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山海经黄山文化
推荐阅读:反派她摆烂后,依旧权倾朝野 魔啸九州 绝世医妃要改嫁,病娇王爷急了 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 京城是瓜田,我欢快吃瓜 我的异能盲盒商店 不是我不用魔法而是我只会禁咒 星穹模拟:从女友流萤开始 微光:懵懂 西游之花果山小妖
刘傻子教授说:“以黄帝之号命名的山峰有‘轩辕峰’与‘容成峰’,两峰相连,峰下有紫芝源,黄帝在黄山炼丹之时,常于源中采紫芝,至今仍有紫芝生长;峰顶有仙石座,传说是黄帝的座处;峰下有神仙洞、紫云溪,常有紫云聚而不散。”
黄梅导游说:“三十六大峰之一的仙人峰,峰顶有两个石人,宛如对坐。据说,浮丘和黄帝曾到此游览,乘龙上升之后,双石芦化为峰,高约十丈。其下石壁高五百余仞,相信就是猿猴想攀援,也颇为艰难。在松林峰西北的芙蓉峰,峰下有白马源,溪下有马蹄石,石上有马蹄迹二、三十个,深者一尺,浅者二、三寸,宛如泥印。”
杨扬导游说:“此石名‘马迹石’。相传,是黄帝骑马来游玩时留下的马行迹,古人有诗描述曰:‘寂寞淡无云,芙蓉插天碧。洞口瑶花开,谁是采芝客?千古留孤趾,石开工行迹。’”
刘傻子教授到过几次黄山,他熟悉黄山的传说,他与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夏青教授、欧阳旭副研究员、考古教授张洪德、程萍编辑、刘媛媛编辑、许小玲边走边聊,沿途介绍黄山的雄与奇。他指着远处的一处处景观说,那是“金鸡鸣天门”,那是“松鼠跃天都”,那是“巨猿观沧海”,个个都让人感叹什么是鬼斧神工。
夏青是安徽人,对黄山十分熟悉,他说:“黄山的奇岩峻峰,枚不胜举。或像人形,或似鸟兽。与苍松翠柏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卷。不由使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与神奇,衍生出一个个优美的神话,令人击掌称奇。石门峰畔的棋石峰,高七百余仞。传说,为轩辕黄帝与浮丘公下围棋之所。”
黄梅导游说:“但此棋石时隐时现,只有仙人方知,凡人很难看到。古人诗曰:‘传闻拱石在中峰,曾有樵夫得一逢。自后世人无处见,云溪花洞几重重。’位于布水峰东北有一山峰,名曰:‘石床峰’,此峰顶上有一石床,长一丈二尺,宽五尺,如玉琢成。传说,此床乃轩辕黄帝与容成、浮丘憩息之所,上有碧石枕三枚,紫石床三张;下有石空源,石室如屋,深约十余丈。”
沈明贵编辑为了在程萍、林燕子、齐红霞等几个女子面前,显示自己广博的知识面与情趣,当着几个教授的面,主动开讲:“《山海经》中的公孙轩辕黄帝是否来过黄山?是否在黄山升天?这个问题历来被看作是神话传说。但是,我们在追索历史的时候,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在告诉我们,黄帝在黄山的活动并非是空穴来风,远古时期因没留下任何历史文献,使我们无法确证曾有过的历史事实,黄帝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靠口头传说去认识黄帝的,传说的真实与否,只能依据传说的合理性去判断”。
刘傻子教授说:“我以为,我们可以体验一下黄帝以及黄帝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面貌。另外,象白龙桥上首的‘药铫’、‘药臼’、‘丹井’等遗迹,莲花峰下的‘容成拜轩辕’等奇景,浮丘、容成、仙都、望仙等诸峰,都与轩辕在黄山采药炼丹,乘龙而去的神话传说密切相关。”
沈明贵不甘示弱地插话:“这一神话,就象仙人撒下的一层五光十色的轻纱,使‘震旦国中之第一奇山’更加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加之黄山兼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嵋之清凉,雁荡之奇巧,一年四季雾蒸霞蔚、云海翻腾,奇峰卓立如芙蓉初开,千壑竞秀佳人起舞;因而,人们很自然地用‘第一魔山’、‘第一仙山’、‘天下第一奇山’等美妙词语来对她加以尽情的讴歌和赞颂了。”
夏青教授说:“一部古老的神话总集《山海经》把中国海内外的大小古名山(真实的和虚拟的)几乎都用奇异的神话塑造完毕。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是众神居住的神山;三神山之说出自齐国人徐市,他为讨好秦始皇而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山上有众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登葆山、灵山、华山、日月山都是众巫登天与神沟通的天梯或天枢;巫山、云雨山生长不死神药;许多山和奇异的神禽神兽有关。使山岳文化从遥远的神话时代走到今日。”
欧阳旭副教授说:“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是在汉代武帝以后才被命名的,是依据黄帝在黄河流域的活动范围所选择的一个地点。而把黄帝当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正式进行祭祀,则开始于晋朝。”
张洪德教授说:“黄帝在中国更多的是种文化概念,而不是具体的历史人物,要认识黄帝的本来面貌,我们只能依据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录和描述。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写道:‘黄帝者,少典之子也,姓公孙,名轩辕。’这说明黄帝不是神,是个有名有姓的人。”
刘傻子教授说:“关于黄帝的出生地,司马迁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出生在哪里。关于黄帝的死,司马迁在《史记》里除了说‘黄帝崩,葬桥山’外,也没有告诉我们黄帝究竟在何地逝世。在《史记·封禅》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这似乎说明黄帝在荆山铸鼎成功后得道升天,但前面已说葬于桥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洪德教授说:“《史记·封禅》又作了解释: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原来葬于桥山仅只是个‘衣冠冢’。这里说的‘首山铜’是一种铜矿石的名称。黄帝把从首山采来的铜运到荆山去铸造铜鼎,荆山应是黄帝升天的地方。”
沈明贵继续插话说:“荆山以‘荆’而名,这是指长江以南的‘荆蛮’之地,也可看作是古时的黄山。黄山自古以来就有‘吴头楚尾’之说。战国晚期,楚国统一了整个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大部分地区。”
夏青教授说:“中原人有可能称‘大楚’之奇山黄山为“荆山”。可以有把握地讲,黄帝是在南方某地采集铜矿时逝世的。因此,我们从司马迁论黄帝的言语中可得出一个结论:黄帝逝世的地方不在北方或中原,北方只有黄帝的衣冠冢。”
刘傻子教授说,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黄帝的家系包含了西北和东南两大族群,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不同的政治族群都是与黄帝有关的亲缘氏族。周族的一支"吴泰伯"就是从西北来到长江流域,并长期居住在南方荆蛮地区的一个大部族,最后形成了古吴国。我们知道古吴的核心基地主要是在南陵县大工山一带。这里有数千年以前的铜矿遗址。黄山恰好是古吴发源地青弋江流域的源头。因此黄帝到黄山无论是逻辑上,还是史实上应该说都是可以成立的。
考古教授张洪德说:“我们以前很少思考黄帝文化为什么会出现于黄山。为什么轩辕黄帝要来黄山?庞大的华夏民族之所以可以形成,上古时期,存在着部落战争和文化征服战争。因为不停的战争与媾和,形成了多民族的融合,以至于形成了占据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的华夏古族。炎黄时期,两个大族轮番做主。《史记》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黄帝与炎帝打了三场战争,并建立了征服天下的信心。黄帝来黄山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征服蚩尤和炎帝的部落。”
一直听人们议论的机器人王小钢说话了:“轩辕黄帝所处的是青铜时代,尤其是与蚩尤大战后对铜资源的需求显得格外强烈。我们知道史书记载了蚩尤当年铜头铁身的传说,实际上,是蚩尤部落已经使用了金属兵器和金属盔甲。”
机器人潘小虹与王小钢互不相让,只要王小钢发言,她必须发言,她说:“黄帝战蚩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因此,黄帝南征江南目的是寻找铜矿和冶炼铜的技术。我们知道黄帝在黄山的民间传说讲的是在黄山随浮丘翁学习‘炼丹术’的故事。道家所讲的炼丹术实际上就是古代的金属冶炼技术。”
杨扬导游来过黄山两次,她介绍说:“黄帝祭祀由来已久。在黄山的七十二峰中,东方第一大峰——轩辕峰有关轩辕黄帝的历史遗迹和传说随处可见。如,始建于晋代的‘黄帝宫’和唐代天宝年间的‘轩辕古刹’、传说的黄帝炼丹台和修炼用的‘神仙洞’、黄帝洗药的‘鼎湖’、黄帝居住的‘黄帝宫’以及祭祀黄帝的‘黄帝坑’。
在这些石刻中‘黄帝天位’头像牌位式石刻显然是祭祀黄帝的牌位。在黄山西北麓的郭村乡一直流传着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型祭祀活动。”
刘傻子教授说:“我们面前的刻有‘巢居屋’的鱼形石刻,具有明显的鱼图腾崇拜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没有文字的图腾石刻如‘鱼鸟’图腾,‘太阳鸟’图腾,‘太阳神’图腾。这些图腾,实际上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与《山海经》中记述很近似。如,‘人面鸟神’陶图腾、‘人面兽身’陶图腾。这两个图腾反映了人类进入‘人’社会的神人合一的初级阶段。此外还有两个女祖神的石刻雕像:‘母祖氏’石刻和神兽佑护的裸体女神。这两个石刻反映了祭祀黄帝的时代仍然保留了母系崇拜的习俗。”
(https://www.qkshu6.com/shu/33704/48934492.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