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二代种子
夜晚,广场上燃起了熊熊的艾草堆,那些惯于吸血的蚊虫被驱赶得远远的。
村民们忙碌了一天,本已准备洗漱歇息,明日再继续到地里忙活,不料里正通知,今晚要售卖苏小大人种出来的玉米种子。
“各家各户都准备好银钱,一亩地按五斤计算,一斤玉米种子十文钱。买不起的可以先写欠条,等玉米收获了再还朝廷的钱。”
里正大声呼喊着,努力维持秩序:“每家每户只派一个人排队就行,不要拥挤,都有份,都有份。”
“一共有多少人啊?够分吗?”苏大圆看着热情的村民,不禁有些担忧。
“统共也就三百多口人,每人三亩地,也就是一千多亩地,咱们的种子还有多余的呢。”欧阳大人翻看着人口簿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那多出来的种子……?”
“我带去上京城,种到皇庄里。”大司农接过话头。
两千亩地算下来,能剩下三四千斤种子,可以种七八百亩地呢,该说不说,这皇庄真不小。
经过一个冬天的卖豆腐、修路,大家手里都有了些积蓄,几十斤种子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实在拿不出来的,向东家西家借一借也就是了,哪能欠皇上的钱呢。
统共也就四五十户人家,户主们走上前来,称重、付钱,然后提上种子离开,不过半个时辰,种子便都分发完了。
“给我留一百斤吧。”苏大圆想起赶车的老韩头,便和大司农商量。
“苏小大人放心,我在种子地那块儿留的数量很充足,保证够用。”接着大司农又嘟囔了一句:“皇庄那块儿还不够用呢。”
“那还差多少亩地的种子?”苏大圆随口问道。
“差好几千亩呢。”
“好几千亩?都是皇上的地?”苏大圆惊叫。
这魏百川也太不客气了些,一个人占用那么多地,他吃得完嘛。
“反正也差那么多,有没有这一百斤都没什么要紧的,就留给我吧。我是要拿去做人情,送人的。”
“一百斤可就是二十亩地了,二十亩地能产出三万多斤呢,苏小大人确定要这么多吗?”
天哪!这也太贪心了!竟然要一百斤!大司农心痛得肝都快碎了。
“要不?两百斤?”苏大圆直接回瞪过去。这家伙,真是魏百川的忠实走狗,竟然如此与民争利。
“好好好!一百斤,一百斤。阿大,赶紧把苏小大人要的种子称出来送回家去。”
大司农当机立断,生怕苏大圆反悔,真的扣下两百斤种子。
夜深了,村里人都进入了梦乡,广场上却依旧灯火通明,满院子的火把照亮了半边天。
余下的玉米种子被小心翼翼地装上了马车,它们随着大司农一同前往上京城;小麦种子则有条不紊地开始入库,为冬小麦做准备。
老韩头如获至宝地接过玉米种子,对苏大圆感激涕零。
表示日后苏家人不论何时需要用车,他都会随叫随到,并且终生免费。
烧秸秆的烟雾升腾;翻地时,泥土飞扬;施肥后,土地散发出浓郁的肥沃气息。
老农们看着云彩,推算出近日将有降雨,于是家家户户扛起锄头,涌向地里,开始播种。
苏大圆也在种子园里忙碌起来。有了三联耧、壮汉、健牛和老农的助力。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位在田地里散步的小娘子,轻松而自在。
老实说,除了天气稍热,双腿有些酸痛之外,她并没有什么别的感觉。
这两个月的奔波,反倒是让她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加强壮。
在种子园玉米种下的第三天,天空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持续了一天一夜,为种子发芽带来了充足的水分。
魏百川和陈怀安回到了上京城,与他们一同归来的还有从季国皇宫拉回来的宝贝。
两人对着这些宝贝精挑细选,大半日过后,才总算挑出百十件称心如意的宝贝。
一道圣旨下,这些宝贝便随着每月一趟的车队送到了大河村。
当苏大圆看到几尺高的红珊瑚时,眼珠子差点儿瞪出来,这颜色、这造型,岂止是漂亮,简直是惊艳!
拇指大小的粉色珍珠散发着柔和的粉嫩光芒,拳头大小的夜明珠则被苏大圆直接丢进卧室当小夜灯用了。
还有各种各样的头饰、手链、丝绸,甚至还有好几套成衣。
“皇上这是发财了啊!”苏大圆看着满车的稀罕东西,惊讶地问阿大。
阿大微微一笑,并不回答,只是说道:“安王府被抄了,当时从地宫里解救出了几十个奄奄一息的妙龄女子。”
“她们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皮肉,皇上大怒,安王被判凌迟。”
“安王一党也被连根拔起,或被砍头,或被杀戮,或被流放,那些上京城的那些贵族老爷们被吓得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那些老爷们纷纷捐钱捐地,说是要为魏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力量。”
“你看,有些人呀,就是贱,非得刀砍到身上,才知道痛。”
苏大圆暗想:怪不得魏百川如此大方,原来是两头通吃呀,估计现在的国库得堆的满满当当。
没有空调的夏日酷热难耐,让人无比忧伤,大河村临水而居,也未能幸免。
冰棒的制作方法在大河村也公开了,主要是她觉得自己现在非常富有,完全不需要在大热天背箱冰棒去赚那几文钱。
何必与民争利呢?那些小钱对她来说可有可无,但对大河村的村民来说,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随着冰棒的畅销,隔壁村的硝石基本被大河村采购一空价格更是不断上涨。
硝石矿从濒临破产,到如今的供不应求,倒是也带动了不少人就业。
夏天在烈日中、蝉鸣声中、冰棒中很快溜走。全村的玉米都个顶个的大,一排排像哨兵一样,结结实实的长在天地间。
丰收就在眼前,玉米包泛黄时,魏皇下旨秋粮免税。秋粮农人可自行交易,同时,官府以九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新粮。
免秋税的政策一出,全国上下欢声雷动,一时间,歌功颂德之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此起彼伏,民心相向,如众星捧月般汇聚在一起。
(https://www.qkshu6.com/shu/33152/32259.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