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 第1366章 朱棣:既然赏无可赏,那就封异姓王

第1366章 朱棣:既然赏无可赏,那就封异姓王


用完膳,所有人都神色严肃地看着朱棣。

    接下来的议程,众人心里都有数。

    朱棣轻咳一声,才开口,“天佑大明,宋大人寻回如此福瑞粮食。”

    “皇上仁德,才能使得福瑞粮食,远渡重洋,来到大明。”

    “皇上英明,天命所归!”

    满朝文武,各种赞美朱棣。

    可是,对于首功的宋隐,大家都直接略过。

    坐在一众藩王下首的宋隐,神色不变,对于这些虚名他压根不放在心上。

    朱棣等众人都称赞一会,才轻轻摆了摆手。

    “玉米能引进大明,宋隐功不可没。”

    文武百官一怔,很快即明白朱棣心思。

    不过,宋隐立下如此大功,皇上肯定是要重赏的,而且想绕都绕不过去。

    于是,有些官员,就顺着朱棣意思,连连点头。

    “皇上说得极是,宋大人让商贾从海外寻回玉米,功不可没。”

    “皇上英明!”

    文武百官的称赞,显得很中肯。

    甚至有些官员,明明嘴上是称赞宋隐,但赞着又把商贾和试验田的宋城等人都加进来,冲淡宋隐功劳。

    一众藩王和勋爵们,眸中已然有了怒意。

    朱棣神色不变,只是轻轻颔首,“粮食是民之根本,是国之根本,诸位或许还不知玉米对大明百姓有什么作用?又如何种植吧?”

    朱棣此话一出,文武百官和一众藩王都是一怔,充满好奇。

    “敢问皇上,玉米要种植,可能跟小麦,水稻一样当主食?”

    “这事,宋师最清楚。”

    朱棣笑着看向宋隐,“不知宋师可否为诸位普及一些玉米知识。”

    “没问题!”

    宋隐也不推脱,直接开讲,“玉米吃法简单,脱水皮后,可水煮直接食用,也能磨成面粉,做成玉米馍馍。”

    “玉米产量比小麦高数倍,百姓更适合吃玉米。”

    “玉米耐旱,只要幼苗时别让水淹了,就容易成活。”

    “最大的好处就是玉米可以跟小麦轮作。”

    “像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每年十到十一月种植小麦,来年六月收割小麦后,就接着种玉米。”

    “十月,玉米成熟,接着就种下小麦,如此循环。”

    “宋大人,真能轮作?”

    此话一出,一众北方藩王哪里还忍得住,全都一脸期待地看着宋隐。

    “如此大事,还是当着皇上面,岂敢胡说?”

    宋隐微微一笑。

    事实上,宋隐有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现今百姓日子比洪武年好得太多。

    可是,百姓仍然没有白面馍馍吃。

    北方百姓,给小麦脱壳却不脱皮。

    那样,虽然粮食增量,可是味道自然没有玉米面做的馍馍好吃。

    “皇上,这么说,北方百姓有了玉米,岂不是一年能收割两次粮食?”

    户部尚书邓林海心情激动地询问。

    “是的。”

    朱棣点头。

    顿时,大殿内一众藩王和官员,都震惊得议论纷纷。

    玉米亩产达到八百多斤,加上小麦,岂不是能达到上千斤粮食?

    那么,即便百姓把小麦全部交给朝廷。

    玉米都足够百姓吃一年,甚至还有余粮出售。

    “玉米,确实是大明祥瑞!”

    “皇上,这是江山社稷首功!”

    “邓卿所言极是。”

    朱棣认可地点头,“仅是玉米,就足以替大明江山立下千秋伟业!”

    “宋大人,此功甚大!”

    “皇上所言极是。”

    文武百官自然点头附和。

    虽说心里极其不情愿,可以此时,也不敢得罪宋隐。

    毕竟,按照之前经验,玉米由宋隐负责培育。

    那么玉米种子分配,宋隐话语权极大,谁都想替自己多争取一些。

    “那么,礼部你们说说,宋隐如此大功,咱应如何重赏?”

    朱棣意味深长地看着礼部尚书邓林海。

    此话一出,大殿内所有人都为之一愣,直觉不对劲。

    虽说,礼部尚书掌管礼教,六部当中最是清贵。

    可是像社稷这样功劳,况且还是恩赏当朝国公,自然得由皇上说个建议,官员们才好上奏。

    可现在,什么都不说,就直接询问?

    邓林海站起来,对朱棣拱手,这才循规蹈矩地开口。

    “玉米对于大明贡献极大,可造福千万百姓。”

    “可是宋大人已经贵为国公,要如何厚赏宋大人,需要诸位同僚仔细思量才好。”

    “宋师已经是大明国公了吗?”

    朱棣有些惊愕地点头。

    闻言,文武百官和一众藩王,忍不住心里腹诽。

    真能装!

    “宋师已经是大明勋爵最高端,无法再封了啊!”

    朱棣喃喃自语。

    见状,宋隐忍不住盯着朱棣。

    这朱老四有问题。

    果然,朱棣自言自语一会后,神色一凝。

    “宋师对大明的社稷之功,咱如果不赏,岂不是让宋师寒心,也寒了忠于大明忠臣的心?”

    “皇上英明,就是大明的福气。”

    一名御史,立马奉承。

    朱棣微微一笑,“那么,封宋师为异姓王如何?”

    “异姓王?”

    包括宋隐在内的所有人,彻底傻眼了。

    封一个刚刚晋升不足一年的国公为异姓王?

    “皇上,万万不可啊!”

    这下,文武百官哪里坐得住,纷纷劝阻。

    “皇上,这有违礼制啊!”

    “是啊皇上,宋大人确实功劳很大,但先帝早有旨意,不得封异姓王!”

    “皇上,大明无国土可封啊!”

    “岂会无国土?”

    朱棣毫不意外会听到众臣反对,“海外那么多藩国,都可封。”

    闻言,文武百官脸色才好看一些。

    说白了,要不要封王,有没有于祖制不符,都是老朱家的事情。

    只要不把大明国土封出去,不剥削大明百姓,跟他们关系不大。

    甚至,可以借这个时机,把宋隐赶到海外就藩,对他们来说,却是大喜事。

    “敢问皇上,不知宋大人这异姓王要如何封赏?”

    周王朱橚起身,对朱棣拱手询问。

    身为老朱家宗长,他的意思也就是一众藩王的心思。

    “封郡王,封地就是宋师的宋岛,可再加一万五千食户,与皇室郡王同享待遇,赐两卫,一卫归宋师调遣,另一卫镇守宋岛。”

    “并在京城建王府,另宋师祖籍所县,赐给宋师。”

    朱棣朗声说着。

    听完,一众藩王和文武百官,都松懈下来。

    这异姓王封的,只是给个封号和两卫及一县,其中一卫还得去镇守宋岛。

    这样说来,也担得起替大明找到玉米之功。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27574/31046.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