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肤施梦记 > 第二十五回 城南旧事

第二十五回 城南旧事


春去秋来,岁月轮回。兰皋城过了一年又一年,早已不是五年前战时的模样了。

  忽一日,城门顿开,一骑出,沿着大河向东飞驰十里,在一处木石围栏的关卡住停住。关卡处一溜近百间窑洞,几百间帐篷,显然是士兵长期居住。离士兵不远处,有一集市,看来此处不仅要供士兵生活所需,也要不时供兰皋城所需。关卡处围栏向远方伸支,三五步一哨兵,期间还有来回巡视的。细心人会发现,围栏延伸成一个圆,拱卫的是兰皋城。

  关卡只让进、不让出。初次来的商贩不信,有些不屑道:你看那围栏里几处寸草不生的地方,为何会如此?那是因为有人想逃出来,被射死后就地架起柴烧了,连草都烧死了一时半会长不出来,便形成了几处空地。

  而今日,似乎有些不同,那一骑来后,关卡内走出一队人马,人人蒙着面,向着兰皋城走去。如果是现代人看到,定会感叹,什么蒙面,分明是口罩么!再有眼尖的,从那阵型、衣服上看出:那队人马有北州太守长孙长平,长孙长平望着兰皋方向心道:先生救我,而我未能救先生,有愧呀!虽我只留800兵守北州,剩下的全带走,连召募的不足万人,可还是来晚了,面对一旅、北元、宿尉、华城的滔天怒火,兰皋城外瞬间成了地狱,我是想进去找你,可进不去呀!我长孙长平此生坦坦荡荡,从来无愧于心,但有愧于你呀!先生!

  长孙长平护卫着一辆马车,上去一人,一身戎装,雌雄莫辨,低声道:再看看你视死守护的城,住住你那窑洞,睡睡你的土炕,我也该回去了!一场大梦啊!

  看着一队人马向兰皋走去,围观的另一人说连这也认不出来,那就是花木兰。听说是花木兰,众人惊咦了一声,伸长了脖子要看。花木兰却一闪而入,马车一阵奔腾远去,众人唉叹一声,又错过一睹真颜了。

  有人说:花将军真是夏的定海神针呀!没有花将军,都不知道夏会是什么样子。可怎会是女的呢?都说西戎四美:阏氏拓跋明玉、歌后阿塔娜、巫女乌云、小魔女拓跋明珠,美的不可方物,依我看我夏的娘娘婉儿、女夜叉花木兰尤在四美之上,尤其是花将军的英武,那是这五美没有的,虽说小魔女拓跋明珠跟着花将军学了点,可那差的远了!

  有人说,谁说女子不如男!花将军志向远大,听说入伍就是抢了父兄先,父兄没办法才瞒了下来。花将军从北州入伍发迹,九曲之地斩露头角,对蒙之战一战成名,被先帝看中,设计作了现在夏帝的大将军,你们是不知道,当时京城乱的三皇子根本掌控不了局面,相国又想要一手遮天,乱局之中还是花将军逃回南方,带兵回都拱卫,扶夏帝登基,镇压大、二皇子一派及反对之人,与四方谈判:合亲东蒙后夏蒙联合打击东夷,结盟南华,让利吐蕃,对元、宿尉、华城等所为不计较、通商友好,一举荡平戎羌,稳定朝局,辅政定国策,这才让一个岌岌可危的夏重新立了起来。这几年,花将军基本还政夏帝,一心放在控制瘟疫上。自从瘟疫起,花将军一夜入城出来后,就呆在此地主持,极少回京,看来基本上还政夏帝了。真我国之柱呀!只是可惜,从未听过与哪个男子有情。

  一人道:那是你不知道!听说在北州时,南侠就慕名而来,甘拜石榴裙下,终不得,心灰意冷才回的南华。

  又一人说:其实你们不知道,花将军与无风早就有私!

  一人惊呼:不可能,不是叔侄么?

  那人道:什么叔侄,你见过不是一个姓的叔侄?

  众人噢了一声,感慨半天:无风配花将军还是差了点。有人低声恨恨道:好女人都让无风驴日的给日了。

  有一客商道:看来瘟疫要过去了,大买卖要来了。一人问,此话怎讲。客商道:五年前那场战争后,兰皋城瘟疫起。古人说,大疫不过三,现足足过去了四年,听说兰皋城早无疫情,夏只是为了保险起间,才缓了一年。兰皋是东西贸易关键,因瘟疫原因,这五年东西贸易绕着走了蒙的河西。如果兰皋一放开,势必没有再绕远走河西了,必会端端地走兰皋这条线,肯定促成贸易报复性、爆发式增长……

  有人插嘴道:是呀,这几年蒙沾了大光了,收回了肥沃的河套,免交了龙城之战的马匹、钱财,单于又娶了夏公主,又做了这么大单生意,蒙再不是哪几年任人欺负的匈奴了。

  又一人道:这还不是沾了无风的光,听说当年蒙的太后第一次见无风便霸王硬上弓,别人是一见衷情,她是一日定情,最后生硬勾引到蒙,么明么黑大战七七四十九个,差点要了无风的命。都说兴蒙之策是在床弟交锋中来的,无风不允太后不让下床。众人大笑,客商皱了皱眉。

  那人又道:最终无风败下阵来,耍赖躲到罗刹,太后带着与无风的私生子撵到罗刹,无风才不得不定下这百年大计,没有无风哪有现在蒙的强盛,怕只怕匈奴本性不改,过不了几年,又得南下。

  客商说哪倒不会,我常年在蒙戎羌交界的河西之地做生意。有幸结交蒙右大都尉,听说当年龙城之战后,无风主持议和定的就是友好互市,互为友邦,永不侵犯的国策。只是将蒙长余的牛羊马匹等物产供给夏,购买夏的粮食统绸缎等蒙所没有的。五年前,出兵助夏便是最好的例证。单于与公主通婚只是巩固这种关系,要不怎会现在还派兵攻打东夷。

  一人道:我怎听说那是太后恼姘头命丧兰皋,有气不能撒在亲家夏的身上,只能痛打勾结二王子的东夷。众人又笑。

  一人又道:太后如此年轻,漫漫长夜肯定难耐寂寞,怎会不恨,怕现在见花恨花,见月恨月。众人又笑。

  一人又道:听说单于独孤兰若娶的不是正牌公主。说议和时,夏帝将皇家未出阁的女眷招集起来夜宴,独孤兰若看后直摇头,闷酒喝到内急,借机溜了出去行方便,找不到方便的地方只能问迎面过来的宫女,却不想那人正烦恼,胡乱指了女眷方便的地方,结果引来女眷尖叫,那独孤兰若臊的急急出了宫,发誓要找到此女报仇。偏第二日巧遇,独孤兰若又问花将军府邸,那女恶意作弄,指了条南辕北辙的路。独孤兰若半路上记起昨日就是此女,反转就撵,此女一路惊慌失措躲进花府,也就是无风的府邸花果山,问明了姓名,原来是花将军小妹,小花木兰。独孤兰若便向夏帝求娶小花木兰,说非此人不娶。夏帝收了小花木兰为义妹,封了公主,择日嫁了过去。

  客商说怕是胡说,单于娶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公主。打东夷也不是你们说的那样,既然都和亲了,成一家人了,这个帮自然是要帮的,打也是蒙夏两面进攻而已。还准备大说特说此事,一蒙小厮近的前来,凑在耳朵上说了几句话,客商脸上一紧,拱手道:诸位见过,我们下次再聊。

  那客商走到一极华贵的马车旁,右手放于胸前,弯腰行礼。车内柔柔地说了声免礼,宛若少女之音。随即车帘掀起一角,一张面如满月的脸一现,却是一国母之资、倾国倾城的中年美妇,淡淡地望了望兰皋方向,叹了一声。一八九岁孩童探出脑袋,不解地看了看说:走到哪里都有人说额吉,我让卜布卦缝了他们的嘴。中年美妇道:瀚儿,憨儿呀,长生天上的雄鹰也看到了,你也要上天缝它们的嘴,能缝的过来吗?中年美妇对着客商道:你早点回去,把这里的情形说说,好做应对。

  客商道:单……兰……想让你回去。

  中年美妇道:他都二十了,早就开始处理自己的事了,我回去么事。我现在只想去他常念叨的地方看看……拉了孩童,让车夫赶着马车向东南迤逦行去。

  注:“拜倒在石榴裙下”。

  石榴花的花语为:成熟的美丽  、富贵  和子孙满堂。鲜红的石榴花也广受大家的喜爱。

  古代女多人喜欢红色的裙子,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出来的。因此,人们把红裙称为“石榴裙”。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石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红裙。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  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五诗:“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道:“梅花香满石榴裙”。诗中写的虽然是唐朝时候的事,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明朝时期,石榴裙仍然为年轻女子所钟爱。《红楼梦》里的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俗语中说男人被女子的美貌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https://www.qkshu6.com/shu/39388/32261.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