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50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50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

燕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悄然翻新的变迁中。

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让老百姓们眼前一亮;

街头稀稀落落的几辆黄色出租车,标志着民用交通的初步发展;

身着灰色围裙的食堂服务员,与第一批出现的“西装革履”的上班族遥遥对照。

这些画面朴实无华,却让人潸然。

自行车,成了人们出行最基本的交通工具。

每当上下班高峰期,蔚为壮观的自行车大军,就铺满了整条大街。

手表、收音机等生活电器,也从奢侈品变成了小康家庭的“标配”。

西式风尚也随着开放的政策而涌入,牛仔裤、口香糖、摇滚歌曲成了年轻人们的最爱。

如今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每到节假日,王府井、大栅栏等商业街人山人海。

而人流最多的就是国营商店,它是老百姓们的“百货大楼”。

这里提供的商品尽管不多,种类单一。

但对于刚刚走出计划经济的人们来说,这已经足够满足生活需求。

所以每逢节假日,这样的国营商店就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商店的货架整整齐齐,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日用百货,烟酒食品类居多。

店员们,身着统一印有商店标识的白色工作服。

头上戴着定制的帽子,样式是国企工作人员的标准着装。

店员们忙着为顾客们称重包装,甚至限制购买数量,其场面之盛大。

其它的都好,除了店员们的脾气不太好,哈哈哈!

而燕京最牛的商店就得算友谊商店了。

这里有其他商店都少有的商品,能在这里当店员那可是让人羡慕的事儿。

人们不光喜欢逛商店,还喜欢逛书店。

王府井书店就是那些爱书的人特爱来逛的地儿,读者排着长队等书店开门的情形,在这儿常常能看到。

这时候走在燕京的王府井大街上,就会瞅见有些墙上贴着那种巨幕广告,上头有好多家电产品的消息。

这就表明,夏国已经能够造出电视、电脑、空调、电冰箱这些家电啦。

时不时也能在马路上瞅见老百姓骑着三轮车把买的电器往家运。

在汽车还没普遍的这年头,三轮车还是这时最主要的运货玩意儿。

这这会儿的燕京那也是到处都有机会和希望的地儿。

在火车站总能瞧见好多农民工。

他们为了生活,离开家乡带着一家老小到燕京来打工,算是头一批被叫做“北漂”的人。

他们穿着挺朴素的,背着大包小裹,脸上全是赶路的劳累以及对生活的期待。

边上的妇女和小孩呢,对周遭新地方满是好奇和不踏实,也不晓得以后会啥样。

而车站大厅变成了他们临时歇脚的地儿,也是新生活开始的第一个站住脚的地方。

这时候的车站大厅可不像后世有这么多椅子给旅客歇着。

好多人就直接坐在地上,来缓解一路奔波带来的疲劳。

一些农民工出了车站大厅,没寻着去处。

干脆就把行李搁在火车站广场堆一块儿,枕着在地上就睡了,能瞧出来他们可累坏了。

除了农民工之外呢,也有那么一些追求梦想的大学生。

这些年轻人考上华清京大后也到了燕京,想着靠学习让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

就算这时候大学宿舍条件特别差,可也没法拦住他们对学习的喜爱。

等到了四十年后,这一批优秀的人,早就在各个行业起着重要性的作用了。

在大学的实验室中,大学生们都能用上电脑啦。

虽说这年头的电脑很初级,但用来做实验是够够的了。

学生们兴奋地围在电脑那儿探讨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东西,时不时地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会儿的燕京城可没啥高楼大厦,大多数人都住在四合院、胡同里边。

人们平常有空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要是碰见熟人了,把车一停,就开始互相聊起来了。

在南锣鼓巷胡同街边的那些店铺里头,已经能瞅见理发店了。

虽说这店挺简陋的,可理发用的工具跟用品啥都有。

这美发店叫“雅娇美发”,一看就知道主要是给那些爱美的年轻女士做服务的。

瞧这理发帅小伙的装扮,生活品质应该不低。

没准已是这一带出名的托尼老师了,那生意肯定差不了。

这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刮起来了。

个体经济慢慢被政府准许了,然后燕京的第一家个体私营饭店“何氏家宴”就现身在交道口。

其实,按照刘之野的前世,京城第一家个体户应该是几个月后的“悦宾饭馆”。

这一世,傻柱竟然无意间抢了人家“燕京第一私营饭店”的名头。

说起来,傻柱突然宣布辞职,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个体户的行列。

这一举动在红星厂以及南锣鼓巷的街坊邻居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傻柱可是红星厂食堂的主任,好歹也是个科级干部,平日里在厂里也算是小有名气。

他的离职,无疑给众人带来了不小的震惊。

要知道,这年头红星厂的地位可非同一般。

与那些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逐渐没落、福利待遇日渐缩减的企业不同。

红星厂作为部属重工企业,其门槛之高,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踏入的。

多少人梦寐以求能进入红星厂工作,却只能望洋兴叹。

而傻柱,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你何雨柱到底是怎么想的?

竟然决定下海去干个体户?

在大家的认知里,那通常是下岗失业、无处可去的人才会去尝试的出路啊。

不仅周围的街坊邻居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就连红星厂的领导们也是一头雾水,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傻柱在红星厂向来是人缘极佳,不少领导见他突然要辞职,还以为他遭遇了什么不公,心里憋着气,纷纷想要站出来为他撑腰,替他讨个说法!

“何雨柱同志啊,你可千万别有什么心理负担。

要是真有什么委屈,尽管跟厂里说。

我们一定会为你做主,绝不让任何人欺负了你!”领导们语重心长地劝慰道。

“领导,您的好意我心领了。

但我真的没受什么委屈,咱们红星厂一直待我如家人,我很感激。

只是,开饭店一直是我从小的梦想,我想去外面闯一闯,试试自己的本事。

希望领导们能理解我,成全我这个心愿!”傻柱诚恳而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哎!那好吧!既然你决心以下,我们也不好拦着。

这么着,我给你办个停薪留职吧!

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了,记得来找我们。

万一你干的不顺心,还可以再回来!”领导有些惋惜地道。

傻柱闻言大喜道:“欸,好勒!

谢谢,谢谢您!不管什么时候,红星厂就是我的娘家。

等我开业了,领导您们一定记得来喝喜酒啊!”

“一定,一定!”领导笑着跟傻柱握手道别。

……

南锣鼓巷95号院内,一阵喧嚣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傻柱今天竟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向厂里递交了辞职信。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胡同里传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真是个败家子啊!”有位大妈摇头叹息,言语中充满了不解与惋惜。

“是啊,这好好的食堂主任,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另一位大妈附和道,脸上写满了疑惑。

“谁说不是呢!”又有人插话进来,“要是傻柱不干了,这位置让给我儿子多好啊!”。

“你儿子?得了吧!”旁边的大妈不客气地反驳道,“他能颠勺吗?有傻柱那手艺吗?”

“我儿子怎么啦?”这位大妈不甘示弱,“他哪点不比你儿子强?再说了,要是真当了食堂主任,还用得着亲自干活吗?”

“你们在想屁吃呢?”

“听说,傻柱这是要下海干体户?”

“啥?干个体户?他这怎么想的,好好的日子不过啦!”

“就是,王秋菊也不管管他!”

傻柱家里。

三大爷闫埠贵、一大爷易忠海正在苦口婆心的劝傻柱。

三大爷闫埠贵,一脸焦急,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柱子啊,你就听我们一句劝,这事儿风险实在太大了!政策的风向说变就变,谁能预料到下一刻会如何呢?”

一旁的一大爷易忠海也连忙附和,他的眼神中满是担忧:“是啊,柱子,你三大爷说得在理。

你们两口子工作稳定,生活无忧,膝下又只有一个孩子,何必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然而,傻柱却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任凭谁劝也不为所动。他坚定地回应道:“三大爷,易大爷,我心里自有分寸!你们就甭再为我操心了!”

闫埠贵瞧着他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气得直跺脚,地道的话语脱口而出:“你有数个屁啊!还有数!”

傻柱却毫不在意,他心里跟明镜一样透亮,清楚两位大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他好。

于是他笑着回应道:“你们不相信我无所谓,但总得相信我刘哥吧,他也是举双手赞成我干个体的!”

“什么?刘之野也站你这边,支持你下海经商?”闫埠贵和易忠海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

许大茂听说了,他刻意找到傻柱,说了句:“柱子,没想到你比我还有魄力。

其实,我早就想做点生意了,只是一直没敢踏出那一步。

这一点,你就比我强!”

傻柱没想到他认识的这么多人里,除了刘之野,许大茂竟然是最理解他的那个人。

老贾家。

家里此刻显得格外冷清。

孩子们都不搁家,只剩下贾张氏与秦淮茹两人围坐在餐桌旁用餐。

“瞧瞧那傻柱,简直是脑袋坏掉了!”贾张氏撇撇嘴,一脸的不屑,“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瞎折腾些什么!”

秦淮茹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妈,您就留点口德吧!其实,傻柱打算开饭店,还拉了我入伙呢。”

“什么?”贾张氏一听,顿时变了脸色,“我不同意!他傻乎乎地折腾,我管不着,但你可不能跟着他去胡闹!”

秦淮茹边吃边解释道:“我就是跟您提个醒,不管您同不同意,我都已经决定和柱子一起开这家饭店了。”

我那破临时工有什么好的,要不是柱子照顾我,这临时工也没我的份。

再说了,柱子也不亏待我,一个月给我开100元的工钱,这样的好事,去那找去?”

贾张氏闻言眼神一亮,激动地道:“傻柱,真的能给你一个月开一百块钱的工资?

“能!”秦淮茹点点头。

贾张氏立即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去,那必须去!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你再问问傻柱饭店还要人不,我也去跟着一起干,成不?”

秦淮茹:“……”

…………

70年年代末80年代初,“待业青年”是个新名词。

1400万知青返城,令就业的空间更加逼仄。

去年4月9日,政务院批转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

首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同意对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者发放营业执照。

领导指出,要多搞赚钱的东西,可以开饭店、小卖部、酒吧间。

允许自谋职业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

去年2月,国家工商局就向中央提交报告。

建议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不准雇工。

这份报告是“……”之后,党和政府批准的第一个有关个体经济的报告。

但是十年……刚结束,没人敢去想自己经营赚钱的事儿。

傻柱虽然心有想法也一样,仍在按部就班的过日子。

但是到了今年,大环境就开始不一样了。

傻柱听说一些去过南方的人回来说过,那边做小买卖的特别多,不少人还发了财。

于是,傻柱就再也坐不住了。

这想开饭店也不容易,先要去打申请。

申请写好了,傻柱不知道要找哪里,就去街道办盖了个章。

“您还得去办个营业执照。”街道办的熟人给傻柱支招。

之后,傻柱又到东城区工商局,要求办一张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这年头修理业,手工业的个体经营活动有所放开,但其他行业还未有明确政策。

东城区工商局的副局长也拿不定主意,一开始就没给他批。

这要是一般人,问问没结果也就回去了。

傻柱偏不,他连续一个月每天都来工商局问执照的事情,非常有耐性和决心。

工商局的人也被傻柱搞得非常头疼。

还是后来,甘凝得知此事后,她亲自去帮傻柱打了个招呼,才最终办妥此事。

加上东城区也想搞个试点试一试,局领导班子一合计,就同意给傻柱特批。

因为这年头没有正规的私营营业执照。

东城区工商局领导就手写了一份,局长亲自签了字并盖上专用章。

傻柱历经一波三折这才拿到了燕京城里第一家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开饭店首要之事便是寻个好的门面。当傻柱前去租房之际,房东们一听闻他想开私营饭店,无不一脸拒绝,当场就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得如同拨浪鼓一般。

傻柱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房东们仍是丝毫不为所动。

本已万事俱备,却没想到租房一事成了绊脚石。

这年头,公家的房子本就紧张,更何况是那些临街的旺铺。

这可愁坏了傻柱,急得他头发都快白了。

最后还是王秋菊心疼老公,提议道:“咱们一事不烦二主,还是去找甘凝嫂子帮忙吧!”

欸!他们总算找对人了。

当甘凝得知傻柱两口子的来意后,就笑着道:“你们早说呀,等着啊,我瞅瞅那套房子合适你们开饭店。”话音刚落,她便转身去搬来一个精致的梨花木箱子。

待甘凝缓缓打开箱子,傻柱和王秋菊瞬间瞪大了眼睛。

这是为何?

原来,箱子里满满当当摆放的全是房产证。

甘凝仔细翻找,最终拿起一本房产证说:“这套房子挺合适,面积适中,位置也好,就在交道口临街,门口宽敞,而且离你们家也近,觉得怎么样?”

傻柱激动万分,“哎呦!嫂子,真是太感谢您了,这简直太合适了!”

他没想到啊,自己头疼不已的事,人家甘凝嫂子轻易就给解决了。

有了房子就开始装修,这房子非常合适开饭店。

是临街三间房,而且上下二层。

傻柱请来了刘家庄的施工队,连包带料一起装修了。

而且刘家庄的工程公司还允许他把工程款先欠着,过几个月等饭店周转开了在结。

傻柱带着徒弟马华去家具厂买来了十几套与桌椅板凳。

马华跟刘岚还有秦淮茹她们也都辞了职,一心想跟着傻柱闯荡一番。

当然,傻柱也诚若绝不亏待他们,给他们的待遇比厂子里的高多了。

傻柱两口子计划着五月一日开业。

4月底一早,王秋菊到单位请假。

傻柱打算提前开火试灶,他拿着家中仅剩的三百块钱块钱,买来了食材,打算做出几道菜,先让街坊邻居们尝尝手艺。

等到王秋菊中午下班回家,饭店门口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都排到了大街上。

街坊大妈拽着王秋菊的袖口小声说:“你们家饭馆都开张了,你还上什么班?赶紧的去看看吧,来了好多领导和老外呢!”

就这样“何氏家常菜”成了改革开放后夏国的第一家个体餐馆。

这一天的“提前开张”,被M国合众社记者龙布乐写在了他的报道里:在燕京,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开张的第一天,傻柱就赚了两百多块钱,这顶得上他两个月的工资。

店里十几张桌子,一天只能接待一百来位顾客。

来吃饭得排号,最长的,要排到一个月以后才能吃上。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25224/3190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