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太祖实录 > 第240章 南返

第240章 南返


魏军在远处看到几个零星的休胡骑兵,他们静静的在远处注视着魏军,似乎想要知道魏军的具体动向。

  不一会,就有一个休胡骑兵离去,看来他是想要回去禀报这个情况。

  “不必理会他们,我们回去吧。”

  李雍对身边的将军们说道,这场郊游该结束了,李雍也对边境的情况有所了解,目前他并不想和休胡人发生摩擦。

  目前魏朝的精力不在北方,也就以防御为主,只要胡人不挑事,他们也就不多在意。

  途经那些戒备森严的县城,李雍特意进去看望那些官员士卒和百姓。

  在这个名叫同武县的地方,它的城墙上配备有箭楼、角楼等防御设施。

  里面也驻扎着魏军,这些魏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县城,抵御休胡人的侵袭,同时也可能参与边境巡逻和侦察任务。

  “陛下那就是本县县令。”

  徐定安指着正小跑过来的一位中年人,他的身后还跟着几名同样身穿官服的官员以及几名身穿铠甲的武将。

  “下官同武县县令封适叩见陛下。”

  跟在县令身后的其他官员也向李雍叩拜。

  “请起吧。”

  李雍挥手示意他们起身。

  “谢陛下。”

  “我们进去看看同武县的情况,朕就暂时不听你们讲解。”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刚好就在同武县,李雍就不打算听他们介绍,而是自己进去看看。

  “下官明白,就由下官给陛下领路。”

  同武县的城墙,比一般县城的城墙要更加高大和坚固,这些城墙是这里的百姓抵挡胡人入侵的一个重要屏障。

  “没想到这里的市集和商铺还算繁荣。”

  作为一个边境县城,还有胡人威胁,这里的商铺和市集反而没有凋零。

  “陛下,由于胡人的威胁,大多数商家都愿意在县城里交易,县城也需要大量商家为他们带来其它地方的商品,所以就显得还算繁荣。”

  同武县令封适在一旁为李雍讲解。

  这个县城并没有多大,但正因为它的存在,让胡人不敢肆意进犯,胡人没有攻城能力,草原上也没有足够的东西为他们建造攻城器械,战马也爬不上城楼。

  所以,这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最大的不同,农耕更喜欢定居,游牧更喜欢四处迁徙。

  定居防御强而进攻不足,游牧攻击强而防御不足,这都是他们的民族习惯造成的。

  从同武城出来,李雍现在对于农耕和游牧已经有了一个明白的理解。

  “徐爱卿,北方的防务,还是要你多多劳心。”

  “这个是臣等份内之事。”

  “嗯。”

  有那些边境县城以及城堡边关组成的防线,易冀城的安全是不用太多操心,除非休胡人大举南侵,然后守将昏聩无能。

  回到易冀城,李雍登上城楼,在北门眺望远处,他想象着胡人南侵的情况以及这里的守将该如何防御。

  易冀城的防御措施以及城墙建筑,不比晋丹城弱,在有些地方还要比它强,就拿城墙高度和厚度来说,李雍能感觉到易冀城要强于晋丹城。

  和晋丹城一样,易冀城里也有武库和大型粮仓,而且规模还不小,这就是他们抵御休胡人的底气。

  对于北部边境的巡视,李雍打算就这样结束,大致的防务都没有让李雍失望,这样他南伐楚国也就能放心。

  从易冀城出发的皇帝队伍,向着京师返回,一路上和他们出发时的情景不一样,出发时是从繁华到不繁华,现在是从不繁华到繁华。

  那些靠近边境又有敌寇肆虐的地方,又如何能繁华起来。

  北方胡尘肆虐,鞍马将士辛苦。忍退却,毁我百姓万家安。征夫泪,边民苦,王师何年荡胡虏?

  天朝巍峨御四方,将相筹谋报圣主。兜鍪旧,甲衣残,忍见闺房日夜思,城头骨!

  哀我百姓劬劳,赞我王师雄武,不似京师阑珊舞,唯愿边城熄烽火。

  “乐涛,比起南边的诗词,北方更少柔情欢爱。”

  “陛下,北方胡尘战火,如何温柔情爱?”

  乐涛和李雍相视摇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民情亦如此。

  京师洛封城,重新出现在李雍眼前。

  “比起洛封城,北方那些城池只有其防御而无繁华。”

  李雍策马向前,京师已经做好迎接皇帝的准备,在李雍向他们传话从哪里进城时,丞相就立马在那个城门口做好防务,然后准备迎接皇帝。

  进入洛封城,李雍和那些负责迎接的官员寒暄完,就和太子一起去景明殿。

  “朕北巡的时候,京师里有什么重要的事发生吗?”

  “回父皇,京师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自从魏朝与楚国暂时休战,现在魏朝已经没有太多的大事发生。

  动乱并不是常态,只有安稳与和平才是主旋律,但动乱并不会消失,它总是会不时的出现。

  回到景明殿,丞相高晃和尚书左仆射谭卓炜以及大都督杨孝感、怀化大将军郭奉被李雍召集过来。

  “朕此次北巡,已经对胡人和我们的防务有所了解,现在朕想问问你们对楚国的看法。”

  李雍不打算现在灭楚,但他不会不灭楚,所以他需要他的官员们对楚国的看法,也侧面告诉他们不要忽视日后对楚国的进攻。

  四人互相看了一下,高晃便第一个对李雍阐述他的看法。

  “楚国目前老实了很多,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外交活性,只能依靠自己独自面对大魏。可他们自己的实力却远不如大魏,悲观情绪已经在他们心里滋生。”

  如果没有一统观念,楚国人或许会希望和魏国建立良好的盟国关系,再不行,臣服魏国就可以。

  可他们自己心里明白,魏国不会放过他们,无论他们如何示好或者如何备战,都要去面对日后魏国的进攻。

  楚帝蔡茂基本上无视魏国的那些备战行为,因为他自己清楚,他和魏国签订的只是休战合约。

  一旦魏国觉得可以动兵时,就会撕毁盟约向他们发起进攻。

  一般有三个以上的国家,就有外交的需求和弹性,但要是只有两个国家,那就是依靠实力抗衡,外交根本没有弹性。

  所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两个国家刚好就是你我,而死与亡就代表只能活下一个,这就是两国局面的结局。

  更不用说他们还都有统一观念,这是一个只给强大国家增益的观念。

  强国靠着这个理念给官员百姓士兵增加战争的容忍性和自信心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而弱国面对这个理念,却只会诞生投降主义和失败主义,以及面对强国的无奈与悲观。


  (https://www.qkshu6.com/shu/32882/32172.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