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 第260章 天时

第260章 天时


光平四年的上半年,可谓是龙争虎斗,遍地烽烟。各处刀兵四起,纷争不断。

    西燕打西魏,瓦岗打东燕,东魏打西燕.

    不过到了下半年,除了东魏和西燕还在江淮对峙以外,其余各处战事,基本上都各自罢兵了。

    瓦岗被初出茅庐的李药师打的损兵折将,并且还有新得到的三个郡需要消化,短时间内无法出兵。

    以洛阳为核心的东燕政权,朝中局势紧张,且豫州方面的中外军精锐损失惨重,豫州本地又残破不堪,只能采取守势。

    长安的西燕政权夺取了南阳郡、江夏郡、豫章郡三个大郡核心地区之后,还得到了豫州的部分地区,算是光平四年的大赢家。

    虽说是赢麻了,但关中地区可没有洛口仓这样的“国家银行”,连年的征战的负担对于蜀中关中河西陇右等地的州郡来都不轻,所以李源在打通跟江淮的链接之后,也命长子和次子率军回师关中。

    明面上的理由是北面有威胁,但其实只要扼守蒲坂,拓跋家这些玩骑兵的想强渡黄河,还是得看冬天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如果是冷冬,黄河结冰,骑兵可以涉冰过去。

    但这就得看天吃饭了。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关中的粮食其实不多,这仗打到这个份上也就该收手了。

    至于蜀中,其实到不缺粮食,但想要从蜀中往外面运粮,很难,特别是往北方,那是需要穿越秦岭的。

    而汉中的粮食,其实是能够通过汉水运到荆州。但问题是汉中到东三郡这段的汉水水流湍急,基本上就是单程,船在想回去很难,所以水运也不成了。

    至于陇西和凉州,这都是出了名的苦寒之地,能自给自足就不错。

    也就是关中算是人口稠密的天府之国,战争潜力巨大。也是被李源拿来当基本盘经营。

    最为重要的是,关中和长安虽然已经被李氏实际占据,但想要完全转化为东出的基本盘,尚需时日。

    所以,大军不可久离。

    而在拓跋家的“威胁”解除之后,李二在回到长安之后跟李源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吸纳降兵。

    去年李二大败突厥铁骑,也得到了不少俘虏,从中选择了数千擅骑射者,交由突厥降将执失思力统率。

    这次荆州魏军和豫州东燕军加起来俘虏也有两万多了,李二准备从这其中在挑选出万人的精锐来充实自己的队伍。

    回到长安之后,卸任左都督一职,李二统领的军队也就剩下以都督凉州军事统率的凉州军,又步骑三万余人。

    其余的中军他是不能染指的。

    李源在仔细斟酌了一番之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毕竟这也是亲儿子,且这次又立下大功。声名鹊起,要点降兵说不过去。

    正事说完之后,李二跟李源说了说江淮和李四的近况,李源听完忍不住的叹息,“我不见四郎日久矣。”

    随后李二又把老四的家书地上来了。李四在信上除了给老爹问候之外,也提到希望关中这边能给他派些干部过去分担一下压力,江淮地盘越铺越大,自己人盯不过来的窘境。

    李源一听完,心想这孩子真上道啊,他正愁有些职位不够分呢,李家是大族,现在当权。姻亲故旧想要某个差事的太多了。

    朝中一共就这么些位置,你还不能随便乱动,因为涉及道一个专业性。需要照顾的人情又多得很。等着提拔的才俊也是一箩筐。

    这完全可以安排几个得用的去江淮安置一下。

    李二得了李源的首肯之后,开始从降卒之中挑选精锐,新组一军,又从全军之中挑选精锐骑卒补充自己亲领的三千骑军,因为这些骑军都着玄甲,故称“玄甲军”。

    而一听说去江淮,第一个张罗要去的是就是窦广,李家诸子的嫡亲老舅。

    倒不是李源吝啬到不愿意给几个儿子的亲舅舅安排个职位,主要是窦广除了在杨巡造反的时候短暂的领过一阵兵以外,一直就是个富贵闲人。身上的职位都是混俸禄的闲差勋位。

    进了长安以后,窦广是封了少府少卿,基本上也就是闲职。皇帝都是傀儡,少府相当于皇帝的账房先生,能有什么事可做的?还不如去外甥那边散散心。

    于是李源就让以窦广带着姻亲故旧说举荐的三十余人去了江淮听用。

    而江淮这边,除了李元徽亲自坐镇的东关一带还在剑拔弩张,其余各地都在忙着秋收。

    郭风和自从担任淮南太守之后,就按照李元徽的指示蚕食淮北,招募流民屯田。

    近在咫尺的下蔡早就夺下,已经成了江淮在淮北的重要据点,不必多说。还在颍水和涡水之间修建了不少的坞堡,一直到陈郡边缘,都是江淮集团实际控制区域。

    郭风和出耕牛和种子,谯郡方面出人,两边合力在淮北地区搞起了屯田。

    到了要秋收的时候,为了防止盗贼、流寇抢夺,李元徽还让常雁衡带着轻骑在淮北负责保护秋收。

    而他本人就在东关,跟魏军耗着。

    双方加起来超过十万人,其中魏军全都堆在濡须水以东,大江以北的,在江北约有六万人。

    江淮方面则集中驻守两座关城和濡须山、七宝山周围,凭险而立。

    而在粮食运输上,双方都算是得天独厚。

    一个背靠长江,一个坐断濡须水,全都可以凭借水路转运粮食,减少了大规模的消耗和人丁劳役。

    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战争拼的不光是前线的部队的作战,还有后面的物资转运,同样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

    同样,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所以如果因为作战而误了农时,就会让很多人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土地收入,造成恶性循环。

    而水路运输就大大较少了沿途的消耗,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不用在征发大量的劳役,以避免错过播种和收割的时机。

    这样一来,农业上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粮食减产。从而进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双方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并且水路运粮还都是双方同有的优势。

    这时候,完全就是比拼耐心和家底的时刻了。

    李元徽在等吕钦在鄱阳湖内水师大治,沿江而下。但这个时间,少说也得一年二载的。

    至于曹元静等的,就有点虚无缥缈了。

    因为那四个字叫“天下有变”。

    天下其实早就有变了,但这能不能等到对你有利的变化,这就得听天由命了。

    该你成事的时候,老天都帮伱。可要是你走背字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这个冬天,来的很早。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25310/32152.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