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季汉大司马 > 第728章 襄阳郡公

第728章 襄阳郡公


关陇地区的胡化问题,霍峻一直有所关注。

    作为知晓历史进程的霍峻非常清楚,关陇地区的胡化问题在西晋时期,将因八王之乱而爆发出五胡乱华这一历史事件,继而产生分裂上百年的南北朝。

    在那动荡的数百年间,关陇地区饱受战火蹂躏,汉胡互相厮杀共存,以至于出现了汉人胡化,胡人汉化之现象。

    在这期间,北魏孝文帝为治中原选择汉化改革,北魏虽说灭亡,但其北魏拆分出的西魏,因势力弱小之故,继续执行汉化措施。

    以宇文泰推行府兵制为标志性事件,西魏鲜卑人为与东魏抗衡,将关陇豪强、大族纳入军事体系,因其阶级利益关系,形成了关陇集团。

    那时期汉人为与统治阶级一致,被宇文家赐予胡姓;鲜卑人为融入汉人社会,也选择了改姓认祖。

    西魏、北周的汉胡合流政策,不仅解决了关陇胡化问题,更因内部民族矛盾减少,助周灭齐;在杨坚的领导下,汉胡进一步合流,并助隋统一了华夏;唐朝时期,关陇胡化问题,大体上得到解决。

    有了西魏、北周的铺垫,隋唐虽大体解决了关陇胡化,并建立起以汉人为主,杂糅胡风的王朝。但在局部地区,因时间问题,并未彻底汉化,如在陕北、河套地区,依旧有半汉化胡人聚集的存在。

    正因如此,北宋初期因赵官家的骚操作,以党项人为主体的定难军割据成功,并为了与北宋抗衡,定难军逼迫治下百姓胡化,从而建立起西夏,陕北、河套遂是再度胡化。

    蒙元灭西夏,大肆屠戮西夏党项人,导致党项人融入蒙、汉二族中。至于陕北、河套汉化问题,需要等几百年后的大明。

    简而言之,关西胡化问题从东汉产生,在魏晋时期恶化,隋唐大体解决,宋夏再度恶化,蒙古大屠杀,明清复土。

    影响如此之深的关陇胡化问题,霍峻自是记不得那么多。以他当下的记忆,以及对政治多年的理解,他仅能知道汉与鲜卑构成的关陇军功集团,大体解决了胡化问题。

    汉如何解决关陇胡化问题,值得让霍峻深思。

    因基本盘不同,南汉注定无法复刻北周操作,用阶级利益捆绑,形成关陇集团。

    至于学习汉武帝迁大批百姓实边的操作,对当今大汉人口来说,根本是不可能之事。

    陆逊之所以向霍峻提出关陇胡化问题,则是希望霍峻能因此慎重考虑都城位置。

    都雒阳,可能会类似东汉般,关西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下滑,导致关陇胡化进一步恶化;都长安,因都城位置之故,或许能缓解或解决胡化性问题。

    如以魏晋时期来看,邓艾提出分化、汉化蛮夷,令其外迁守边之策;江统操作粗暴,直接希望将胡人外迁。

    令人尴尬的是,邓艾为了伐蜀,违背了他早年的主张,主动迁三万户鲜卑入河西。傅玄因此而抨击邓艾,转而向晋朝提议恢复北地郡,但因各种问题,未能长期推行下去。

    在霍峻角度来看,不管怎么说,三人的建议不足以系统性解决关陇胡化问题。尤其是当下鲜卑人盘踞河套,一旦强迁关陇胡人,将会导致内叛外乱,关陇又将乱成一团。

    大汉必须在边境稳固的环境下,并行多种政策,徐徐解决关陇胡化问题。故因问题复杂,霍峻暂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思路。

    考虑少许,霍峻问道:“不知伯言有何高见?”

    陆逊沉吟片刻,说道:“以逊之见,或可迁都长安,并将关东诸族迁入关中,以丰关中人口户籍,汉人盛则胡风衰。陆续恢复边郡,徐徐而治夷。”

    说着,陆逊又摇了摇头,说道:“然以当下形势观之,陆续恢复边郡,恐是不易。”

    “不急!”

    霍峻笑了笑,说道:“十年难成,则行二十年之功。二十年不成,则更行诸代,终能成矣!”

    关陇胡化问题,不是凭一两代人就可以解决,大概是以数十年,近百年为时间单位。

    霍峻的任务无非是制定下靠谱的政策,完成该完成的事,让后任者有迹可循。

    “霍公所言有理!”

    陆逊拱手而拜,说道:“倒是逊心急了!”

    “太多事要忙活了!”

    霍峻眨了眨眼睛,说道:“币制、律制、冗官、水利、官制、边事、胡事等以上十余种国政,今后需由孔明、伯言操劳了。”

    闻言,陆逊有些懵圈,问道:“霍公此为何意?”

    霍峻准备半隐退,将权利交与诸葛亮一事,仅限于刘禅、诸葛亮、蒋济等寥寥几人知晓。陆逊作为外镇大将,且非霍峻的政治合作伙伴,自然是无权知道。    

    “伯言稍后便知!”霍峻故弄玄虚,笑道。

    见霍峻不答,陆逊唯有带着疑惑回到席位上。

    当宴席过半,众宾欢愉之时。

    刘禅抓住时机,让在堂众人安静下来,笑道:“诸公统兵北伐,恢复二都,中兴汉室,功勋卓著,不可不赏。”

    “来人,宣读封赏诏令!”

    “诺!”

    神情严肃的董允,趋步出列,宣读封赏诏令。

    “制诏大司马峻:公谋勇绝伦,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受命北伐,成功而旋,不矜不伐,百姓无所凌,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星汉,功崇韩、白,望重伊、周,辅政中兴,功贯古今第一人。”

    “以萧何为故事,免旧时之职,公作相国,封为郡公,以襄阳为藩,食邑三万六千户,金石勒绩,世袭罔替,与汉同寿,敬之哉!”

    霍峻在众人的目光中,出列跪拜,沉声说道:“臣峻叩谢陛下,汉恩高深,唯世代报之!”

    两汉时期,最高官职不是大司马与丞相,而是相国,亦称为相邦,丞相为相国副手。刘邦平天下,因邦字冲突,故更名为相国。

    西汉初年有相国官职,首任为韩信,次任萧何,其次为曹参,末为吕产。吕产之后,相国遂是被废,东汉未置。直到董卓专权时期,因其权势之故,兼有篡位之念,故就任相国。

    霍峻为首辅大臣,丞相诸葛亮辅之,实际上已是相国。但考虑到诸多原因,霍峻未领相国。当下霍峻打算退休,放弃了许多政治权利,大汉能给霍峻唯有相国官职。

    至于食邑的话,霍峻从江陵县公,升为襄阳郡公,并确保世袭罔替的地位。

    霍峻受领官职后,董允宣读册封诸葛亮、陆逊二人诏书。

    诸葛亮,免江州牧,领冀州刺史,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总理朝事。阳都县公,食邑五千户。

    陆逊,免雍州牧,都督关西军事,平尚书事,加车骑大将军。陈仓县公,食邑八千户。

    陆、葛二人为何食邑有差距,因为在陆逊的率领下,先平陇右,又下关中,不日将安河西。诸葛亮在所攻克的领土上,逊于陆逊,故食邑少之。

    二人与霍峻的差距,更多是霍峻以前积累的食邑,以及霍峻半退休状态,故以高官厚爵荣待。

    之后,又册封了张飞、关平二人为县公。

    赵云资历足够,但身份、功绩弱了些。在是否授封县公上,刘禅征求霍峻的意见。霍峻认为不如延后封赏,毕竟河北未复。故赵云排到第二梯队封县公,而与之同列者还有文聘。

    文聘活得久,北伐战功突出,加上开国便是县侯,如若不封县公,实在说不过去。

    县公之后,全琮、庞统、高翔、霍笃、徐盛、王平、魏延、吴懿等大小将领,或封县侯,或加食邑;徐庶、吕岱、霍范等十余名文武封为都乡侯。

    爵位大规模赏赐下,宴上诸将为之欢喜不已。

    在政治上,因霍峻退休,为了照顾其政治利益,蒋济成为护军将军。齐、青、鲁三州刺史依旧为霍范、徐盛、刘基三人,徐州刺史则由庞统出任。豫州刺史由步骘转任,扬州刺史由长史张裔出任。

    为治关中,诸葛亮委任马良出任雍州刺史,同为车骑大将军军师;司隶校尉,由司马芝出任,并兼任河南尹守,整肃京洛。

    在河北及河西五州上,除诸葛亮领冀州刺史外,魏延出任并州刺史,太史亨领幽州刺史,平州刺史仍为孙权,凉州刺史由王平出任。

    之所以诸葛亮自领冀州刺史,主要是曹魏治下的冀州太大,出任冀州刺史者,需由文武并济之才,又能安抚民心,短期内找不到合适人选,诸葛亮打算自己先担着。

    尚书台内,尚书令陈震迁卫尉,由行台仆射顾雍出任尚书令,与尚书仆射蒋琬辅佐诸葛亮。行台其余官吏,根据才能高低授予河南诸县长吏官职。

    霍峻之子霍弋仅加拜驸马都尉,依旧在秘书监任职,未有大变化。诸葛恪因北伐表现不错,被诸葛亮授予东郡太守。

    随着官职变迁的清晰,众人这才发现霍峻不负责军国大事,其权利转由诸葛亮负责!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37762/3167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