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财团的诞生 > 第15章 连续出手

第15章 连续出手


4月,太古集团宣布开始推进“太古城”计划,将在原太古船坞地皮上兴建高达38万尺的住宅楼宇综合发展项目,预计会建成61栋住宅大厦,提供超过12000个住宅单位,供超过4万人居住。并配套一个规模达到110万尺,包含零售及办公楼元素的商业广场太古城中心。整个计划预计耗时10年以上。

    太古集团是香江四大洋行中反应最迟钝,投资最保守的一家。

    前几年香江地产火爆时,其他洋行纷纷投资地产。而太古集团直到72年才成立了太古地产,然后关闭了自家的糖厂和船坞,准备将地皮拿来发展地产业。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地皮还没有开发,股灾和石油危机接踵而至,股市楼市双双大跌让太古集团闪了一下腰,本就保守的太古在地产投入上更加谨慎小心。

    现在太古船坞关闭已近两年,地放在那也是资源浪费,反正是公司自有的地皮,太古集团开始硬着头皮对地皮进行开发。

    太古城的开发与刘元昊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却知道,这个时候正是敲太古一笔的好时机。

    前世他看过报道,由于太古集团对地产的信心严重不足,为了保证集团现金流,在建设太古城的时候,太古集团放出了赛西湖和太古山谷的一部分共两块优质地皮,筹集了1.25亿港币的资金。

    其中赛西湖地皮位于北角半山区,被长江实业拿下,另一块太古山谷部分地皮被南丰发展买走,这两家后来都赚了大钱。

    长实在地皮上划出5.3万尺建了10栋高层住宅大厦,光卖楼就赚了1个多亿,剩下的地皮则建成了一个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会所用于长期收租。

    南丰在地皮上盖了12栋住宅大厦,售楼利润高达数亿港币,南丰集团更是凭这一个项目上位,成为香江的中型地产集团。

    这一世刘元昊闻着味就过去了,安排陈伯主动上门接洽,想要提前截胡。

    太古集团本就对地产开发本就信心不足,陈伯一上门,两边立刻就对上了眼,很快就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阶段。

    太古洋行会议室。太古大班,施怀雅家族当代掌门人约翰施怀雅亲自出马以示对这次谈判的重视。

    73年因为股灾和石油危机的双重影响,整个太古洋行纯利只有不到4000万港币,这一次的谈判金额预计相当于整个太古73年纯利的3倍还多,他亲自出马也很正常。

    双方一阵寒暄之后,约翰主动问起刘元昊对香江地产的看法,这次的地产大跌着实是打掉了他不少信心。

    “我们兴元地产对香江的地产还是很看好的,当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乌云终将散去,楼市必将振兴。我对太古集团以及施怀雅先生的魄力深感佩服,太古城这样的大项目,一定会成为香江地产的经典案例。”

    这话就对了约翰的胃口,他开始和刘元昊大谈太古城项目的规划是如何宏伟,对香江地产有着怎样的贡献和影响。

    刘元昊也是适时的捧哏几句,面对太古集团掌门人不见丝毫紧张,跟对方谈笑风生气势一点不落下风。

    商业互吹结束,接下来就是价格的谈判,刘元昊知道太古前世的底价,对谈判价格咬的很死,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敲定1.24亿成交。

    双方对这个价格都非常满意,当场草签了协议。

    两块地皮到手,刘元昊顺利实现兴元地产开门红。

    拿下太古两块地皮后的刘元昊并不满足,又瞄上了中环的华人行大厦。

    华人行大厦的业权在华人置业名下,而华人置业由李福树家族和冯秉芬家族共同持有。

    这两个家族都是香江的名门望族,李福树任职立法会议员和东亚银行行政总裁,他弟弟李福兆是远东会的创始人。冯秉芬的父亲是东亚银行的创始人,其本人目前在立法局和行政局当议员。

    华人行大厦在香江也是鼎鼎有名的存在,相传20世纪初的香江中环,因洋人不屑与华人同楼办公,导致华商在中环无立锥之地。

    后来有一地产商在皇后大道中兴建了一座办公大楼,华人竞相入伙,洋人纷纷退租,此楼就成了“华人王国”,大楼也改名华人行,不少初代华商就发迹于此。

    原时空,汇丰在74年以27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华人行的物业权,76年开始重建,沈弼把重建的工作交给了李黄瓜的长江实业。

    正是那一次合作,让李黄瓜入了沈弼的法眼,不仅赚了钱,还收获了汇丰的青睐。

    刘元昊想要拿下华人行,一是想斩掉李黄瓜的气运,二是能收获一栋优质的出租物业,三是想和李福树,冯秉芬家族拉近关系,提高刘家的影响力。

    一举三得的事情,他自然是磨刀霍霍,全力以赴。

    刘元昊的老父亲和两人都是旧识,老两口去世时这两位还亲自到场吊唁过的,刘元昊见了两人要称呼一声世叔。

    李福树和冯秉芬对刘元昊突然发迹很是好奇,不但一手创立了百佳超市,现在还准备进入地产业。

    毕竟刘氏制衣放盘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当年两人还感叹刘家估计要从此没落,谁能想到四年后刘家后人竟然大手笔要买华人行大厦,还很有诚意的给出了1.45亿港币的报价。

    华人行的会议室里,双方先是互相亲切问候,又共同缅怀了一番刘家老两口,闲谈结束后,李福树问起刘元昊这几年的情况。

    “父亲去世前,曾在远东会买过一个股票经纪席位,还准备了一笔资金打算购买股票,我记得他跟我提过的一些股票,又怕经营不好制衣厂,就干脆卖掉了刘氏制衣追加了一些资金在股票上。

    72年股票卖出的还算及时,赚了一些钱,我就开了百佳超市。地产也是我父亲生前想转型的行业,所以我这也算是继承他的遗愿吧,还望两位世叔成全。”

    两人听的啧啧称奇,不免又感叹一番老刘生英年早逝,对于华人行的价格也没太过拿捏,喊了1.55亿。

    刘元昊不清楚前世汇丰是什么时候跟两人接触的,未免夜长梦多,稍微一还价,最终以1.5亿成交,他的第一栋收租物业到手。

    6月,兴元地产收购了几家小型地产公司,经过一番整合后,终于不再只是一个空壳,有了自己的团队。

    刘元昊任命陈伯出任公司总经理,然后安排他将人手全放出去寻找各种适合收购的物业。

    在其他地产公司缩减业务,裁撤员工时,敢大手笔收购物业的地产公司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兴元地产逆市而动的举措吸引了大量地产从业人士的关注,不少人前来毛遂自荐,公司的业务团队迅速扩张。

    比兴元地产启动还早的是证券经纪公司。

    不少在此前股灾中亏的底裤都不剩的经纪公司小老板为了生计不得不变卖公司,陈伯调查了一番后,在其中挑了几家口碑不错的收了下来。

    原来的公司老板也没有开掉,而是让他们化身打工人,继续留在公司发光发热,帮自家少爷在股市上操盘收购股票。

    此时香江股市已经300点以下,各股的市值比73年最高点时至少都跌去7成以上,最高的甚至跌去九成。

    像青州英泥市值仅1.2亿港币,中华煤气1.5亿港币,九龙仓稍微高点,还有8亿港币,这些公司的股价与公司实际资产严重不匹配。

    但刘元昊知道这还不是终点,年底恒指将跌至150点,还有5成的跌幅。对他来说,这是最好的抢筹时机。

    7月,兴元地产再次传来好消息,拿下湾仔告士打道濒海的英美烟草公司旧址,足有9.2万尺,重建后预计能提供80万尺的商业楼宇和店铺,花了刘元昊3亿。

    不久,兴元地产和太古洋行,华人置业的交易也被有心人翻了出来,因为两家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交易需要在财报中披露。

    一时间,兴元地产的名声响彻整个香江地产界。

    不是没有人想在地产萎靡的时候进来抄底,只是绝大多数地产公司在地产高峰时已经投入了大部分流动资金或购入地皮,或持股别的公司,现在资金没有回笼,股市又跌跌不休,没人敢供股集资。

    银行信贷那边也收的很紧,个别公司即便有动作也只是小打小闹而已,像兴元地产这样敢大手笔投入的一个没有。

      喜欢的朋友可以投资,存稿有一些,收益还是能保证的。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27958/3239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