爱国他们到达云滇省麻县,驻扎在一个叫水地房的偏远村子里。
这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都是土房子,没有电灯,老百姓用桔杆等烧火做饭,屋子里被熏得黑乎乎的。
天气潮湿,常下雨,村子里全是泥巴路。
在那里胡爱国他们进行了十几天的临战训练。
这一天,胡爱国他们奔向战场最前沿。
他们先是在老地房受领任务,由团里进行了动员教育,接着坐上卡车向前开进。
车往前开,枪声和炮声越来越近。
敌军的冷炮不断在公路附近爆炸,有时炸弹就在路边盘龙江里炸起冲天的水柱。
汽车开得飞快。
此时,车里胡爱国他们十几个学员和战士谁都不说话了,只是不约而同地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大家都用眼睛互相看着,胡爱国感觉到每个人的目光中都意味深长,充满着期望、鼓励,也有着隐隐的担忧……
这时他忽然想起一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汽车开到农场的船头,不能再往前开了,那里已经进入战区。
一座二层楼被炸塌,许多房子都被敌人炮弹摧毁,墙壁上到处都是枪炮的痕迹。
战争气氛越来越浓,就连军供站的厕所里都摆放着手榴弹。
远处不断传来枪炮声。
见习连在那里吃了一顿饭,茄子、土豆和米饭。
胡爱国一连吃了三大碗,没想到这是他上阵地前吃的最后一次饭。
此后在阵地上的将近三个月中他们每天只能喝雨水,吃压缩饼干和罐头……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25224/3188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