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钟会机巧破敌,吴军败逃寿春。司马昭闻讯后,急忙召集裴秀、钟会商讨对策。钟会献上妙计:“吴军贪图利益,助诸葛诞作乱,我们可以诱之以利,定能获胜。”昭从其计,布下天罗地网,命令成倅引兵引诱敌军,同时让陈俊伪装败退,载着丰厚的赏赐物品。诸葛诞不明真相,率军直冲魏阵,吴将朱异、文钦分列左右。眼见魏军溃散,诞大喜,挥兵掩杀。不料满地牛马驴骡,吴兵争抢不止,无心恋战。突然炮声隆隆,石苞、州泰两路兵马杀出,诞大惊失色,急欲退兵,然王基、陈骞精兵已至。唐军大败,司马昭率军接应。诞逃入寿春,紧闭城门坚守。昭四面围城,全力猛攻。此时吴兵退至安丰,魏主屯兵项城。钟会再献计曰:“今诸葛诞虽败,然寿春粮草尚足,且有吴兵为援。若四面围攻,彼必坚守不出;若留南门,诱贼自出,击其背可致全胜。吴兵远道而来,粮草不济,我军抄其后路,可破之。”昭大喜,即令王基撤去南门之兵。吴兵屯于安丰,孙綝责朱异不胜,异召于诠商议。诠曰:“今南门敞开,吾愿领兵助诞守城。将军挑战,吾从城中杀出,两路夹击,可破魏兵。”异从其计,全怿、全端、文钦等皆愿同行。诠引兵一万,从南门入城。魏兵不知其谋,任吴兵入内,报知司马昭。昭曰:“此乃内外夹攻之计也。”急召王基、周泰商议对策。此时战局变幻莫测,魏吴两军斗智斗勇,胜负难料。钟会之智、于诠之勇,皆为名将风采。究竟谁胜谁负,且看下回分解。陈骞下令道:“你带五千士兵截断朱异退路,从背后发起攻击。”两人领命而去。当朱异率军前进时,忽闻背后喊声震天:左边王基、右边陈骞,两路兵马如猛虎下山般向他们冲来。吴国军队大败。朱异败回见孙綝,綝怒曰:“屡败之将,何用之有?”下令斩首朱异。在孙綝对全端的儿子全祎下达了无法击退魏军就不得再见的命令后,他愤然返回了建业。与此同时,钟会向司马昭提出了一个果断的建议:既然孙綝已退,城外无援,正是围攻的最佳时机。司马昭采纳了钟会的意见,下令全军即刻发起进攻。全祎率军欲入寿春,然眼见魏军声势浩大,进退失据,最终选择归顺司马昭,被任命为偏将军。有感于司马昭的宽宏大量,全祎挥笔写下一封诚挚的家书,向父亲全端和叔叔全怿披露孙綝的暴行,并力劝他们归降魏国。此书一箭射入城中,全怿与全端读后深受触动,遂领数千人开城投降。城中的诸葛诞面对此景,忧心如焚。他的谋士蒋班和焦彝建议利用城中吴、楚之众与魏军决一死战。然而,诸葛诞却怒斥二人动摇军心,甚至扬言要严惩不贷。蒋班与焦彝深感绝望,预言诸葛诞必将覆灭,遂于夜色中逾城降魏,司马昭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自此,城中虽有英勇善战之士,却无人敢再言战。诸葛诞眼见魏军在四周筑起土城以防淮水泛滥,本欲借水势突围,奈何自秋至冬滴水未下,淮水不曾泛滥。城中粮食日益匮乏,文钦在小城内与二子坚守阵地,眼见士卒饿死无数,无奈向诸葛诞提议:“粮尽人饥,战意已失,不若放出北军,以省粮食。”诸葛诞闻言大怒,怀疑文钦有叛意,下令斩首。文鸯、文虎见父被杀,悲愤填膺,各持短刀斩杀数十人后,跃上城墙,翻越护城河,投奔敌营。司马昭因昔日文鸯单骑退兵的仇恨,欲斩草除根。钟会却提醒说:“文钦已死,其二子无处可逃,投降是情非得已。斩将失降,恐激起城内将士的抵抗。”司马昭采纳了此议,于是召见文鸯、文虎,以礼相待,赐以骏马锦衣,并任为偏将军,封为关内侯。二人感激涕零,誓死效忠。司马昭大军兵临寿春城下,城内军民见文鸯之仇尚得如此厚遇,心中动摇。诸葛诞闻讯后勃然大怒,亲上城墙,以严刑峻法震慑军民。然而,人心已失,难以挽回。钟会趁机进言:“攻心为上,此时不取,更待何时?”司马昭闻之大喜,立即激励将士,四面云合,攻入寿春。守将曾宣献北门,魏军蜂拥而入。诸葛诞见势不妙,急率百余骑从城中小路突围。胡奋于吊桥边截住,一刀斩诞于马下,余众悉数被擒。王基引兵至西门,遇吴将于诠。王基大呼:“何不早降?”于诠怒曰:“吾受命救人,未能解围,何颜降敌?”弃盔掷地,挥刀血战三十余合,力竭被杀。司马昭入城后,诛诸葛诞全族,尽捕其党羽。问其降否?皆慷慨拒之,愿与诞同死。原文的内容经过改写后如下:他们坚贞不屈,拒绝投降。司马昭愤怒难抑,下令将他们全部捆绑于城门外,逐一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归顺。但答复都是统一的:拒绝。最终,司马昭无奈地下令处决了他们。他叹了口气,命令士兵将他们掩埋。而在此时,大部分吴兵选择了向魏军屈服。裴秀向司马昭进言:“吴兵的家人都在东南的江、淮之地,若留他们在此,日久恐生变乱。不如将他们全部活埋。”但钟会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古之用兵,全在使敌国降服,只诛其首恶即可。若全数坑杀,过于残忍。不如将他们遣返江南,彰显我大魏之仁慈。”司马昭采纳了他的意见,下令让吴兵回国。唐咨因恐惧孙綝,也选择投降魏军。司马昭重用他,任命他管理三河之地。淮南的叛乱终告平定,司马昭正欲撤军回国,却接到了蜀中的紧急军报,称姜维领大军意图夺取长城,截断我军粮草。这消息令司马昭震惊不已,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此时蜀汉正值延熙二十年末,新岁伊始,景耀元年已至。在汉中,姜维正精心训练两位川将——蒋舒和傅佥,二人智勇双全,深得姜维器重。而淮南方面,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昭,更得到东吴孙綝的支援。司马昭不得不分兵应对,亲自率大军出征,魏太后和魏主亦随军同行。姜维闻讯,认为这是北伐的绝佳时机,于是上书后主,请求出兵伐魏。然而,中散大夫谯周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朝廷近年来沉迷酒色,宠信宦官黄皓,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只知贪图享乐。而姜维频繁征战,士兵疲惫不堪,这并非国家之福。这个国家的危机若持续下去,必将越发严重。为了表达他对这一状况的深切忧虑,谯周精心撰写了一篇名为《仇国论》的文章,特地寄送给姜维。姜维慎重地拆开信封,逐字逐句地阅读了这篇文章。文章引用了诸如周文王以少胜多、越王勾践以弱胜强等历史典故,旨在阐述即便弱国也能战胜强国的道理。谯周在文章中进一步指出,当前的形势与楚汉相争时期截然不同,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灵活制定应对策略。他提醒姜维,现在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而应该深思熟虑,充分考虑民心所向和时机是否成熟。然而,姜维对谯周的观点并不认同。他认为这些所谓的腐儒之见过于保守,无法成就大事。于是,他愤怒地将信件掷于地上,决定亲自率军夺取中原。他向傅佥咨询进军策略,傅佥建议他直接攻打骆谷,穿越沈岭,直取长城的粮草补给线。这一建议与姜维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姜维迅速率领大军踏上了征程。他们历经艰辛,翻山越岭,终于抵达了长城附近。长城的镇守将军司马望是司马昭的族兄,他也在紧张地部署着防守策略。然而,面对姜维的猛烈攻势,他能否守住这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呢?城内粮草堆积如山,但兵力却显得捉襟见肘。当得知蜀军即将抵达的消息后,司马望迅速调遣王真和李鹏两位将领,带领部队在离城二十里的地方扎营。次日,蜀军如期而至,司马望派出两位将领迎战。姜维亲自出马,义正言辞地宣告:“司马昭将君主迁至军中,显然怀有李傕、郭汜的野心。我奉朝廷之命前来问罪,希望你们能早日投降。如若执迷不悟,将遭灭门之灾!”司马望闻言,怒声回应:“你们无礼至极,多次侵犯我国领土,若不退去,必将让你们全军覆没!”话音未落,王真已挺身而出,傅佥从蜀军阵营中冲出迎战。经过短暂的交锋,傅佥巧妙地抓住破绽,活捉了王真。李鹏见状大怒,策马挥刀前来救援。傅佥故意放慢节奏,待李鹏靠近时,王真被猛地掷在地上,李鹏手握四楞铁简,正要举刀劈砍,却被傅佥的铁简精准地击中面门,顿时眼珠迸出,从马背上跌落,毙命当场。与此同时,王真也被蜀军乱枪刺死。姜维借此机会,果断地指挥部队发起猛烈的进攻。司马望面对强大的攻势,无奈放弃了营寨,率领部队退入城中,紧闭城门进行防守。姜维下令部队暂时休整,以恢复体力,为次日的攻城战做好准备。次日清晨,蜀军士气高昂,一鼓作气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将城下围得密不透风。火箭、火炮不断地射入城中,点燃了城上的草屋,引发了魏军的混乱。姜维又命令士兵将干柴堆放在城下,放火焚烧,熊熊烈火直逼城楼,使得魏兵在城内惊恐万分,哭声遍野。然而,在攻城的关键时刻,突然背后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姜维立即调转马头查看,只见魏军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姜维迅速调整战术,命令后队变前队,自己则亲自站在门旗下迎战。此时,魏军阵中冲出一位年轻将领,他全副武装,英俊潇洒,大声喝问:“你们认识邓将军吗?”姜维心中一紧:“此人必是邓艾!”二人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斗了三四十回合仍不分胜负。邓艾枪法精妙绝伦,姜维心中暗自警惕:“若不用巧计,恐难以取胜。”于是他拨马佯装败退,引诱邓艾追击。待邓艾追近时,姜维突然取出雕弓羽箭射去。邓艾眼疾手快,及时躲过一劫。然而,当他追近时,姜维已是一枪刺来。邓艾巧妙地避过一劫,但姜维却陷入了围攻的险境。他被迫丢弃了手中的武器,朝着自己的阵营仓皇逃跑。他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回望着远去的战场,不禁感叹:“可惜!可惜!”然而,姜维并未放弃,他重新调转马头,准备追击。当他追至阵地前时,一位手持大刀的将领突然出现,挡住了他的去路。那将领厉声喝道:“姜维匹夫,休要追赶我儿!邓艾在此!”姜维顿时大惊失色,原来这位小将正是邓艾的儿子邓忠。他深知此时并非交战良机,于是为了保存实力,姜维选择了暂时撤退。他朝邓艾的方向一指,朗声道:“今日得遇邓氏父子,真乃幸事。我提议双方罢兵,待来日再战。”邓艾亦洞察战场不利,顺水推舟接受了姜维的提议。于是,两军各自退守。邓艾在渭水之滨扎下营寨,而姜维则选择在两山夹缝间安营。邓艾在了解蜀军地理优势后,致信司马望,建议他们采取守势,静候关中援军。他认为,只要蜀军粮食耗竭,三面围攻之下,定能克敌制胜。与此同时,姜维亦不甘示弱,屡次向邓艾发出战书,欲与其对决。然而,邓艾均以身体不适为由,回避交锋。姜维屡次挑战不成,心中焦急。傅佥见状,提醒姜维要警惕邓艾的计策。姜维亦认为邓艾在等待关中援军,意图三面夹击。于是,他决定向东吴孙綝求援,欲联手共击邓艾。然而,就在此时,探马来报,司马昭已攻陷寿春,诛杀诸葛诞,东吴亦投降。司马昭班师回洛阳后,便打算领兵救援长城。姜维闻讯大惊:“此次伐魏之计又成泡影!”失望与无奈交织于心。在这困局之中,他不得不思考如何撤军。此时,姜维与邓艾的较量仍未落幕。双方均为了最后的胜利筹谋。姜维面临重重困境与挑战,却并未放弃。他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誓要寻找破局之策。邓艾亦不甘示弱,以智勇抵挡姜维的攻势。在等待援军的同时,亦思索如何应对姜维的反击。这场较量究竟将如何落幕?姜维与邓艾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https://www.qkshu6.com/shu/39364/32300.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