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家立方 > 第58章 老爷子大实话

第58章 老爷子大实话


见这几个教师模样的年轻人一口一声的“大爷”叫着,又字字句句说中了老人们的心事,几名老人敞开心窝倾述起来。

  一位拄着树棍的老人清了口痰,看样子很有权威地讲道:“我们说话得凭良心,这些年我们乡下人的生活确实好了很多,房子都是砖瓦房还有起二层三层的,通电灯电话了,能看电视了,都吃细粮了,还免了农业税,这是哪朝哪代都做不到的,党和政府是为俺们着想的。只是最近这些年心里有些纳闷,我们都过上好日子了,别的方面都应该跟着好起来,可让人心里添堵的事儿越来越多。就拿咱们的吃喝来说,过去我们在地里揪个洋柿子掰根黄瓜蹭巴蹭巴就吃了,现在谁敢啊,全都是化肥农药。这化肥上的太多了,粮食和菜、水果的味道都变了。连那家养的猪啊鸡啊都得喂激素,长得到挺快可是肉一点都不香。还有那水,村口的河水都不能喝了,连鱼都没了。城里搬出来的工厂沿着河边建了一溜儿,放的水把鱼都毒死了。那俺们喝地下水吧,过去打井三四米就见水,现在打到七八米十多米才能抽上来。再过些年地下水要是没有了咋办。”这一大段话说得老人连连咳嗽起来。

  旁边一老汉接过话题说:“别说俺们河水不敢喝了,城里人连自来水都不敢直接喝了,都得买塑料瓶里的水喝。”

  又一个老人指着不远觅食的几只鸡说:“我们这儿不管是大牲口还是猪狗鸡鸭的,要是突然死了,不用问,指定是吃了编织袋和塑料袋,那些鱼肚子里鸭肚子里都是塑料瓶盖……”

  咳嗽一阵的老人摆下手又说起来:“我没说完呢,我是想让政府分析下,这些吃喝的事儿是不是乡下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啊?以往我们这里哪有得癌症的,邻村谁得癌了十里八村的都是个轰动。可现在,得癌的稀松平常了,只俺村每年都添上十几口子。这阵子有年轻人得癌了也算个轰动,是不是再过段时间年轻人得癌也稀松平常了?”说着老人又咳嗽起来。

  旁边老汉指着咳嗽的老者说:“他这咳嗽病是不是和空气有关啊?过去村里有人戴口罩是为了臭美,现在戴口罩走一圈都能吸上黑印。还有这几年冬天也不嘎巴嘎巴冷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又一位老人接道:“天不冷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冬天的雪站不住了,来年不得旱呀。还有天一暖,得病的死的也多了。听电视里讲,什么气候变暖,雪山都化了,海水多了,会把陆地淹了。”

  那咳嗽老人长喘了一口气仍然坚持说下去:“还有一件事,让咱们最伤心。俺村共一千四百多口子人,四百多青壮年劳力全部在外打工,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村里的中年妇女都去城里当保姆照顾城里老人去了,村里的老人却没人管了,村里的老人没事就是晒晒太阳混吃等死。还有,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乡下没有文化,以前每村都有小学,老师就是我们村里的文化人,平时里搞点文化活动,年节时写写对子。现在小学都‘撤校并点’了,村里就更没有文化了。人们种完地就是打麻将看牌,这人活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总听什么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可现在只是乡下人往城里跑,城里就那么疙瘩大,也不嫌挤的慌,怎么就不兴把城里往乡下匀合匀合呢……”

  南荣花举着手机听着听着,一个劲地点着头,眼泪成串地流了出来。老爷子抬手摸摸南荣花的头说:“我过去当过兵,抗美援朝回来的。国家大事啥的也挺关心的。你前面说的什么《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我是相信的,那些个统计数只少不多。我们这里过去有钱没啥大用,没啥花钱的地方,现在啥事都得花钱,钱少了还不行。那时的村干部,包括搞运动那时候,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哪有几个敢贪污的呀,你看现在,这大小干部都是官,不贪不是官。进城的孩子们也有很多不管家了,连父母进城都不敢当别人面相认。我有时心里想:宁可不要那些好处,也别添这些坏事……”老人说到这里,老泪也纵横在脸上的沟壑中。

  南荣花身后,林丹咬着唇和宋导在旁静静地听着。埃米莉和霍亮也一直盯着手机传过来的画面沉默着。福原菊和荀阳在车里捧着手机在看着,齐山听着听着把车停在路边回头也看着手机画面,嘴里喊道:“这老爷子说的都是大实话!”

  村口,南荣花、林丹们在和老年人告别,老人们都站了起来挥着手。南荣花频频向老人们鞠着躬大声说:“大爷大伯们,我们以后还会来看你们的,你们要多多保重身体。”

  说罢拉着林丹跑向宋导的汽车,她用力眨着眼睛怕自己又落下泪来。林丹看着南荣花的眼神多了份感动和关爱。

  林丹们是奔村里老人们说的沿河建的工厂去的。沿着河岸,宋导的车子驶进了一个矗立着经济开发区抽象雕塑的园区。

  宋导边开着车边说:“顺河建的这个开发区大都是外资企业,能有上百家吧。”

  路边闪过一个个占地不小的企业,都很讲究的大门口镶着镀金镶铜的厂名。有生物制品公司、皮草制衣公司、耐火材料制造公司、家私家具公司、乳制品厂、木制品公司、光电设备公司、玻璃容器公司、隔热材料制造公司、化纤印染公司、鱼油制品公司、羽绒服装公司……

  南荣花看着这些企业叹道:“看这些公司的名称,个个都是容易产生重度污染的企业。即使是有环保措施,这条河也没个好。”

  开着车的宋导问后座的林丹:“我们去管委会了解一下吗?”

  林丹摇头道:“今天不去了,城外先初步掌握这些,我们马上去交通局了解情况,治理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我们打的第一仗。”宋导听罢,驱车驶出开发区,过桥开向市区。

  刚一过桥头车速缓了下来,突然路边冲上一人拦住车。

  宋导刹住车把车窗摇下来,见那拦车的是个衣装整洁的矮个男人,但神情却很慌张,他急切地说:“对不起师傅,我爱人突然住院我得马上赶过去,可我打了半天车也没打着,能不能捎我一段路,我给你十块钱,进城后我再打车就方便了。”

  宋导点下头说:“快上来吧,什么钱不钱的。”

  那人点头哈腰地致谢熟练地打开副驾座车门坐了上来,车开动后他马上扔车窗前一张十元纸币。

  宋导一见马上踩了脚刹车:“你把钱收起来,你以为给钱就能坐我的车吗。”

  那人仍然坚持着要给钱,宋导干脆停下车来:“你到底着急去医院不?再不收起来你还是下去打车吧。”矮个子男人只好把钱拿起,接着又拿出手机发了一个短信。

  车刚开了不远就见前面路面站有十来个戴着大檐帽穿着警服的交通执法人员,路上的车接连开过去一辆没拦,偏偏宋导的车开过去被示意停靠路边。宋导嘟囔句“不是我们下乡捅了马蜂窝吧”把车停在路边。

  车刚停稳这时那个矮个男人突然伸手拔下车钥匙,把手里的十元钱扔下就跳了出去。接着七八个交通执法人员围住车,一个满脸酒刺的执法队员打开车门便把宋导揪了下去喝声:“非法营运,扣车罚款!”


  (https://www.qkshu6.com/shu/40402/3235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