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推荐阅读:我在修仙界另类成圣 你是我的小甜梨 神奇宝贝之最强抽奖系统 山海提灯 星际修仙:铁锅炖星兽 王者荣耀:重生KPL女魔头 边关小厨娘 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萌娃出击每天一个赶出家门小技巧
浙江,海盐县,武原镇。
镇上的卫生院是栋二层小楼,看着小小的,却是镇上为数不多的多层建筑。
于华上午迟到了半个小时,一路跟相熟的人打着招呼,进楼门的时候刚好碰上了院长下楼,他叫了一声院长,两人眼神交错。
虽然院长什么话都没说,但那眼神还是让他感觉到了压力。
什么时候能过上不为上班时间焦虑的日子啊,于华心中无望的叹了口气。
来到诊室,这会儿还没患者,准确的说是患者一直就不多。
现在的老百姓通常都是小病不用看,大病往大医院跑,于华干的是牙医,如今的人并不怎么注重口腔卫生,他干的最多的活就是拔牙,都是等到疼的不行了才来一拔了之。
于华换了身白大褂,等了一会儿见没什么人来,便从包里掏出了一份杂志来,这就是他今天迟到的原因。
武原镇是个小镇,镇上没有书店,要是买书的话就得去县里的新华书店,买报刊还好一点,镇上的邮局就有卖。
不过这里卖的报刊种类也很有限,除了ZJ省内的报刊之外,基本就是那种全国性的大报和知名杂志了,而且每种报刊的数量也不多。
报纸还能多一点,杂志就是十本八本,卖光就没了,再想买只能去县里。
于华今天特意赶了个早,在邮局开门前就等在门口,第一个买到了新鲜出炉的杂志――《花城》。
他的眼神落在杂志封面上,并没有什么出奇的,乾坤在内里。
翻开杂志,往期那种占据一整页的目录不见了,这一期的目录只占据了一页纸的三分之一,栏目也仅有三个。
“长篇小说”、“香江湾岛文学”以及“花城论坛”。
每个栏目下面只对应了一份作品名字,这期杂志并没有标明是“专号”,但不是专号却胜似专号。
于华并没有关注“香江湾岛文学”和“花城论坛”这两个栏目,而是把目光聚焦到了“长篇小说”下的那个耀眼的标题――《闯关东》。
看着这个名字,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飘然的身影。
于华见过林朝阳两面,明明每次见面都是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每当他回想起林朝阳的形象时,脑海中总是会出现这种飘然出尘的气质。
他晃了晃脑袋,将杂念甩开,翻开了杂志,投入到文字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被人唤着回过神来,原来是有人要拔牙。
拔牙是于华的工作,可他并不喜欢,要看着人家张开的嘴巴度过一辈子,这样的生活那太悲惨了。
送走了患者,于华洗过手打算接着看小说,门口传来一声调侃。
“呦!大作家看小说呢?”
院里唯一的护士姓张,年过四旬,资格比于华老的多,说话向来喜欢拿他开玩笑。
“张姐,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什么大作家!”
“怎么不算大作家?你可是在《人民文学》发了文章的啊!”
提到《人民文学》,于华的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却又极力想隐藏。
刚刚过去的3月份,他的短篇小说《星星》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对他本人来说这当然是值得万分高兴的大好事,对于武原镇也如此。
在这个人口只有两万人的小镇,很少有人会去讨论文学,更别说是写作。
那些于华的同龄人,下了班的娱乐爱好包括了抽烟、喝酒、打牌、看电影、看电视……当同龄人享受着属于这个年纪该有的快乐时,唯独只有他躲在房间里,默默的埋头写作。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小说发表了,而且是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这个新闻在武原镇这样的小镇上无疑是具有轰动性质的,旬月以来,他成了镇上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也成了人们口中的“大作家”。
每每听到别人这样的调侃,于华心中高兴之余,也有些无奈。
《星星》在《人民文学》发表,对他的写作生涯而言是个历史性时刻,但也仅此而已。
这部短篇小说在发表之后并没有形成什么影响力和关注,更别提让他收获什么大的名声。
于华心里也明白,想通过一部短篇小说就成名,那无疑是需要相当高的天赋和时运的,显然他的天赋并不高。
时运倒是不错,遇到了陶老师这样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编辑。
在燕京改稿时,于华跟《人民文学》编辑部的一些编辑混的还算熟悉,尤其是祝伟。
据祝伟所说,其实他的《星星》和《你也走,我也走》距离编辑部的录用标准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是陶玉书觉得既然要培养年轻作家,就要给年轻人机会,据理力争的说服了主编王。
一想到这件事,于华心中就对陶玉书这位伯乐充满了感激。
他上次进京,一共改了两篇稿子,另一篇《你也走,我也走》也会在这个月的《人民文学》上发表。
有了《星星》的经历,于华放平了心态,不再做着一作成名的美梦,可惜周围人的调侃、打趣始终萦绕在耳边。
这些人也许是善意的,也许是恶意的,于华没有那个能力去分辨,他只期许他们的调侃能够一语成谶。
“先别看了,去吃饭吧。”张姐说了一声。
于华这才发现,这会儿现在已经是中午了。
匆匆吃了口饭,他回到诊室继续看小说,这一看直到被走廊里的响动影响才回过神。
于华看了看时间,还有十多分钟就要下班了,难怪外面有动静,这会儿单位里有人已经找借口提早离开了。
他还沉浸在小说营造的氛围和故事中,难以自拔。
这期《花城》发表的仅是《闯关东》一半的内容,于华用了一白天也只看了这一半内容的三分之一。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能看出这部小说的优秀。
看着《闯关东》,他想到了他曾经看过的川端康成、卡夫卡、鲁迅……
于华不知道《闯关东》距离这些名家的作品有多远,但他此刻清晰的认识到,这部小说必定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的想法可能有些唯心,但他认为自己已经站在了相对理性的角度。
卫生院临街,站在二楼的窗口,他可以看到外面的街道。
傍晚时分,小镇街道并不繁华,却也有几分热闹,下班的、买菜的、放学的……烟火气十足,可于华看着这样的场面心中却莫名的涌上来一股悲凉。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闯关东》是部非常出彩的小说,但当他用创作者的角度去看《闯关东》时,于华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所受到的打击是前所未遇的,他感到了一股绝望。
这样的小说,他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这跟他看那些文学家的作品还不一样,那些人如同天上的星星,可林朝阳就在他的身边,他们甚至一起吃过饭。
在他的印象里,那个永远温文尔雅、从容不迫的身影变得越来越高大,让他仰视到难以企及。
此刻他站在窗前回想一个月前小说发表的欣喜,远远无法抵消现在心里的那种深深的落差感和挫败感。
他进而又想到了自己的工作,也许他这辈子注定都要看着外面这条街。
唉!
长长的叹息还没结束,走廊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喊声。
“于华,电话!”
满心的惆怅与悲凉被这喊声给吓了回去,于华整理着情绪往走下传达室走去,心中想着莫非是哪个编辑部来的电话?
他的投稿向来是广撒网,从顶尖杂志到地方杂志都不会放过。
只是最近因为作品在《人民文学》发表了的缘故,他已经减少了这种碰运气式的投稿,现在来电话,估计是之前的投稿被哪个编辑部相中了。
心中这样想着,于华接起了电话。
电话竟然是县文化馆打过来的,于华恍惚间想到了他以前站在街边艳羡的看着那些文化馆的职工,早上九十点钟才施施然走进文化馆上班的悠闲场面。
跟自己的牙医工作比起来,文化馆职工的工作简直太幸福了。
于华也曾无数次的畅想过,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写出名堂来,被调进文化馆工作,没想到这一天真的要来了。
“……听说你还有篇作品,马上也要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对不对?”
电话那头的声音打断了于华的回想,他忙不迭的点头道:
“没错,没错。还有一篇小说叫《你也走,我也走》,这两天就会发表。”
“好好,我们文化馆现在就缺你这样的人才。手续这边我们正在办,半个月之内应该就会办好,你就等着调动函吧。”
电话那头的未来领导为自己单位即将招揽到一位年轻有为的作家而高兴,于华也为自己即将实现曾经的梦想而激动不已。
脑海中不禁回想起他那数百个埋头苦写的夜晚,想起了在林朝阳家吃过的那顿涮羊肉。
风雪浪霞,独属于文人的浪漫,这一切似乎变得触手可及。
于华放下电话,走出卫生院,站在那条街上。
街市虽小而窄,却热闹非凡,就像往常的日子一样。
刚才站在楼上望着这里时,他突然感到没有了前途,除了是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更多的还是被《闯关东》这样的小说给打击到了。
接完这通电话,于华发现他的未来好像一下子光明了起来,眼前的这条街也变得明亮了,变得可爱了起来。
他心中明白,是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那两篇文章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的心中突然生出了几分忐忑,也不知道以后自己还能不能发表出文章去。
陶老师保佑我!
(https://www.qkshu6.com/shu/28040/32030.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