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又抄作业
这次的视频内容果然没让刘彻失望,虽然后世人只是抱着好笑的心态在说这件事,但其中信息量却挺多的。
在看完评论区以后,他对于大汉以后新的选官制度已经大致有了一个雏形,当然这件事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先放出风声给其他人一个准备的时间,最少两年、最多五年,应该就能有第一批可以参加选官考试的人了。
只要这第一届考试起了个好头,成功选拔出一批可用的人来,那他往后还会担心缺人用吗?
再想到已经有了进展的纸张,刘彻更是深觉满意地颔首,这纸和考试搭配到一起,果然更能发挥出大作用来。
————————
嬴政也是这么觉得的,连印刷术都有了雏形的大秦,搭配上纸张,再加上他这位很有威慑力,基本说一不二无人敢阻挠他决定的帝王,科举提前近千年出现在这片土地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嬴政看这评论区还有人说连阅卷老师也一同被隔离,颇为赞同的点点头,觉得这个确实也有必要,大秦也得这样。
出题人有泄露题目的风险,阅卷人也有可能被有权势或有财力的参考人贿赂,告知对方自己的答卷,从而使自己获得高分,或者故意给别人使坏,破坏他人的试卷……
这么一想嬴政的眉头又不自觉蹙起,思索着还可以怎么样做来避免这种事的发生。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除了越隔离阅卷人之外,还可以增加人数,一张试卷在几人或十几人手上都过一遍,所有人互相监督。
毕竟要做到同时将所有人收买,还是需要耗费不少精力的,还不一定所有人都会被贿赂……
突然他又想到一些事,那字迹该怎么办?名字之前视频也提到过糊名制,这确实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但同时阅卷人一看到某些字迹也可能就获知对方的身份了,这样一来,还是难免被其背后势力所影响。
他这边正若有所思着,就听到那边今日格外沉默的李斯的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这考卷在被批阅之前,考虑到每个人的字迹都不同,或许可以先让人统一誊写一遍,这样就可以避免批阅试卷的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了。”
至于什么其他因素,自然是懂得都懂,这点就不必宣之于口特意点明了。
嬴政一怔过后,虽然有些疑惑为什么今日一直低调的李斯会在这时开口,明明这些话待仙幕结束后的朝会讨论上再说也可以,但也难免心下生出欣慰,觉得果然当日没有直接斩了李斯是个正确的决定。
“很好!既然如此,李斯那这件事的流程就交由你来完善跟进,朕给你六个月时间,六个月后,朕要看到通过考试的可用人选。”
李斯强忍心下激动的情绪道:“谨诺!”
李斯没想到如此重要的事,陛下竟然还愿意交给自己这个“未来”背叛过他的负罪之人来办。
这不就代表陛下仍然是看重他的嘛,这让今日一直心中惶惶的他终于放下些心来,本来陛下对他对惩罚并不算重就让他有种种思虑。
一边在感性地想这是不是陛下对他的宽宥,一边又理智地揣测陛下对自己的惩处是不是因为顾虑到其他。
比如,不让其他功臣寒心,生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毕竟谁也不知道仙幕下一个会说到谁,因此打算徐徐图之,花费一些时间慢慢让他边缘化,减弱他的存在感后,再施下其他刑罚。
他虽然想相信前者,但又觉得后者才是正确答案。
而现下陛下的此举无疑表明了自己逃过一劫的原因是前者,再一想到自己竟然那样揣度陛下,李斯更是平添几分愧疚,只觉得自己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陛下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主君,竟然连自己涉及到谋逆这样的大事都可以从轻发落,他一时只恨不得马上为陛下肝脑涂地。
只是出于朴素的功利原因才留了李斯一条性命的嬴政,并不知道他的这位臣子此时脑补了什么,因此看到对方陡然亮得惊人的眼睛时,他还觉得有些莫名。
不过看这样子李斯也并没有生出什么怨怼来,这样他应该还会继续为他、为大秦好好工作,这样就够了。
————————
李世民此时很快乐,并表示抄作业果然就是开心!
前有后代女帝发明的糊名制完善科举制度,现在又让他知道了这个提前把出题考官和阅卷官都给看管、隔离起来的做法。
这简直是——太妙了!
虽然此制度一出,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对出题考官和阅卷官这个两个差事避之不及,但是,没关系,反正到时候被选的人总是得去的。
而且这个选考官时避开家中有考生的人,也是个很好的法子,虽然当今这点很难完全避开,毕竟就算没有亲生儿子还有族中子侄什么的,但也聊胜于无,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愿意为子侄冒险的。
总归,此次视频虽然时间短,评论少,但其中信息量、还有起到的作用足以抵之前好几个视频了。
李世民希望这类大有作用的视频可以多来点,那种不着调的、只知道调侃人的,可以少一些、再少些!
————————
宋朝
赵光义不久前才从苏易简的“自锁”举措中得到灵感,觉得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考生请托、考题泄密、所以下诏将之定为惯例, 谓之“锁院”。
没想到还没在大宋看到这一幕,现在就先在仙幕上听到了此举竟然一直沿用至后世了。
更觉得自己这个决定真是英明。
最开始“自锁”的苏易简本人也有些诧异,不过再想又觉得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要想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将考官和考生提前隔开是必要举措。
他最开始不也是担心被委以重任、选为主考官的自己,被亲戚朋友找上门请求照顾,从而为了避嫌,这才主动率领其他几名考官一起跑到尚书把自己锁了起来。
直到半个月后此次科举结束、名次排定、彻底公布,一切尘埃落地后,他们几人才出门回家。
而后官家直接将其定为了科举必要举措,这只能说明陛下之慧眼。
(https://www.qkshu6.com/shu/33162/3218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