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 第169章 斗智

第169章 斗智


刘隅了解哪个人的可怕,论谋略,他不在徐庶之下。

  若说起老辣,年轻的徐庶显然也不是他的对手。

  更可怕的是,他对于人心的把握,在这个时代是恐怖的存在,在刘隅见过的人中,无人能出其右。

  刘隅很清楚,他不会像李儒一样,会为了董卓的死,心生愧意,他只会躲在暗处,观察着天下的局势,然后做出对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给徐庶交代任务前,刘隅说的很明白,如果不能说服他,  很简单,你腰间不是有长剑吗?直接拔出长剑,放在他的脖颈之上,他保证乖乖的过来。

  刘隅从不怀疑徐庶有这样的能力,在这个乱世,黄巾、盗匪,军队都是极其危险的存在。徐庶身背一柄长剑,就可以浪迹江湖,若没有不俗的武艺,恐怕早就成了路边枯骨了。

  虽然比不上当时名将,可对付贾诩肯定绰绰有余。

  对于贾诩的破坏力,刘隅十分清楚,一旦让他脱离了自己的控制,他不知道又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正是因为知道贾诩的可怕,他才派出心思缜密的徐庶去对付他,在以诡谲着称贾诩面前,任何的掉以轻心,都可能功亏一篑。

  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逃走。

  正当刘隅思索,要不要继续派出兵力去接应徐庶时,徐庶回来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刘隅一听,一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徐庶走进堂内,对刘隅拱手一礼。

  “主公,幸不负主公所托,文和已经被我说动,带了回来,如今正在堂外等候。”

  刘隅有些犹疑。

  “元直,确定是把他说回来的?”

  “也不全是。”徐庶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尴尬,他伸手指了指腰间的长剑,“它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刘隅呵呵大笑。

  在刘隅笑声中,徐庶说起这次事情的过程。

  徐庶带领一支军队,在城门处埋伏,在西凉军战败之际,贾诩神不知、鬼不觉混在难民中,逃出了长安城。

  等徐庶反应过来,  贾诩已经逃出了好几里。徐庶反应迅速,他很快就觉察到了不对,带兵追出几十里后,才终于把贾诩拦在了人群中。

  刚开始,贾诩还不承认,徐庶拿出那张惟妙惟肖的画像时,他才不得不承认。

  徐庶对于他的学问半信半疑,以他对于天下形势的了解,贾文和的名字,并没有多少知名度。

  人们说起西凉军时,说到谋略时,总会第一时间说起李儒,而刘隅竟然说此人的谋划不在李儒之下。

  这怎么可能?虽然和李儒不在同一个阵营,徐庶对于李儒谋划,也比较佩服。

  能让一个西凉将军,在短短数年的时间,竟然能够入主雒阳,执大汉之牛耳,这份谋划,足以让每个谋士汗颜。

  看着貌不惊人的贾诩,徐庶带着一丝轻视,开始了试探。不过他很快为自己轻狂付出了代价。

  刚探讨几个问题,徐庶就发现了不对,他急忙收起了轻视之心,专心开始和贾诩辩论。

  两人经过几天的辩论,徐庶心悦诚服。主公说的果然没错,此人见识不凡,足可以和李儒媲美。

  想起刘隅的话,开始拉拢贾诩,徐庶本以为这个过程会很顺利,谁知贾诩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绝了。

  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刘隅此时势力太小,在乱世将至时,不见得能走到最后。

  对于贾诩给出的理由,徐庶不认可,针对这个问题,两人又就天下的大势,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的结果也正如刘隅所料,徐庶败下阵来。

  冷静下来的徐庶,才想起了刘隅的交代,他果断抽出了自己的长剑,当长剑放在贾诩脖颈之上时,刚才还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的贾诩,瞬间就闭上的嘴巴。

  在徐庶的威逼利诱下,确切说是威逼下。  眼看脱身无望的贾诩,也只能无奈答应,来长安城看看再做决定。

  把贾诩请进堂内,他向刘隅行礼。

  “我一时糊涂,鼓动李傕等人攻击长安,致使长安动荡,百姓蒙难。今见到长安城的惨状,懊悔不已,  请皇叔治罪。”

  长安之乱,如果论罪魁祸首,贾诩毫无疑问要排进去前三。

  要不是在他一番忽悠下,  李傕等人很可能会畏惧惩罚,  一哄而散,退回西凉。

  如果这些久经沙场的武将,退回西凉,就算李儒能集结不少的兵力。也很难攻破长安城。

  别忘了,吕布当时带领兵马出了长安,去抵御李儒,若是没有李傕这些百战之将的辅佐,吕布很有可能,就会击败西凉军。

  刘隅不知道此刻他说的懊悔是真是假,不过从贾诩的表情看,似乎也不像作伪。

  这也符合贾诩在历史上的记载,他先劝说李傕等人攻击长安,可等到他们攻陷长安城后,看着无数百姓死于非命,他又起了恻隐之心,屡屡劝说李傕等人不要乱杀无辜。

  刘隅脸上带着笑意,走上前拉住贾诩。

  “文和,既然心有愧意,可愿意为长安百姓做些事情?”

  “我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就算有心,也再无余力。我只求皇叔饶恕我的性命。让我回归乡里,了此残生。”

  对于贾诩的鬼话,刘隅淡淡一笑,说谁归隐乡里,刘隅都相信,可要说贾诩想要归隐,刘隅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他推脱一番,说到底,就是自己实力不强,兵少将寡,土地贫瘠,入了贾诩的法眼。

  刘隅淡淡一笑,也不揭穿,顺着贾诩的话向下说去。

  “文和何必过谦,你的才能,别人不知道,我岂能不知,  若是董卓听信了你和文优之言,断不会到如今这个局面。”

  贾诩在董卓的阵营中,虽然出谋不多,可每当李儒心中有疑问时,总是去找贾诩商议,贾诩也总能在三言两句中,找出问题的关键。

  “皇叔,可有李文优的下落?”

  刘隅没想到,贾诩会这样问,两人的思路明显不在一条线上,他想让贾诩归顺,才说出董卓的事,可贾诩第一时间,  就想到了李儒。


  (https://www.qkshu6.com/shu/43374/32243.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