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保命
推荐阅读: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 掌权保卫处 小马宝莉:玫瑰从未凋零 火影之白泉沫正传 荒野大镖客:救赎荣光 末世修仙,从学校操场穿越开始 你要安好啊 好孕生子:开局拯救白月光门笛! 我的青春不省人事 佳偶天城与无尽冥城
郑化成与李玉争锋相对,似乎谁也不肯让了半步,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郑化成甚至摩挲了一下“郑王鞭”,眼中闪烁阴狠之色的看向了裴庆。
君王无垢,他打不得李玉,他却未必不能直接击毙裴庆,断了李玉分化勋贵的念想。
“启禀陛下,闻太保到!”
就在这时,随殿侍卫一声唱喏,这让金辉殿上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宣见!”
李玉脸上明显有了放松之色,先前他喊出“濮弘扬”来,并没有真的让“濮弘扬”来解这一场局,他很清楚,就算“濮弘扬”揭穿了庆王的伪证,但依然无法阻止持有“郑王鞭”的郑化成,挟持百官给杨毅治罪。
他所期盼的不过是拖延时间,真正的后手则是派遣心腹去找了早就不理朝政的闻清之来。
眼见闻清之一身“混铁青光铠”,头戴“兽首吞日盔”,脚踩“虎形八角靴”,腰仗九尺“择天剑”,金色的剑鞘映着殿外的红日,散发着卓硕的金芒。
“老臣闻清之,见过陛下!”
“闻太保!有许多年未见了,太保风采依旧!”
“陛下倒是长大了。”
闻清之名义上是李玉的老师,但实际上他们见过的面数不过两三次,李玉可以完全用“不熟”来表达对这位老师的感觉。
因为李玉的母亲“林妃”,导致他甚至对闻清之有一种故意疏远的意思,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杨毅出现,为了保护好这枚棋子,李玉便想到了用闻清之将其上一道保险。
“陛下,适才老臣进殿,似有争吵,好像哪位大人对闻某的师弟看不过眼,硬要拿他的性命,抵给他那不争气的孙子?是你!”
闻清之一眼便看向了“温世同”,要知道他可是成名已久的大宗师,与“濮弘扬”这位新晋的宗师,完全不在一个层次,虽然早有收敛,可这一眼却也暗含心念。
温世同吓得一哆嗦,连忙跪下,等伏低了身子,才想起来这位闻太保又不是君王,也没有爵位,这个跪拜显得自己姿态极低。
“是你?”
瞧见温世同服软,闻清之脸有不屑之色,又瞧向了萧放。
萧放连连摆手,别看他们都是花白胡须的老臣,但是闻清之可是硕果仅存的几名“四朝元老”之一,而且声望、实力都摆在明处,无人敢与之相较,“战神”二字可不是谁都敢自封的。
闻清之成名之时,萧放甚至还是个不通军伍的毛头小子,哪有资格在他面前放肆,只敢低着头,不能与之对视。
“还是你!”
闻清之指向了一旁的郑化成,郑化成表面镇定,却已经眼皮微跳,心中也不免一阵慌乱,监国四大名器,排名不分先后,郑国公持有“郑王鞭”,而“安国公·童安”正是获赐“择天剑”。
虽然“童安”一生无有子嗣,但好在有一个名气不小的徒弟,这把监国名器便也落在了“闻清之”手上,加上他太保的身份,如果说当今朝廷之上,除了皇权,还有谁能凌驾于勋贵宗族和潘党,那就唯有避世不出的“战神·闻清之”了。
尤其是闻清之今天穿戴齐整,正是当年随高帝远征北疆时的披挂,端的是威武不凡,许多胆怯之人,便是瞧上一眼,也觉得心惊胆战。
“闻太保此举何意?老臣也是为陛下着想,有此大罪之人,理当治罪,有罪不治,岂如明君?我们郑家获赐‘监国名器’,自然也要提醒君王不足之处。”
“郑国公,老夫看你是越老越糊涂了,难道你忘记了吗?‘死刑不上皇亲’这条规矩?那可是明明白白写在‘大乾律’中的,杨毅贵为郡马,实为皇亲,就算有罪,不能治死。”
似乎是得到闻清之的提醒,所有人才恍然大悟一般,只有郑化成铁青着脸,许多辩驳的话压在喉中,难以言说。
李玉如果跟他争,他有一百种方法反驳,裴庆也可以站出来强行否认,再加上杨毅是“百炼童子功”一脉,有名无实,拖了皇族“开枝散叶”的后腿,反而加重罪责。
但这话是从闻清之嘴里说出来,别说裴庆不敢做声,就是他自己也要掂量一下,到底是“郑王鞭”更结实,还是“择天剑”更锋利。
“还是得闻太保提醒,朕这才记起来,是呀!死刑不上皇亲,濮卿,如今杨毅何在?”
“因其重罪在案,已羁押至诏狱二层。”
“既如此,便先将他关一阵子吧,等查清罪责,再做发落,此事已毕,正要请太保论一论镇压南海一事。”
李玉口中看似轻松的将杨毅的事情一笔带过,但如果没有闻清之在这里,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底气。
一道护身符是“郡马”,另一道护身符是“太保师弟”,为了保护杨毅这颗好用的棋子,李玉可算是底牌尽出,但最终是有了个好的结果。
“南海水族勾结奈安国进犯大乾,那是自寻死路,老臣愿往南海一行,将那些水族杀得底透,彻底断绝了这一祸患。”
“……太保年事已高,若要远行,朕实是于心不忍,国中自有栋梁之才,又何必劳烦太保亲征,刚才裴卿自举,朕就认为很合适!”
“裴卿,你且去拟定个方略出来,皇京城中三品以下的将官,尽你调遣,下一次大朝会上,便要听你详述。”
“臣遵旨!”
裴庆脸色也不好看,明面上背刺了郑化成,可实际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好像更远了,有了一种被李玉欺骗的感觉。
“退朝!”
李玉脸皮一青,他刚刚对闻清之稍微有点好感,被他自举去南海又是吓得退了去,若去南海,必经台州,台州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李青”的软禁之所“淮园”所在。
这位闻太保做事不知轻重,万一脑袋一热,把“李青”放了出来,可比郑化成这等人要可怕十倍。
“太保且留步,与朕去殿后叙旧一番。”
原本是第一个要走出金辉殿去的,李玉这次特地等了一等,才喊住闻清之一同去往殿后,他们是名义上的“师徒”,此举也是理所当然,但所有人都感觉到头皮发麻。
成帝李洪或许是个废物皇帝,既没有雄才大略,也是长期卧病在床不理朝政,但唯独几件事却是少有的明智。
第一就是继续任用潘宏牵制勋贵宗族,不至于完全架空朝堂,使得他的金牌皇令都出不了京洲。
第二就是没有听信谣言,认为闻清之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不但继续信任闻清之,还将他封为太保,给自己的儿子李玉上了一道保险,有这层身份在,无论怎样,李玉的性命是能保住的。
闻清之已经八十多岁了,而李玉才刚刚二十,两人相差六十岁,却被谣言疯传他们才是真父子,以至于两人名为师徒,但都互相避讳,从不相见,使得两大权威,成了“王不见王”的景象,这才给了勋贵宗亲们许多可乘之机,暗中谋划瓜分皇权。
可一旦李玉与闻清之联手,他们很快就会被里里外外的肃清一番,这让百官不由得脖颈发凉,偏偏又毫无办法,他们能想出许多主意对付杨毅,却不敢对闻清之下什么算计。
金辉殿,后花园。
夏风阵阵,带有泥土的清新与湿润,李玉做了一个深呼吸,苍白的面色也逐渐变得红润起来。
“先前多谢闻太保为朕保驾,否则,就要被那郑贼逼宫了。”
“陛下若是瞧他不顺眼,老臣去将他头颅拿下便是。”
“朕称你一声太保,老师又何必见外……此时无故取他性命,只会令王朝混乱,累得百姓受苦,故而朕还是得忍一忍,自有与他清算之时。”
李玉向闻清之看去,却见他少有的出现忸怩之色,随即重重叹息一声道:“哎!都是惹祸的谣言,令老夫不得与师妹相见,以至于师妹被害,都不知是何人下得毒手,老夫惭愧至极,且不敢与贤侄相认。”
李玉的母亲“林妃”,曾经与闻清之拜了同一个师父门下,这位“师父”却不是童安公,那时候童安公已然逝世,差不多跟杨毅此时要娶“裴红月”上一道护身符一样,闻清之在军中无法得势,便认了一位军中宿将为师。
这位师父只是挂名的,从不教他们本事,只给了个名分,但就凭这个名分,也让他们受益匪浅,“林妃”也是因为李洪牵线,最后搭上了这个名分,使得林家开始走向繁荣。
因为这一道关系,林家就将闻清之视为自己人,闻清之也就与“林妃”在暗中以师兄、师妹相称。
“母亲之死,已是悬案,太保不必挂怀。”
李玉言辞冷漠,他实际上对这位谣言四起的“母亲”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连一口奶都没吃过,又谈得上什么感情。
“老夫也未能帮上贤侄什么忙,你让老夫保住杨毅,老夫却也只能保住他的性命,如今他在诏狱二层,只能自生自灭。”
“以朕对那位国公爷的脾性了解,未能计成,必然恼羞成怒,虽不能真个杀死杨毅,却也要在名义上让杨毅死亡,很快,杨毅那二十大罪状,便会昭告天下。”
“那贤侄是让老夫怎么帮你?老夫要去干掉郑化成,你又不肯。现在他要揭发杨毅,你又生气。”
闻清之挠了挠头,又皱了皱眉,他其实听不太懂李玉话里的意思。
“朕怎么生气了?”
李玉倒是一怔,用疑惑的目光看向身旁的许焕,两人说话都没有避着许焕的意思,因为这位许都监才是李玉真正的心腹。
“嘿,你可别以为老夫是个大老粗,贤侄脸上就写了‘我好气’三个字,老夫又怎能不识,要说杨毅这小子倒真的是非同一般,能让贤侄这样视天下生灵如同草芥的君王动容,便是关死在诏狱里也值得了。”
“……老师,你看错了,朕没有生气!”
“杨毅的价值基本就到此为止了,他顺利的完成了朕给出的任务,只是有些遗憾,朕无法兑现给他的嘉奖了,能够保住他的性命,便是朕尽力了。”
“真的吗?贤侄,莫不是老夫这位便宜师弟,最后杀了禁军副统领,又杀了你的教坊司都监,让贤侄有种掌控不住他的念头,索性不如跟淮王一样,永远将他关起来吧?”
“老师,有时候朕觉得你还是别说话的好,保持你这副威武不凡的样子更令朕放心。”
李玉摘了一朵花,随即握拳将其捏碎,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去,将堂堂闻太保独自一个人扔在了原处……
“彭!”“哗啦!”
郑化成回到府中再次暴怒,在书房里打砸物件,口中连连怒骂,那位闻太保在他骂声之中也成了“龟奴”,意指他是个缩头乌龟,又是个君王奴仆。
好一阵,将这番怒气撒去,郑化成叫来“郭蔼”。
“去,将杨毅有关的人,全部捉来,罗列罪名,全部处斩!老夫动不得皇亲,他杨毅身边,还能各个都是皇亲不成?”
“这……”
“怎地?老夫只是朝堂挫败,就喊不动你们了吗?”
“不不不!国公爷,只是‘自在居’中早已人去楼空,我已派人探查多次,他们好似凭空消失一般,没有任何线索留下,此时已经完全不见踪影了。”
“什么!”
郑化成满脸不可置信与苦闷之色,一口气喘不上来,开始“呼呼”吸气,逐渐翻了白眼。
一场争锋,他郑化成丢了最疼爱的重孙性命不说,搭上老脸,搬出“郑王鞭”来,不但一点便宜都没占到,还被孙女婿背刺,眼看一艘大船,已经出现了千疮百孔,由不得他气急攻心。
而此时位于皇京城外向南三十里处的荒岭之中,一道悬壁上的石块松动,随着“哗哗”声响,碎石掉落,凭空出现了一处洞口,而那克苏等人却出现在洞中。
江朝挥手撇开碎石溅起的灰尘,向外仔细瞧了瞧,根本瞧不出这处陌生所在,他们一夜好挖,终将这条密道挖通,此时重见天日,颇有一种“逃出生天”之感。
(https://www.qkshu6.com/shu/43988/32153.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