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肤施梦记 > 第一百一十三回 塞梅伊善

第一百一十三回 塞梅伊善


那日后,无风与阿塔娜登门拜谢独孤奢,阿塔娜叩首,无风握手,说了些感谢话恭维话。独孤奢道:这不是你的性格,该说啥就说。

  无风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明年三月二十五回去。除了这个,把单于让出来也不稀罕。

  独孤奢更直接,把这里的一切都打理好,几时想走就几时走,也算你为了拓跋明玉把我赶出龙庭的补偿吧。

  无风说,那你当你的潇洒单于就行了,剩下的就听我的。别整天闲的没事,自己不亲自上手,还不放心这不放心那,胡乱猜测、瞎指挥。这次春耕,没我们照样地都种上了。

  独孤奢说:总得找些事做吧,人闲的么事会废掉的,你看历朝历代不成器的,往往都是生活太安逸、太舒服了,生于苦难、经历苦难的人才有出息。我想明白了,还是让挛鞮跟着你,吃些苦受些罪,长些见识,将来才能成大事。

  无风说:你伤好了没?想干啥,又想打仗?

  独孤奢道:早好了。

  无风再次说了元的蓝图:最西、最南各占一个城,这样大半个地球都纳入元之版图。在版图里占上几个矿,收点税,只要不胡弄,三五百年是不存在问题的。匈奴就在你手里鼎盛了,后世只会记得元帝国是在你手里起势的。

  一旅每晚议事从未停过,本是想安排在早上,可要行军打仗、外出干事。晚上夜长,没有娱乐,不是喝酒就是逛窑子,打架生事、为王称霸,还不如趁此议事,让这些人有事干不再生事,也算为民除害了、保民平安了,至少诸王侯不用管王子,过的也算安稳。

  无风请独孤奢去听,让诸王子、诸将领一起议议元如何发展,独孤奢如何做单于。后来诸王子脑洞大开,什么话也敢说,什么千奇百怪的主意都能想出来。独孤奢罗当时心情急躁不觉的有啥,现在总觉有些别扭。呼延一针见血道破,是不是感觉有人挑战权威。说完便感觉唐突了,有些话是要看心情,在最私底下说的。但每次独孤奢都有新感悟,有时想不通半大孩子脑子里怎会有如此新奇东西,也庆幸这次又把独孤挛鞮带到无风身边了。

  众人一致觉的独孤奢还是不能只呆在王城里,浪费人才,也消磨意志,更有可能安逸生事,觉的还是应该去打金矿保卫战。于是独孤奢在塞梅伊见过乌孙王,见过洛蓝阿布和一些旧臣、部族,没等一旅核算审计班对塞梅伊收入支出清算出便赶赴金矿,说看花了的有啥用,还是要挣钱了么,明晃晃的金矿放在那不去抢,在这自己乱交(胡整)自己有啥用。

  无风也觉有理。大元刚开国不足一年,百废待举,正如文景之治时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放手大胆让去弄可能更有成效。但审计、考核、评估还是要搞的,这样才能摸清每个城市的情况。这是史上第一次,得让一旅的人慢慢熟悉掌握运用这种模式。管六城的人层次明显低于文景之臣,借此机会,指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不适合管城的还得调整去守城或打仗,这是无风想要的。无风捎信也告诉拓跋明玉、徐布前,让按此模式管理城市。

  塞梅伊的头几天,无风无事可做,兴致来了便到城里四处逛逛,看看民生安计,问问物价行情,尝尝民间疾苦,逛了一次,便再没兴趣,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街上讨吃的要饭的、卖儿卖女的比比皆是,好吃好玩的几乎没有。来这个世界久了,早知道这是真实存在,可亲眼所见还是有些难过。

  明之前玉米、洋芋、番薯没有传入之时,粮食产量极低,大部分是吃不上吃不饱吃不好的。劳力少、天灾和生产工具、技术、品种、水利设施的落后导致粮食产量低,战乱、富人的盘剥、朝廷的压榨,大部分农民长年处于破产状态,所谓的富人口中的流民流寇数不胜数,根本不是后来为了迎合观众电视上放的锦衣玉食、坦胸露乳,人长的奶油水滑、白白嫩嫩,一天吃饭没事你情我爱。

  小脚奶奶常说:十几岁时差点把她饿死,草吃完了吃树皮,什么都没有只能吃观音土,她的一个哥哥就吃观音土吃死了。放在现在谁还能想到没草了,可看了北州地方志,无风才明白。

  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旱。

  民国十年(1921),复遭旱,灾情甚严重。

  民国十三年(1924),大旱。

  民国十四年(1925),春夏无雨,禾苗出土尽枯。

  民国十七年(1928),旱。

  民国十火年(1929),百年不遇大旱,一年未雨,人挖草根,剥树皮而食,老残、病患者冻饿而死。

  民国十九年(1930),旱。

  民国二十五年(1936),旱。

  民国二十六年(1937),大旱。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旱。

  将近30年时间旱灾,还有个啥草了。无怪乎奶奶后来给无风做饭时,只要见到无风碗里还有一颗米,便骂道“一尺肠肠饿成九寸”,那是真的呀!

  无风打散了要饭的些银两,买了两女孩回来。当时重男轻女是有道理的,男的很小就可以劳动,吃不上要么要饭,要么跑到地主家打工,极少卖男的。女的八九十年代还被父母骂道长大了也是赔钱货,可想而知之前低贱成什么了,卖价极低,只二两银子。无风可怜不过,给古丽仙父亲二十两银子,告知自己是谁,让那父亲想女儿了便来寻。

  另一个叫西琳,则是宿尉战乱时,一家人死的只剩母亲,来塞梅伊生病刚殁了,女儿无钱安葬,只能插干卖身葬母。无风当即让人全城打问最好的棺材不计价格购买,最后以40两银子的价格从一家夏人手中购得一幅三厢五盖的柏木材——这也是夏人给老人准备的,亲自看的葬在一处看过风水的地方。

  回到住所,无风交待阿塔娜两女来历,将二人收拾、就饭,让看着安排,能留在身边最好,阿塔娜身边的侍女到了嫁人的年纪,也得培养一两个人了,阿塔娜当即同意,说你这人心太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欺。无风说善是一种能力,恶人想善也善不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无风还是没忍住,把驻城的23班叫来收拾了一顿,这就没发生过战争,怎还管成这孙样子,一天做球的,罚了一个月的俸禄。让参考做匈奴让没力气的孩子做些手工维持生计,集中起来培训一个,到各个达官贵人身边做侍卫之类的,从中看各个孩子的特长,依特长而培养。比如说番王子擅长建工,参狼雪擅长军事,波尔语言天赋极好,青衣王子擅长画画,尤其画的地图,现在军队里用的地图就是青衣王子画的。这样孩子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我们只是给了个平台、给了个机会罢了。

  23班长恍然大悟,兴奋异常照做,终做出极大功绩。

  塔娜这些天一直跑东跑西,抚恤死伤士兵,一旅死亡率是极低的,抚恤金却是最丰厚的,这次离石直接当了王,更是让一旅成了争着要来的地方,一路又收了三五个班。看妇幼的生存情况,看学校、看医院运行情况,看钱庄、商铺,辛苦到无风怎劝也不听。说道还要生活了么。其实钱庄开始不久,那钱便已源源不断的流进阿塔娜囊中,数目大到惊的阿塔娜不敢告诉无风。

  将两女安顿好,见无风沉默不语,心情低落,便心疼道:我知道这次单于封我王妃,实际上是用我来拴你。你用你回去的路换来我的风光无限。单于说是你打理好了这里随时可以回去,可就这样子,什么时候才能打理好,何况好不好只单于说了算。从未见你这么清高的人给谁低过头,这次给单于服软了。都怨我。

  无风摸了摸阿塔娜头道:和你无关,本就应该给你交待。我让下面准备去了,回到罗德我们就办婚礼,让你风光大嫁。这些天洛蓝父亲和众人设宴祝贺,我和你去参加参加。

  阿塔娜道:不想去就别去了,都各有所图罢了。

  无风说好。我只是看到卖儿卖女的有些难受。

  阿塔娜说要么到乌孙几个地方散散心,看看更糟糕的,你就差难受了。我也没好好转过。

  无风说好,现在也不急着回去了,还没带你好好转转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好也是个机会。也想看看能找到玉米、番薯、洋芋这些不,不再让世人受奶奶那样的罪,也算替奶奶布施了。

  一旅又议,兵分三路,一路宿尉颇超团,一路主持核查审计六个城市的拓跋山团,交待一下随时指出问题随时反馈,比如说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支出,最后整体一反馈给出建议,指出附近有盐场可生产盐增加收入,养马可供元军用,今年收支不再计较,明年起每年上交万两白银,逐年增加千两,可用马匹、畜牧、粮食、盐或出征来抵扣,等等。顺便筹备秋收后的农业表彰会和一年一度的大元年会。

  另一路跟着无风,无风本不想让诸王子去,安全怕无法保障,但诸王子说只让他们一天出主意,不让他们行万里路长见识说不过去,再说还要让青衣王子画地图呢。诸王子说怕不安全的话,以通商之名告知乌孙诸国,到海边看看就好。这样有接应免的山匪骚扰,先生与王妃便可安心地领略大好河山风光无限,甜甜蜜蜜地渡蜜月。

  阿塔娜甜蜜地笑笑,诸王子大喜,只要王妃高兴,先生一般是不会忤逆的。

  注:1.“胡”系列大多为两汉魏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如:胡麻(油麻、亚麻、芝麻)、胡瓜(黄瓜)、  胡桃(核桃)、  胡豆(蚕豆)、  胡椒、  胡葱、  胡蒜(大蒜)、胡荽(芫荽)、  胡萝卜、胡芹(水芹)、胡食(抓饭)、胡饼(烧饼)……

  “番”系列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带入,如:番茄、番薯、番豆(花生)、番瓜(南瓜)、西番菊(向日葵)、番石榴、番鸭、番椒(辣椒)、番木瓜、番麦(玉米)、番蒜(芒果)、番菜(外国菜、西餐)……

  “洋”系列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如:洋葱、洋姜、洋芋、洋白菜(卷心菜)、洋芹(西芹)、洋橄榄(油橄榄)、洋面(机制面粉)、洋酒、洋烟……

  “西”系列大致由近代至现代引入,如:西葫芦(19世纪中期)、西红柿、西洋菜(豆瓣菜)、西兰花、西柚、西洋参、西菜、西餐、西点……

  2.中国水稻栽培历史,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

  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的杂交水稻,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四年的研究,带领团队从世界上几百个稻种中探索,并在稻种的自花授粉上有了自己的心得。袁隆平认为野稻并不一定全为自花授粉,他在海南岛找寻到一种野稻称为“野粺”,并成功的与现有水稻配种出一些组合稻种。这些组合稻种无法自体授粉,而需仰赖旁株稻种的雄蕊授粉,但产量比原水稻多上一倍。不过最初的几年,培育出的新稻虽然稻量增加,而且多数没有花粉,符合新品种的需求,但其中有的却有花粉,能产出下一代,而且稻量不丰;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一直到了第九年,上万株的新稻都没有花粉,达成了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袁隆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2014年10月10日,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杂交稻示范片”亩产超过1000公斤,创造了1026.70公斤的新纪录。

  《管子·轻重甲》记载了春秋时代的稻谷产量:“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一户人家一年耕种100亩地,总守成不超过20锺。春秋战国的亩很小,三亩半相当于现在一亩,管子说的百亩实际上只有30亩。“锺”是容量单位,可容130公升,能装稻谷80公斤,20锺即1600公斤。30亩耕地总共产出1600公斤,平均亩产53公斤。这个产量很可能代表了春秋时期的最高水平。

  《汉书·食货志》引用战国李悝的原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亩)岁收一石半。”五六个劳动力耕种100亩地,平均亩产1.5石。“石”也是容量单位,战国一石约容20公升,装稻12公斤,1.5石即18公斤。前面说过,战国亩小,三亩半才等于一市亩,一亩能产18公斤,三亩半能产多少?63公斤。所以把李悝的话翻译成现在的说法,即是五六个劳动力耕种30亩地,平均亩产可以达到63公斤。

  嵇康《养生论》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一亩地如果能收10斛粮,那就属于高产了。魏晋的亩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大,大约一亩半等于现在一市亩。当时一亩收10斛,等于一市亩收15斛。当时15斛是多少呢?折合现在150公升,能装稻90公斤。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高产田可以做到亩产90公斤。

  最近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推算出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清朝亩产278公斤。


  (https://www.qkshu6.com/shu/39388/3229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