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芜湖收工回家
俩人回到厨房,卢园也没多问,只是微微冲二人点头,然后让李祝继续去备菜,杨谚到灶边去学习,这是几个师傅早就商量好的,毕竟杨谚对大家那么大方,将心比心,谁也不好意思藏私,再加上他天赋高,脑袋机灵,为人又懂事讨喜,几个师傅也就不拘门户了。
全京城有名有姓的厨子师承在那,代代延续,其实早已形成了一个圈子,外人挤不进来,杨谚却在里面如鱼得水,之前他还和首都饭店的储师傅学过英法菜呢。
后世网络发达,一些门户被打的七零八落,而且厨子本就不是一个能原地踏步的行业,食客的喜好是不断变化的,厨子也因此被迫进化,像后世杨家自家的饭店,就已经不拘泥于单一的菜系了,食客喜欢啥就研究啥,堪称大杂烩,杨谚对做饭是有兴趣的,因此学了不少。
这一世虽然拜的是专鲁、淮扬菜的卢师傅,但卢园也不是有门户之见的老师,用他的话来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杂通百家也是有利于鲁、淮扬菜系发展的,因此从来不制止他学习其他菜式,甚至给了不少支持。
另一边李祝老老实实去备菜,他自己明白,自己为人愚钝,天赋不高,酸甜苦辣咸就占一个“忠”字,要不是当年逃荒凑巧倒在师父门口,师父怎么可能会收自己这個笨徒弟。
自家师父收徒严格,那么些年了未婚未育就和四个徒弟相依为命,那都是当儿子养的,眼瞅着没几年就要退休了又收了个小师弟,作为关门弟子,那不是师父和杨老爹一点交情就能决定的。
关门弟子身份特殊,是收的最后一名弟子,此后卢园就会收山,不再收直传弟子,而由徒弟去收徒孙——再传弟子,一般地,关门弟子是老师最钟爱的弟子,因此在众弟子中地位特殊,仅次于大弟子,被称作“小老大”。
李祝知道自己不机敏,所以听老师的话就行,况且自家师弟的本事,他真的认。
罗师父正在做第三道菜——锅巴肉片,他眼睛紧盯着锅,嘴也不闲着,给杨谚说着这道菜的关窍,其他人都躲的远远地,未经允许听见一言半语那都叫偷艺,也就杨谚,大家都知道他给大家饭吃,教菜的时候不用刻意避讳,能围着问、瞪着看、竖着耳朵听。
“卢师傅在忙么。”陈亦君进来问道。
卢园正指导李祝呢,一听声音忙急走过去招呼道:“夫人,有什么事么。”
来人是周首长的媳妇,鹅蛋脸戴着眼镜,文气之中不落飒爽之姿,人家也是当兵的。
“卢师傅,席上那些老爷们儿对您的自酿酒赞不绝口啊,我这把余出来的钱给您,另外老周还想厚颜再要几坛,看您方不方便。”
陈亦君说着就掏钱,先前的菜酒就是家里备好的,这几坛子自酿酒可是人家厨师师傅自己带来的,得付钱不能占便宜。
卢园喊了一声伍子,把杨谚喊到身边道:“我也知道规矩,您看着给,给多少我们收多少,只不过这是我小徒弟家里酿的,还有没有酒还得问他。”
“哦,是伍子带来的啊,这是五十你拿着,不知道还有没有多的酒啊。”今年三月发行的新版币,还有一股非常明显的“钱味”,杨谚也没推辞直接收在了手里,刚才卢园的话既是说给人家首长夫人的,也是指点他的。
果然见他如此干脆利落的收钱,陈亦君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就听杨谚回道:“这个酒酿的确实比较困难,产量很低,还得用时间慢慢沉,过几天有六坛正巧够时间,我让师兄给您送过来。”
陈亦君笑着点了点头道:“行,那咱君子之约,一坛十元。”
杨谚爽快的应了,这年头茅台才两块八毛四,这价格维持了很多年,直到五七年才涨到两块九毛七,十块钱一坛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
等陈亦君一走,杨谚麻利的把五张大黑拾递给卢园道:“师父给您。”
师父和师傅之间区别不仅仅是字不一样,喊师傅是尊敬敬服,喊师父是真的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钱万万没有自己收下来的道理,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父,厨师门要求更严,卢园一门是严上加严,李祝拜师都二十来年了,依旧没被允许出师,衣食住行,娶老婆生孩子全都是卢园担负的。
卢园坦然收下,分出了十块递给杨谚道:“我只收这一次孝敬,以后的酒你就找你四师兄,让他帮你送,钱你就自己收着。”
杨谚笑嘿嘿道:“谢谢师父的赏。”卢园又冲他交待了两句,让他好好跟几个师傅学习,得有个眼力劲儿,有些技巧师傅会做但不会说,就是为了考验眼力,这时候又没有录像设备可以让你反复观摩,就那么一次机会,天赋努力缺一不可。
晚上九点来钟,肴核既尽,女人伴着小孩坐在一起聊天,男人们就都围在沙盘边上推演战局,周首长两口子出门送别厨子们,还特意安排了三辆车送人,都是先前在高丽缴获的大美丽吉普,一辆车连坐带站能上七八个人。
众人也没推辞,按照路线一一安排了车次,直到上了车杨谚才松了一口气,这几个小时忒让人紧张,总算是完事了。
如今车少,路上能当高速开,没二十分钟杨谚就到家了。
“司机师傅,您慢走,李哥、刘哥、郑哥回头见。”杨谚跟卢园不顺路,他跟六个帮厨坐了一辆车,一一作了告别才拎着饭盒进门。
这算是厨子的福利了,菜品装盘之后,锅里剩下的就是“剩菜”,几个大师傅做主给每个徒弟都分了一饭盒。
“伍子怎么才回来。”门口早有人在等待。
正常讲院子八点就落锁了,现在已经九点了,没人守着杨谚可不好进门。
“四哥,留个门就行了,怎么还在外面等着。”杨谚语带埋怨,心里却暖暖的。
杨评憨笑一声道:“还不是咱爹放不下心,咋样?”
家里人都知道杨谚被师父带着去了大院,杨老爹是旧时代过来的人,生怕自家儿子惹了领导生气。
“没啥事,给,热一热,忙了一晚我还没吃饭呢。”杨谚自打成了卢园徒弟,经常会带饭盒回家,杨评也都习惯了。
(https://www.qkshu6.com/shu/3364/3240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