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新写三国演义 > 第107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107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在曹魏的政坛上,司马懿与曹爽两派势力一直明争暗斗。终于,在曹爽陪同魏主曹芳外出扫墓并打猎时,司马懿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迅速行动,以雷霆之势接管了曹爽和曹羲的营地,并通过奏报郭太后,指控曹爽背叛先帝的遗愿,企图篡权。郭太后虽然震惊,但在司马懿的胁迫下,不得不屈从。然而,此时的曹爽尚未得知这一消息。他的妻子刘氏在府中感到事态严重,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当她得知司马懿的军队已经封锁了城门,并且正在逼近他们的府邸时,她感到无比恐慌。她立刻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商讨对策。这时,她的兄长司马鲁芝也赶来了,他们决定带着一部分兵力,冲出城去,面见天子。但是,他们的行动并未如愿。在城门口,他们遇到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他率领大军已经封锁了城门。鲁芝和辛敞虽然奋力抵抗,但是仍然无法突破司马昭的防线。此时,他们的姐姐辛宪英出现了,她深知司马懿的野心,但是她认为,即使司马懿想要篡权,他们也应该坚守自己的职责,不能轻言放弃。她鼓励辛敞和鲁芝,要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保卫曹魏的江山。然而,辛敞和鲁芝并没有听从她的劝告。他们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跟随司马懿的大军一起,走向了未知的命运。司马懿成功篡权后,曹魏的江山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辉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信念,不能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坚定,迎接未来的挑战。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曹爽的儿子提出了一个建议:“父亲,现在车驾在外,我们不如向南撤退。”曹爽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即上马前往平昌门。然而,城门已经紧闭,守门的将领是曹爽的老部下司蕃。曹爽从袖中拿出一块竹板,声称有太后的诏书,命令立即开门。司蕃请求验证诏书的真伪,但曹爽愤怒地斥责他:“你是我过去的部下,怎敢如此无礼!”司蕃无奈,只得开门放行。曹爽一离开城外,就召唤司蕃说:“太傅要造反,你必须立刻跟我去阻止他。”司蕃大惊失色,但曹爽已经追之不及。消息很快传到了司马懿的耳中,他惊愕地说:“‘智囊’已经泄露了我们的计划,这可如何是好?”蒋济却冷静地说:“驽马恋栈豆,曹爽是不会真正叛变的。”司马懿随即召集许允、陈泰前来,嘱咐他们说:“你们去见曹爽,告诉他太傅并没有其他意图,只是要削去你们兄弟的兵权而已。”许允、陈泰二人领命而去。同时,司马懿又召来殿中校尉尹大目,让他带着蒋济的书信去见曹爽。他吩咐尹大目:“你与曹爽关系深厚,这个任务非你莫属。你见到曹爽后,告诉他我和蒋济已经在洛水发誓,这次行动只是因为兵权问题,并没有其他恶意。”尹大目按照司马懿的吩咐出发了。就在曹爽正在享受打猎的乐趣时,突然传来城内有变的消息,同时还有太傅的表彰。曹爽大为惊慌,几乎从马上摔下来。黄门官将表章呈递给天子,曹爽接过表章拆开阅读。表章中写道:“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马懿,谨代表国家向陛下呈报:昔日先帝曾召陛下与秦王及我等共同商议后事,陛下亲自将臣的臂膀紧握,表达了深深的关切。如今大将军曹爽却背弃先帝的顾命之托,败乱国典;对内僭越皇权,对外擅用威权;任命黄门张当为都监,专门负责勾结官员、监视至尊;挑拨离间皇室二宫,伤害骨肉亲情;致使天下人心惶惶,百姓心怀恐惧。此非先帝对陛下及我等嘱托之本意。臣虽年老体衰,岂敢忘记昔日之言?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认为曹爽有无君之心,其兄弟不宜再典兵宿卫。臣等奏请永宁宫皇太后下令敕臣等按奏施行。臣已下令主管官员及黄门令罢免曹爽、曹羲、曹训的兵权,让他们以侯爵身份回府,不得逗留,以免延误车驾;如有敢有逗留者,即以军法从事。臣已亲自率兵屯驻洛水浮桥,密切监视异常动态。谨此奏闻陛下圣听。”魏主曹芳听完表章后,召见曹爽说:“太傅的奏章如此说,你意下如何?”曹爽手足无措,回头看着两个弟弟说:“我们该如何应对?”曹羲说:“弟弟也曾劝过兄长,但兄长不听。如今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该如何是好?”改写内容如下:曹爽执迷不悟,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司马懿诡计多端,即便孔明也不能轻易胜过他,更何况是我们兄弟呢?我看,我们还是主动投降,绑着自己去见司马懿,或许还能留得一条性命。”他的话还没说完,参军辛敞、司马鲁芝便到了。曹爽询问他们的意见,二人回答说:“城里已经被围得如铁桶一般,太傅已经率领军队驻扎在洛水浮桥,我们回去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我们应当早日定下大计。”正当他们商议之际,司农桓范疾驰而至,对曹爽说:“太傅已经叛变,将军何不请天子去许都,调动外兵来讨伐司马懿呢?”曹爽回答道:“我们全家都在城中,怎么可能去其他地方求援呢?”桓范急道:“匹夫临难,尚欲亡活!现在将军您跟随天子,可以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怎么可以自己走向死地呢?”曹爽听了桓范的话,犹豫不决,只是泪流满面。桓范又说道:“此去许都,不过中宿。城中粮草,足支数载。现在将军的部队,近在阙南,随时可以调动。大司马的印信,我也带来了。将军应立即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曹爽却依然犹豫不决,只是让桓范不要再催逼,说他需要好好想想。过了一会儿,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也到了。他们告诉曹爽:“太傅只是因为将军的兵权过重,想要削弱你的权力,并没有别的意思。将军可以早日回到城中,或许还能保全自己。”曹爽默不作声。这时,殿中校尉尹大目也赶到了。他告诉曹爽:“太傅已经指洛水为誓,保证没有其他意图。有蒋太尉的书信在此。将军可以削去兵权,早日回到相府。”曹爽觉得尹大目的话很在理。然而,桓范却坚持说:“事情已经非常紧急了,不能再听信外面的言论而走向死地!”这一夜,曹爽犹豫不决,他拔出剑来,一边流泪一边思索。从黄昏到黎明,他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桓范进入帐篷催促他:“主公已经考虑了一昼夜,怎么还不能决定呢?”曹爽扔掉剑叹息道:“我不起兵,只愿意放弃官职,做一个富家翁就足够了。”桓范大哭着走出帐篷,说:“曹子丹以智谋自矜,现在他的兄弟三人,却像猪狗一样!”他痛苦不已。最终,许允、陈泰让曹爽先把印绶交给司马懿。曹爽命令将印绶送去给司马懿。主簿杨综拉住印绶哭道:“主公今日放弃兵权,自缚投降,恐怕免不了在东市被杀啊!”曹爽却说:“太傅一定不会失信于我。”于是曹爽将印绶交给许、陈二人,先送给司马懿。众军见没有将印,纷纷散去。曹爽手下只剩下几个骑马的官僚。当他们到达浮桥时,司马懿传令让他们通过。在那个历史的转角,曹爽兄弟三人如同孤独的落叶,在寒风中飘散,回归自己的私宅。其余的众多党羽,则被送入监牢,静候着司马懿的旨意。当他们进入城中时,竟无一人陪伴,显得格外凄凉。桓范独自走到浮桥边,司马懿在马上冷冷地指着他说:“桓大夫,你这是何故?”桓范低头不语,默默地走进了城中。随后,司马懿下令全军进驻洛阳,如同一只巨大的黑手,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他的权力之下。曹爽兄弟三人回到家中,司马懿却用大锁锁住了他们的门,又派了八百名士兵严密地看守他们的住宅。曹爽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他犹如被困在一只无法逃脱的囚笼之中。他的弟弟曹羲试图寻找出路,他对曹爽说:“现在家中缺粮,我们可以写信向太傅借粮。如果他肯借粮给我们,那就说明他并无害我们之心。”曹爽依言写信,派人送去。司马懿看完信后,派人送了一百斛粮食到曹爽府中。曹爽大喜,以为司马懿并无加害他们的意思,于是心中的忧虑稍微减轻了一些。然而,司马懿并没有放过他们。他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中问罪。张当供出了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五人,说他们同谋篡逆。司马懿取得了张当的供词后,又将何晏等人捉来审问。他们都承认了在三月间有过反叛的打算。司马懿用长枷锁住了他们。城门守将司蕃告发说:“桓范矫诏出城,口称太傅谋反。”司马懿冷冷地说:“诬人反情,抵罪反坐。”于是也将桓范等人下狱。然后,他押着曹爽兄弟三人以及一干人犯,在市曹斩首,并灭了他们的三族,他们的家产财物也被全部抄没入库。在那个时候,曹爽的一个从弟的妻子夏侯令女,是一位贞烈的女子。她早年守寡,没有子女,她的父亲想要改嫁她,她剪断了自己的耳朵发誓不嫁。等到曹爽被诛杀后,她的父亲又想要将她改嫁,她又割掉了自己的鼻子。她的家族感到惊惶,问她:“人生在世间,如同轻尘栖于弱草,为何要如此自苦?”夏侯令女哭泣着说:“我听说,仁者不因盛衰而改变节操,义者不因存亡而改变心意。曹氏兴盛时,我还想要保全我的节操;何况现在他们灭亡了,我怎能忍心抛弃他们?这样的行为,岂不是禽兽不如?”司马懿听说后,认为她是贤良的女子,就允许她乞求一个孩子来抚养,作为曹氏的后代。后人有一首诗赞美夏侯令女:“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在斩杀了曹爽之后,太尉蒋济对司马懿说:“还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印不给,他们都不可放纵。”司马懿却说:“他们各自为自己的主人效忠,是义人啊。”于是恢复了他们各自的旧职。辛敞感叹道:“我如果不问我的姐姐,就会失去大义了!”辛宪英的高风亮节,自古以来为人称颂。诗中写道:“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这不仅仅是对辛宪英个人品德的赞美,更是对忠诚和责任的崇敬。司马懿在胜利后,明智地选择了宽恕。他发布榜文,表示曹爽的门下一律免死,有官职的仍可恢复原职。这一举措使军民各安其业,国家恢复了稳定。而管辂的预言也应验了,何、邓二人的命运验证了他的预言。管辂的才智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诗云:“传得圣贤真妙诀,平原管辂相通神。鬼幽鬼躁分何邓,未丧先知是死人。”曹芳对司马懿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封他为丞相,并赐九锡。但司马懿谦虚地推辞了这些荣誉。曹芳坚持,于是懿父子三人共同掌管国事。然而,司马懿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他明白,曹爽虽已全族被诛,但夏侯玄仍在雍州等地镇守,他是曹爽的亲族,可能会有所动作。为了防范未然,他下诏召夏侯玄赴洛阳议事。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认为这是司马懿要对他们家族动手的前兆。他决定造反,率领本部三千兵反抗。镇守雍州的刺史郭淮得知夏侯霸造反,立即率兵前来迎战。郭淮痛斥夏侯霸背叛朝廷,而夏侯霸则指责司马懿灭曹爽全族,企图篡位。两人激战数回合,郭淮败走,夏侯霸紧追不舍。然而,在后军的呐喊声中,陈泰引兵杀来,与郭淮两面夹攻,夏侯霸大败,折兵大半。无奈之下,他投奔汉中,向蜀汉后主投降。这个消息传到姜维耳中,他起初不信,派人查证后才让夏侯霸进城。夏侯霸哭诉前因后果,姜维感慨万分,称赞他能匡扶汉室,无愧于古人。在设宴款待夏侯霸时,姜维询问他对司马懿父子的看法。夏侯霸认为司马懿正在图谋篡位,无暇顾及外部事务。但他也提醒姜维,魏国新出了两个年轻人才,若让他们领兵,将是吴、蜀的大患。姜维追问这两人的身份,夏侯霸告诉他是颍川长社的钟会和邓艾。这个故事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人物的英勇智慧。辛宪英的忠诚和责任感、司马懿的智谋和果断、夏侯霸的义气和勇气、姜维的睿智和远见,都在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同时,故事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中,忠诚和正义往往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品质,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人性的光辉。钟繇之子,自幼便显露出不凡的胆识与智慧。当他的父亲带着他和他的哥哥去见文帝时,年仅七岁的他与八岁的哥哥形成鲜明对比。哥哥毓面对文帝的威严,汗流浃背,紧张不安。而他却镇定自若,他的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让文帝对他刮目相看。这便是他,邓艾,一个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与众不同才华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兵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入研究军事策略,他的才华得到了司马懿和蒋济的赞赏。而另一位天才,钟会,也同样被他的才华所吸引。他们都是曹魏的重要人物,各自在军事和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邓艾虽然口吃,但他的思维敏捷,每一次的回答都充满了机智与幽默。当司马懿戏谑地问他“卿称艾艾有几艾?”他巧妙地回答““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他的才华与机智让人敬佩。当姜维引夏侯霸至成都,提出北伐中原的计策时,邓艾和钟会也加入了这场讨论。尽管有人持保留意见,认为应该等待时机,但姜维坚信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他深知羌人的心意,计划与他们结盟,从陇上出发,向中原进军。他的决心和勇气感染了后主,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于是,姜维领命出征,同夏侯霸一起前往汉中,筹划起兵。他明白,要想成功,必须首先与羌人建立稳固的联盟。在麹山之下筑城,建立军事据点,为未来的战斗做好准备。他们将在川口集结粮草,按照丞相的旧制,有条不紊地推进北伐的计划。这两位年轻将领,邓艾和钟会,他们的才华和勇气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的决心和行动,将决定曹魏的命运,也将影响整个中原的未来。这场北伐的战役,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为辉煌的一页。在那个秋天的八月,蜀汉将领句安和李歆,带领着一万五千名士兵,在麹山前接连筑造了两座城池。句安负责守护东城,而李歆则负责西城。然而,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雍州刺史郭淮得知。他一方面上报给洛阳,另一方面派遣副将陈泰带领五万大军,与蜀汉军队交战。句安和李歆各自率领一支军队出城迎战,但由于兵力悬殊,他们不得不退回城中。陈泰命令士兵四面围攻,同时切断了他们的汉中粮道,使得句安和李歆陷入困境。此时,郭淮也亲自带兵到达,观察了地势后,他满心欢喜,回到营地与陈泰商量道:“这个城地势高峻,水源一定稀缺。如果他们出城取水,我们切断上游水源,蜀汉的士兵都会渴死。”于是,他们命令士兵挖土截断水源。果然,城中很快陷入了缺水困境。李歆不得不带领士兵出城取水,但雍州军队围攻得十分紧密。尽管他英勇奋战,却无法突围,只得退回城中。句安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于是他与李歆会合,一同出城迎战。经过长时间的激战,他们再次败退回城。士兵们饥渴难耐,句安和李歆商议道:“姜都督的援军至今未到,我们不知是何原因。”李歆决定冒险突围求救,他带领数十名骑兵,强行打开城门,奋力突围。尽管他身负重伤,但终于成功突围,其余士兵却都丧命于乱军之中。当晚,北风呼啸,阴云密布,天降大雪。城内的蜀汉士兵不得不以雪充饥。此时,李歆从重围中突围出来,沿着西山小路行走了两日,终于遇到了姜维的部队。他向姜维报告了麹山的紧急情况。姜维解释说自己因等待羌族部队而未能及时赶到,并表示遗憾。他随后询问夏侯霸有何看法。夏侯霸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如果等待羌族部队到来,麹山的两座城池恐怕已经失守。我料想雍州军队会全力攻打麹山,雍州城必然空虚。将军可以率领部队直取牛头山,抄雍州的后路。这样,郭淮和陈泰必然会回救雍州,麹山的围困自然解除。”姜维听后大喜,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计划,于是立即率领部队前往牛头山。

  李歆在混乱中挣脱重围,选择了西山的小径,经过两日的艰难跋涉,他终于撞上了姜维的大军。他立刻下马,趴在地上,向姜维报告说:“麹山的两座城池,都被魏军重重包围,水源断绝,情况万分危急。”姜维听了,沉思片刻,解释道:“我并非故意来迟,而是等羌族的援军,没想到他们还未到达,这才耽误了行程。”随后,他命令手下送李歆回川地休养。姜维转向夏侯霸询问对策:“羌兵未到,魏军已经围困麹山,局势紧迫,将军有何高见?”夏侯霸回答说:“如果羌兵迟迟不来,麹山的两座城池都将沦陷。我猜雍州的魏军主力会全部投入麹山的战斗,那么雍州城肯定会空虚。将军可以趁机引兵直取牛头山,截断雍州的后路。这样,郭淮和陈泰必定会回救雍州,麹山的围攻自然就解了。”姜维听后大喜,称赞道:“此计甚妙!”于是,他立即领兵向牛头山进发。与此同时,陈泰看到李歆逃出了城,他对郭淮说:“李歆肯定会向姜维求援,姜维知道我们的主力都在麹山,他一定会抄近道去牛头山袭击我们的后路。我们应该分兵两路,一路去截断蜀军的粮道,一路去牛头山迎战。”郭淮表示同意,于是他亲自带领一路兵马暗中前往洮水。而陈泰则率领另一路兵马直奔牛头山。当姜维的军队抵达牛头山时,突然前方传来呐喊声,原来魏军已经封锁了去路。姜维亲自上前查看情况,只见陈泰大声喝道:“你竟敢来袭击我们的雍州!我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姜维愤怒至极,挺枪跃马,直取陈泰。两人战了几个回合,陈泰败下阵来,姜维趁机挥兵掩杀。雍州兵退回山头扎营。姜维也在牛头山下扎下营寨。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维每日都派兵挑战,但双方始终难分胜负。夏侯霸对姜维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们连续多日交战却无法取胜,这其实是魏军的诱兵之计,他们肯定还有其他的阴谋。我们应该暂时撤退再作打算。”正在商议时,突然有探子来报郭淮已经率领一路兵马截断了他们的粮道。姜维大惊失色立即命令夏侯霸先行撤退自己亲自断后。陈泰趁机分兵五路追击姜维。姜维独自一人守住五路要冲与魏军展开激战。陈泰则率领兵马登上山头用弓箭和石头猛攻姜维的军队。姜维在箭雨和石弹中奋力抵抗逐渐不支。当他退到洮水边时郭淮率领的魏军又杀了过来。姜维率领残兵与魏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魏军如铁桶般密集难以突破。经过一番血战姜维折损了大半兵马自己也身受重伤。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杀出重围直奔阳平关而去。然而就在离阳平关不远的地方又有一支魏军杀了过来。为首的大将挥舞着长刀跃马而出正是陈泰。这位男子面容圆润,耳朵宽阔,嘴巴方正而厚实,左眼下长着一颗黑色的瘤,瘤上生长着数十根黑毛。他便是司马懿的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姜维看到他,勃然大怒,喝道:“你这小子,怎敢阻挡我的去路?”他拍马挺枪,直接向司马师冲去。司马师挥刀迎战,两人交锋不过三回合,司马师便被姜维打败。姜维趁机脱身,直奔阳平关。城上的人见是姜维,赶紧开门让他进入。司马师也赶来抢关,但两边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齐发,每箭发射十矢,这正是武侯临终前留下的连弩之法。这一幕使得三军败退,唯有当年留下的十矢传承才能抵挡得住。至于司马师的性命如何,就请看下文揭晓。


  (https://www.qkshu6.com/shu/39364/32305.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