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从老幺混成废物老哥了
推荐阅读: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复婚被拒当天,我闪婚千亿总裁 综影我的宿主如何寿终正寝 都重生了,靠山硬一点很正常吧? 末世:统治百万丧尸的我无敌了 柏总,郝小姐给你名份了吗? 校花重生,发现我无敌 嫡女改命 将军,殿下知错了,您轻点罚 开局便宜师尊
明明我看上去比他们要年长四五岁,不仅留过两级,还多工作了三年。岁月的痕迹在我脸上清晰可见,相比之下,我显得苍老许多。如今,却要以一个初出茅庐、懵懵懂懂的新人身份,向这些年轻人求教,这着实让人有些难以释怀。
从学前班起,身边尽是同龄人的欢声笑语。然而,随着不断升级,我在求学之路上一路拼搏,恍然间发现自己已成为圈子里的老幺。
还记得学前班时,我们一起玩耍、学习,充满了童真和无邪。那时的我们没有差异,只有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进入小学、初中,我与同学们一同成长,但不知何时起,我逐渐变成了班级里年纪最小的那一个。每次新学期的开始,看着周围比我高大的同学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觉。
如今,在高中的校园里,我依旧是老幺。同学们的话题有时让我感到陌生,他们的经历也与我有所不同。然而,这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努力去适应和融入这个集体。
这种情况在我上大学时表现得极为突出,当时我们一个宿舍住了好几个人,而我无论是身高还是年纪都是其中最小的那个。以往大家可能也就相差半岁或一岁而已,但现在同寝室的同学里竟然还有属马和属牛的,这可跟我属猴的差了不止一两个属相啊!
虽然说我也不至于低声下气、卑躬屈膝,但那种年龄上的巨大差距感却让我觉得自己仿佛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而他们则已经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了。尤其是当我还懵懵懂懂地在大学里得过且过时,他们却早已开始认认真真地规划起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了。
想当年读大学时,我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地度过了整整四个年头,但成绩实在太差劲导致无法顺利毕业,迫不得已又多读了两年书才磕磕绊绊地拿到学位证。
反观其他同学呢?人家到大四阶段要么忙着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己,要么积极寻找实习机会积累经验,甚至有的人尚未踏出校门便已经明确规划好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以及意向工作城市。
等到正式毕业之际,大家更是如鸟兽散般各奔前程:有人选择留守故乡许昌,进入当地一家银行担任客户经理;有人毅然决然背起行囊远赴南方繁华都市深圳,从事令人羡慕不已的程序开发工作;也有人怀揣梦想一路向北直奔首都北京,同样投身于热门的程序开发与应用领域;此外还有一名同窗好友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前往河北廊坊光荣参军报国……
回过头来再看看一事无成且因挂科过多惨遭留级命运的自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滋味。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去工厂打螺丝时,这种状况愈发明显起来。由于我比正常时间晚了两年才从大学毕业,而且勉强也算是上过大学的人,所以流水线上像我这样打螺丝的工人寥寥无几。
那一整年里,我仅仅遇到过另外两个同样打螺丝的人,但他们最多也就干上半年便纷纷逃离了这个岗位;而唯独只有我坚持做满整整一年后,方才选择离开。
与我年龄相仿之人几乎已经绝迹,生产线上绝大多数都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且身不由己的中年人群体。
作为线体上排行最小的孩子,我拥有一项特殊权利——情绪波动大且难以控制。
有时会突然不想去上班;有时则完全跟不上工作的节奏;甚至偶尔还会冒出逃班的念头。
与那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中年人们相比,真是天差地别啊!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将自己困在那仅有三寸大小的空间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打螺丝和盘线的动作,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般。
他们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因为我按下了急停按钮而导致他们的工作节奏被打乱。
总装分厂的流水线长得令人惊叹不已,它被分为上、中、下以及打包四个部分。
当我按下急停键时,位于下方负责送料的工人们倒是可以趁机稍稍休息片刻,但我前方流水线上的工位却丝毫不给我面子,毫不留情地朝我这里堆积起如长龙般密集的物料。
这些一座座圆柱立体式空调紧密相连,一米左右的常规间距都保证不了,以至于连两侧打螺丝的我都需要转动机体才能完成操作。
这些个中年人啊,最让人厌烦的就是这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空调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
每当线路开通时,那些密密麻麻的空调便会源源不断地留下来。
对于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工人而言,虽然工作忙碌,但凭借着敏捷的身手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还是能够勉强应付过去。
然而,对于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原本正常情况下,一米的间距已经让我手忙脚乱,连打螺丝的速度都跟不上了。
现在间距缩小后,连风批都难以插入其中。
每一个螺丝都需要转动重达约五十斤的机体,将孔洞对准自己,才能顺利打入固定螺丝。
结果呢?一开机就开始掉链子,紧接着只能匆忙按下紧急停止按钮。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工段长赶来帮忙,经过一番努力调整,恢复正常的流水间距之后,一切才能重新步入正轨。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年轻人加入其中,但他们大多都是初来乍到的新人而已,真正能够长久留下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当年除了江南之外,其他人仿佛都没有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甚至很多人连三个月都没能坚持下来!
其实那时我早就该意识到,在流水线上打螺丝实在太过愚蠢。
早在入职仅一两个月之际,我内心深处就不停地念叨着想要辞职不干。
(https://www.qkshu6.com/shu/34156/32239.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