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047章 全新的空战形态!

第1047章 全新的空战形态!


2003年,3月6日。

镐京,阎良。

天气晴好。

对于阎良这样一个主要面向飞机制造厂和试飞院的机场来说,其实很少能够见到这样“壮观”的场面。

毕竟,就算有多个型号在这里试飞,考虑到指挥部门的承受能力,也几乎不会出现多架飞机一起升空的情况。

但今天,情况却全然不同。

停机坪上,数十台保障车辆和上百名地勤人员,正热火朝天地为十几架不同型号飞机进行着起飞前的各项检查和准备。

除了那架最显眼的空警2000以外,还包括4架歼11B/BS,4架歼10A/AS和3架歼轰7A。

以当前华夏军机的生产速度而言,这几乎就是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为止,近半年时间里交付的全部新型飞机了。

无一例外,全部都在生产时就加装了数据链接收天线,因此可以被纳入到预警机的指挥系统当中。

至于更早前生产的那些……

那没办法,就只能等中期返厂的时候再加装了。

至于比歼8C还早的那些老型号,则受制于基础硬件水平,完全没有进行此项改造的可能。

显然,这十一架飞机将作为今天试飞当中的“友军”,来检测空警2000的通信、控制和指挥能力。

上午十点整,随着飞行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第一架空警2000飞机从停机坪上缓缓滑出,来到待飞区域准备起飞。

由于大型飞机的爬升率和速度均较低,加之起飞时的尾流可能会对后续飞机造成影响,所以出于效率考虑,其它11架战斗机将稍晚15分钟后起飞。

另外一边,常浩南等人今天也破天荒地没有像往常那样,等在塔台的控制中心观看试飞情况。

而是出现在一辆SX2190底盘的通信车旁边。

反正都已经有数据链和中继通信飞艇了,那在11架飞机以外再加个地面终端来查看情况,也属于捎带手的事情。

于是,常浩南和王晓模等一众人,就这样成为了华夏第一批直接见证信息化空战的幸运儿……

半小时后,12架飞机分别在四处预定空域完成了集结——

为了最大限度测试数据链中继通信的有效范围,三个型号的作战飞机被分别安排在了相距约80-100公里之间的三片空域。

其中歼10和歼11各自在8000米高度同向飞行,大致形成了一道呈直线的空中之墙,以模拟对一整片区域内空中目标的拦截作战。

而歼轰7则是从1500米以下的另一个方向切入,模拟在低空活动、对地面目标进行战场遮断的对地攻击机。

而作为指挥所的空警2000,则单独盘旋在前三者大约120公里的位置附近。

考虑到我军主要面对的AIM120B只有约70公里射程,不可逃逸区则更短,因此这一位置基本可以保证预警机本身的安全。

当然,在实战当中,预警机作为高价值目标,本身也会有专门的护航机队。

但眼下这毕竟是测试而非演习,而且华夏空军目前安装了数据链的战机拢共也就这11架,所以就不浪费在模拟护航上面了……

……

预警机将要探测的目标,是从西北某机场起飞的一批歼7B战斗机——

虽然其本身的性能已经落伍,但是得益于干净而简单的外形,米格21/歼7在无翼下挂载的情况下RCS并不算大。

相比于本身目标特征太小,挂了角反射器又太明显,而且没办法飞太高太快的靶机来说,有时候反而是更好的测试对象。

常浩南甚至想过,日后要不要参考美国的QF4和QF16靶机,搞一批退役的歼7改成专业无人靶机。

这样甚至可以用来做实弹测试……

总之,对于1473/1493这样90年代技术水平的机械扫描雷达来说,可能要到距离目标150公里,甚至更近一些的位置上,才能稳定探测到对向来袭的两个歼7双机编队。

这个距离对于发射中距弹来说自然足够,但要想提前掌控全局,则还嫌太短。

而且机头雷达的扫描范围也十分受限,只对航向正前方大约40-60°的锥形区域内有效。

比如现在,位于前方的两个四机编队就刚好面临这样的情况。

因为在起飞之前,他们并未收到目标来袭的具体方位信息,目前只是在大致朝着西方搜索而已。

其中一架歼10的座舱当中,带队长机飞行员徐文兆正朝飞机的左右两边不停扫视着。

尽管明知道那些米格21不可能突入到自己视距以内的位置,但作为一名华夏飞行员,他已经习惯了单机,或是与几架同型机一起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探测盲区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

因此,时刻注意自己周围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刻入他骨髓当中的习惯。

如果不是飞行计划不允许,他甚至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滚转,以观察飞机下方和后方的视野盲区。

至于跟在后面的那个大家伙,他在理论上当然知道很厉害,但并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感觉。

“秦岭中队,报告各自的情况!”

徐文兆习惯性地对着无线电说道。

这次测试当中,用于长距离通话的HF电台被严格要求只收不发,因此无法和预警机,或者另外两个战斗机群进行语音沟通。

但为了保证基本的飞行安全,短距离使用的UHF电台还是处于完全可用状态的。

很快,副中队长和两家僚机分别回应,并未发现任何目标。

这个结果,倒是不出徐文兆的预料。

毕竟,四架飞机排成一排指向同一个方向,那雷达搜索范围其实也差不太多。

这让他感到有些别扭。

甚至有点想指挥自己的四架飞机呈扇面散开,以覆盖西北方向大约180°的范围。

当然,这是飞行计划当中所明确不允许的。

“中队长,我们进入任务空域可都有十几分钟了,结果连目标的影子都没探测到……”

电台中传来僚机武器控制官段苏浩的声音:

“会不会预警机那边已经探测到目标了,但是因为关掉了高频无线电,所以通知不到我们?”

作为本次飞行中毫无作用的后座压舱物,他确实有理由感觉到无聊。

徐文兆低头看了一眼多功能显示器。

那上面并没有出现任何目标。

“起飞之前,技术人员的说法是,预警机探测到的目标会直接分享到我们的飞机上面……”

他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稍微兜了个圈子。

不过,段苏浩还是觉得不太对劲:

“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算目标还没进入到探测范围当中,至少我们这边的11架飞机应该能显示出来才对……可是现在却什么都没有?”

这个问题,让四名飞行员内心都是一沉。

他们因为要不停关注飞行情况,所以没太多功夫考虑这些。

但是被段苏浩这么一提醒,也都感觉到他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数据链如果真有那么神奇,至少应该让我们知道友军在哪吧?

可现在多功能显示器上却空空如也……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本身就是测试的一部分——

为了在一次试飞中同时取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数据链和指挥系统会默认处在关闭状态,直到中途的特定时间才会被远程启动。

而恰好。

这个“特定时间”,就是现在。

就在徐文兆抬起头,准备再次说点什么的时候,段苏浩兴奋的声音却突然传来:

“报告中队长,显示器有反应了!”

前者下意识低头,发现刚才还什么都没有的多功能显示器上,略显突兀地出现了十几个不同形状的符号。

几乎在瞬息之间,他就判断出了那些符号各自的意义。

一个空心菱形,毫无疑问代表预警机。

四个实心圆点和四个三角形,代表两种不同型号的己方战斗机。

三个空心倒三角形,选定之后显示的高度只有2300,说明是那三架歼轰7A。

那么,剩下的四个,正在自己编队侧面高速飞行的T字形标记,就毫无疑问是……

“我编队270方向,200km,两批次,四架目标!”

他几乎是本能地在无线电当中吼道。

接着便准备给本中队的四架飞机分配拦截任务。

但是,甚至还没等到他的下一句话说出口,多功能显示器上的信息就又增加了——

八条虚线,分别出现在八架己方战斗机和四架“敌机”之间。

如果细看的话,会发现每架敌机正好对应两条。

而且,都是距离最近的。

徐文兆的命令直接卡在了喉咙里面——

他突然意识到,甚至自己刚才喊出来的第一句话,都只能起到一个强调,而不是指挥的作用。

因为显示器上的信息,远比他语音传达的更加准确。

至于更复杂的指挥口令,更是连喊出口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全身上下都被厚重的飞行服所包裹,但徐文兆在这一瞬间还是感觉到了脊背发凉——

完全是降维打击!

别说对面是四架歼7。

就算是用着型号和数量都完全一样的战斗机和预警机,传统指挥方式的效率和精度,也一样会被这种全新的作战形态所碾压……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27504/3136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