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大明:我李景隆真是大明战神 > 第231章 后知后觉的鱼屋家

第231章 后知后觉的鱼屋家


姚广孝的事情,李景隆并未放在心上,毕竟如今还不是时候。

  如今朱元璋朱标朱雄英都还在,李景隆也不担心朱棣会起什么心思。

  转眼便到了三月,正是农忙的时候。

  李景隆可没忘记要做的事情,早在几日之前,李景隆便约了朱雄英,二人去城外的农庄里看新作物种植。

  朱雄英自然是乐意的,毕竟在宫中每日都得学习。

  如今的朱雄英,也长高了不少,虽只有十一岁,但人已经快长到了李景隆的肩膀处了,身上的稚嫩之气,也少了许多。

  二人来到农庄之中,此时农庄之中的佃户们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

  李景隆将马车里用来种植玉米的工具拿出来,然后跟朱雄英讲解道:“这两种作物都不多,这种黄色颗粒的作物,种植方法有些复杂,需要用这种工具,先做出一些模具,然后将玉米的种子放进去...”

  一边说,李景隆一边操作着,弄了一会之后,李景隆直接将工具交给了朱雄英,让朱雄英试着用。

  朱雄英学习能力很强,也没有抱怨辛苦。

  很快,二人就将玉米种子育苗的事情弄好了,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能种植一亩地了。

  接下来,李景隆又将红薯的种植方法告诉了朱雄英。

  当朱雄英听到这红薯竟然不是种下去的,而是通过藤蔓进行繁殖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表哥,照你这么说,一颗红薯种子,可以种植出起码五六十颗种子?”

  朱雄英惊呼道。

  “没错,这次带回来的红薯种子很多,等过一个月,藤蔓便会长出来,到时候将发出来的藤蔓按照一枝一叶剪裁下来,然后将枝条插到土里面就行了,只要注意定时浇灌水和肥料,等到秋天就能收获。”

  李景隆说道。

  而朱雄英看着那两麻袋的红薯,稍微算了一下,道:“那岂不是这两袋红薯种植下去,今年起码能收获二百亩的粮食?等到了明年,就能开始试着推广下去了?”

  “没错,相信很快大明的百姓就不用受那饥饿之苦了。”

  李景隆说道。

  朱雄英欣喜无比,毕竟朱元璋时常会跟他说起元朝时的事情,那时候别说有多少粮食了,朱家最后只剩下十几粒种粮。

  而如今李景隆说一颗红薯便能种出上百倍的粮食,如何能让朱雄英不激动。

  只要有土地,百姓就能活下来。

  而如今大明不但有土豆,红薯,玉米,还有安南那一块能让水稻一年三熟的土地,只要再过个两三年,可能等到洪武二十二年,大明百姓就全都能丰衣足食,到时候大明将会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毕竟百姓之所以会动乱,多半是因为没有粮食吃。

  一但粮食充足,百姓们便会开始追求一些更高层面的东西,例如读书。

  可能等到朱雄英登基之时,大明将会涌现出无数的读书人,那时候未必不能重现大宋时的文风。

  种植完庄稼之后,二人在庄子里钓了一会鱼,眼看天色快黑了,二人才回到应天府。

  而朝中也没有消停,自从洪武十八年出现重大贪污之后,朱元璋便没有放弃打击贪官。

  洪武十九年,仅仅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朱元璋便接连斩杀了一个刑部员外郎,三个刑部给事中,还有户部两个主事。

  而就在风平浪静之时。

  曹国公府却突然收到了一条来自倭奴国的消息。

  乃是鱼屋家族送过来的。

  李景隆打开书信来看,只见鱼屋家族在上面写下了斥责李景隆的话。

  因为鱼屋家族后知后觉的发现了一件事情,李景隆给倭奴国的盐里面,竟然掺杂了一些福寿膏。

  之前鱼屋家族还纳闷,为什么李景隆的盐吃起来如此的美味,不仅纯度非常高,而且用这种盐做出来的菜,无论是用来做咸鱼咸菜,还是用来煲汤,又或者用这种盐做出来的酱料,都有一种十分香纯的味道。

  以至于李景隆的盐在倭奴国十分盛行,使得倭奴国的贵族们争相购买。

  然而在前段时间,鱼屋家族因为想要对付倭奴国的一个家族,所以打算将一些福寿膏带回倭奴国,想要以福寿膏控制那个家族的年轻一辈。

  从而达到鱼屋家的目的。

  然而他们将福寿膏散布出去后,却发现没有什么用处。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鱼屋家的人听一个用过福寿膏的人说,福寿膏的味道和那些盐做出来的食物差不多,只不过福寿膏的味道更浓郁一些。

  所以,鱼屋家的人,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了这件事。

  毕竟除了他们家族,就只有大明拥有大量的福寿膏。

  只是他们不知道李景隆的福寿膏是用来做什么的。

  但如今他们总算是明白了。

  李景隆看着这上面对自己的谩骂,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笑了起来。

  而看到这封书信的最后几行字的时候,李景隆却眯起了眼睛。

  上面鱼屋家族说以后不会再提供给李景隆福寿膏,同时不再进口李景隆的盐。

  李景隆眯起了眼睛,叹了口气,喃喃道:“既然如此,那看来得要将这些虫子从大明清理出去了。”

  想着,李景隆直接给福州那边写了一封信。

  信上面的内容很简单,让福州的海军将现在所知道的倭奴人的驻点全部拔掉,同时将和倭奴人有勾结的商贾全部抄了。

  还有就是将倭奴人在吕宋和缅甸那边的种植园全部接管过来。

  毕竟那些地方是现成了,而且鱼屋家如果没有这些种植园,就没有制作福寿膏的能力。

  到时候倭奴国那边一旦断了这种盐,只怕鱼屋家族会倒大霉。

  等他们忍受不住的时候,肯定会想办法联系自己来买盐的。

  毕竟那玩意,可不是谁都能扛过去的。

  很快,李景隆的书信便送到了福州,送到了罗贯中的手中。

  罗贯中得到书信之后,立马将书信交给了汤和。

  汤和看到信中的内容,也有些激动,毕竟福州海军如今只是整日操练,出海的次数比较少,很缺乏实战,若非李景隆带着人去了一趟安南,这些人怕是连战场都没去过。

  如今正是锻炼海军的好机会,而且还是杀倭奴人,所以汤和十分积极的配合着李景隆的计划。


  (https://www.qkshu6.com/shu/45432/32181.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