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再启风华 > 第89章 选人

第89章 选人


朱祁镇看着眼前一副小心谨慎模样的王骥,心里面却是冷笑,前几日夜里那一番劝谏还音犹在耳,朱祁镇怎么会觉得这就是个习惯于听话的?所以朱祁镇看着身边的王振示意了一番,王振躬身随后一挥手,周围的内侍和宫女全部都悄然的退了下去。

  等到所有人都退下之后,朱祁镇这才站起来道“王卿,朕已经屏退左右了,有什么心里话说罢。”

  王骥起身行礼,然后道“陛下,麓川之事臣自是当仁不让的,却不知陛下准备让臣如何做?”

  朱祁镇明了,这是想要问问自己的战略方向了,只要是个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前方作战最怕的不是敌人强大,再强大的敌人都有自身的弱点,何况是如今的大明兵威正盛,所以王骥就是想要看看朱祁镇究竟会给予他什么样的支持,朱祁镇想了想道“爱卿当知道,瓦剌加上蒙古戴甲之士数万,控弦之士不下四十万,一旦南下就是处处烽烟,所以九边是不能妄动的,朕只能保证允你带走幼军左右卫,和一些有能力的将领,至于京营和九边精锐……”

  王骥听了内心暗暗发苦,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麓川与九边相比国家重心仍然是在九边,毕竟九边之地距离京师也不过是几百里,可是麓川却在万里之外了,所以王骥明白,此次南下九边精锐和京营士兵他是一个也带不走了,至于幼军?皇帝的心思怕是要练一支直属于自己的军队了,这就是等价交换了,皇帝允许自己挑选京营之中有能力的将领,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快速的掌控军队,可同时自己也要把幼军这个皇帝的宝贝疙瘩给锻炼出来,要是自己不同意带领幼军南下,恐怕那些有能力的将领就会变成幼军的将领了,到了那个时候这幼军是不带也得带了。也罢,有这样一支部队也比没有强,起码幼军的训练状态的确是不赖的。想到此处王骥也不再赘言,而是行礼道“英明无过陛下。”

  朱祁镇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那么领兵主将卿可有人选?”

  王骥沉思半晌,蒋贵是不用想了,帝国的战略中心一定是北方,蒋贵身为方面大将是绝不会轻动的,身为大明帝国的兵部尚书,对于帝国将领的熟悉不比皇帝少,甚至他了解的要比皇帝更详细,如今帝国之内能够有资格统领十余万人马的将帅之才也就那么几个,英国公张辅是军方和勋贵在内阁之中的代表人物,除了决定国运的战争之外恐怕是不会让他出动的,成国公朱勇是骑兵战的行家,对于山地战并不是很熟悉,而且初代成国公朱勇就是因为不适应西南的气候而病殁的,所以基于此成国公首先就被排除了,那么剩下的几个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了,这与洪武初年和永乐初年群星璀璨比起来自然就显得暗淡了许多,可这也是帝国的常态,任何一个平稳发展的帝国都不能没有将帅之才,可是这样帅才任何时候也不会太多的。

  而且勋贵圈子就那么大,谁又不知道谁?数来数去还就是蒋贵合适,可是皇帝已经明确表示不会调动边军,蒋贵自然是无法调动的。正在为难之际,王骥突然就想到了一个人,然后回道“陛下,臣推荐保定侯孟瑛为帅,保定侯乃是靖难名将,又在云南呆过,对于西南地形自是熟悉,臣以为保定侯极为合适。”

  朱祁镇闻言习惯性的以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的嘟嘟嘟的声音。

  王骥内心也是忐忑,毕竟最开始他内心里最为期待的是蒋贵,可没想到皇帝根本就没有调动蒋贵的意思,王骥将有资格指挥大军的勋贵和将领在内心过了一遍之后,发现能够统领十余万大军,同时还能够压制住沐家的也就那几个,再想想校场大比的时候皇帝对孟家子弟的青睐,所以就踢了孟瑛。

  而朱祁镇考虑一番后也没有挑出什么毛病。保定侯孟瑛却是个合适人选。

  不过有些问题却需要问清楚的,于是朱祁镇问道“保定侯今年五十有六,已经算的上暮年了,尚能饭否?”

  王骥立刻回道“陛下勿虑,臣听闻保定侯自正统元年回京后一直于家中操练子弟弓马,可谓日日训练,定然不会有所差错的。”

  朱祁镇暗暗点头,五十六岁虽说大了些,可是在现代社会也不算老,保定侯毕竟是公侯之家,营养上应该不缺,这几年又日日训练,想来王骥的推荐不会有什么差错,于是点头道“朕记下了。”然后再次问道“卿此去麓川,朕毫不怀疑,卿定然能够传来捷报,但是麓川之事不单单是军事问题,卿有何教朕?”

  王骥躬身行礼回道“陛下,无论北虏南蛮,具为畏威而不怀德之辈,只需悬其人头于城上,各地土司自会感怀天威,凛然听命的。然后陛下再令一长者安抚即可。”

  朱祁镇皱眉,心里并不认同这样的做法,法子不算差,可是却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悬挂人头于墙上和传首九边,的确是震慑奸邪的一种手段,而且历史上大明更是多次用这样的手段,可是在大明国力鼎盛时期自然是群夷宾服,但是,但凡漏出一点疲态,立刻就是南北皆反的局面。

  不过朱祁镇也不会指出来,有些时候有些事情说出来的人造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就比如麓川之后的善后工作,如果朱祁镇说出来了,那就是一定程度上否了王骥的提议,如今虽说没有外人在场,可也是驳了王骥的面子,那么一旦传出去丁点消息,王骥还怎么统领大军?怎么统筹大局?要知道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可是什么事儿都能做的出来的,一旦出现前后不和的消息,哪怕是谣言,都会让王骥踟蹰不前,甚至是大败亏输。所以朱祁镇虽说皱眉,可还是按下了嘴里的建议,然后就与他继续讨论其他各级将领的人选,王骥则是一口气提出了几十号人,更是将其履历背的滚瓜烂熟,看样子是早有准备。

  这也让朱祁镇点头,王骥不愧是名留史书的牛人,水平的确杠杠的。趁着王骥说话的间隙,朱祁镇再次道“卿此去西南,定要注意培养新将,毕竟如今大明将领的情形,你身为本兵想必是清楚的,靖难老臣都已老去,名将更是凋零的厉害,可以说已然是青黄不接了。”

  王骥点头应道“圣明无过陛下,只是培养将领之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祁镇摆手道“卿无需有什么顾虑,尽管讲来。”

  王骥整理了一下官袍,郑重道“臣,请开武学!重开考举!”


  (https://www.qkshu6.com/shu/39812/32323.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