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149章 朱楷哪来的这些好运气?
推荐阅读:全职猎人:今夜,杰尔曼加入狩猎 长生:从成为族长开始 NBA:开局融合约基奇模板 LOL:我夺冠了,你什么冠军? 唯一玩家 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凡人:我能加点修仙 长生从吃妖开始 手握购物系统,我在八零当首富 新婚妻子发现了我不为人知的过去
不知道哪个人,突然喊出了蓝玉的名字。
让一直有点摸不着头绪的李善长,突然想到了什么。
我屮!
朱元璋!
这第一批异姓王,得和朱元璋沾点关系啊!
徐达、冯胜、李文忠、蓝玉,一个是朱元璋的侄子,一个是太子的亲戚,还有两个是朱楷的老丈人,现在大明最有资格封异姓王的四大武将,都和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将是这样,文臣这边……必然也要如此。
就算有再多人对封王热忱,他们只要不是朱元璋的亲戚,也都没啥用。
吕本?
他不够资格!
朱元璋妃子的家人?
更不可能!
按照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了解,他所了解的和朱元璋沾点关系,只能有四个人:朱元璋、马秀英、朱楷、朱标。
除了他们四个,其他人都不够格。
那么,属于文官集团的三个封王名额,也要这么安排才合理。
谁是朱元璋的亲戚呢?
李善长把脑海中的人迅速的筛选一遍,到最后却发现……
老朱家只是武德充沛,这文曲星的事,他是一点边都没沾上。
没有亲戚,那有资格的文官中,谁才是和朱元璋关系最为密切的?
李善长首先想到了他自己,可李善长并不觉得自己能得到王位。
刘伯温?
他倒是有资格,刘伯温只是被封了伯爵,但那是因为朱元璋看他不爽,按功劳来说,他是有资格封王的,而且文臣封王后,要牵扯到对辖地的治理,刘伯温也有这个能力。
在向后……汪广洋、赵庸……没了。
其他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有些已经病逝或者老死,还有一些已经淡出朝堂、不问世事,这种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的人,朱元璋更不会把王爵名额给他们。
还有谁?
赵庸可以么?
哦对,还有胡惟庸……胡惟庸?
李善长的眼睛突然睁大,他抬头看向朱元璋的时候,正好看到朱元璋的眼睛也一直看着自己。
在这一刻,李善长终于确定了文官中能够封异性王的人选。
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
赵庸是太子的人?
等朱标当了皇帝再去封赵庸吧。
这一次,有且只能有三个人: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
李善长闭上眼睛,心中感慨不已:朱楷这个竖子,生的可真好。
生在帝王家,上来就是天选模块。
帝王家勾心斗角很多,争名夺利甚至为了最后的皇位,甚至兄弟、父子之间闹得血流成河……可偏偏到了朱元璋这边,这种情况就没有出现,相反兄弟之间和睦的不像话。
生在帝王家,没有兄弟阋于墙……
这么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朱楷就碰到了呢?
以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了解,他既然选择把和朱楷亲近的文官抬到高位,那朱标肯定是已经知道内情了的,朱标也不反对……连太子都希望朱楷能在朝堂有一席之地。
李善长承认,自己酸了啊。
朱楷这厮积了几辈子的德,才换来这辈子的璀璨前程?
想明白一切后,李善长把目光再次投向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已经清楚朱元璋的心思。
朱元璋也不废话:“行了,今天的朝议,先讨论这些,此事由内阁统计出来个名单,交给太子审阅后没什么问题再交给咱,散朝吧。”
站在朱元璋旁边的元奇上前一步:“圣上谕,散朝!”
朝臣们急忙拜别朱元璋,恭敬的等待朱元璋离开,然后等待朱标离开……然后朝堂上就开始炸了锅。
武将那边直接盯上了徐达,文官集团则盯上了李善长。
有很多人知道,他们现在根本不配封王,但是能从李善长这边了解到封王需要什么条件,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寻找一个盼头,为自己寻找一个前进的动力,这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封王啊,虽然只是异姓王。
古往今来,有几个能封王的?
机会是有限的,必须要竭尽全力的争取。
李善长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现在的情况出现,在朱元璋说完散朝后,李善长就已经做出了应对的办法,看着朝向他涌过来的官员,李善长直接说道:“诸位大人,这件事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等我向陛下和太子陈请,问清楚封异姓王的条件后,制定出相应的章程,我定然会在第一时间告知诸位。”
可是,等他说完以后,朝臣们依旧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反而所有人的目光更加热切的看着他,这样的一幕让李善长也万分无奈:“诸位大人,你们在这围着我,我什么都做不成,找我又有什么意义?”
说完,李善长就不准备再继续和他们纠缠,看到一位最为激动地朝臣,他直接点出对方的名字:“李宏,你如果觉得你可以封王,我可以推荐你来内阁,你来制定封王的制度,如何?”
“……”
被李善长点名字的李宏,不过是一位从二品的官员。
被李善长点名后,整个人羞臊的差点没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不过投奔朱元璋不过十年的一位小文官,像李善长、汪广洋这种从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的人材是最有资格最早封王的人,他现在过来,纯粹就是凑热闹的。
见李善长罕见的直接点名批评,其他人立刻想起被李善长支配的恐惧,李善长重新回到朝堂后变成老好人,但谁也无法忘记,曾经李善长给他们带来多少阴影。
看到李善长罕见的动怒,大家下意识的给李善长让开一条路,让李善长离开。
……
朝堂上的事,不管怎么变,都和朱楷没太多关系,他在家闲得无聊,已经准备动身前往草原。
在草原上,制作羊毛布的工匠已经在草原安家,匠作营的人在朱楷的特别关照下,住到了辽东,朱楷专门挑了一处距离铁矿和煤矿中间叫做鞍本的地方住下来,冯胜已经派遣两万士兵,在秋天到来之前,给匠人们建造出一座城市。
和朱楷有着深度合作的商人,也在把钱存到朱楷的钱庄后,开始了北上的征途,答应迁移的百姓,也开始朝着辽东进发。
如今,朱楷正在负责辽东和草原的整体建设,所有的消息最终都要在他这里汇总,人口迁徙、资金到位、工匠的到达、新城的建立……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朱楷:他在洪武七年,将开创大明的奇迹之年。
朱楷拿着他汇总到的消息,风一样的跑到坤宁宫,见到马秀英和朱元璋的时候,朱楷的言语中充满激动:“爹!娘!我要去辽东!大明从第七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说完,朱楷把手上的汇总信息交给朱元璋,笑着说道:“爹,辽东和草原开始发展了,您和大哥带领着中原,千万不要落后啊。”
“小兔崽子,你把你手里的好东西分给咱一半,咱还能让你给超越了啊?”
想到朱楷把好东西都藏在自己手里,就不停的埋怨,但手还是非常诚实的把朱楷汇总到的消息拿到手中,简单地翻看了一遍,朱元璋也忍不住露出震惊之色:“这么多钱……竖子!你这是用钱砸!你要是把这么多钱用在中原,大明能发展快三十年!”
“嘿嘿,我才不投,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朱楷说着,把手中的一张地图递给朱元璋:“爹,咱中原的矿产,都在这张图里了,不过我不建议您挖咱自己脚底下的宝贝……这张地图里,我给您把南边一些其他国家的矿产给标记出来了,要挖就挖他们的。”
“还用你说?”
不用朱楷说,朱元璋也会这么做。
自家锅里的肉烂到锅里那也是自己家的,别人碗里的得夹到自己碗里才是自己的。
朱元璋打开地图,这张地图上有大明,也有旁边的中南半岛、印尼群岛、澳洲,尤其是那个澳洲,在朱元璋看来,就是镶嵌在海洋里的金疙瘩,而且还那么大一块,比湖广都要大很多。
“爹,这些地方,咱大明没有天敌。”
朱楷吃着马秀英做的饭,笑呵呵的对朱元璋说道:“爹,大明只有吴祯的一支海军太少,你在福闵、两广之地,最少要再建两支海军,大明海军的常备军,最少要三十万,这样才能满足大明未来发展的需要。”
“干!”
朱元璋鼻孔中都开始喘粗气了,他指着海洋中镶嵌的那个金疙瘩:“这个地方,必须得是咱的,谁敢抢,咱派大军挖了他们的祖坟!”
朱楷挪揄道:“呵呵……这三十万海军,可是要花不少钱。”
“切,三十万海军我还养不起了?”
朱元璋勒紧裤腰带,“妹子,咱以后每天半碗饭,不拿下这块土地,咱每天就吃半碗。”
就朱元璋现在的这副模样,不认识他的人都会认为这老头疯了,但熟悉朱元璋的马秀英却知道,朱元璋这是看到好宝贝了,他要把刀磨亮,然后把宝贝抢回来。
“看你们爷俩,一副掉到钱眼里的样子……”
马秀英无奈的呵斥了一句,随后说道:“行了,都吃饭,以后在坤宁宫,不许讨论朝堂政务!”
谁都知道朱元璋和朱楷讨论的是家国大事,马秀英跟随朱元璋多年,她也不会不懂。
但是,现在这父子俩还有心情斗嘴,这就说明事情不着急……
既然不着急,那还不能先和孩子好好吃顿饭?
马秀英身为裁判主动下场,直接打断两人继续聊下去的意思,朱元璋却像百爪挠心一样,匆匆扒完碗里的米饭,然后拿着朱楷给自己的地图,跑去武英殿找徐达商量向深海出兵计划的可行性了。
徐达也没想到,上午刚开完大朝会,中午吃过饭朱元璋就来找自己。
他想说什么?
封王的事情吗?
徐达认为,现在封王才是朝堂的头等大事。
可朱元璋却告诉他:咱要打仗。
首先,朱元璋盯上了中南半岛,在朱楷给他的地图中给他标明,中南半岛是少有的良田沃土,一年两熟到三熟,并且朱楷告诉朱元璋,土豆和地瓜并不能当成主粮,最重要的还是小麦和大米,连玉米都属于粗粮,为了大明百姓能吃得更好,需要大量的土地去种植水稻和小麦。
同时,朱楷告诉朱元璋,让百姓饭桌上有白米饭,有青菜有肉吃,这才是最主要的。
朱元璋对朱楷没有丝毫怀疑,认为朱楷说的就是正确的。
不过,让老百姓餐桌变得丰盛,就要拥有足够多的土地来完成这一愿望。
中南半岛,就能很好的完成朱元璋的目标……
这么一大片土地,都种粮食的话,岂不是要发?
朱元璋见到徐达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咱要打仗!咱要建造海船,要出海远征!”
“????”
徐达不明白,连蒙元都被消灭了,大明那里还有敌人?
根本不存在敌人!
“咱大明自然没有敌人,但宝地在别人手里,咱心里别扭。”
朱元璋指着中南半岛,“楷儿告诉咱,这里四季如春,一年四季都能种田;这里是澳洲,是镶嵌在海洋上的金疙瘩,里面有铁矿石,还有金矿银矿铜矿,其他的矿咱也不懂,但楷儿似乎知道怎么用这些矿石;这里是群岛,楷儿告诉咱,把岛上的鸟粪挖到大明来,大明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变成沃土……天德,咱想要这些地方!楷儿告诉咱,大明未来的敌人不在北方,而是在海洋。”
“……”
所有的一切都是朱楷告诉他的。
可这些未知,却让徐达不由得产生疑惑:“陛下,二皇子是从哪得到的这些消息?”
“你不用管楷儿是怎么得来的消息,咱就告诉你一件事:无条件信任楷儿!”
朱元璋盯着徐达,“只要楷儿说,你相信就好。”
“……”
徐达有些懵,朱元璋就这么相信朱楷吗?
什么都不需要验证就直接去做,朱元璋难道就不怕朱楷如此引诱,是别有用心?
可是,朱元璋的权威不容置疑,就像朱楷的话在他听来选择无条件信任一样。
“是!”
徐达应了一声,表示自己明白,然后说道:“齐鲁的吴祯正在造海船,陛下可以下一道命令,让吴祯派遣一支造船的工匠,到福闵和两广来造船。”
朱元璋却摇头说道:“不行,吴祯正在帮楷儿办大事,咱不给他帮忙也就算了,怎么能拖楷儿的后腿呢?
一计不成,只能再生一计,徐达听出朱元璋对朱楷的关心和呵护的意思,干脆的说道:“陛下,不如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我们从民间找匠人,另一方面,我们派出一支技艺精湛的匠人,前往齐鲁去学习造海船的技术,一方面不耽误二皇子做的事,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匠人在学习的时候,给朱楷带来一些帮助。”(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27508/32263.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